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8课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案浙科版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1浙科版必修30905449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1浙科版必修30905449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案.doc

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节2.教法建议(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可借助战争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好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
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学生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
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
(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
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浙科版必修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
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教学设计

2、食入型致敏原:主要有鱼、肉、虾、蛋、防腐剂、香料等,以海产品和牛奶为主。年龄越小越敏感。
老师身边就有朋友对海鲜过敏,虽然很想吃,大家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吃就不要贪恋一时的美味。有些严重的可能要了你的小命。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如: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事例:风湿性心脏病
设计意图:通过对过敏反应的事例,解释过敏反应症状以及原理,对于过敏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以致用。介绍自身免疫的现象以及例子。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过敏反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致敏原可能是那些?
【学生活动】
预设:花粉、海鲜、芒果等吧!
【教师活动】
我们看一下XX同学的回答是否完整。
PPT展示
过敏反应的致敏原
1、吸入型致敏原:花粉、尘埃、霉菌、化学物质等,春季以树类花粉为主,秋季以花草花粉为主,梅雨季节以霉菌为主。尘埃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免疫功能异常的反应。
2、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3、讨论艾滋病流行和防御措施,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
【能力目标】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课件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减退实例——艾滋病
【自学评价】 1.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 写 AIDS,它是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而引起
的。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性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与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侵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吸附 →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1)HIV合成,即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 下,合成病毒DNA,整合到人的DNA分子上,因此可长期潜 伏。病毒DNA又可转录生成病毒RNA,还可经翻译生成病毒 蛋白质。 (2)HIV组装,即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3)HIV主要侵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辅助性T淋巴细 胞大量减少,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最终使人体免疫能 力全部丧失。
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 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 ) B.后天获得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解析:巨噬细胞的作用是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并清除,发挥 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A
2.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浆细胞参与的是(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呈递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摄取和处理 C.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体 D.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癌细胞 答案:C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情
境
导
入
课 程 标 准
学
习
目
标
1.说出免疫功能的
异常反应。 2.说出引发艾滋 关注艾 滋病的 流行和 预防。 一个过敏体质的人体内的免疫系 统异常表现 病的病毒及对人体 免疫系统的影响。 3.讨论艾滋病的 流行和预防措施,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必修一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综合学习与测试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必修二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综合学习与测试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综合学习与测试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三节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必修三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激素第二节环境信号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第五章群落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第五节群落演替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选修一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5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验7 用蒸汽蒸馏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实验9 腐乳的制作试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第四部分浅尝现代生物技术实验11 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12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分离实验13 DND片段的PCR扩增选修二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节设施农业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第三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第四节绿色食品的生产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工业第一节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第二节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节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第一节疾病与诊断第二节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第三节生殖健康本章小结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选修三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四节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第二章克隆技术第一节什么是克隆第二节植物的克隆第三节动物的克隆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从受精卵谈起第二节胚胎工程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一节来自生物技术的忧虑第二节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第五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第四节生态工程的前景。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案

荣怀学校高二学案生物必修3 第三章第3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命题人:金永芳一、旧知回顾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性免疫的关系。
项目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作用方式相互关系二、新知导学1、免疫应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类型: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A.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思考:你在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能有的人会在花丛中晕倒,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由于此人的免疫功能过于弱小造成的吗?过敏反应(变态反应)(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4)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人受到过敏原刺激后,都会发生过敏反应吗?课堂反馈: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HIV 病毒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逆转录酶作用互补DNA(前病毒)长期潜伏辅助性T淋巴细胞激活复制新的HIV病毒循环往复,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2.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A.牛奶 B.结核杆菌 C.花粉 D.某些海鲜产品3.下列疾病不是由于免疫反应过高过强引起的是()A、支气管哮喘B、荨麻疹C、风湿性心脏病D、癌症4.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相同的是()A、来源B、作用C、分布D、化学本质B.免疫系统的减退反应(一)先天性免疫缺乏病:此类是与生俱来的,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容易致病甚至死亡。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3.3 教学设计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浙科)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的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是在学习第一、二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让学生了解两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本节教学可按下面的思路设计: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②通过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现象,引入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学习。
③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从而引出人类要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功能减退。
2.关注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能清晰表达观点,合理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模型构建,能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有机的、辩证的免疫观;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联系实际,提高健康生活、防范疾病的意识。
【教学重点】过敏反应、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过敏反应和艾滋病的发病机理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正常人眼睛中的晶状体蛋白无法进入血液,当患者的晶状体破裂之后,必须将损伤眼睛的晶状体立即摘除,否则当破裂晶状体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人的血液之后,就成为机体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攻击正常眼中的晶状体蛋白。
为何人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也起作用,造成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损伤?学生:讨论思考。
【讲授新课】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机体把不该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对象当成抗原进行免疫,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好不好呢?学生:讨论并试回答。
教师:师生互动后归纳出,免疫应答的作用是清除那些突破身体屏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若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教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及周边的人群中都有那些过敏症状吗?学生:积极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学考要求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功能减退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 ①过敏反应过程致敏原: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青霉素、蜂毒等 ↓引起过敏反应: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免疫应答的现象 ②过敏反应的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③特点:速发型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甚至导致死亡(如青霉素等)。
(2)自身免疫病:某种情况下,病人的抗体和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这便是自身免疫病。
思考 (1)致敏原与抗原相同吗? 答案 不相同。
(2)你在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能有的人会在花丛中晕倒,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是由于此人的免疫功能过于弱小造成的吗?答案 这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是对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
这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探究——比较异同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例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答案 C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为效应B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例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B.过敏反应分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类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速发型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较强烈答案 C解析B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项错误。
二、艾滋病1.病原体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3.艾滋病的致病机理4.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危害:免疫功能严重衰退;易被感染且无法控制;往往身体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从症状出现起,预期寿命只有1~3年。
(2)预防措施:洁身自爱;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远离毒品;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
探究1——比较异同免疫缺乏病与过敏反应的不同点(1)免疫缺乏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同的致敏原时所发生的强烈的免疫应答。
探究2——实例分析(1)依图示填空①a过程表示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②b表示病毒的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 中。
③长时间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经过c转录和d翻译过程,复制出新的HIV,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
④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由于严重感染而死亡。
⑤HIV还可以感染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
(2)传播途径:①性接触;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3)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②⑤。
①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②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③与艾滋病人热情拥抱④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⑤与艾滋病人共用注射器例3(2015·浙江10月学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答案 C解析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艾滋病患者晚期几乎丧失了一切免疫能力。
例4(2017·台州质量评估)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B.HIV的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但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昆虫等途径传播答案 B解析HIV的遗传物质RNA通过逆转录形成DNA,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1.(2017·宁波三中期末)一些人对某种物质,如花粉、灰尘、化妆品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属于( )A.过敏反应B.非特异性免疫C.先天性免疫缺陷D.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答案 A解析一些人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属于过敏反应,为特异性免疫,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感染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使人体( )A.容易引发过敏反应B.短期内发病死亡C.免疫功能严重衰退D.丧失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答案 C解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得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3.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B.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答案 B解析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A项错误;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B项正确;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C项错误;性接触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不安全的性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D项错误。
4.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A.过敏性鼻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糖尿病D.艾滋病答案 C解析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A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功能异常,B项错误;糖尿病属于激素异常病,不属于免疫功能异常病,C 项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乏病,属于免疫功能异常,D项错误。
5.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先给病人做“皮试”,其目的是( )A.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剂量B.观察病人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病C.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果D.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答案 D解析自然人群中,有些人对青霉素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给病人做“皮试”。
题组一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B.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致敏原C.若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则其不能进行体液免疫D.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以患者一定是出生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答案 D解析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通过体液传播,若孕妇是艾滋病患者,则可能因妊娠、分娩、哺乳等过程将病毒传给婴儿,婴儿一出生就有可能是患者。
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致敏原消失后,症状消退较快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答案 A解析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B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等。
3.先天性免疫缺乏病是由于婴儿先天缺乏( )A.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B.抗体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答案 A解析先天性免疫缺乏病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
4.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 D解析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是对外来器官排异,属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A项错误;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功能过强中的过敏反应,B项错误;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免疫缺乏病,C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
题组二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5.下列有关HIV及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C.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原因是HIV攻击了其脑细胞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答案 C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播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答案 A解析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
7.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和乳汁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人体感染HIV后即表现症状,免疫功能立即严重衰退D.至今艾滋病仍然无法治愈答案 C解析感染HIV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
题组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8.(2015·浙江9月学考调研)下列可传播艾滋病的是( )A.食物B.握手C.性接触D.空气答案 C解析食物和空气不属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D项错误;与艾滋病病人握手属于正常交往,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B项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C项正确。
9.(2017·余姚校级期中)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B.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进入细胞C.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D.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答案 B解析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A项正确;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B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 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C项正确;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D 项正确。
10.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IV只能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B.HIV可以经蚊虫叮咬而传播C.人体感染HIV后,一般短时间内就会发病D.志愿者在接种HIV试验疫苗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答案 D解析HIV主要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以感染其他类型细胞如脑细胞等,A项错误;HIV 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B项错误;人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C项错误;志愿者接种HIV疫苗后,可激发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