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新品种选育主要途径

新品种选育主要途径
新品种选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途径如下: 1. 传统育种:通过物种杂交、选择、后代筛选等方式,选育出目标优良的品种。
2. 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等方法,直接干预植物基因组,加速选育进程。
3. 细胞和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基因转化等技术,实现对植物遗传物质的改良。
4. 空间育种:借助于空间环境中的微重力、辐射、气体等因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基因突变,选育出适应太空环境的新品种。
5. 基础研究:通过植物基因组测序、表达谱分析等手段,探究植物遗传机制和调控网络,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新品种选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标。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品种选育也将不断创新和提高。
- 1 -。
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解释名词: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3.品种: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5.改良品种:6.杂交种:7.品种标准:8.育种目标:9.高产育种:10.本地品种资源11.品种资源:12.野生植物资源:13.外地品种资源: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16.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17.广义引种:18.生产上的引种:19.作物的外部环境条件:20.生态因素:21.生态环境:。
22.作物生态类型:23.日照时数:24感光性和感温性:25种质资源:26.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7无性繁殖系:28.选择:29单株选择:30.合选择法:31.派生系统法:32.繁殖系数:33.远缘杂交:34.转基因育种:35.系统育种:36.诱变育种:37.杂交育种:38.单倍体育种:39.选择育种:40.一般配合力:41.水平抗病性:42.杂种优势:43.实生苗:。
44.特殊配合力:46.近等基因系:47.基因对基因学说:48.垂直抗性:49.纯系:50.配合力:。
51.一环系:。
52.轮回选择;53.白交不亲和性:54.原原种:二、填空: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适应农业机械化。
2.作物品种资源的类别有---------------、---------------------、------------------------、----------------四大类。
3引种应加强检疫工作,进行---------、--------------与-----------三方面事项。
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推行三步走的原则。
4长日照作物如冬小麦,北种南引,则生育期-------------------,而南种北引时生-----------------,短日照作物如玉米,北种南引生育期-----------------,南种北引时------------------成熟。
作物育种学考试题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从所给的4 个选择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其字母代号填在括号中。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 )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经济条件 D.人类需要2.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分离的世代是( )。
A.Fl B.F2 C.F3 D.F4 E.F53.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应当( )。
A全面 B.详细 C.抓主要矛盾 D.灵活机动4.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
A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5.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
A.6 B.8. C.10 D.126.下列作物中繁殖方式不同的作物为( )。
A.小麦 B.水稻 C 高梁 D.豌豆7.下列( )分别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
·A.新品种和新物种 B.新物种和新品种C.新品种和新作物 D.新作物和新品种8.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B.经济条件 D.作物类别9.品种是( )分类单位。
A植物学 B遗传学 C.生物学 D.经济上的10.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创造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 )。
A.作物新类型 B.作物新品种。
C.植物新物种 D作物新品系。
11.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12.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气的发现和利用。
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 B.突破性育种新理论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 D. 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13.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摩尔根 D.瓦维洛夫14.下列作物中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
A.豌豆 B.蚕豆 C。
高梁 D.棉花15.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 )。
A. 0 B.0-5% C.4% D.1-4%16.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 B.80%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17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高中生物育种方式总结

高中生物育种方式总结引言生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优良的品种或特性,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农作物、家禽、畜牧等生物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生物育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高中生物育种的常见方法和技术。
一、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生物育种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种群中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繁殖和后代选择,从而使性状逐代稳定和改良。
常见的选择育种方法包括:1. 单性状选择单性状选择是针对单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方法。
例如,在玉米育种中,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产量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以获得更高产量的玉米品种。
2. 复合性状选择复合性状选择是针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综合考虑多个性状的表现,以选择出全面优良的个体。
例如,在蔬菜育种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叶片形状、颜色、病虫害抗性等多个性状进行选择。
3. 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父本和母本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亲本对于后代的品质和性状的改良非常重要。
在选择亲本时,我们应该考虑其基因型和性状表现,并进行合理的配组。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通过人工选配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利用亲本间的互补效应,获得优良的杂种。
常见的杂交育种方法包括:1. 自交系选育自交系选育是一种产生纯系的杂种亲本的方法。
通过对杂种进行几代的自交以及筛选,可以获得纯系的亲本。
自交系亲本具有产量稳定、性状纯正、适应性强等优点。
2. 两系杂交与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和三系杂交是利用两个或三个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的表现获得高产和抗病性等优良性状。
两系杂交是常见的玉米杂交育种方法,而三系杂交则常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3. 同源亲本杂交同源亲本杂交是指选择在基因型上相似但性状上有差异的亲本进行杂交。
通过同源亲本杂交,可以发现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加速育种进程。
三、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育种方法,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调整和改变生物的基因组,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剪接调整内源基因,获得目标性状的改良品种。
远缘杂交育种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困难及其克服方法引言远缘杂交育种是指在物种间或亚种间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相比于近缘杂交,远缘杂交育种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远缘杂交育种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一些常用的克服方法。
远缘杂交育种困难1. 不同物种/亚种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同物种/亚种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使得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低生存率、低繁殖力等问题。
这是因为不同物种/亚种之间存在着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导致染色体配对和基因表达出现问题。
2. 配子不亲和性配子不亲和性是指由于物种/亚种间基因组差异导致配子结合失败或胚胎死亡。
这可能是由于配子发育异常、胚胎发育受阻等原因造成的。
3. 杂交后代的不稳定性远缘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不稳定的性状,这是由于杂交带来的基因组重组和基因互作变化导致的。
这使得育种者难以准确预测和选择有价值的后代。
4. 遗传背景效应远缘杂交后代可能会受到遗传背景效应的影响,即不同物种/亚种之间基因组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
这导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性状组合和表达方式,增加了育种工作的复杂性。
克服方法1. 前期筛选在进行远缘杂交之前,可以通过对亲本进行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分析,筛选出具有较高遗传相似性或亲和性的亲本进行杂交。
这可以提高杂交成功率,并降低后代表现出异常性状的风险。
2. 杂交技术改进通过改进杂交技术,如花粉处理、人工授粉、胚胎移植等方法,可以提高远缘杂交成功率。
例如,使用某些化学物质或生理处理来促进配子的结合和胚胎的发育。
3. 筛选和选择通过大规模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筛选和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进行进一步繁殖。
这可以帮助消除不稳定性和遗传背景效应,并逐步提高目标性状的表达水平。
4. 辅助育种技术辅助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方法,可以在远缘杂交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精确修改或引入特定基因来改善远缘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加快育种进程。
5. 遗传背景改良遗传背景改良是指通过连续回交等方式,将目标物种/亚种在远缘杂交中引入的有利基因导入到相对纯合的遗传背景中。
育种学题库

填空题1、种质资源根据材料的来源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四类。
2、引种程序一般分为:引种材料的搜集、检疫工作、引种材料的选择和引种试验等四个步骤。
3、利用雄性不育制种的“三系”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4、诱变育种可分为物理诱变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两大类。
5、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存在问题:外源基因在后代中的遗传多样性和外源基因在后代中表达的不确定性。
6、保存种质资源的方式主要有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
7、短日照植物从纬度低的地区向纬度高的地区引种一般会延长生育期;长日照植物从纬度低的地区向纬度高的地区引种,一般会缩短生育期。
8、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利用人工法去雄杂交制种化学杀雄制种、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和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9、物理诱变育种辐射处理的方法可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两大类。
10、茎尖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外植体的准备、茎尖培养、和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
11、有性繁殖植物主要分为(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
12、杂交制种中设置隔离区的主要方法:(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和(高秆植物隔离)。
13、单倍体植株的特点:(器官和植株弱小)(生活力一般较弱)(高度的不孕性)(基因型纯合)。
14、诱变育种主要分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大类。
15、倍性育种主要可分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两大类16、影响牧草品质的主要因素为(采食量)(消化率)(有毒有害物质)和(适口性)。
17、牧草繁殖方式一般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
18、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19、杂种优势的理论解释的两种主要假说是(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20、单株选择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21、抗病性鉴定方法可分为(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两大类。
22、杂交组合方式主要分为:(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和(多父本杂交)。
植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科学,它是植物学和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A. 培育新品种B. 研究植物形态C. 探究植物生态D. 分析植物系统发育2. 植物育种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是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A. 可以充分利用遗传变异B. 减少植物的繁殖成本C. 不需要经过多年的选择D. 容易实施并获得高产量3. 以下哪种方法是用于加速植物育种进程以及提高育种效率的?A. 基因工程技术B. 种子保存技术C.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 农药施用技术4.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以下哪种技术是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A. DNA测序技术B. 随机突变技术C. 转基因技术D. CRISPR-Cas9技术5.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植物育种中的环境因素?A. 温度B. 光照C. 水分D. 基因型二、填空题1. 植物育种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选择与变异密切相关,变异为育种提供基础”。
这一原则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植物育种中确定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亲本之间配对的适合度来选择适合的组合。
3. 代表性的杂交水稻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结合了籼稻与粳稻的优点,具有高产、高抗性以及优质的特点。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无菌培养的方式培养出多个离体植株。
5. 植物育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通过选育进行繁殖的植株,其遗传特点得到较好保留,并且具备育种目标所需的性状。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和意义。
2. 简要描述杂交育种的原理,并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理,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和原理。
一、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通过选择某些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选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变异的原理,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这些性状在整个种群中的频率。
这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基于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杂交可以使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产量等优势。
杂交育种法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的育种中。
三、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指通过诱变剂或自然突变等手段,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再通过选择繁殖,最终培育出具有这种新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突变的原理,通过人工或自然诱导的突变,可以创造出新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通过人工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从而产生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和改造,为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五、细胞培养育种法细胞培养育种法是指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植物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可以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实现植物品种的改良和创造。
六、分子标记育种法分子标记育种法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选择,从而实现精准育种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分子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通过对候选基因型进行分子鉴定,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加速育种进程。
七、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指通过遗传改良技术,改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从而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改良技术的原理,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改良,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采用杂交育种途径育成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这有必要采取其它措施以缩短育种年限。
(一)加速世代进程的方法
1.异地异季加代如北种南繁、南种北育、早稻翻秋、晚稻翻春等。
2.利用温室就地加代。
3.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缩短杂种分离世代。
如培养F1配子(雄配子或雌配子),使之成为单倍体幼苗,然后进行染色体加倍,或在组培培养阶段,对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直接培养成双倍体植株,在1~2年时间内育成基因型高度纯合的品系。
加速世代进程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混合法、一粒传处理杂种后代,而不适于与系谱法配套。
因为,在异常条件下,不能可靠地进行单株选择。
(二)加速试验进程的方法
1.优异材料可越级试验。
2.及时并加快繁殖种子。
加速和扩大种子繁殖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在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栽培试验时,育种单位有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种子,以至拖延了试验进程。
可通过及时或提前繁殖种子,异地异季加代种植或稀播繁殖以扩大种子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