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引言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施行手术的责任心,达到安全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培养手术医师的目的,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1. 手术医师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相关专业学位和临床工作经验。

2. 手术医师应通过医院组织的手术技能培训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和实际手术操作。

3. 手术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4. 手术医师应定期参加手术相关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 手术分级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

手术分级依据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进行划分。

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2.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手术医师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手术经验和能力进行分级授权。

一级手术:可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施行。

二级手术:需由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施行。

三级手术:需由具备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施行。

四级手术:需由具备教授或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施行。

3.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机制(1)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

(2)每年由手术医师所在科室根据其手术操作能力、效果、医疗质量等绩效指标评价审核,确定每位手术医师手术分级,上报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3)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根据其手术级别、专业特点、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实际手术技能,对手术医师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审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度

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度

关于印发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度的通知各临床科室:为确保手术技术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各级医师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手术医师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现予印发,请各科室负责人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认真落实。

一、组织管理1、医院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及有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全院手术医师分级授权工作。

医务科负责日常监督工作。

2、相关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手术医师分级授权考核工作。

二、审批程序1、未授予手术权限的医师填写“手术资格准入申请表”(附1)。

2、已授予手术权限的医师填写“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申请表”(附2)。

3、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符合申请条件者进行考核。

手术科室按“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附3)考核,非手术科室按“有创操作考核评审表”(附4)考核,考核分≥80为合格。

特殊手术(重大、高风险手术等)的准入,由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现场考核。

4、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根据科室考核情况,结合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复核认定后,方可授予相应手术级别。

5、由医务科负责将审定后的手术医师资质表下发至相关手术科室及手术室、麻醉科,医务科备案。

6、相关表格电子版在医院qq群共享下载,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

截止时间2011年5月5日。

新东仁医院医务科 2011年4月24日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技术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各级医师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为手术),根据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类: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的权限,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照有关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手术指各类手术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分为四级:1、四级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手术。

4、一级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介入、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二、医师分级(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三、医师手术范围(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床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及部分三级手术;(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床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及部分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床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或医院认可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八)能担当该级别手术者,可以担当其该级别手术以下等级的手术;原则上不能担当高于该级别的手术。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各级科研项目。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住院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住院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上):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主治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在熟练掌握二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主治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上):在开展三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副主任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在熟练掌握三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可开展四级手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

(八)进修医师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科批准执行。

(九)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手术,或本院医师应邀到外院会诊手术根据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执行。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升医疗水平和规范医疗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是指对医师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技术评估和培训,以确保其具备从事手术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资格准入的要求和流程应当由相关医疗主管部门和专业组织制定,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资格准入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背景核查、学术资质评估、临床经验要求等。

职业背景核查可通过查阅医师的执业证书、学历证明等材料来确保其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学术资质评估可通过医师的学术成就、科研项目等来评估其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临床经验要求可以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指数来确定,以确保医师具备足够的手术技术能力。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的实施可以提供以下优势:1. 确保合格医师从事手术工作,增加手术成功率。

通过资格准入的要求和流程,筛选出具备合适能力和经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 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

资格准入要求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正确判断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提供更精确有效的治疗。

3. 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严格的资格准入要求和考核,鼓励医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然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资格准入的标准和流程的制定需要有科学依据和规范化的指导。

目前,资格准入的标准和流程在不同地区和医院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统一的指导和管理。

2. 资格准入的评估和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对医院和医师来说是一种负担。

如何平衡医疗资源和手术安全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医师资格准入不能仅仅依靠纸面上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其实际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治疗能力。

如何平衡纸面上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本人申请,并附 2名上级医师推荐信科内审核申请人是否达申报相应资质规定手术种类及例数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报医务部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分管院长审批院网公布生效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生效。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本人申请,并附2名上级医师推荐信科内审核申请人是否达申报相应资质规定手术种类及例数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报医务部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分管院长审批院网公布生效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生效。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淇县福利医院
手术资格准入及
分级管理制
手术资格准入及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工作,
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把关,把手术分为:
1、W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2、皿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3、H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
手术。

4、1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
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1、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三6年, 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2、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三6年, 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3、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4、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甲等资质:具有I、"、皿、W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开展
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
2、乙等资质:具有I、"、皿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W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务科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心手术;
3、丙类资质:具有I、H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皿类手术;
4、丁类资质:具有I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H
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
1、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科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2、根据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I、H、皿、W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科,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与修订。

3、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科审核、
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线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科公布后生效,申报流程如下:
4、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
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科参照第3 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 3 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 6 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后方最后生效。

5、升入高一等级资质的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认定手术有缺陷的,视情形可予以降级(降级后需重新申报)或暂时降级3、
6、9 个月或停止某一类型手术等处理。

事件在一年内发生的,推荐该医师升级的二名上级医师丧失 1 年的手术资质升级推荐权,一年后发生的不再影响上级医师的升级推荐权。

6、擅自越权超范围手术的,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处理,造成后果的,自负一切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并予以手术资质降级处理。

7、卫生行政部门对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有规定的,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下附申请表)
手术资质申请表
科室:申请时间: 申请等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
分管院长签字: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