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选择进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合集下载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跟踪练习
(2014~2015·合肥一六八中高二期中)观察下题的解答过
程:
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b=1,求 2a+1+ 2b+1的最
大值.
解:∵
2a+1· 2≤
2a+12+ 2
22=a+32,
2b+1· 2

2b+12+ 2
22=b+32,
相 加 得 2a+1 · 2 + 2b+1 · 2 = 2 ( 2a+1 + 2b+1)≤a+b+3=4.
综合法: ∵a、b、c∈R+,∴(a-b)2+(b-c)2+(c-a)2≥0, ∴2(a2+b2+c2)≥(ab+bc+ac), ∴3(a2+b2+c2)≥a2+b2+c2+2ab+2bc+2ac, ∴3(a2+b2+c2)≥(a+b+c)2, ∴ a2+b32+c2≥a+3b+c.
人教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目标导航
•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熟练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命题.
重点难点
•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点. •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新知导学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1.定义 • 利用___已__知__条__件___和某些数学__定__义____、__定__理____、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 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 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 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高二数学选修2-2(B版)_总结归纳:推理与证明

高二数学选修2-2(B版)_总结归纳: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对于数学的学习,应具备“能力”,其中本章的“推理与证明”就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通过本章的复习,要有着扎实的推理、论证能力,以增强对问题的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领悟能力.一.推理部分1.知识结构:2.和情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统称为和情推理.①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③定义特点;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都能由已知推测、猜想未知,从而推理结论.但是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证明.例如:已知2()53f n n n =-+-,可以(1)10f =>,(2)30,f =>(3)30,(4)10f f =>=>,于是推出:对入任何n N *∈,都有()0f n >;而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显然有当5n =时,(5)30f =-<.因此,归纳法得到的结论有待证明.例如:“在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平行”;类比线与线得到:“在空间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平行“;显然此结论是错误的”.类比线与面得到:在空间与同一个平面垂直的两个平面平行;显然此结论是错误的.④推理过程:从具体问题出发 观察、分析、比较、联想 归纳、类比 猜想.3.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逻辑推理).①定义特点: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数学应用:演绎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推理模式:“三段论”:ⅰ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M 是P );ⅱ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S 是M );ⅲ结论:由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S 是P );集合简述:ⅰ大前提:x ∈M 且x 具有性质P ;ⅱ小前提:y ∈S 且S ⊆M ;ⅲ结论: y 也具有性质P ;例题1.若定义在区间D 上的函数()f x 对于D 上的n 个值12,,n x x x ,总满足[]12121()()()()n n x x x f x f x f x f n n ++++++≤,称函数()f x 为D 上的凸函数;现已知()sin f x x =在(0,)π上是凸函数,则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的最大值是 .解答:由[]12121()()()()n n x x x f x f x f x f n n ++++++≤(大前提)因为()sin f x x =在(0,)π上是凸函数 (小前提)得()()()3()3A B C f A f B f C f ++++≤ (结论)即sin sin sin 3sin 3A B C π++≤=因此,sin sin sin A B C ++的最大值是2 注:此题是一典型的演绎推理“三段论”题型4.和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①和情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论证前者的可靠性;例2.设()2x x a a f x -+=,()2x xa a g x --=(其中0a >且1a ≠) (1)5=2+3请你推测(5)g 能否用(2),(3),(2),(3)f f g g 来表示;(2)如果(1)中获得了一个结论,请你推测能否将其推广.解答:(1)由(3)(2)(3)(2)f g g f +=332a a -+222a a --+332a a --222a a -+ =552a a -- 又(5)g =552a a -- 因此,(5)g =(3)(2)(3)(2)f g g f +(2)由(5)g =(3)(2)(3)(2)f g g f +即(23)g +=(3)(2)(3)(2)f g g f +于是推测()g x y +=()()()()f x g y g x f y + 证明:因为:()2x x a a f x -+=,()2x xa a g x --=(大前提) 所以()g x y +=2x y x ya a ++-, ()g y =2y y a a --,()f y =2y ya a -+,(小前提及结论) 所以()()()()f x g y g x f y +=2x x a a -+2y y a a --+2x x a a --2y ya a -+ =2x y x ya a ++-=()g x y + 解题评注:此题是一典型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构造(23)g +=(3)(2)(3)(2)f g g f +是此题的一大难点,要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而得到;从而归纳推出一般结论()g x y +=()()()()f x g y g x f y +.二.证明部分1.知识结构2.综合法与分析法①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经过一系列推理论证,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②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别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为止.③综合应用:在解决问题时,经常把综合法与分析法和起来使用;使用分析法寻找成立的条件,再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例3.已知:0a b >>,求证:22()()828a b a b a b ab a b-+-<-< 证明:因为0a b >> 所以22()()828a b a b a b ab a b-+-<< ⇔222()()()44a b a b a b a b--<< ⇔|22a b a b<< ⇔2a b a b a b<< ⇔121b a a b < ⇔1b a a b<又由已知0a b >>1b a a b<<成立. 由于以上分析步步等价,因此步步可逆.故结论成立.解题评注:(1)以上解答采用恒等变形,其实质从上往下属于分析法,反之属于综合法.(2)1b a a b<,(0a b >>)是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当然找到了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就可以了.例4.求证抛物线22(0)y px p =>,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与2p x =-相切. 证明:(如图)作AA /、BB /垂直准线,取AB 的中点M ,作MM /垂直准线. 要证明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只需证|MM /|=12|AB | 由抛物线的定义:|AA /|=|AF |,|BB /|=|BF |所以|AB |=|AA /|+|BB /|因此只需证|MM /|=12(|AA /|+|BB /|) 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可知上式是成立的. 所以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与2p x =-相切. 以上解法同学们不难以综合法作出解答.解题评注: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寻找证题思路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特别是题设和结论相结合,即综合法与分析法相结合,可使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3.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的步骤如下:(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 (0(,)k n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1n k =+ 时命题也成立。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1 合情推理学习目标1.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 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70~ P77,找出疑惑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1)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推断天要下雨; (2)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以上例子可以得出推理是 的思维过程.二、新课导学探究任务一:考察下列示例中的推理问题: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3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42)︒⨯-,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52)︒⨯-……所以n 边形的内角和是新知1:从以上事例可一发现: 叫做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探究任务二:问题1: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们是怎么样推导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的?新知 2 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些事物的 ,推出该类事物的 的推理归纳是 的过程 例子:哥德巴赫猜想:观察 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50=13+37, ……, 100=3+97,猜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 。

2 。

※ 典型例题例1用推理的形式表示等差数列1,3,5,7……2n-1,……的前n 项和S n 的归纳过程。

例2设2()41,f n n n n N +=++∈计算(1),(2),(3,)...(10)f f f f 的值,同时作出归纳推理,并用n=40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练1. 观察圆周上n 个点之间所连的弦,发现两个点可以连一条弦,3个点可以连3条弦,4个点可以连6条弦,5个点可以连10条弦,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规律?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归纳推理的定义. 2.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下列关于归纳推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一种推理过程 B.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C.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一定正确 D.归纳推理具有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2. 已知2()(1),(1)1()2f x f x f f x +==+ *x N ∈(),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A.4()22x f x =+B.2()1f x x =+C.1()1f x x =+D.2()21f x x =+3.111()1()23f n n N n +=+++⋅⋅⋅+∈,经计算得357(2),(4)2,(8),(16)3,(32)222f f f f f =>>>>猜测当2n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已知1+2=3,1+2+3=6,1+2+3+4=10,……1+2+3+……+n=(1)2n n +,观察下列立方和: 13,13+23,13+23+33,13+23+33+43,…… 试归纳出上述求和的一般公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本章小结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本章小结

知识建构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和类比都是__________,归纳是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推理,类比是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推理.(2)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推理.答案:(1)合情推理特殊一般部分整体特殊 特殊(2)演绎推理一般特殊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是__________.(2)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要把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为止,这种证明方法是__________.(3)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为__________.答案:(1)综合法(2)分析法(3)反证法3.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常用数学归纳法,其步骤为:(1);(2).答案:(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结论成立则n=k+1时结论也成立上述过程用框图表示为:实践探究1.下图中的三角形称为希尔宾斯基(S ierpi n s k i)三角形,在下图4个三角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__________.思路分析:如题图,这4个三角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1,3,9,27.则所求数列的前4项都是3的指数幂,指数为序号减1.猜想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3n -1.答案:a n =3n -1温馨提示:(1)上面数列的递推关系为a n +1=3a n .(2)通项公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若数列{a n }是一个等差数列,则{na a a n 21+++ }是一个等差数列.类比这条性质,若数列{b n }是一个等比数列,则有__________是一个等比数列.思路分析:在等差数列{a n }与等比数列{b n } 中,有{a n } {b n }和 a 1+a 2+…+a n积 b 1b 2…b n算术平均数{n a a a n 21+++ }等差几何平均数{n n 21b b b }等比证明:设数列{b n }的首项为b 1,公比为q, 则n 1)-(n 2111n n 211n 1n n211n 1n 21q b q b b b b b b b ++++++++++= =2121n 12n 1n 21)n(n n 11n 21)n (n 1n 1q q b q b q b q b --+++=(常数),∴数列{n n 21b b b }为等比数列. 答案:{ n n 21b b b }3.已知O 是△A B C 内任意一点,连结A O 、BO 、C O 并延长交对边于A′、B ′、C′,则1C C C O B B B O A A A O =''+''+''.这是平面几何中的一道题,其证明常采用“面积法”: C C C O B B B O A A A O ''+''+''=ABCABC ABC OAB ABC OCA ABC OBC S S S S S S S S ∆∆∆∆∆∆∆∆+++=1. 运用类比,猜想对于空间中的四面体A —B CD,存在什么类似的结论?并用“体积法”证明. 猜想:已知点O 为四面体A —B CD 内任意一点,连结A O 、BO 、C O 、D O 并延长交相对面于A′、B ′、C′、D′,则有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1. 证明:设点A 、O 到平面B CD 的距离分别为h 、h′,则OA A O h h '=', ∴OA A O h h h S 31h S 31V V BCD BCD BCD A BCDO '='=⋅'⋅=∆∆--. 同理,ACDB ACD O V V OB B O --=', ABDC ABD O V V OC C O --=', ,V V OD D O ABCD ABC O --=' ∴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BCDA BCD A V V --=1.。

高二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小结新人教A版选修2-2

高二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小结新人教A版选修2-2

1 1 a+ b 只要证 a+ b + ab ≥ 8,
11 11 只要证 a+ b + b+ a ≥ 8,
11 即证 a+ b≥ 4.
也就是证
a+ a
b+a+b
b ≥
4.
ba 即证 a+ b≥ 2,
ba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 a>0, b>0 时, a+ b≥ 2 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知识点三 反证法
反证法的理论基础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从逻辑角度看,命题“若
p,则 q”的否
定是“若 p,则?q”,由此进行推理,如果发生矛盾,那么就说明“若
p,则?q”为假,从
而可以导出“若 p,则 q”为真,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反证法反映了“正难则反”的解题
思想.
一般以下题型用反证法: ①当“结论”的反面比“结论”本身更简单、 更具体、 更明确;
推得所求结果,则用综合法,若从条件出发,应用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难以推得
所求结果,则可以考虑使用分析法. (3) 解题反思,回顾解题过程,对所得结果和解题步骤进行检查,确保解题的严谨性和
完备性.
11 1 设 a>0, b>0, a+ b= 1,求证: a+ b+ ab≥ 8.
证明: 方法一 综合法 因为 a>0, b>0, a+ b= 1,


(1) 圆心与弦 ( 非直径 ) 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球心与截面圆 ( 非轴截面 ) 圆心的连线垂直于 截面
(2) 与圆心距离相等的两条弦长相等 (3) 圆的周长 c=π d
与球心距离相等的两个截面圆面积相等 球的表面积 S=π d2
(4) 圆的面积 S= πd2 4
球的体积 V= π d3 6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一)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一)

通俗地说,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
合情推理的应用
数学研究中,得到一个新结论之前,合情推理 常常能帮助我们猜测和发现结论。
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我 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
在印度,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 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 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 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 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 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 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 ,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 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 针上移到另外一根和众生也都将针上时,世界 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同归于 尽。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 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 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後者仅仅是两个质数 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歌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
3+7=10,3+17=20,13+17=30,
观察可得:数列的前4项都等于相应项数的倒数。
1 由此猜想(归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n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 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归纳整理; ⑵ 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⑶ 检验猜想。
练 根据图中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 习 试猜测第n个图形中有 n2 n 1 个点.
歌尼斯堡七桥猜想
18世纪在哥尼斯堡城(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 普莱格尔河上有7座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 岸连结,如图所示。城中的居民经常沿河过桥 散步,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7 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多面体的 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 问题。拓扑学的英文名是Topology,直译是地志 学,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 学又和通常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不同。通常的 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之 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度量性质。拓扑学对于 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度量性质 和数量关系都无关。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例 3】 一直线与△ABC 的边 AB,AC 分别相交于 E,F,则SS△△AABECF =AABE··AACF.将平面上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三棱锥进行类比,试 推理三棱锥的性质,并给出证明. 解 在三棱锥 S-ABC 中,平面 α 与侧棱 SA,SB,SC 分别相 交于 D,E,F. 则VVSS--DABECF=SSDA··SSBE··SSCF. 证明如下:
则当 n=k+1 时,2+2 1·4+4 1·…·2k2+k 1·22kk++31
> k+1·22kk++31=22kk++31.
要证当 n=k+1 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 2
2k+k+3 1>
k+2成立,
只需证:4k2+12k+9>4k2+12k+8 成立,显然成立,
∴当 n=k+1 时,2+2 1·4+4 1·…·2k2+k 1·22kk++31> k+1+1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不等式b1b+1 1·b2b+2 1·…·bnb+n 1> n+1成立.
从而只需证 2
a2+a12≥ 2 a+1a,
只要证 4a2+a12≥2a2+2+a12,
即 a2+a1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例5】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 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AB∥EN. 又AB∥CD∥EF, ∴EN∥EF, 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专题四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
然数有关的问题.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 成立;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 变换. 2.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 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 结论,它的解题思路是:从给出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 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 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第2章 推理与证明2.2.1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第2章 推理与证明2.2.1
第三步: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 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有些语言可做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 解题方法的选取.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分析法
1.分析法的定义 从要证明的结_论__出__发____,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_分__条__件____,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 析法.
1.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 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 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第二步: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 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 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简洁的 语言.
3.已知a,b,c∈ R且不全相等, 求证:a2+b2+c2>ab+bc+ca. 证明: 证法一:(分析法) 要证a2+b2+c2>ab+bc+ca, 只需证2(a2+b2+c2)>2(ab+bc+ca), 只需证(a2+b2-2ab)+(b2+c2-2bc)+(c2+a2-2ca)>0, 只需证(a-b)2+(b-c)2+(c-a)2>0,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②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④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⑤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 ). A.“若33a b ⋅=⋅,则a b =”类推出“若00a b ⋅=⋅,则a b =” B.“若()a b c ac bc +=+”类推出“()a b c ac bc ⋅=⋅”C.“若()a b c ac bc +=+” 类推出“a b a bc c c+=+ (c ≠0)” D.“n n a a b =n (b )” 类推出“n n a a b +=+n(b )”3、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 ⊆/平面α,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直线b ∥直线a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C)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5、在十进制中0123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5进制中数码2004折合成十进制为 ( ) A.29 B. 254 C. 602 D. 20046、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aan --+112, (a ≠1,n ∈N)”时,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应该是 ( )(A)1 (B)1+a (C)1+a +a 2 (D)1+a +a 2+a 37、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7=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A .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B .当n=6时该命题成立C .当n=8时该命题不成立D .当n=8时该命题成立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2)()2)(1(-⋅⋅⋅⋅=+++n n n n n nΛΛ”(+∈N n )时,从 “1+==k n k n 到”时,左边应增添的式子是 ( )A .12+kB .)12(2+kC .112++k k D .122++k k 9、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14121(2114131211nn n n +++++=-++-+-ΛΛ时,若已假设2(≥=k k n 为偶 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A .1+=k n 时等式成立B .2+=k n 时等式成立C .22+=k n 时等式成立D .)2(2+=k n 时等式成立10、数列{}n a 中,a 1=1,S n 表示前n 项和,且S n ,S n+1,2S 1成等差数列,通过计算S 1,S 2,S 3,猜想当n ≥1时,S n = ( )A .1212-+n nB .1212--n nC .nn n 2)1(+ D .1-121-n11、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若干个圈:○●○○●○○○●○○○○●○○○○○●…若将此若干个圈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120个圈中的●的个数是 。

12、从1=1,1-4=-(1+2),1-4+9=1+2+3,1-4+9-16=-(1+2+3+4),…,推广到第n 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设平面内有n条直线(3)n ≥,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f n 表示这n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4)f = ; 当n>4时,()f n = (用含n 的数学表达式表示)。

14、求证:(1)223)a b ab a b ++≥+; (2) 6+7>22+5。

15、设a ,b ,x ,y ∈R ,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若a,b,c均为实数,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17、数学归纳法证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能被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整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8、观察以下各等式:①110tan 60tan 60tan 20tan 20tan 10tan 0=⋅+⋅+⋅②15tan 75tan 75tan 10tan 10tan 5tan 0=⋅+⋅+⋅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写出能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对你的结论进行证明。

19、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1N n a n S a n n ∈==,(1)试计算4321,,,S S S S ,并猜想n S 的表达式; (2) 证明你的猜想,并求出n a 的表达式。

1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Ⅰ))12(2)1()12)(12(532311222++=+-++⋅+⋅n n n n n n Λ;20、已知数列{a n}满足S n+a n=2n+1, (1) 写出a1, a2, a3,并推测a n的表达式;(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12分)第四十一中学高二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DCABB CABB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1、14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4、 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题,共58分。

15、证明:(1)∵222+≥,a b ab23a+≥,23b+≥;将此三式相加得222++≥++,a b ab(3)2∴223)++≥+.a b ab a b(2)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6+7)2>(22+5)2,∵上式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16、可以用综合法与分析法---略17、可以用反证法---略18、(1)可以用数学归纳法---略 (2)当1+=k n 时,左边+≤-+++-+++=+k k k k )12121()121211(1ΛΛ (k k k 212121+++Λ)1212+=⋅+=k k k k =右边,命题正确19、可以用数学归纳法---略2k 项20、解:(1) a 1=23, a 2=47, a 3=815, 猜测 a n =2-n 21(2) ①由(1)已得当n =1时,命题成立;②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即 a k =2-k 21,当n =k +1时, a 1+a 2+……+a k +a k +1+a k +1=2(k +1)+1,且a 1+a 2+……+a k =2k +1-a k∴2k +1-a k +2a k +1=2(k +1)+1=2k +3,∴2a k +1=2+2-k 21, a k +1=2-121 k ,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根据①②得n ∈N + , a n =2-n 21都成立例2.设在R 上定义的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x 都有5lg 3lg )2(,2lg 3lg )1(),()1()2(+=-=-+=+f f x f x f x f 且,试求归纳出)2001(f 的值。

练习:1.从222576543,3432,11=++++=++=中, 得出一般性结论是2)12()23()1(-=-+⋅⋅⋅+++n n n n 2. 已知函数21)(xx x f +=,则[]{}4434421fn x f f f 个)(....=21nxx +3.)(131211)(+∈+⋅⋅⋅+++=N n nn f ,经计算的27)32(,3)16(,25)8(,2)4(,23)2(>>>>=f f f f f ,推测当2≥n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22)2(+>n f n) 4.已知:23150sin 90sin 30sin 222=++οοο, 23125sin 65sin 5sin 222=++οοο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般性的命题:23)120(sin )60(sin sin 222=++++οοααα 5.考察下列一组不等式:,5252522233⋅+⋅>+,5252523344⋅+⋅>+ ,5252523344⋅+⋅>+ ΛΛ,525252322355⋅+⋅>+.将上述不等式在左右两端仍为两项和的情况下加以推广,使以上的不等式成为推广不等式的特例,则推广的不等式可以是()0,,,0,>≠>+>+++n m b a b a b a b a b a m n n m n m nm6.观察下列不等式:121⋅≥2111⋅,⎪⎭⎫ ⎝⎛+⋅31131≥⎪⎭⎫ ⎝⎛+⋅412121 ,⎪⎭⎫ ⎝⎛++⋅5131141≥⎪⎭⎫ ⎝⎛++⋅61412131,...,由此猜测第n 个不等式为 .(*n ∈N ) ++++51311(11n ...)121-+n ≥+++614121(1n (21)+ 7.在ABC Rt ∆中,若,,,900a BCb AC C ===∠则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半径222b a r +=,把此结论类比到空间,写出类似的结论 。

(取空间三条侧棱互相垂直的四面体,三条侧棱长分别为c b a ,,,则此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是2222c b a r ++=。

)8.已知命题:平面上一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边AB 和AD 所成角分别为βα、,则1cos cos 22=+βα。

若把它推广到空间长方体中,试写出相应的命题形式:_____________(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对角线C A 1与棱11111D A B A A A 、、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则1cos cos cos 222=++γβα,2sin sin sin 222=++γβα。

或是: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对角线C A 1与平面D A C A B A 1111、、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1sin sin sin 222=++γβα。

或是:长方体C A 1中,对角面11ACC A 与平面1111ADD A ABB A 、所成的二面角分别为βα、,则1cos cos 22=+βα。

) 9.若AB 是过二次曲线中心的任一条弦,M 是二次曲线上异于A 、B 的任一点,且AM 、BM均与坐标轴不平行,则对于椭圆12222=+b y a x 有22ab K K BM A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