江豚生存现状及保护

合集下载

长江江豚的生存境况及保护对策

长江江豚的生存境况及保护对策

环 境违 法行 为涉 嫌犯 罪 的 ,依 法追 究刑 事责任 。
3 . 2 完善 长江 江豚 保护 规划 目前 长 江 干 流 及 相关 流域 建 有 鄱 阳 湖 、洞庭 湖等 8 个 长 江 江 豚 自然 保 护 区 ,湖 北石 首 天鹅 洲 、监利 何王 庙 等4 个 长江江 豚迁 地 保 护 区 ,其 中 国家级保 护 区2 个 ,其 它 为省 级或 市级 保 护 区 ,这 些
统 产业 转 型 升级 ,淘 汰一 批 高耗 能 、高污 染产 业 ,加 快 发展 以金 融 、科 技 、商务 为代 表 的集 约高 效 、绿 色 低碳 的服 务性 产业 ;全
面 落 实最 严 格 的水 资 源管 理 制度 ,制定 建 设 项 目负 面清 单 ,对 可
建 设项 目必 须进 行 论 证 ,开 展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严 格执 法 ,污染 水

制 定 国家 层级 的 《 长江 保 护 规划 》 ,加 强 森林 生 态 系统保 护与 建 设 ,强 化水 生态 修 复和 保 护 ,加 强湿 地 保 护 和恢 复 ,加 强水 土 流 失 治理 ;优 化长 江 经济 带 产业 布 局 ,推 行农 业 清 沽生 产 ,通过 创 新 驱 动打 造 绿色 能 源 、电子 信息 、智能 制 造 等绿 色产 业 ,推动 传
2 1 0 0 0 3 ; 2 1 0 0 3 6 )
捞 和误 捕 、水 体 污染 、水 上航 运 、水 利水 电工 程 、饵 料 资源 减 少 等 ,探 讨 了在 长 江 “ 共 抓 大保 护 ,不 搞 大 开发 ”新 形 势 下的江 豚 保 护 的措 施 ,如 制定 长 江保 护 规划 、实 施 江豚 保 护规 划 、建 立 江 豚保 护 机制 、营 造全社 会保 护江 豚 的氛 围等 。 关键词 :长 江江 豚威 胁 因素保护 措施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22—2025)..........................................................(一)种群现状及其致危因素 (3)(二)实施拯救行动的必要性 (3).(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一)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环境监测 (7)(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7)(三)两湖及干流自然栖息地恢复和重建 (8)(四)建立就地保护区 (9)....................................................................(一)加强迁地保护区建设 (10)(二)设立迁地保护区 (10)....................................................................(一)建立人工繁育群体 (12)(二)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12)..........................................................................................................................................(一)加强制度建设 (15)(二)提高豚类保护网络运行能力 (15)(三)保护区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 (16)(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16)(五)加强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 (17)(六)资金保障 (17)(七)后期计划 (18)............................................................................前言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是ta一li种s小型齿鲸,隶属于鼠海豚科江豚属,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阳湖。

保护江豚知识点总结

保护江豚知识点总结

保护江豚知识点总结江豚,又称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淡水鲸类动物,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鲸目豚科江豚亚科江豚属。

它们生活在长江和其支流中,是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然而,由于水污染、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江豚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的边缘。

为了保护江豚这一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江豚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江豚的生态习性、威胁与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

一、江豚的生态习性江豚体形短壮,头圆短,吻鼻部略尖,但并没有像其他鲸类那样有明显的喙状突起。

它们生活在长江和其支流中,是淡水鱼类的主要天敌,主要以鲫鱼、鲤鱼、青鳉和泥鳅等鱼类为食。

江豚是一种早晨和傍晚活动的动物,通常在太阳升起时出现,然后在太阳落山时隐入江水中。

江豚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喜欢栖息在水流平缓、清澈的江水中。

由于江豚需要通过听觉来捕捉猎物,所以水中的杂音对它们的生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江豚也是一种喜欢社交的动物,它们通常以小群体为单位生活,而且非常依赖于江水中的声音来进行交流。

二、江豚面临的威胁1. 水污染水污染是目前对江豚生存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

长江中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都导致了江水的污染程度明显升高,对江豚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江豚的生存,还会影响它们的食物链,使得江豚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生存空间的进一步减少。

2. 捕杀和滥捕由于江豚肉质鲜美,加上中药对江豚脂肪鳞片有一定的需求,因此江豚一直处于被捕杀和滥捕的状态下。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的捕杀和滥捕活动更是愈演愈烈,导致江豚的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威胁到了江豚的存续。

3. 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及其支流的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这对江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而且,杂乱的江岸开发和船只行驶也会增加江豚的受到伤害的几率,给江豚的生存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洞庭湖沿岸岳阳县鹿角镇1)调查背景1.1江豚分类地位及分布江豚(finless porpoise)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近岸水域。

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江豚被称为长江江豚(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它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2700头,但是目前其种群数量已下降至不足1400头。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对当地渔民访问,长江江豚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曾广泛分布,江豚不但能在湖口水域进行大规模集群,而且能自由地通过该水域从长江干流进入洞庭湖,长江江豚在湖口水域大规模集群表明该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条件良好。

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洞庭湖之间自由移动表明湖口水域不存在影响江豚移动的生态障碍和人类活动。

江豚的江-湖间移动对维持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江豚群体结构稳定,以及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江豚种群自然增长有重要作用。

1.2江豚体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

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

眼睛较小,很不明显。

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

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江豚几级保护

江豚几级保护

江豚几级保护
江豚是一级保护动物。

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

其中长江安庆段是江豚理想的栖息场所,是江豚分布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是保护的重要水域。

江豚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向公众发布。

其中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这是1989年以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第一次大规模调整。

江豚的知识点

江豚的知识点

江豚的知识点江豚,又称长江江豚,是一种生活在中国长江水系中的特有物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珍稀的淡水鱼类之一。

它们是长江的生态指标物种,因此了解江豚的知识点对于保护长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一、江豚的外貌特征江豚体形较小,通常体长约为1.5-2.5米,体重在25-80千克之间。

它们的身体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背部和侧面有深色斑纹。

江豚的头部圆形,口鼻部呈喙状,其眼睛较小。

尾鳍宽大,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游动。

二、江豚的栖息地江豚主要栖息在中国长江主支流的下游区域,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口等地。

它们更喜欢栖息在淡水河流、湖泊、河口和浅海海域,尤其是水深在10米以内的地方。

江豚对于水质要求较高,喜欢水流缓慢、水体清澈、富含鱼类等。

三、江豚的生态习性江豚是典型的食肉动物,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

它们的食性主要取决于所处的栖息地和季节变化。

江豚一般在晨昏交替的时间段活动,白天多休息。

它们常常结成小群体,以提高互相之间的保护和寻找食物的效率。

江豚的繁殖期通常在夏季,成熟期为4-5岁。

雌性江豚一般每1-2年产仔1-2次,妊娠期约为10-11个月。

江豚的新生仔身长约为80-90厘米,重约为5-7千克。

它们在与母豚一起生活的头几个月会逐渐学习游泳和捕食的技能。

四、江豚的保护现状江豚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它们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

其中,水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非法捕捞、水生生物入侵以及过度的船只交通是主要的威胁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江豚的栖息地破碎、食物资源减少以及生存环境恶化。

为了保护江豚,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例如,限制捕捞活动、建设保护区、禁止毒鱼、修建江豚保护栖息地等。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宣传教育也是保护江豚的重要举措。

总结起来,江豚是中国长江水系中的珍稀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科学价值。

了解江豚的外貌特征、栖息地、生态习性以及保护现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江豚保护的认识,促进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

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

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长江江豚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之一,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由于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

长江江豚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中污染物会威胁它们的生存。

因此,政府出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限制和管理工业排污、农村污水排放等,减少对长江的污染,为江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修复江豚栖息地。

长江的河道整治、航道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破坏了江豚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处栖息。

为此,需要对长江江豚栖息地进行修复和保护。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方法,重建完整的江豚栖息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停歇场所。

第四,加强保护监测与科学研究。

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监测,了解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等信息,为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江豚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等,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广泛开展保护长江江豚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江豚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开展江豚保护相关的展览、讲座、宣传片等活动,提高社会对江豚保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长江江豚作为我国的国宝级物种,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重点物种,国际间也存在保护江豚的合作与交流。

应与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加强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分享保护成果,共同推动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保护长江江豚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

同时需要关注江豚的栖息环境、食物链和人类活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保护。

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推动江豚保护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保护长江江豚,确保其生存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江豚保护课件ppt

江豚保护课件ppt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对江豚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 威胁
石油泄漏、工业废水排放和农药残留 等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江豚的生存环境 。污染导致江豚的食物来源减少,同 时对其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栖息地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对江豚的 生存构成威胁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江 豚的栖息地逐渐被填埋、占用。此外 ,水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也破坏了江 豚的栖息地,使其生存空间受到严重 压缩。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河流、 湖泊和近海水域。是群居动物,通 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
江豚的地理分布
中国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包括长江 干流、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
其他地区
在亚洲的其他地区如韩国、越南 和印度也有分布,但在世界其他 地区则较为罕见。
江豚的生态地位
食物链位置
江豚是顶级捕食者之一,主要以 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和其他小
不购买、不食用非法捕捞的江豚及其制品 ,发现非法捕捞和交易行为及时向有关部 门举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绿色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绿色出行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 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 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减少能 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对大气 的污染。
垃圾分类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将可回收 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分 类投放,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江豚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江豚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江豚的生存创造更好的环境。
科研监测和救助
科研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江豚保护的水生生物专家王克雄博士说: “国家每年都在统计死亡江豚的数量。比如 2008年我们一共收到21头搁浅死亡江豚的报
保护江豚迫在眉睫 告,但我们估计,实际死亡数量很可能是这
个数字的4倍,即100头左右,死亡速度超出 了我们的预期。如果死亡速度维持在这个水 平,那15年后江豚就剩不下几头了,所以我 们认为,未来的15年是江豚这个物种能否继 续存活下去的关键。”
叁 死亡原因
一、突发性自然灾害 二、人类活动(主要)
SUCCESS
THANK YOU
2020/2/2
突发性自然灾害 2011年南方大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
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 受到影响。保护区内的水位、水体面积降至建立以 来最低。湖区大部分深不足3米,个别地方甚至低于 2米,让江豚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据介绍,正常情 况下,江豚都有自己适应的活动区域,现在水位下 降,造成了江豚的活动区域减小,有时候会冲到岸 上去,搁浅了就不能游回来,最后死亡。除此之外, 由于水位下降,水生植物大面积减少,洲滩裸露之 后鱼类无法产卵,江中鱼类的繁殖能力有所下降, 这也让以鱼为食的江豚面临着食物短缺危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习性
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 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 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 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 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 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 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 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 戏。
江豚生存状况及 保护措施
壹 关于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长分 属 科 亚 目 纲 门 界 新别
江布 : : 目 : : : : 鼠称
及区 江 鼠 : 鲸 哺 脊 动 海:
马域 豚 海 齿 目 乳 索 物 豚露
祖:属豚鲸 纲动界 脊
,印 科亚


韩度



国洋

及沿

日岸
出动救护艇24小时开展江豚救助保护工作,同时就 洞庭湖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进行地毯式排查,启 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
增拨5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解决江豚异常死亡 的调查处理,并决定从明年起将江豚保护专项经费 纳入财政预算。
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 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 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 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 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 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 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 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 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 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有有趣的吐水 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 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 60一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 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 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一9分钟。




污滥采密
染捕砂集




化渔产航
工民生道

业和湖使

布江函江

局豚子豚

让同破无
江处坏处
豚困生容
受境 态身



肆 江豚保卫战
官方与民间组织合作
保护洞庭湖江豚 渔民与协会携手
政府措施
东洞庭湖暂停所有砂石开采工作,对洞庭湖周边企 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包括排污企业、挖砂船,发现 问题严肃查处
贰 生存现状
截19止91年20长12江年江,豚由数于量是长2江70流0多域头水;体200污6年染, 国加际剧联、合人科类学考肆察意组采经挖一江个砂多月、调非查法发使现用,渔江豚 数具量等已原不因足,180长0头江;江20豚11的年生,它存们和的繁数育量受可到能仅 为严1重000影余响头。,洞长庭江湖江仅豚剩的85数头江量豚只。剩长下江1江20豚0的 数头量,比并国且宝每大熊年猫以更月少6,.4比%的大熊速猫度的在数减量少还,要少。 如不抓紧保护,长江江豚将会在10~15 年出现功能性灭绝
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 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 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 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 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 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 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 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 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 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 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 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 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 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 水面,抢食小鱼。

本及







拉中
丁 学
文 学

名:
:江

重1江00豚~全22身0k铅g,灰头色部或钝灰外圆白形,色额。部体隆长起约稍12向0~前1凸90起cm;,江体
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 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 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 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 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 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 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 一。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 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cm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 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 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 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它们的体色在死亡后才会变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