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五下劳动与技术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劳动工具,学会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工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2. 第二课时: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教学重点:学会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
3. 第三课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劳动成果。
5. 第五课时:创意劳动,快乐实践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劳动与趣味相结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劳动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教学新知: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示范基本劳动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在集体劳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5. 学生能发挥创意,将劳动与趣味相结合,提高劳动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清洁剂等。
2. 教学素材:劳动故事书籍、劳动视频等。
3. 实践场地:教室、走廊、操场等。
4. 评价工具:劳动技能评价表、团队协作评价表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6. 课程名称:整理与收纳——整理书桌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整理书桌,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金属制品与金工工具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知识,介绍金工工具1、介绍金工工具的种类和作用,如锤子、钳子、剪刀、钻头等。
2、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锤子有不同的形状和材质,可以用来锤打、整形、刻印等。
3、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工具的形状、质感和使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金工制作1、向学生介绍金属制品的制作流程和技巧,如冷锻、热锻、冲压、焊接等。
2、让学生动手操作金工工具,制作简单的金属制品,如钥匙扣、书签等。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分享经验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金属制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和研究。
五)拓展延伸,探究应用1、让学生探究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门锁、家具、电器、汽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金工工具制作更加实用和美观的金属制品,如手表、首饰、工艺品等。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发挥金工工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师手持纸编彩蝶图,向学生介绍图案的构成和编织方法。
3、指导学生按照图案进行编织,注意线条的顺序和颜色的搭配。
三)自主操作,巩固技能1、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图案,准备彩色纸条进行编织。
2、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技巧。
3、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完成作品。
四)展示评价,提高审美能力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总结反思,拓展思路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编织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2、教师提出拓展思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进行编织。
3、教师可以展示其他纸编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四步创造"教学模式,通过激趣导入、示范授知、自主操作、展示评价和总结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纸编彩蝶的制作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
计划含进度表
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生活技能
- 研究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 研究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维修能力等
2. 第二单元:手工艺
- 研究不同类型的手工艺,如纸艺、剪纸、折纸等
- 进行手工艺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第三单元:科技创新
- 研究科技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 进行简单的科技创新实践,如制作简单的电路和机械装置
教学进度
教学评估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教学评估,以检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以上为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的概要,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安排和调整。
劳动与技术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下劳动与技术

1/33五年级下册V劳动与技术 > 教学计划一、教材概况:本册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编写。
本册教材为二期课改后实行的新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
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针法组合3、小钱包4、植树5、可爱的小陶童6、哈哈照相机7、常春藤抨插育苗法8、校服上的小标记9、养鸡10、肉饼蒸蛋11、制作休闲躺椅模型12、点亮金箍棒13、制作喷水动力车14、制作独轮手推车模型15、洗衣机的使用16、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 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班级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学生数为33人。
由于去年我已经开始教劳动技术课,知道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
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三、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3四、教学措施: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
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技术的思想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讲解劳动的定义、意义和价值。
分析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教授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家务技能。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第三课时: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介绍现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等基本操作。
4.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探讨劳动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分析劳动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 第五课时: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完成指定的劳动任务。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图片和案例。
2. 劳动实践材料:如扫把、拖把、清洁剂等。
3. 技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的知识,并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第六课时:生活中的技术创新介绍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
学习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改善生活质量。
七、第七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讲解劳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劳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等。
学生讨论并分享劳动安全知识。
八、第八课时:环保意识与劳动技术讲解环保知识,强调劳动技术在环保中的作用。
2024年五年级人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2024年五年级人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内容1.第一学期(1)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1.1劳动与技术概述1.2劳动安全与环保(2)手工制作2.1常见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2.2基本手工制作技巧2.3创意手工制作(3)生活劳动3.1家庭生活劳动3.2学校生活劳动2.第二学期(1)劳动与技术实践1.1常见劳动与技术实践项目1.2劳动与技术实践方法(2)科技制作2.1常见科技制作工具与材料2.2基本科技制作技巧2.3科技制作创意设计(3)环保劳动3.1环保劳动基础知识3.2环保劳动实践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
四、教学安排1.第一学期(1)第一周:劳动与技术概述、劳动安全与环保(2)第二周:常见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基本手工制作技巧(3)第三周:创意手工制作(4)第四周:家庭生活劳动(5)第五周:学校生活劳动(6)第六周:复习与巩固(7)第七周:期末考试2.第二学期(1)第一周:常见劳动与技术实践项目、劳动与技术实践方法(2)第二周:常见科技制作工具与材料、基本科技制作技巧(3)第三周:科技制作创意设计(4)第四周:环保劳动基础知识(5)第五周:环保劳动实践(6)第六周:复习与巩固(7)第七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给予评价。
2.期末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和实践成果,给出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下册。
2.辅助材料:劳动与技术实践手册、科技制作材料等。
3.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教学设计等。
补充点:八、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劳动与技术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场所,了解不同种类的劳动。
3. 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第二章:学习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劳动技能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劳动技能。
2. 学习劳动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3. 劳动技能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学习劳动技能。
3. 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任务,锻炼和展示他们的劳动技能。
第三章:培养劳动习惯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劳动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劳动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3. 良好劳动习惯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和特点。
2. 教授学生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任务,培养和巩固他们的劳动习惯。
第四章:学会合作与团队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2.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3. 合作与团队精神在劳动和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定义和特点。
2. 教授学生学会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值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教学过程:一.作品赏析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②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3.揭示主题:小钱包二.学生做做: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宽为8cm2.娤拎带①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②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缝制织片①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②学生练习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①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②装饰注意图像色彩三.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优劣四.课堂交流扩张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五.课堂总结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教学准备:普通绒线棒针2根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1.上针的平面织法:A、教师示范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④重述上述编法B、学生尝试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②与样品进行比较2.起伏编织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教师示范:①起针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三、学生尝试编织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四、织品展示: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五、课堂总结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篇4)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教材概况:本册教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编写。
本册教材为二期课改后实行的新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
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针法组合3、小钱包4、植树5、可爱的小陶童6、哈哈照相机7、常春藤扦插育苗法8、校服上的小标记9、养鸡10、肉饼蒸蛋11、制作休闲躺椅模型12、点亮金箍棒13、制作喷水动力车14、制作独轮手推车模型15、洗衣机的使用16、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班级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学生数为33人。
由于去年我已经开始教劳动技术课,知道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
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三、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措施: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
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第1课茶杯套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2.巩固结、穿、绕、缠、编、抽等编法技术,学会用云雀编制一个茶杯套。
3.理解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养成热爱劳动技术和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导重点:用云雀结编制茶杯套教学难点:运用打结方法编制富有创意的花纹教学准备:毛线、铜片、茶杯、剪刀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材质1.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不同材质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2.用我们已学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就能制作出魅力的茶杯套。
二.研究茶杯套底部的编制方法.1.教师示范:①.根据茶杯的高度确定线绳的长度,一般线绳的长度为茶杯高度的2倍②.根据铜片的大小,剪下若干段线绳,并运用云雀结绕铜片盘法③.在距离铜片1.5--2cm处,将相邻的两根线绳打云雀结④.打完第一圈的结后,接着打第三圈的结,同时保持长度不变⑤.一次完成所有的云雀结⑥.用剪刀剪去杯套顶部的多于线绳⑦.取三根线绳,编结成麻花辫⑧.将辫子绳穿过杯套的顶部2.学生尝试练习.1).控制线绳的长度.2).杯底的云雀结是否扎实三.学习云雀编制茶杯套的花纹.1.教师示范.⑴在线绳的不同长度的位置打结.让学生观察菱形花纹的格状是否发生变化⑵采用不同的交叉组合.让学生观察花纹是否有幻化⑶小杯套的收口2.学生尝试练习.⑴通过线绳的交叉改变花纹⑵顺利完成收口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四.编制实践.选择自己喜欢的线绳和图文.编制1只小杯套.五.茶杯套的展示.1.在班中展示完成的茶杯套2.讲茶杯套在杯子上试一试.再次调整.3.鼓励学生用小被套盛放各种物品,感受他的使用价值六.课堂总结2.奇妙的针法组合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
教学准备:普通绒线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1.上针的平面织法:A教师示范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④重述上述编法B:学生尝试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②与样品进行比较2.起伏编织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棒针2根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教师示范:①起针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三.学生尝试编织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四.织品展示: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五.课堂总结.教学目标: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值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教学过程:一.作品赏析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②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3.揭示主题:小钱包二.学生做做: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宽为8cm2.娤拎带①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②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缝制织片①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②学生练习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①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②装饰注意图像色彩三.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优劣四.课堂交流扩张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四.课堂总结第4课.植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初步学会植树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植树的一般操作和养护管理的操作教学难点:栽植的深浅.操作时学生难以把握教学准备:树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①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②植树造林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大事2.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3.为什么选择3月12日为植树节?春季,在下雨前的一两天植树最好,因为这些天气的空气湿度大,栽植前后树叶水分蒸发减少,能使数目成活率高铁锹剪刀水桶二.介绍植树的一般方法1.植树的工具:铁锹2.植树的一般掌握①侧枝:若果树苗的枝条过多,移栽后仍需蒸发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养不足,使树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树木时要进行合理剪枝.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树木的成活②挖坑:用铁锹在将要植树的地面上挖一个树坑,树坑的深度和直径要比树苗的根系或所带的土球大一些③栽植:先在树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将树苗轻轻的放入树坑中扶正,一边填涂土一边将土踩实④浇水:泥土回填完毕后,现在树坑周围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内地应大于树穴,槽约10cm,然后向土壤内浇足够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紧密结合,以利用根系的发育,最后盖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三:课堂交流1.为了让小数健康成长,使其造福人类,植树后的养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2.学生交流讨论3.总结:养护管理时应该浇水,施肥,除草等等四.时间活动1.联系区委会,少工会给学生创作机会2.在时间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剪刀水桶等第5课.可爱的小陶童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第6课.哈哈照相机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纸工的剪.切.画等技法,学会做一件纸工小玩具,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到橡皮筋动力的作用2.通过纸工玩具的制作,增及童趣和童乐,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且提高对纸工玩具制作的兴趣和制作发明的欲望教学重点:相机的构造和设计教学的难点:橡皮筋的安装教学准备:卡纸橡皮筋棉线图片剪刀小刀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我们利用一些卡纸和橡皮筋,制作一部有趣的玩具照相机,不过里面的照片可以事先准备好,就看你怎么给小伙伴一个惊喜了二、新课引入1.请学生谈谈有关照相机的更新过程2.教师引入:哈哈照相机是20世纪60年代的玩具3.作品欣赏:思考①为什么拉制棉线后,哈哈照相机的镜头会晚上弹?②相机内的照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你会设计出更生动有趣的照片来吗?4.小组合作:尝试分工三、学学做做①先将两张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下对齐,在卡纸上点A.B.C三点,将卡纸分成四等分②以B.C两点为中点画一个长方形,并在A.C两点的右侧取两点为点D.E③用小刀按长方形的外廓线切割,并将纸片向上翻折,当作相机的镜头,然后在A上钻个小孔,穿上单根橡皮筋,并打个结,另一头穿过点F打个结,注意调整好橡皮筋的拉力,使他打开穿④在点D’和点E’处,用两根橡皮筋横向固定⑤在点E处的橡皮筋中间系一条细线,拉动细线使橡皮筋下垂,这对照相机的镜头就打开了⑥准备拍照,盖上镜头⑦拉动细线,镜头向上翻四、学生评价1.根据相机的制作,美化和创新进行评价2.交流创新照相机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利用各种之和或其他物品,设计制作更多的照相机五、课外扩展让学生模仿小记者采访同学,进行拍照第7课.常春藤扦插育苗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常春藤扦插育苗的一般方法与优越性2.初步学会常春藤扦插育苗及扦插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教学重点:常春藤扦插育苗操作操作难点:插条扦插技巧及扦插管理教学材料:常春藤插条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扦插育苗是植物繁殖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具有繁殖速度快,插条易采集,遗传性状变化小,管理方便等特点2.思考:怎样做才适合常春藤插条的成活?(使泥土保持一定湿度,前期需要适当遮光,冬季适当保暖)二、学学做做1.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①修剪插条:常春藤的插条厂10--15cm,一般有3个结位,扦插前剪去下端的叶子②做苗床,根据插条的多少,设计并做好扦插育苗的苗床(花盆)③扦插:在苗床泥土中间铲子梨出深10cm的插槽,将插条2/3插入,用手按实泥土(注意:株距3cm)④浇水:扦插完后浇水剪刀铲子洒水壶花盆(注意: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三、课后管理1.课堂中常春藤扦插操作主要看准备是否充分2.课后管理是关键,包括后期的及哦水,扦插成活率第8课.校服上的小标记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中国四大名秀的有关艺术特点及常用针法2.了解并初步掌握绣花的基本针法,斜行针,链边针,锁边针等3.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并完成校服上的小标记教学的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绣花的基本针法的技能教学的难点:自行设计一个简单图案并完成校服上的小标记教学准备:针剪刀绣花线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地方需要绣花?2.你会绣花吗?打算绣怎么样的图案作为校服的标记呢?3.介绍中国的四大名绣①苏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