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汇总100篇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汇总100篇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大汇总,共计100余篇。
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满分作文写作方法,可提高同学们的作文写作水平。
同时,这些作文中包含的大量精彩词句和优秀素材,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参考。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大汇总2010年天津卷高考满分作文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们自私的智慧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稚嫩的成年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善擒者亦善纵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舍小利以谋远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滋养文化的活鱼2010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2010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难题(1)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驭思,轻吟韵调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尘封的梦,重拾未晚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士运论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3)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2)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1)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0)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9)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8)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7)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6)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5)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4)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3)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2)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8)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7)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6)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5)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4)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3)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2)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才之道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用心阅读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与品读相拥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背上悦读的行囊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小议浅阅读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内心的深度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感受深阅读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重庆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难题(2)重庆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难度(1)2010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点、线、面(附点评)2010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溯源(附点评)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熟悉(2)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熟悉(1)2010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天堂之辩2010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擦亮眼睛,听贤人意见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偶然?必然!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站对人生的舞台福建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福建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2010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2010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古风,幻想曲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1)江苏考生王云飞高考骈体作文原文:《绿色生活》江苏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2010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4)2010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3)2010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2)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1)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2010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痛苦并快乐着2010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打不垮的信念2010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暖春2010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忘却的艰辛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丹墨莲梅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犹忆书香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慢尝书香。
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熟悉

熟悉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
——《信心铭》(僧璨大法师)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编者注: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
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
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
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
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
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
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
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
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
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
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
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
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
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
熟悉,万法一如。
名师评析:当众多考生把熟悉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写作时,该文作者却跳出圈子,另辟蹊径,巧妙地把成功和熟悉结合起来,提出了“成功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观点,新颖而不失自然。
2010四川高考作文

2010四川高考作文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每年都会有所不同,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可能已经过去很久,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可能的作文题目类型,并给出一个模拟的作文题目以及相应的写作思路。
模拟题目:“请以‘坚持与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思路:1. 开篇引入: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个现象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入话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阐述观点:明确表达自己对于“坚持与放弃”的看法,可以是支持坚持,也可以是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放弃是明智的选择。
3. 举例论证:通过历史人物、现代事例或者个人经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 深入分析:探讨坚持与放弃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个人性格、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等。
5. 结论总结: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或展望,使文章有深度和启发性。
示例段落: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面临坚持与放弃的选择。
有些人选择坚持,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在我看来,坚持与放弃并非对立,它们是智慧的体现,关键在于如何做出选择。
历史上,许多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最终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灯塔。
然而,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在商业领域,适时的放弃某些项目,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坚持与放弃。
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成长,它让我们有机会去尝试新的可能性,去发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总之,坚持与放弃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坚持中,我们学会了坚韧和毅力;在放弃中,我们学会了智慧和勇气。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概述2010年的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对于参与考试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展示自己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作文是一种独特的写作形式,它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和技巧。
题目分析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的题目为: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未知的领域。
这个题目给了考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展开思考。
写作指导1. 确定主题和观点在开始写作之前,考生需要确定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观点是作者对主题的立场和看法。
确定主题和观点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前期准备在动笔之前,考生可以先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观点,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头脑风暴,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为写作做好准备。
3. 讲清楚观点和重要论据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考生需要对自己的观点和重要论据进行阐述和分析,用足够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4. 合理组织思路和结构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思路的连贯性。
可以采用逻辑性的结构,如分析比较法、因果关系法等。
另外,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以使文章更加通顺。
5. 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尽量准确地使用词汇和句型,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此外,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比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写作示例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探索未知的世界我认为,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一种勇敢、好奇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未知和变数的世界,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其中的挑战。
首先,对未知的探索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人生的几何体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人生的几何体江海之子整理第一块:题目回放2010年四川省高考作文:根据阅读材料写作文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
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
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
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块:题目解析第一篇:知困的博客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
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
这样的作文可以给考生很多思考,思考人生,思考自我。
他们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来写,他们可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剖析过去的人生经历,反省自己这十多年所走过的人生之路;他们还可以从某一方面入手,也就是一点着手;也可以从线入手,还可以整体把握,从平面或立体着手来写。
这样的话题可以写哲理散文,可以写叙事作文,也可以议论,还可以抒情。
我看了新闻报道,好多考生说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话题,觉得这样的话题很难写,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其实这样的话题对于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来说,应该不是太陌生,新课标下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一、二单元都是人生单元。
都是对人生的思考,有散文,随笔,诗歌等多种体裁。
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近现代的。
有的写理想,有的写信念,有的写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
有儿时的经历,有老年的回忆,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体验。
这些都是关于人生作文的最好的范例。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的学生,他们逐渐走向成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对生活、学习中的酸甜苦辣有着自己的感受;有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
高考也许就是他们设计以后人生生活的第一个关口,他们在设计和规划高考之后的新的生活,他们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未来的大学校园。
2010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及点评(四川卷)

2010四川⾼考优秀作⽂解读:溯源 六千万年前的⼀次意外,⽣命退回到最初的蒙昧;六千年前的炎炎夏⽇,⼈类开始有了最初的⽂明。
今天的我,也许⾝在灯红酒绿的都市⽂明中,⼼间却奔腾着远古时代的⾦⼽铁马。
⽽在我的梦想⾥⾯,这⼀切,不过是⼀个悠长的回忆。
鱼⼉逆⽔⽽游,费尽全部⼼⼒回到⾃⼰的出⽣地,那不过是⼀次⽣命的溯源;鸟⼉孤⾝穿过峡⾕,只为了⼀次飞蛾扑⽕式的交配,那也是⽣命的溯源; “虎毒不⾷⼦”的⽼虎妈妈,为了保护孩⼦不惜⾎流成河,那更是⽣命的溯源;⽽对于我们每个⼈来说,也是在“⼩蝌蚪”的奋⼒挣扎下,才为我们播下了⽣命最初的⽕种。
⽣命,本来是⼀个个独⽴的点,在彼此的偎依中连成线,构筑了⼀个精彩的⾯。
柏拉图的永恒,是我们终其⼀⽣都不能得到的天上⼈间;圣西门的空想主义,更是理想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理想的对⽴统⼀……这些伟⼤的哲学家,⽤⾃⼰的坚持和梦想,以及终⾝⽆怨⽆悔的奉献,为我们化⾝为成长路上的⼀座座⾥程碑,将我们带上了精神解放的康庄⼤道。
哲⼈,本来是⼀个个独⽴的点,在彼此的搀扶中连成线,构筑了⼀个精彩的⾯。
2006年的⾬雪冰灾,是索取与付出的转折点;2008年汶川⼤地震的灾难,是理解与奉献的转折点……这些鲜活的点,从⼀个个活⽣⽣的笑容⾥⾯,从⼀滴滴悲壮的眼泪后⾯,从⼀条条欲望与安全的分割线⾥⾯,从⼀张张神情各异的⾯孔⾥⾯……告诉了我们真实的⼈,真实的⼈性,真实的⼈⽣,真实的⼈类世界。
爱与被爱,本来是⼀个个独⽴的点,在彼此的关注中连成线,构筑了⼀个精彩的⾯。
⽣命、哲理、爱,他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死相依,永⽣风⾬同⾈。
是她们,给我们展⽰了⼀个个美好的世界,五⾊斑斓的⾯。
⾯上是⼀幅 “清明上河图”,⽽⾯下,则是我们的⼈⽣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个⼈⽣。
(本⽂有删节) 得分:59 点评: 这篇⽂章⼩作者摆脱了以个体为点的窠⾅,⽽是将⽣命、哲理和爱分别作为⼀个点,去诠释由此⽽构成的精彩的线和⾯,特别是三个分论点的推出,令⼈⽿⽬⼀新。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 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 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 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 几何体。
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 一
1、人不仅能创造工具,而且能创造自己。比如: 人生之长、宽、高这三个尺寸,便是我们自己建造起 来的。 2、人生的长度或日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 自己创造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人生 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是 健康的主人。他们是以无节制的行为违反健康的基本 规律,这就是以自己的情欲背叛了健康。”真不愧为 古希腊首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话与现代健康观 何其相似!他的话令人想起当今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 疾病,60%,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即来自不良的生 活方式。你欲得到健康、享有长寿吗?请按巴尔扎克 的“秘诀”:“有规律地生活”,自己去创造它们吧!
3、人生的宽度或日视野,是自己创造的。见多识广能够以 往知来,以古知今,以见知隐,以微知著,以近知远,以一知 万。博学广涉之士翱翔于何其广阔的时空!人生宽度太窄,就 成了狭缝——烦恼,这也是人自己制造的。心理学家指出,烦恼 有60%,是因无知(或无才、无识)引起的。人生的深度或日成 就,是自己创造的。拿破仑一世说:“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 而能取得成功,世上绝无这样的人。”教育家、心理学家大体 上认同: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智力因素的贡献只有20%,而非 智力因素的比重却占80%,。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 综合素质。一代又一代伟大科学家,集人类优秀综合素质于一 身,生发令人惊异的想象力,推动科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6、在谈论人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想象 力”。人生还与想象力有关吗?人生深度的不同,源于想象力 的差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认为,人生的 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确,人们至今 知道他、记得他,不是因为他曾享有82岁的长寿,而是因为 他在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那》、《复活》那样的深刻作品。法国作家雨 果比托尔斯泰年长26岁,也活到83岁,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 题。他指出,想象就是深度。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 家,都拥有丰富生动、深刻奔放的想象力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1. 引言2010年是四川省高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的高考作文中,考生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展示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2. 考题回顾2010年四川高考的作文题目为:“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
这个题目仿佛给考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回答。
同时,题目也给考生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他们需要理清思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3. 考生观点面对这样一个题目,考生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论述。
以下是一些考生常见的观点:•“有思想”意味着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能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有思想”意味着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不应该盲从,而是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并能够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有思想”意味着有社会责任感。
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应该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 范文赏析以下是一篇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的范文,以供参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首先,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具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能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我们不能盲从,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几何学上的那个点,只有位置,没有长度,没有宽度,也没有高度,正是无数个点形成了无数根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作文要求】1、根据联想作文;2、自定题目,自定立意,自定文体。
3、字数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线、面
蒙娜丽莎只是一幅画,温婉的表情后面却是沉淀了千年的美丽;伊丽莎白身居皇室深宫,却将人性的光辉幻化成无上的美丽。
惊艳天下的,不仅仅是丽人的浅笑微吟;力透纸背的,也不仅仅是俊美少年的无敌青春。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庞,构筑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
无数的点,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扩展成宽广的平面。
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
就是这些平凡的生命,构筑成我们千姿百态的人性与人生。
玉的无瑕,树的生机。
玉树,这个曾经远离我们平常生活的地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走进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玉树,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司机阿福联系在一起。
阿福并不英俊潇洒,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豪情和经济能力,他只是为生活奔忙的万千大众中间的一个。
可是就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去。
他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挽救了老人和孩子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却永远地定格在年轻的微笑着的照片上。
在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里面,他心系父母的安危,怀揣着对妻儿的想念,却带着对祖国对藏族儿女的大爱,用生命谱写出最美好的赞歌。
纳兰若容,一个绝顶聪明的奇特女子。
她是满族人,却精通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
在满人入关只有半年的日子里,她就以她的智慧征服了汉族的挑刺男人,成为沟通满汉文化的大使。
“自古之兵非好战”。
纳兰若容斡旋在汉人与满人之间,用一个女人的包容,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也许你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没有惊艳的美貌,也没有显赫的背景,或者特别的机遇……但是你也可以给自己平凡的生活里面,增添新的色彩。
也许你的一个宽容的微笑,可以化解一场激烈的冲突,也许你一个小小的退让,就可以让孩子的小脸绽放笑容。
请给世界多一点付出,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幸福快乐。
双人从,三人众。
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大家的世界。
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用爱将无数的点建设成线,连缀成面。
●点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起笔不凡,从蒙娜丽莎、伊丽莎白的惊艳写到芸芸众生的平凡,无论是丽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是一个点,正是这些点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然后以司机阿福和纳兰若容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点,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将点连成长长的线、宽广的面,最后汇聚成爱的海洋。
●素材拓展为凸显主旨,小作者在素材的选择上颇具匠心,穿越古今,跨越时空,既有伊丽莎白、纳兰若容这样秀丽出众的“点”,也有司机阿福这样平凡普通的“点”,颇具代表性。
然稍嫌不足的是素材还不够丰富,若再辅之以特蕾莎修女的事例和汶川地震、世博会奥运会众多普通志愿者参与的素材,行文将会更加充实。
溯源
六千万年前的一次意外,生命退回到最初的蒙昧;六千年前的炎炎夏日,人类开始有了最初的文明。
今天的我,也许身在灯红酒绿的都市文明中,心间却奔腾着远古时代的金戈铁马。
而在我的梦想里面,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悠长的回忆。
鱼儿逆水而游,费尽全部心力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那不过是一次生命的溯源;鸟儿孤身穿过峡谷,只为了一次飞蛾扑火式的交配,那也是生命的溯源;“虎毒不食子”的老虎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不惜血流成河,那更是生命的溯源;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在“小蝌蚪”
的奋力挣扎下,才为我们播下了生命最初的火种。
生命,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偎依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柏拉图的永恒,是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的天上人间;圣西门的空想主义,更是理想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理想的对立统一……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用自己的坚持和梦想,以及终身无怨无悔的奉献,为我们化身为成长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将我们带上了精神解放的康庄大道。
哲人,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搀扶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2006年的雨雪冰灾,是索取与付出的转折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是理解与奉献的转折点……这些鲜活的点,从一个个活生生的笑容里面,从一滴滴悲壮的眼泪后面,从一条条欲望与安全的分割线里面,从一张张神情各异的面孔里面……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类世界。
爱与被爱,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关注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生命、哲理、爱,他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
是她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
面上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
(本文有删节)
●得分:59●点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摆脱了以个体为点的窠臼,而是将生命、哲理和爱分别作为一个点,去诠释由此而构成的精彩的线和面,特别是三个分论点的推出,令人耳目一新。
整篇文章立意高远,大气厚重。
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是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素材拓展
本文选取了大量的素材去印证三个分论点,这些素材面,不仅反映出小作者有较好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底蕴,同时也可看出小作者能紧扣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