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3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3张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3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3张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 学习基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目录
CONTENTS
2 新课内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3
课后应用:习题
复习
声 音
声音
耳的结构和 听觉的形成
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传播的形式: 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2来自巨声或打耳光形成鼓膜内外压力差
B. 耳蜗或听神经传导系统受损(神经性障碍)
药物影响
人工耳蜗
9
新课 听觉的形成
思考1: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并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10
新课 听觉的形成
思考2: 小明暑假中去塞班岛度假, 坐在快艇上晕船,这可能是 什么原因?
3
复习
声音
耳的结构和 听觉的形成
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
4
新课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耳廓
外耳道
听小骨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咽鼓管
鼓膜
鼓室
新课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耳的结构
外耳: 耳廓、外耳道
中耳:
鼓膜、鼓室、 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 半规管、前庭、 耳蜗
6
新课
耳的结构和听 觉的形成
耳朵感觉器官(耳蜗)是如何 接受声音刺激,产生听觉的呢?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保持身体
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易出现头晕、 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耳和听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耳和听觉》
正常听力的作用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中耳
内耳
半规管: 前庭: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2、听觉的形成
声波 外耳道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鼓膜(振动)
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大脑 听神经
形成听觉
3、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自然原因)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 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一般人发声频率: 65赫至1100赫左右。
书本思考与讨论题
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 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而发出的 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 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 什么?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 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 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耳的结构
1
6
7
2
3 4 9 5
8
10
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1、耳结构和功能 耳有听觉和位觉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鼓膜: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鼓室: 有三块,把振动的声 听小骨:音放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
伸出长度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有关。 伸出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 音调越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

耳和听觉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知识点二: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知识点三:噪声1.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2.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有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内含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

如图:注: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听小骨:振动并把声音放大;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半规管:旋转感觉;前庭:位置、速度感觉;(半规管、前庭: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2.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这就是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注:(1)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均会引起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另一种耳聋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称为神经性耳聋。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例1.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A. ①→④→⑤→③→②→⑥B. ①→②→④→⑤→③→⑥C. ①→④→⑤→②→③→⑥D. ①→③→④→⑤→②→⑥答案:A【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变式训练一: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A. 听神经受到损伤B. 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C. 大脑受到损伤D.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答案:D【解析】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中耳出现异常,是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变式训练二: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 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听小骨D. 大脑答案:B【解析】鼓室内有空气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浙教版PPT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浙教版PPT

知识点二 耳的位觉功能 7.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 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 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 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 8.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 位于( C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鼓__膜__或__听__小__骨___ 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而眼花则是因为__晶__状__体__凸__度__过__小__或__眼__球___ _的__前__后__径__过__短_______________。
(5)小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因为 咽__鼓__管__由__鼓__室__通__向__咽__,__鼻__咽__部__的__病__菌__可__沿__咽__鼓__管__进__入__鼓__室__,__引__起__中__耳__炎_ 。 (6)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_外__耳__道___传到[3]__鼓__膜___,其振 动 通 过 [4]_听__小__骨___ 传 到 _内__耳_____ , 刺 激 了 [6]_耳__蜗___ 内 对 声 波 _敏__感__的__感__觉__细__胞_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听__神__经_传给_大__脑__皮__层__的__听__觉__中_,枢
4.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D ) A.听神经受到损伤 B.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大脑受到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5.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却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部位 是( A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神经
6.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人就产生了听觉。
(2)在旅途中欣赏风景:_______、_____。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习题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自己嚼饼干时发出的声音是经过头部骨骼直接 传到自己的听神经的,自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 大。你旁边的人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是因为食物 发出的破裂声经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过程中,在空气 中就会损失一部分,且气体比固体传声效果差,所以你 身旁的人感觉不到明显的声音。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 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 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将细绳绕在手指上, 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 食指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效果比 空气好。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整合方法·提升练
17.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 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 住双耳。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 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 音,这是因为( )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小明产生的幻觉,实质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
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夯实基础·巩固练
11.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
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C )
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听小骨的振动
C.鼓膜的振动
D.听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点拨】鼓膜一般在感受压力改变时才能振动,在“打哈欠”时,
夯实基础·巩固练
3.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 使耳中的__咽__鼓__管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__空__气__压__力__保 持平衡,从而防止对耳的损伤。同样当我们遇到巨大 声响时应迅速_张__口___,这样可以使得_咽__鼓__管___张开, 使 __鼓__膜____ 内 外 的 大 气 压 保 持 平 衡 , 以 免 振 破 __鼓__膜____而失去听觉。也可以迅速捂紧双耳。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三节 耳和听觉(第1课时)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三节 耳和听觉(第1课时)课件 浙教版

为什么睡觉时听不见声音了?
因为人睡着后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而听 觉是在大脑中产生的!一旦有足够高分贝的 声音刺激了你的听觉神经和中枢,也会苏醒 过来,这就是所谓的“从睡梦中惊醒”。
啊!什么?嗯!
人的听觉也会随着年龄 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戴助听器能够听得清楚些
(2)失聪: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导致听不到声 音,俗称“耳聋”。
5.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
病的可能部位是( C )
A.鼓膜 B.中耳 C.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D.内耳
6.对某一声音,若右耳听到的时间比左耳早,则可判断 声源在人的( B ) A.偏左方 B.偏右方 C.正前方 D.正后方
7.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大师,但很少有 人知道他创作的艰难程度。他中后期 创作的几部交响乐是在他失聪的情况 下完成的。他的创作方法是用牙齿咬 住筷子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琴键上, 每弹一个音符,声音通过筷子传到牙 齿里,他就能“听”到声音了。这个 事实说明声音可以通过__固_体_传播。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困死了,我先 睡一会儿吧!
耳是听觉器官,为什么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
认识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认识耳朵的结构
1
6
7
2 8
3
9
4
5
外耳包括: 耳廓、外耳道
10
中耳包括: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5、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
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 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2.3耳和听觉-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共28张PPT)

2.3耳和听觉-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共28张PPT)
当划过速度快时,声音的音调高 当划过速度慢时,声音的音调低
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 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伸出长度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有关。 伸出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响度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 主观感觉。
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什么?
鼓声和振动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然后用力敲鼓. (1)比较两次实验中发出声音的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观察纸屑的振动幅度的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音叉
钢琴
长笛
大于120 dB 的声音则会 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 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 任何声音。
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 最微弱的声音
长时间处于大于100dB 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 造成损伤,
70dB 会干扰人们谈话、 影响工作效率,
30dB~40dB 是较为理想 的安静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的不灵敏
蚊子的声音尖锐,音调高。
音叉
钢琴
长笛
几年内,出现听力衰退;
(3)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3)你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到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 和航空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 保持身体的平衡
C. 减少噪音
D. 防止呕吐
2.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
B. 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
C.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
D.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声神经
3.在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
A.听小骨
B.耳蜗
C.听神经
D.鼓膜
4.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A. 鼓膜
B. 耳蜗
C. 前庭与半规管
D. 听小骨和鼓室
5.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 听小骨的振动
C. 鼓膜的振动
D. 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6.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 [1]听小骨
B. [2]半规管
C. [3]耳蜗
D. [4]鼓膜
7.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
降,上述细胞位于()
A. 外耳道
B. 鼓膜
C. 耳蜗
D. 咽鼓管
8.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变为“聋子”。

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
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
C. 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
D. 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
9.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1是________;2是________,它们构成了________。

(2)3是________;4是________;5是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9是________,它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________。

二、中档题
10.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
B. 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
C. 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
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
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12.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 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
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 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13.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 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D. 饼干太干了
14.去年2月,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 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三、拓展题
15.如图所示,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再进行播放,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却都说像自己的声
音。

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听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听用录音机播放的自己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

16.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

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

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题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1)耳廓;外耳道;外耳(2)鼓膜;听小骨;鼓室;中耳(3)耳蜗;前庭;半规管;内耳
二、中档题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三、拓展题
15.【答案】骨传导;空气
16.【答案】(1)耳廓(2)半规管;前庭(3)[②]外耳道;⑨→⑧→⑤(4)[⑥]咽鼓管(5)咽鼓管;鼓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