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引言概述: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涉及到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的要求、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从材料准备、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验收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材料准备1.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

1.2 材料的质量检验:对所选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水泥的标准稠度、骨料的含泥量和掺合料的掺量等。

1.3 材料的储存和保护:将材料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受潮和污染。

二、模板安装2.1 模板的选择: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模板,确保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满足施工要求。

2.2 模板的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模板的安装,确保模板的水平、垂直和平整度。

2.3 模板的检查: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三、混凝土浇筑3.1 浇筑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确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包括浇筑顺序、浇筑层次和浇筑方式等。

3.2 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浇筑厚度和浇筑均匀度,避免出现空鼓、裂缝和渗漏等质量问题。

3.3 浇筑后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措施,如覆盖防水布、喷水养护等,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养护4.1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设计要求,确定养护时间,通常为7天至28天。

4.2 养护方式:采取适当的养护方式,如喷水养护、覆盖湿布等,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4.3 养护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养护效果,防止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五、验收5.1 验收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外观质量等进行验收。

5.2 验收方法:采用取样试验和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验收,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5.3 验收记录:对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包括验收日期、验收人员和验收结论等,作为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
、主控项目
(1)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制备与质量检验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规定。
(2)混凝土拌合物不应有离析。
(3)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以及设计要求。
(4)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原材料、强度、凝结时间、稠度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进场验收→混凝土浇筑、振捣→铁锹初平→刮尺二次初平→面层收面、压实→二次收面、拉毛→养护。
2、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1)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所使用原材料的一致性。
(2)出机混凝土工作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3)混凝土强度。
(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3)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
8、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加强振捣措施:
(1)宽度大于0.3m的预留洞底部区域应在洞口两侧进行振捣,并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宽度大于0.8m的洞口底部,应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
日期:年月日
3、现场机械设备以及照明用电的电源必须由专业电工引接,非专业人员严禁私拉乱接,现场施工电源线必须按照规定架空。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是具有机械操作证的专业人员,严禁无证人员操作机械。
5、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示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交底人:
日期:年月日
被交底人:
(6)施工前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对混凝土浇筑中的所有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混凝土浇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材料倒入模板或结构体内,经过振捣、养护等工艺,使其凝结硬化,形成预定形状和强度的工程。

本文将对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交底。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泥土等影响施工质量的物品。

2. 检查模板的安装情况,确保模板牢固、平整,无倾斜、变形等情况。

3. 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搅拌机、输送泵等设备正常工作。

4. 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水泥、砂、石等材料符合规定标准。

三、混凝土配合比1.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应包括水泥、砂、石、水等成分的比例。

2. 配合比的确定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以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模,影响施工质量。

2. 混凝土浇筑应从低到高、从远到近进行,避免混凝土流动过程中的堆积和堵塞。

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振捣,确保混凝土充实、密实,排除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裂缝和漏浆现象,及时修补和处理。

五、养护措施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7天。

2. 养护期间,应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到外力冲击、挤压等损坏,防止混凝土开裂。

3. 养护期间,应定期进行湿润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水分流失过快。

4. 养护期满后,应进行验收,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平整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2. 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3. 混凝土浇筑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4. 在高空作业时,应设置安全网、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引言概述: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从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的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施工前准备1.1 施工材料准备:确认所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1.2 设备检查:检查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等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1.3 施工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没有障碍物,并设置好施工标志和安全警示。

二、混凝土配制2.1 比例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包括水灰比、砂石比等。

2.2 材料搅拌:按照配比将水、水泥、砂、石等材料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和速度要符合要求。

2.3 混凝土质量检验:取样进行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质量指标的检验,确保混凝土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浇筑3.1 浇筑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包括自流平、机械浇筑、人工浇筑等。

3.2 浇筑顺序: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浇筑顺序,避免出现漏浇、重浇等问题。

3.3 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四、养护措施4.1 混凝土覆盖:在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4.2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和气温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3 养护方式:采取适当的养护方式,包括喷水养护、覆盖湿布等,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五、施工质量检验5.1 表面平整度检测:使用平板仪、直尺等工具进行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2 强度检测:采取取样检测或无损检测等方式,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5.3 缺陷检测: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进行检测,发现并修复混凝土中的缺陷,确保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3篇)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小区住宅楼,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共XX层,地下室1层,地上XX层。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约为XX立方米。

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特制定本技术交底。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 施工现场准备(1)确保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排水系统完善。

(2)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垃圾等。

(3)设置浇筑区域的围挡,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 材料准备(1)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确保原材料质量。

(3)外加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确保混凝土性能。

3. 设备准备(1)混凝土搅拌机:确保搅拌机性能良好,搅拌时间符合要求。

(2)运输车辆:选用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3)泵送设备:根据工程规模和高度,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4)振捣设备:选用合适的振捣棒,确保混凝土密实。

4. 人员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持证上岗。

三、混凝土浇筑工艺1. 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车辆密封良好,防止混凝土流失。

(2)运输过程中,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2. 混凝土泵送(1)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和工程规模,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2)泵送过程中,保持泵送速度均匀,防止混凝土离析。

(3)泵送过程中,密切关注泵送压力,防止管道堵塞。

3. 混凝土浇筑(1)浇筑前,检查模板、钢筋等构造物,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浇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25-30cm。

(3)浇筑过程中,确保混凝土均匀填充模板,防止出现空洞、蜂窝等现象。

(4)浇筑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混凝土出现离析。

(5)浇筑过程中,密切关注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及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及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及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必须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交底和质量控制。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密实性和耐久性的关键。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质量、施工条件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同时,根据不同部位的要求,可以针对性调整合理的水灰比和骨料配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三、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

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因此,要求供应商提供正规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并在施工前进行相关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四、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环节也是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环节。

搅拌设备的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安排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混凝土的分层和泄漏现象,确保搅拌后的混凝土质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五、混凝土浇筑工艺和施工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的选择和施工控制是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环节。

对于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建筑物,有不同的浇筑工艺要求。

在施工控制方面,需要严格按照建筑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以及完善的露面处理措施。

六、混凝土养护和防渗处理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防渗处理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在浇筑结束后,应根据要求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如喷水养护、湿布覆盖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此外,还要注重防止混凝土的渗漏现象,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如施加防渗剂等。

七、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混凝土质量检验是评价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检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性、坍落度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交底

统表C013令狐采学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第6代LTPS(OXIDE)·LCD/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施工总承包B编号:(1)柱浇筑前在底部先铺垫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并使底部砂浆厚度为200mm。

柱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柱混凝土的厚度约为500mm,在浇筑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2)柱子混凝土一次浇筑到梁底或板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1520mm(拆模后,切割5mm深柱头联系线,以便于剔毛,不损坏柱子混凝土外观)。

剔凿处理的柱根(3)应严格控制框架柱根部宽度150mm规模内的混凝土平整度,为下道柱模板支设创作创造条件。

(4)柱高在2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料浇筑;超出2m时应在布料管上接一软管,伸到柱上方的串筒内,包管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得超出2m使之均匀下料,避免骨浆别离。

3)梁、板混凝土浇筑浇筑方法:地泵+布料杆,局部采取塔吊+吊斗布料杆安插原则:直接用木方垫高,座在年夜梁上,布料杆下面的模板支撑局部加强。

(1)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办法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坚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震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

(2)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品级的混凝土用塔吊浇筑,并用振捣棒振捣。

在浇筑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前应提前通知搅拌站进行配合比简直定。

(3)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年夜于板厚,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刮杠刮平,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人员与接受交底人员各保管一份。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混凝土浇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到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工艺过程。

本次工程涉及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主要包括基础、柱、梁、板等构件的浇筑。

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特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作要求。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平整、无杂物,保证施工安全。

2. 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子等)应符合相关标准,检查原材料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混凝土搅拌设备(搅拌车、搅拌站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的润滑、电气等方面是否正常。

三、混凝土配制1.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 搅拌时间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不得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能。

3. 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合理控制,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

四、浇筑工艺1. 在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漏浆或渗漏。

2. 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的分层、偏浆、渗漏等现象发生。

3. 浇筑时应遵循“先低后高、先内后外”的原则,确保混凝土在模板内均匀填充,防止空洞和夹杂物的产生。

4. 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5. 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对浇筑面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 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 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六、质量验收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进行质量验收,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强度、密实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浇筑、修补等,确保工程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 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 0.8 ㎜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 要求时,≤1%。
技术 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技术交底 记录
工程名称
节能大厦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
年月 日 基础
交底内容 2、作业条件: 1)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通知单,并将其转换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 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2)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所有的原材料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3)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 靠。 4)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 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5)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6)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已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7) 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的工作出了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二、操作工艺 1、 基本工艺流程:
每次上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筒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 净。 搅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6)搅时间控制:混凝寺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表4-28 控制。
技术 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技术交底记录

月日
工程名称
节能大厦
石砂水混
子计泥凝
计量计土

量计











负责人
上料斗 搅拌筒搅拌
粉状 液体
出料
质量检查
运输
交底人
拌合物易性检查 坍落度检查 制作试块
接受人
工程名称
技术交底记录
节能大厦
分部工程



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 交底内容
2、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 定磅;核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 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检查,如有变化,及 时通知试验人员检查调整用水量。 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3、计量: (1) 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 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砂、石计 量的允许偏差应≤±3%。 (2)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 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 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 石水极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采用散 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3)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 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液态外加剂随用 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 2%。 (4)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4、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 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1) 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2) 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3) 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或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子、外加剂。 5)第一盘混凝土 的操作:
技术交底 记录
年月

**小区二期 6#楼
分部工程
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 交底内容
4——18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 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C30 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登记<3%。砂中泥块含量(大于5㎜的纯泥),当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时其泥块含量 应≤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时其泥块含量应≤2%,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其泥块含量应 ≤1%砂应有实验报告单。 3)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运输、浇筑、养护
交底内容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坍落度(M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出料量(L)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 5 ㎜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5%;当混 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0 时,应≤1%。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4)水:宜采用饮用水。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63—89) 的规定。 5)外加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外加 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国家规定要求认证 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6)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 UEA 膨胀剂沸石粉等);所 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混合材料应有出厂质 量证明及使用说明,并应有进场试验报告。混合材料还必须有掺量试验。 7)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宜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也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计量设备一 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或水箱水位 管标志计量器。上料设备有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砂石输料斗等,以及配套的其它 设备。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