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第二章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2章无线通信和网络仿真技术基础

第2章无线通信和网络仿真技术基础

•跳频扩频示例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wireless
PPT文档演模板 •Jin & Jiang,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第, 2T章si无ng线h通ua信U和n网iv络e仿rs真ity技P术re基s础s
•21
l 直接序列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S,DSSS)
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送方直接扩展 信号频谱,而接收方则用相同扩频码序列进行 解扩,即把拓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
☆DSSS中,原始信号中的每一位在传输信号
中以多位表示,即使用扩展编码。这种扩展编 码能将信号扩展至更宽的频带范围上,该频带 范围与使用位数成正比。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wireless
是用一定的扩频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 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不断跳变。
☆发送方用看似随机的无线电频率序列广播信
息,并在固定间隔里从一频率跳至另一频率。
☆接收方接收消息时,也同步跳转频率。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wireless
PPT文档演模板 •Jin & Jiang,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第, 2T章si无ng线h通ua信U和n网iv络e仿rs真ity技P术re基s础s
PPT文档演模板 •Jin & Jiang,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第, 2T章si无ng线h通ua信U和n网iv络e仿rs真ity技P术re基s础s
•2
无线电频谱
l 无线电频谱特点
☆有限性 ☆排它性 ☆复用性 ☆非耗尽性 ☆传播性 ☆易干扰性 详细内容见教材第28页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eelab.nb /wireless•10
☆地面微波通信的优点 ⑴容量大 ⑵质量高 ⑶成本低 ☆地面微波通信的缺点 ⑴易失真 ⑵易受环境影响 ⑶安全保密性差 ⑷维护成本 详细内容见教材第32页

计算机网络教程课件第2章

计算机网络教程课件第2章
23
(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01 001 1 001 00 11
源点
终点
源点
8位数据线
0 1 0 0 1 1 0 1
终点
图2-4 串行通信方式
图2-5 并行通信方式
24
(2)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同步技术:为了正确地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 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
通信双方必须在通信协议中定义通信的同步方式, 并且按照规定的同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图2-6 单工通信 图2-不6 同单时工刻通的信
数据双向传输
图图22--77 半半双双工工通通信信
收音机
发送端/ 接收端
对讲机
发送端/ 接收端
任何时刻的 数据双向传输
发送端/ 接收端
计算 机
计算 机
图2图-82-8全全双双工工通通信信
27
接着看:
数据传输介质有哪些以及各 自的特点?
28
2.2 数据传输介质
通信的同步方式有:
同步通信——类似打电话 异步通信——类似发短信
25
同步通信的数据块结构
同步字符
数据块 00101101……
同步字符 块校验序列
SYN SYN
一个或多个 SYN字符
控制字符
……
数据字符
控制字符
26
(3) 数据通信的方式
接收端
数据单向传输
接收端
广播电台
对讲 机
发送端/ 接收端
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
本章解决的问题是:
什么叫做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 数据通信系统模式以及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有
哪些? 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点? 数据传输介质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点? 信道的复用技术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点? 数据的交换技术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点? 数据编码技术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点? CRC编码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认识数据通信的几个概念

2
认知计算机网络标准


3
制作网线

4
认识网络设备
5 项目实战:办公室局域网组建
任务1:认识数据通信的几个概念
2.1.1 数据通信主要技术
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以离散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表示的,但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如果通信 信道不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那么就需要在发送端先将数字信号变换 成模拟信号再送入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再将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 称为调制和解调,相应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数据的成功传输依赖于两个主要因素: 被传输信号的质量和传输介质的性能。模拟或数字数据都是既能用模拟信号又能用数字 信号传输的。但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变形,尤其是在长距离传输后会发 生严重的畸变。另外,数据传输的好坏,还与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性能有关。
2.2.4 任务实战:利用 TCP/IP 模型对网络故障进行定位和排除
任务目的:熟悉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的特点。 任务内容:用ping命令对网络故障进行定位。 任务环境:计算机+Windows XP/7操作系统。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测试网络连 通性。ping用来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 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 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
2. IP层 IP(网间互连协议)层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
3. TCP层
TCP层(传输控制协议)位于IP层之上。它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 行会话。 4. 应用层 在TCP/IP模型的最上层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

9-网络仿真N&S2

9-网络仿真N&S2
1.96s v V M
95% 置信区间:
3-23
置信区间的解释
如果我们按照上述方
法计算置信区间,有 95%的信心包含真正 (未知的)的空间均 值
3-24
ns-2, 网络仿真器
离散事件仿真器 建模网络协议

有线,无限,卫星 TCP, UDP, multicast,
我们的目标: flavor of ns: 简单实例,修 改,执行和记录分析
3-18
置信区间
运行仿真:获得我们感兴趣性能值的估计值V1 重复仿真M次(每次使用新的随机数值集合),获得V2,
...Vm -所有的值都不一样 哪一个V1, … VM是“对”的呢?
凭直觉,M采样的平均值可能会好些,比任何一个M采样

V
V
j 1
M
j
有关V,我们 的置信度?
3-19
暂时特征的例子?
l
m1 m2
3-16
初始条件的效果
第20个客户的延迟柱状图, 假
设队列初始为空 (1000次运 行)
第20个客户的延迟柱状图, 假
设队列初始不为空 (1000次 运行)
3-17
稳定状态行为
如果仿真运行足够长时间,输出结果可能会收敛到一个稳定状态值
avg delay of packets [n, n+10]
化 而且每次运行和下一次运行 都不一样 需要得到延迟的统计特征 第n个客户的延迟期望 当n趋近于无穷时,延迟 表现 平均n个客户的延迟
3-15
过渡行为
依赖于初始条件的仿真输出被叫做“暂时特征
”(i.e., 当初始条件变化时,输出值也会变化
仿真的早期部分 仿真的后阶段部分较少依赖于初始条件

《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第二章

2.3.1 基于交叉双绞线的互联
参照上面给计算机添加网卡的基本操作, 给两台计算机都添加上一块RJ-45接口的以太 网网卡,然后采用交叉双绞线将两台计算机连 接起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对等网。
2.2.1 计算机设备的添加
图2-7 Packet Tracer所有的终端设备
2.2.1 计算机设备的添加
通常要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图2-7中所示 的第一个 台式计算机和第二个 笔记本图 示的设备。这两个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没有 具体功能上的区别。 向Packet Tracer的拓扑设计窗口拖入一个 台式计算机,双击该设备,弹出如图2-8所示 的PC配置窗口。该窗口显示的是该PC设备所能 加载的所有端口,在Packet Tracer中列出的PC 所能加载的端口包括一些网络接口和其他外围 设备等模块。 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是选择更换PC机的网络 接口。
2.1.1 双绞线的仿真


1.双绞线的类型
双绞线按照所连接设备的类型分为直通线和交 叉线两类。在Packet Tracer上通常清晰的标示 了直通线和交叉线。在Packet Tracer中提供的 双绞线主要用于连接RJ-45接头 的以太网接 口,快速以太网接口和吉比特以太网接口。其 中 表示的是直通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 表示的是交叉线(Copper Cross-Over)。
2.1.2 同轴电缆的仿真
图2-2 采用CATV网络实现上网的用户端基本模型
2.1.3 光纤线缆的仿真
光纤是一种由石英玻璃(Sio2)、塑料或 晶体等对光透明的材料制成的能传输光波的纤 维。光纤采用光的全反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Packet Tracer中用橘红色的 表示光纤线缆, 该线缆用于连接快速以太网和吉比特以太网的 光纤接口。 在连接设备时,设备两端必须都选择光纤 接口 。如图2-3所示是采用光纤连接的交换 机和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第二章

2.1.1 双绞线的仿真

2.直通线的使用范围
直通线用于连接不相同设备的接口,以下 情况必须使用直通双绞线: (1)计算机连接至集线器或交换机时; (2)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以Up-Link端口连接 至另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普通端口时; (3)集线器或交换机与路由器的LAN端口连接 时。



2.1.1 双绞线的仿真
2.3.1 基于交叉双绞线的互联
参照上面给计算机添加网卡的基本操作, 给两台计算机都添加上一块RJ-45接口的以太 网网卡,然后采用交叉双绞线将两台计算机连 接起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对等网。
2.2.3 桌面项
图2-16 终端配置窗口
2.2.3 桌面项

(2)单击“OK”按钮,弹出配置窗口,在该窗 口中用户就可以采用命令行进行设备的配置。 如图2-17所示。
2.2.3 桌面项
图2-17 基于终端配置
2.3 简单双机互联的仿真
双机互联虽然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它是 计算机组网的基础,为此介绍双机互联是计算 机网络展开的基础知识。 在实际网络构建中可以基于双绞线、同轴 电缆、光纤或者串口线,无线网卡等来构建双 机互联,在Packet Tracer中仅能实现的双机互 联包括基于交叉双绞线和光纤两种。
2.1.3 光纤线缆的仿真
图2-3 采用光纤连接的网络
2.1.4 电话线的仿真
在Packet Tracer中,用 来标示电话线。 电话线主要用于连接电话线RJ-11接口的设备。 该类设备包括“RJ-11”接口的内置调制解调器, DSL Modem等。 在进行连接时,应该选择 样式的接口, 这些接口都表示电话线接口。如图2-4所示, 是采用电话线连接的电话机和一个调制解调器。

计算机网络第2章培训讲稿.ppt

计算机网络第2章培训讲稿.ppt

⑵ 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不是以字符为单位而是以数据块(帧,一组字符或比特流) 为单位进行传输的。同步传输不再为数据块内的每个字符添加起始 位和停止位,而是在数据块之前加上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接 收端接收到SYN字符,并根据SYN来实现二进制位的同步和确定数 据块的起始位。
3.信道的通信方式
按照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的关系,信道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单 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3 了解:传输介质种类及性能。
2.1 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1.信息、数据及信号的概念
⑴信息与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可以是数字、字符、 符号等。单独的数据没有实际的含义。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数据是独立的,虽然数据本身并没有含义,但把数据按一定规 则、形式组织起来时,就可以传达某种意义,这种具有某种意义的 数据集合就是信息。
4.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⑴.信道带宽: 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 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信道上传输的是电磁波信号,信道能够 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宽,带宽的单位为赫兹 (Hz)。
⑵.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所传 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 ⑶.信道的容量:信道传输数据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的容量。信道
⑵信号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 理描述,如电压、磁场强度等。
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示方式。
2.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⑴.数据终端设备(DTE):可以是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及数据终 端。通信控制器负责和通信线路的连接,并完成数据缓冲、流量控制、差错 检验等功能,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网卡就是通信控制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件(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件(第二章)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2
●同步式 (synchronous) —— 采用同步方式 进 行 数 据 传 输 就 叫 做 同 步 传 输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 传送。
图2-4 同步传输的原理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3
(2)异步传输 组成字符的各个数据位将被连续发送,每个数 据位所持续的时间相等 ==》发送端和接收端在数据位级别上保持同步 的,而在字符级别收发双方则不必进行同步
1、异步:面向字符,同步:面向比特
2、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同步:单位是帧 3、异步: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实现, 同步:从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4、异步: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通过特定 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5、异步: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8
2.3 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
2.3.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 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从传输介质的角度来看,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 方式:有线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方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9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有:
●外同步法 —— 在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 信号的同时,另外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接 收端根据接收到的同步时钟信号来校正时间基 准与时钟频率,实现收发双方的位同步。 ●内同步法 —— 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 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
②字符同步( character synchronous)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34
2.3.3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 1、物理特性 *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及外部保护层组成
*外部保护层是能够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