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94各引脚功能电压
tl494引脚功能

tl494引脚功能TL494是一种常用的PWM控制集成电路,具有多种功能,是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中的一款芯片。
TL494芯片引脚的功能可以分为电源引脚、控制引脚、输出引脚和反馈引脚四大类。
首先是电源引脚,该芯片共有9个电源引脚,分别是VCC、VREF、VC、VEE、VFB、VSENSE、VOUT、RT、CT。
其中,VCC是芯片的电源引脚,用于提供TL494的工作电压;VREF 是一个内部参考电压的来源;VC是来自电源的电压,用于给内部电路提供参考电压;VEE是负电源引脚,用于提供负电源电压;VFB和VSENSE分别是反馈电压和电流感应电压的引脚,用于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VOUT是PWM输出引脚,输出PWM信号;RT和CT是内部振荡电路的引脚,通过改变RT和CT的值,可以调整PWM信号的频率。
其次是控制引脚,该芯片共有两个控制引脚,分别是COMP和FB。
COMP是PWM比较器的输入引脚,是TL494的核心控制引脚之一,用于比较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FB是反馈隔离引脚,用于与比较器输入信号进行反馈,实现闭环控制。
然后是输出引脚,该芯片有三个输出引脚,分别是OUT1、OUT2和OUT3。
这三个引脚可用于输出PWM信号,OUT1和OUT2是对称的输出,用于驱动同步整流电路和同步MOS 管,OUT3是非对称输出,用于驱动静态关断开关。
最后是反馈引脚,该芯片有两个反馈引脚,分别是FB1和FB2。
FB1和FB2用于实现电流折返和过流保护,当输出过流时,这两个引脚会通过比较器将信号反馈给PWM,控制输出电流。
综上所述,TL494芯片引脚具有丰富的功能,通过控制引脚、输出引脚和反馈引脚可以实现对PWM信号频率、占空比、输出电流等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开关电源的稳定工作。
在电源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tl494各引脚功能电压

tl494各引脚功能电压无论《PS—ON》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1脚-00V ;2脚-4.8V ; 3脚-00V ;4脚-3.3V《有变00V; 5脚-1.3V;6脚-3.6V7脚-00V ;8脚-2.2V 9脚-00V ; 10脚-00V ; 11脚-2.2V12脚-14.2V<br/>13脚-5V ; 14脚-5V;15脚-5V 16脚-0.4VTL494详细功能介绍如下:第(1)脚为第一组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由+5V输出电压经R35、VR、R13取样送入第(1)脚。
第(2)脚为第一组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从第(14)脚输出的5V基准电压经R14、R20分压得到约4V的电压,与第(1)脚电压进行比较。
由于输+5V电压升高时第(1)脚取样电压成比例升高,当此电压超过4V时,误差放大器输出高电平,通过IC内部比较器控制输出脉宽减小,以使5V电压下降,达到稳压的目的。
第(3)脚为第一误差放大器输出的引出端。
外接C19、C20、C21、R11组成的频率校正网路,以防止放大器发生自激。
第(4)脚为死区控制端。
当IC工作在推挽状态时,其两组输出脉冲使两只推挽开关管依次导通和关断。
为了避免开关管的滞事效应造成瞬间导通而击穿开关管,在脉冲的序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称为死区。
改变第(4)脚的电压,可改变死区时间。
当第(4)脚电压大于5V基准电压时,输出脉冲关断。
在0-5V,死区时间成比例增大。
利用此功能,第(4)脚在维亚开关电源中作为输出过压保护。
次级输出的12V电压,经R26、D7和R10分压后加到第(4)脚上,与TR3、TR4共同构成+-5V和+12V 的过压保护电路。
正常情况下,TR4的基极由R28接在+5V输出端,R29接在输出端,R28和R29的分压使TR4偏置电压小于0.6V,TR4截止,其集电极经R36呈现近似5V的高电平,因而使TR3导通,由12V电压接出R26与地短路,二极管D7反偏截止,因而此部分电路与第三者第(4)脚电压无关。
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

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494芯片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具有多个脚位,每个脚位都有不同的电压参数。
本文将分别介绍494芯片各脚位的电压参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芯片。
脚位1的电压参数为Vref,代表了参考电压。
该电压通常由外部电源提供,用于控制芯片的输出电压。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Vref的电压范围应在0.5V至5V之间,以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脚位2和脚位3的电压参数为Vin+和Vin-,分别代表了输入电压的正极和负极。
这两个脚位通常连接到输入信号源,用于将外部信号输入到芯片中进行处理。
Vin+和Vin-的电压范围一般为0V至Vref 之间,以确保输入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脚位4和脚位5的电压参数为Vout+和Vout-,分别代表了输出电压的正极和负极。
这两个脚位通常连接到负载电路,用于将芯片处理后的信号输出。
Vout+和Vout-的电压范围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负载要求,但通常应在Vref的范围内。
脚位6的电压参数为GND,代表了地线或接地电压。
该脚位通常连接到电路的地线,用于提供电路的参考零电位。
GND的电压应为0V,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脚位7和脚位8的电压参数为Vcc+和Vcc-,分别代表了芯片的供电电压。
这两个脚位通常连接到电源电路,用于为芯片提供工作电压。
Vcc+和Vcc-的具体电压范围取决于芯片的工作要求和供电电路的设计,但通常应在Vref的范围内。
脚位9和脚位10的电压参数为E/A+和E/A-,分别代表了芯片的输入/输出电压。
这两个脚位通常用于与其他芯片或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E/A+和E/A-的电压范围取决于具体的通信协议和设备要求。
脚位11和脚位12的电压参数为CT+和CT-,分别代表了芯片的控制端电压。
这两个脚位通常连接到控制电路,用于对芯片进行控制和调节。
CT+和CT-的电压范围取决于具体的控制信号和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
脚位13和脚位14的电压参数为OUTA+和OUTA-,分别代表了芯片的输出端电压。
它激式驱动集成电路TL494的介绍

1.它激式驱动集成电路TL494的介绍该电源中,驱动脉冲发生器、脉宽调制器、取样放大器以及各种保护电路全部由TL494完成。
TL494内部有两个比较器,两组误差放大器和5V基准电压源等组成。
TL494广泛应用于1000W以下的大功率开关电源中,它既可以驱动150W以下的单端式开关电源,也可以驱动300-1000W的桥式和半桥式电路。
由于其应用方法较多,下面只经本电源为例说明,以供维修参考。
TL494在该电压中的各脚功能如下:第(1)脚为第一组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由+5V输出电压经R35、VR、R13取样送入第(1)脚。
第(2)脚为第一组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从第(14)脚输出的5V基准电压经R14、R20分压得到约4V的电压,与第(1)脚电压进行比较。
由于输+5V电压升高时第(1)脚取样电压成比例升高,当此电压超过4V时,误差放大器输出高电平,通过IC内部比较器控制输出脉宽减小,以使5V电压下降,达到稳压的目的。
第(3)脚为第一误差放大器输出的引出端。
外接C19、C20、C21、R11组成的频率校正网路,以防止放大器发生自激。
第(4)脚为死区控制端。
当IC工作在推挽状态时,其两组输出脉冲使两只推挽开关管依次导通和关断。
为了避免开关管的滞事效应造成瞬间导通而击穿开关管,在脉冲的序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称为死区。
改变第(4)脚的电压,可改变死区时间。
当第(4)脚电压大于5V基准电压时,输出脉冲关断。
在0-5V,死区时间成比例增大。
利用此功能,第(4)脚在维亚开关电源中作为输出过压保护。
次级输出的12V电压,经R26、D7和R10分压后加到第(4)脚上,与TR3、TR4共同构成+-5V和+12V的过压保护电路。
正常情况下,TR4的基极由R28接在+5V输出端,R29接在输出端,R28和R29的分压使TR4偏置电压小于0.6V,TR4截止,其集电极经R36呈现近似5V的高电平,因而使TR3导通,由12V电压接出R26与地短路,二极管D7反偏截止,因而此部分电路与第三者第(4)脚电压无关。
开关集成电路TL494内部原理图

开关集成电路TL494内部原理图:TL494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种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各种开关电源中。
本文介绍它与相应的输入、输出电路等一起构成一个单回路控制器。
1、TL494管脚配置及其功能TL494的内部电路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电路、间歇期调整电路、两个误差放大器、脉宽调制比较器以及输出电路等组成。
图1是它的管脚图,其中1、2脚是误差放大器I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3脚是相位校正和增益控制;4脚为间歇期调理,其上加0~3.3V电压时可使截止时间从2%线怀变化到100%;5、6脚分别用于外接振荡电阻和振荡电容;7脚为接地端;8、9脚和11、10脚分别为TL494内部两个末级输出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12脚为电源供电端;13脚为输出控制端,该脚接地时为并联单端输出方式,接14脚时为推挽输出方式;14脚为5V基准电压输出端,最大输出电流10mA;15、16脚是误差放大器II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
2、回路控制器工作原理回路控制器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
被控制量(如压力、流量、温度等)通过传感器交换为0~5V的电信号,作为闭环回路的反馈信号,通过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进行平滑、去除杂波干扰后送给TL494的误差放大器I的IN+同相输入端。
设定输入信号是由TL494的5V基准电压源经一精密多圈电位器分压,由电位器动端通过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接入TL494的误差放大器I的IN-反相输入端。
反馈信号和设定信号通过TL494的误差放大器I进行比较放大,进而控制脉冲宽度,这个脉冲空度变化的输出又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进行平滑和放大处理,输出一个与脉冲宽度成正比的、变化范围为0~10V的直流电压。
这个电压就是所需要的输出控制电压,用它去控制执行电路,及时调整被控制量,使被控制量始终与设定值保持一致,形成闭环单回路控制。
用TL494实现的单回路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

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494芯片是一种常见的集成电路芯片,常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开关电源设计中。
在设计和使用494芯片时,了解其各脚电压参数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494芯片的基本情况。
494芯片是一款PWM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可调的高频脉冲信号,进而用于控制开关电源的输出。
因此,在设计电源电路时,我们需要关注494芯片的输入和输出电压参数。
494芯片的引脚布局如下所示:1. VCC:这是494芯片的电源引脚,通常需要连接到正电压源,其电压范围为5V至40V。
为了稳定电源电压,我们可以在芯片上添加适当的滤波电容。
2. VREF:这是报告参考电压的引脚,通常需要连接到一个参考电压源,用于设置PWM调节电路的参考值。
3. COMP:这是比较器的输出引脚,通常需要连接到外部的比较器和滤波电路,用于实现过压、过流等保护功能。
4. INV和OUT:其中INV是反向输入,OUT是输出引脚,通常需要连接到MOS管驱动电路中。
这两个引脚起到了控制MOS管导通和关断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的电压。
占空比为50%时,输出电压最大。
在使用494芯片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来调整各脚的电压参数。
下面,我将深入探讨一些关键的电压参数。
首先是输入电压范围。
根据494芯片的规格书,其输入电压范围在5V 至40V之间。
因此,在设计电源电路时,我们需要确保输入电压在这个范围内,并且注意输入电压的稳定性,以避免对芯片的损坏。
其次是参考电压的设置。
参考电压对于PWM调节电路来说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精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所需的输出电压范围来设置参考电压。
可以通过一个稳压电路或者一个可调电阻来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
接下来是比较器的输出电压。
比较器的输出电压用于触发保护电路,如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等。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来设置比较器的输出阈值。
TL494集成电路引脚功能和数据

TL494集成电路引脚功能和数据TL494工作原理简述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
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
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
如果工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得。
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
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
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TL494内置一个5.0V的基准电压源,使用外置偏置电路时,可提供高达10mA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0—70℃温度范围50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供±5%的精确度。
TL494内部电路方框图。
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

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
494芯片是一种常用的PWM控制器芯片,其各脚电压参数如下:
1. VCC:芯片供电电压,通常为12V或15V。
在正常工作时,VCC应保持稳定,不应低于最小工作电压。
2. GND:芯片接地引脚,连接到系统的地线上。
3. COMP:比较器输出引脚,用于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
COMP 输出的电压范围为0V~5V。
4. FB:反馈引脚,连接到输出端并测量输出电压。
FB引脚和COMP 引脚一起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
5. RT/CT:外部RC网络引脚。
RT和CT分别是外部电阻和电容的接口。
它们决定了PWM信号频率的大小。
6. EN/UVLO:使能/欠压锁定引脚。
EN为高时芯片处于工作状态,为低时处于关闭状态。
UVLO用于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设定值,并锁定芯片以防止损坏。
7. SD:关断引脚。
当SD为高时,芯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SD为低时,芯片进入关断模式。
8. OSC RT/CT:内部振荡器引脚。
OSC RT和OSC CT分别是内部电阻和电容的接口。
它们决定了内部振荡器的频率。
9. SS:同步引脚。
SS用于控制芯片的同步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系统效率并减少EMI噪声。
10. VREF:参考电压引脚。
VREF为5V时,COMP输出为50%占空比。
总之,了解494芯片各脚电压参数对于正确使用该芯片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合理连接各个引脚,并保证其电压参数符合要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l494各引脚功能电压
tl494各引脚功能电压
无论《PS—ON》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1脚-00V ;2脚-4.8V ; 3脚-00V ;4脚-3.3V《有变00V; 5脚-1.3V;6脚-3.6V
7脚-00V ;8脚-2.2V 9脚-00V ; 10脚-00V ; 11脚-2.2V
12脚-14.2V<br/>13脚-5V ; &nbsp;14脚-5V;15脚-5V 16脚-0.4V
TL494详细功能介绍如下:
第(1)脚为第一组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由+5V输出电压经R35、VR、R13取样送入第(1)脚。
第(2)脚为第一组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从第(14)脚输出的5V基准电压经R14、R20分压得到约4V的电压,与第(1)脚电压进行比较。
由于输+5V电压升高时第(1)脚取样电压成比例升高,当此电压超过4V时,误差放大器输出高电平,通过IC内部比较器控制输出脉宽减小,以使5V电压下降,达到稳压的目的。
第(3)脚为第一误差放大器输出的引出端。
外接C19、C20、C21、R11组成的频率校正网路,以防止放大器发生自激。
第(4)脚为死区控制端。
当IC工作在推挽状态时,其两组输出脉冲使两只推挽开关管依次导通和关断。
为了避免开关管的滞事效应造成瞬间导通而击穿开关管,在脉冲的序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称为死区。
改变第(4)脚的电压,可改变死区时间。
当第(4)脚电压大于5V基准电压时,输出脉冲关断。
在0-5V,死区时间成比例增大。
利用此功能,第(4)脚在维亚开关电源中作为输出过压保护。
次级输出的12V电压,经R26、D7和R10分压后加到第(4)脚上,与TR3、TR4共同构成+-5V 和+12V的过压保护电路。
正常情况下,TR4的基极由R28接在+5V输出端,R29接在输出端,R28和R29的分压使TR4偏置电压小于0.6V,TR4截止,其集电极经R36呈现近似5V的高电平,因而使TR3导通,由12V电压接出R26与地短路,二极管D7反偏截止,因而此部分电路与第三者第(4)脚电压无关。
第(4)脚电压为第(14)脚的5V基准电压经R12和R16分压的0.5V左右电压,设定末级半桥式开磁电路必要的死区时间。
当电源取样系统发生故障时,+5V 电压升高或-5V电压因负载短路而降低时,TR4将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使TR3截止。
12V 电压经R26,使D7导通,第(4)脚电压被R10分压后仍为5V左右,使输出脉冲关断,电源保护,各组无输出。
第(5)脚步内部振荡电路,外接定时电容C18,第(6)脚为外接定时电阻R9。
此RC的值决定TL494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其值为FKHZ=1.2/R欧姆。
C(UF)。
按图中数据,此电源的工作频率为30KHZ。
第(7)脚共地端,也是供电的负极端。
第(8)(11)脚为两路输出放大管的集电极。
驱动放大器由R7、R8供电,其输出脉冲送入驱动脉冲变压器T2变换阻抗后驱动半桥式变换器TR1和TR2。
C17使T2中点为驱动脉冲的零电位点。
第(9)(10)脚为内部驱动放大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12)脚为供电端,其允许输入电压可达8-40V,因此无需外部稳压器。
由小型工频变压器T1输出低压交流电,经D1、D2全波整流,C23滤波得到约10V电压,向第(12)脚提供启动电压。
待电源启动后,次级12电压经D8隔离后向第(12)脚供电。
此时由于D1、D2整流电压低于12V,D1、D2截止,启动电压退出电路。
第(13)脚为工作状态设定端。
当第(13)脚为5V基准电压时,两路输出脉冲相差180旌,每路输出量大200MA的驱动电流,用于驱动推挽或半桥、桥式电路。
当第(13)脚接地时,两路输出脉冲为同相位,为8-40V时,第(14)脚均输出5+-0.25V的稳定基准电压。
第(15)脚为第二并联输出400MA的驱动电流,用于驱动单端式开关电路。
该机为半桥式推挽电路,第(13)脚接5V基准电压。
第(14)脚内部基准电压源。
在IC供电组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在该电源中作为过流保护取样输入。
T3为串联在负载电路的“电流互感器”式电流取样电路。
当负载电流增大时,T3次级电压升高,经D5、D6整流后输出负电压,再经R17、R18分压后与+5V一起R15相联,送入第(15)脚。
正常负载时负电压输出较小,两反向电压相加,结果有1.5-2V电压加在反向输入端,误差放大输出低电平,对脉宽控制无作用。
如果产生过载觐同载短路,T3负整流电压升高,使加在第(15)脚的
电压变成负值,则误差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使脉宽受控变校由于此组误差放大器同样式相输入端是接地的,属零电平,一旦第(15)脚电压为-0.6V以上,电路产即动作,实现输出脉冲由减小脉宽到并闭的保护过程。
由于TL494第(4)(15)脚的保护功能,该电源可以开路。
此时次级电压+-5V的升高受第(4)脚的控制,+5V还受到第(1)脚PWM系统的控制。
电源程序可以实现短路自动保护,排除短路后又自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