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电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电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4 0 ¨ ] ,是 引 起 女 性 不 孕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属 于 卵
巢 性 不孕 。笔 者 近年 用 电针 治 疗 本 病 ,与 HC G 组 相 比具 有 显著优 点 。现 将 临床观 察结 果报 道如 下 。
l 资 料 与 方 法
查子 宫 及双侧 卵 巢 的大 小 ,优势 卵泡 的 数量 、大 小及 形 态 ,子宫 内膜 厚度及 超 声 类 型 。取 卵 泡最 大 切 面 i 维 径线 的 均 值 为 卵 泡 平 均 直 径 。 卵巢 动 脉 血 流 的 监 测 :阴道 B超 监 测 采 用 P HI I I P S公 司 R U2 2彩 色 B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0 1 4年 1月第 4 9卷 第 l 期
电针 治 疗 未 破 裂 卵 泡 黄 素化 综 合 征 的临床 研 究
金丽 华 张贺 彬 李爱萍 俞 渊 浙江 中 医药大 学附属 第 二 医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0 7
关键词 未破 裂 卵泡黄素 化 综合征 电针 疗 法 绒 促性 素 冻干粉 针 卵巢动脉 血流
1 . 1 一般 资料 :所 有病 例 均来 自 2 0 1 0年 7月 ~2 O l 3 年 7月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二 临 床 医学 院 妇 科 门诊 病 人 , 曾连 续 至少 2 个 周 期 B超 监测 均 提 示发 生 L UF S 者 ,排 除男 方 生 殖 功 能 异 常 ;排 除双 侧 输 卯 管 阻 塞 、 输 卵管切 除病 史者 ;排 除 有子 宫 发 育不 良、生殖 器 畸 形 、子宫 输 卵管造 影示 盆 腔 粘连 者 ,排 除 子 宫缺 如 等
器 质 性 疾 病 者 ;排 除 合 并 全 身 性 疾 病 ,如 心 血 管 、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recent ten years, som e related m ethods, acupuncture method, moxibustion,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electr ical acupuncture, poi ‘nt i nj ecti‘on,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 and SO on, were summ ar iz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the result indicated acupuncture had a good effect on it, which could match m odelTl generating technology as a kind of effective m ethod,clinical random ly control experiment should be study direction in the furture.
杨越红等_引以腹丛针为主针 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 不孕患 者66例 ,选取3组俞穴 ,第 1组 :三 阴交 、关元 、地 机 、水 道 ;第2组 :归 来 、大 赫 、曲骨 、血海 ;第3组 :中极 、水 道 、归来 、 三 阴交。于月经周期第 10天开始 ,每天 l组 ,3组交替针刺 ,用 平补平 泻手法 ,连续5—10 d。结果 排卵率达83.2%,妊娠率 60.61%。张红等[41用针刺补气法促 排卵35例观察 ,取 穴关元 、 中极及双侧三 阴交 、肾俞穴 ,并 随证配穴 为 :肾精 亏损加 刺腰 阳关 、太溪穴 (双 );肝气 郁结加刺太 冲(双 )、肝俞 (双 );气滞 血瘀 加 刺 膈俞 、血 海 (双 );脾 虚 湿浊 加 刺 丰 隆(双 )、脾俞 (双 )。于月经周期第 10—15天行宫颈黏液评分 ,当评 分达 8分 , 以阴道B超监测 卵泡发育情况 ,当最大卵泡直径为 18 mm时行 针 剌 。结 果 显 示 :共 针 刺 4次 ,B超 监 测 已 排 卵 3l例 ,占88.6%。

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10), 2826-283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https:///10.12677/tcm.2023.1210424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尹思力*,何玲#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际妇科,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23年8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摘要排卵障碍作为不孕症的一大重要病因,在临床上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与家庭幸福,备受医学界关注。

中药口服、穴位贴敷、中药肛门导入、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辩证分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病人施治,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中的一大类,其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本文通过对近5年的文献进行搜索,发现针灸在排卵障碍性不孕(ODI)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针灸,治疗,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of Ovulatory Disorder Infertilityin the Past Five YearsSili Yin*, Ling He#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Received: Aug. 21st, 2023; accepted: Sep. 28th, 2023; published: Oct. 11th, 2023AbstractOvulation disorder,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infertility,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第一作者。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引起生育能力的下降逐渐凸现出来。

调查显示,不孕夫妇的离婚率是正常人群离婚率的2.2倍,给家庭、社会带来影响。

其病因十分复杂,尤其是女性,各种妇科疾病都可能导致不孕的发生,其中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釆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比较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妇科2005年4月—2006年12月门诊患者,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于1995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基础体温连续记录单相3个月以上;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周期性变化;血、尿孕酮(P)水平低于黄体水平;系列B超检测无排卵征象。

凡符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0~40周岁,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为纳入观察治疗病例。

符合纳入标准者12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

2组情况比较见表1。

经x2检验,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排除标准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如属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生殖道畸形、免疫等原因的不孕症),但年龄在40岁以上者,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伴男方有不育原因者;肾上腺、甲状腺等分泌腺功能异常者;卵巢功能早衰,敏感综合征等高促性腺激素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2.1 针灸组取穴:神阙、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针刺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分别选用0.30mm×40mm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30mm左右,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捻转九数,中极、关元、子宫的针感向会阴放射为佳,每隔l。

针刺疗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刺疗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中药针刺疗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杨 蕾贵州省铜仁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排卵结果、宫颈黏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用针灸方法和用克罗米芬口服排卵,都有较高的排卵效果,针灸促排卵的流产率低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刺疗法;不孕症;临床疗效不孕症是一种涉及男女双方的特殊生殖健康缺陷,也是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主题之一,不孕症不同于其它临床疾病,由于其生理、心理因素并存,故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影响。

其病因十分复杂,尤其是女性,各种妇科疾病都可能导致不孕的发生,其中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苗药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比较理想,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 2013年 6 月-2014 年6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 120例,且此 120 例患者全部经诊断确认为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女性不孕症的定义。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年龄 22~45 岁,平均(28.9±2.2)岁,不孕年限2~15 年,平均(5.8±0.5)年;观察组:年龄 22~42 岁,平均(28.5±2.8)岁,不孕年限2~12 年,平均(5.2±0.7)年;两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胶囊,每次50mg,每日一次,于月经第 5 天或黄体酮撤血第 5 天开始,直至卵泡破裂或黄体期停药。

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观察

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观察

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观察李天真;刘普勇;严春玲;曹亚芳;魏智慧;李苹;缪醇【摘要】目的:观察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滋活汤,治疗组口服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卵泡变化情况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前后2组卵泡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卵泡直径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滋活汤治疗.【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不孕症;卵泡发育不良;滋活汤;针灸;王成荣【作者】李天真;刘普勇;严春玲;曹亚芳;魏智慧;李苹;缪醇【作者单位】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卵泡发育不良(follicular maldevelopment,FM)是指除多囊卵巢及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外的一类异常发育的卵泡,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及卵巢的旁/自分泌功能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病变导致卵泡不发育,或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停滞不前,卵泡闭锁或未成熟卵泡排卵等现象,很多文献称之为“小卵泡排卵”或“卵泡发育不良”[1]。

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及反复流产。

在不孕症患者监测卵泡发育过程中发现小卵泡排卵占16.5%~29.6%,而且同一患者不同周期反复出现,重复率达63.8%,而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占68.7%[2],卵泡发育不良是导致不明原因不孕的一个重要病因。

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观察

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观察

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疗效观察作者:高巧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采用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的妊娠结局。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72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滋活汤,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滋活汤联合针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卵泡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更高,实验组卵泡直径比对照组大,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滋活汤联合针灸;发育不良不孕症;妊娠【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是妇产科疾病的一种,其主要原因是卵泡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在下丘脑-垂体- 卵巢(H-P-O)轴及卵巢的旁/自分泌功能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病变导致卵泡不发育[2]。

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表现为不孕、流产、月经不调等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相关文献记载,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的患者可以通过采用滋活汤联合针灸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选取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滋活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滋活汤,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现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共72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6例、实验组36例。

参加调查的患者经诊断均为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

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1-44岁,平均(29.25±3.21)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2岁,平均(31.15±6.32)岁。

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调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以及药物过敏的患者。

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排卵障碍的临床体会

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排卵障碍的临床体会

-58-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 No.4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排卵障碍的临床体会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functional obstruction of ovulation by acupuncture and TCM郑斯玉魏宝永(河北遵化市人民医院,河北遵化,064200)中图分类号:R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04-0058-02【摘要】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排卵障碍,子宫内膜脱落期,卵泡期,黄体期均施以中药治疗。

小卵泡症,卵泡发育不良症,滞卵泡症,运用针灸治疗。

结果显示,针药并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针灸;中药;功能性排卵障碍【Abstract】In treating functional obstruction of ovulation by acupuncture and TCM, Endometrial shedding period, follicular phase, Luteal phase were treated by TCM. Small follicle syndromes, deficiency of follicular development, lag of follicle syndrome,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achieved good results with acupuncture and TCM.【Keywords】Acupuncture; TCM; Functional obstruction of ovulation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04.028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的根本原因之一,病机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电针;克罗米芬;卵泡发育不良;卵巢动脉血流;子宫内膜
卵泡发育不良(Follicular Maldevelopment,FM)是影响女性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约占15%~25%。

克罗米芬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促排卵药物,但其排卵率高受孕率偏低,且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2005年6月-2006年10月,笔者对26例FM患者进行103个周期电针治疗,并与采用克罗米芬治疗的129个周期进行对比研究,观察2组患者卵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子宫内膜变化等,并适时指导受孕,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6年10月于本院针灸科就诊的女性不孕患者52例,均经本院阴道B超连续3个月经周期连续监测,符合卵泡发育不良诊断标准[1]。

年龄在24~40岁之间,不孕时间为2~10年,男方生殖功能正常,并排除引起女性不孕的其它因素或全身疾患。

其中月经周期规律的25例,不规律的27例;治疗前经检查证实多囊卵巢综
合征(PCOS)17例,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13例,黄体功能不足(ILF)7例,不明原因性15例。

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电针组26例,克罗米芬组26例,2组患者年龄、患病年限、病种构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组
月经周期规律的采用周期倒计时法,于下次月经周期前22 d开始治疗,不规律的于周期第8天开始治疗。

穴选关元、中极、子宫(双)、归来(双)、三阴交(双),施补法,向下斜刺1~1.5寸,患者觉下腹酸麻胀感并向会阴部放射为得气。

连接电麻仪(上海华谊,型号BT701-1A),强度、频率输出2~3档,每次30 min,每日1次,直至优势卵泡排出。

若连续针刺10 d,仍未见优势卵泡则放弃该周期的治疗。

1.2.2 克罗米芬组
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每日1次,每次50 mg,连续服用5 d停药。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
采用美国PHILIPS锐影彩色多普勒,探头功率5~10 MHz,阴道扇形扫描,于至少1个卵泡直径≥15 mm时测定卵巢动脉血流最明显处(卵巢门)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比值
(S/D),每日1次,直至优势卵泡排出。

若双侧卵巢均有优势卵泡,则取双侧卵巢血流指标均值。

治疗组于每日电针后测定,若当月未见优势卵泡排出则连续监测5 d停止。

统计每例每周期均值。

1.3.2 子宫内膜厚度测量
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测量,2组周期不规律的于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监测,电针组周期规律的于下次月经周期前18 d开始监测。

若卵泡直径15 mm,则隔日监测,当卵泡直径≥15 mm时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同时监测,直至卵泡排出。

卵泡排出后5 d再次监测内膜厚度。

以上所有指标未妊娠者监测6个月经周期。

记录开始治疗前1个月统计排卵期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排卵前1 d和排卵后5 d 子宫内膜厚度。

观察过程中,电针组3例、克罗米芬组4例患者因故未能及时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2、表3)表2 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比较(略)注:与克罗米芬组比较,▲P0.05,▲▲P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克罗米芬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卵巢动脉血流与卵巢功能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2],高频率阴道彩色多普勒监测卵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成为协助卵巢性不孕检查和治疗上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子宫内膜厚度等变化可帮助我们预见卵巢功能情况和排卵可能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指导受孕。

张氏[3]研究发现,卵泡发育至一定程度逐渐缩小的无排卵周期,患者卵巢动脉RI无周期性变化甚至升高。

梁氏[4]证实,正常排卵者卵巢动脉RI、PI随卵泡发育逐渐降低,卵泡发育不良者则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本观察结果亦显示,FM患者经电针治疗后排卵期的RI、PI、S/D数值明显下降,优于克罗米芬组。

选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于卵泡发育早期进行电针治疗,发现电针组周期排卵率与克罗米芬组相当,而妊娠率、排卵期、排卵后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克罗米芬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刁氏[5]发现,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血浆促黄体生成素(LH)低值是FM发生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电针治疗的时机对卵泡发育和受孕的最终结局具有重要影响。

若针刺时间较晚,或选择发生LUFS后开始,此时卵子可能已经老化,受精能力下降,即使受精也易出现胚胎发育与内膜发育不同步而影响着床;针刺过早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由于笔者所选诸穴大部分位于下腹部,距离卵巢表面较近,较强电针刺激可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卵泡易于破裂,发生排卵。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具有激活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女性生殖系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电针诱发排卵
引起LH高峰的出现通常发生在针刺后2~6 h,并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卵泡成熟促进素(C-fos)的释放。

电针后垂体分泌FSH发生变化,LH 峰促使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尤其前列腺环素)增多,同时,卵巢门卵巢毛细血管生成更多的组胺使毛细血管壁扩张,诱发排卵[6]。

电针促排卵的效果除与手部皮肤温度和血-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β-EPIS)相关外,亦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水平相关[7]。

克罗米芬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促排卵药物,适用于体内有一定的雌激素水平,通过竞争性结合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促使下丘脑垂体释放更多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促进卵泡发育,但若掌握不当,极易出现OHSS。

李氏[8]研究表明,克罗米芬组“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表达显著高于自然月经周期组,子宫内膜TIMP3表达阻碍胚胎向宫内膜深层次的侵入,致使胚胎植入不深甚至不能植入。

郭氏[9]认为,克罗米芬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特别是腺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合成,导致细胞核内DNA合成受阻,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同时,增殖期子宫血流供应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变薄,不利于孕卵着床。

而电针通过启动中枢,促使垂体分泌而使滤泡生长排卵及内膜增生,雌二醇(E2)分泌正常,因此子宫内膜发育正常,利于受孕。

电针操作简单,且能从整体及局部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状况,改善卵巢动脉血流供应,增加舒张期血流灌注量,有效降低RI、PI、S/D,并对子宫内膜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受孕率,疗效优于克罗米芬组。

今后若能通过制作动物模型探讨其机理,将会大大提高临床
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Queenan JT,O’Brien GD,Bains LM,et al.Ultrasound scanning of ovaries of dectect Ovulation in women[J]. Fertile Steril,1980,34:99-105.
[2] 张彤迪,魏溶,田晖,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生育期妇女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10):682-684.
[3] 张彩虹,刘谟桐.助孕方对卵泡及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影响的B超监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5(10):594-595.
[4] 梁青,王成瑜,常红梅.阴道彩色多普勒探测不孕症妇女卵巢动脉血流变化与卵泡成熟度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6):127-128.
[5] 刁英,朱青,谭晓珊,等.41例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1):44-45.
[6]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7.
[7] 俞瑾,郑怀美,邴圣民.电针促排卵和血FSH, LH水平及滤泡生长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25.
[8] 李艳萍,张琼,刘能辉,等.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表达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 2006,15(6):376-379.
[9] 郭玉琪,张展,刘义,等.克罗米芬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06,15(4):129-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