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支原体病
家禽支原体流行现状及其诊断与防控

他 疾 病。 所 以 必 须 采 取 早 发 现、 早 隔 离、 早 治 疗 的 方 案。 药 物 预 防 是 猪场有效控制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 环 节 之 一。 早 发 现, 发 病 早 期 及 时 发现并清除传染源(病猪);早隔离, 隔离新引进猪严防新进猪将病原引 入 ;早治疗,发现亚健康状态猪及 时进行药物干预。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
频频甩头,个别鸡只眼内有泡沫样 之 间 的 原 核 生 物, 能 够 自 体 繁 殖,
分泌物。病理剖检主要病变在呼吸 体积较小,结构简单,直径大约为
道 :气管内有黏液,鼻腔黏膜潮红, 300 ~ 800 nm,呈微弱的革兰氏染
气囊内有泡沫样或干酪样物分泌物, 色 阴 性, 用 姬 姆 萨 染 色 着 色 良 好,
疾病防控 2017 年第 12 期
家禽支原体流行现状及其诊断与防控
刘二花 / 河北省石家庄农校 陈巨清 / 河北省石家庄市牧工商公司
一、家禽支原体流行现状 常常继发大肠杆菌后出现肝周炎、心
目前我国家禽的养殖量任居世 界第一,但总体养殖水平不容乐观, 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 ;其中由支原体
包炎等。临床上容易与传染性鼻炎、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鸡 传 染 性 喉 气 管 炎、鸡新城疫以及 VA 缺乏症混淆。
感染引起的损失不得不引起养鸡业 的 高 度 重 视, 因 为 目 前 我 国 相 当 多
二、支原体病的诊断
数的养殖场都存在着支原体的潜伏
鸡的支原体是一种较顽固的病
感染,当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就会暴 原体,单独感染常引起鸡的慢性呼
参考文献(略)
2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禽支原体病

TS2004-10美国安伟捷育种公司北京代表处顾敏清(编译)禽支原体病败血性支原体(MG)和滑液支原体(MS)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可以感染鸡和其它家禽, 在某些情况下引发疾病。
有些感染虽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仍对生产造成影响,譬如:减少总产蛋/产雏数或降低肉鸡生产性能。
败血性支原体(MG)通常更易致病,因而比滑液支原体(MS)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更大。
然而,不同的种类和分离株之间的特性差异很大,包括毒力与动力学血清学反应。
疾病的表现(和血清学反应)受其它许多因素如管理,环境和免疫力的影响而不同。
支原体导致的临床疾病通常是呼吸道疾病,单纯的感染大体上可见到气囊炎,(见图1)。
有时也会见到关节炎,气管炎,窦肿胀和结膜炎,(见图2)。
肉鸡感染MG和MS会增加屠宰次品率。
父母代种鸡产蛋期感染MG和MS会降低产蛋率,胚胎气囊炎及后期死胚增加(已啄壳的胚胎可看到气囊炎)。
在商品蛋鸡中,无临床症状下感染MG预计每只入舍母鸡可减少产蛋10-20枚。
图1. 经实验:同时感染MS和传染性支气管炎10天后的气囊炎在呼吸道病毒,灰尘,氨气和条件性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及类似细菌)的相互作用下,MG和MS 都能使呼吸道疾病恶化。
这样就导致慢性呼吸道病(CRD)的发生,死淘率有所提高,这通常称之为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足够的最小通风量具有保护作用。
(见图3)。
图2. 肉用父母代种鸡野外感染MS并发病毒性关节炎的情形。
MS的有些毒株更易引发腿病问题。
MG在许多国家是官方控制与监测的疾病,但MS 则常常由企业自主控制。
育种公司会控制MS,但这种控制会减少下一代次的产蛋性能。
在商品蛋鸡常常很难控制MS的感染,因为产蛋期间鸡群通常被置于多个年龄的鸡场中,也是其它鸡群转群后留下的感染源。
因为邻近的商品蛋鸡有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感染源,所以肉用父母代种鸡群在控制MS的方式方法方面是一个重大问题。
自从发现MG在鸡群呼吸道病中的重要性后,家禽业想方设法来生产无MG感染的鸡群。
禽支原体病诊断技术标准

禽支原体病诊断技术标准一、临床症状禽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病禽咳嗽、气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禽可能会出现流泪、张口呼吸、伸颈等症状,有时还伴有下痢和消瘦。
二、病理学检查在病禽的呼吸道和生殖道中,可以发现病原体的存在。
病禽的呼吸道黏膜会变得充血、水肿,肺部出现炎症和气肿,有时还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
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等也可能受到损害。
三、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是禽支原体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病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可以确定病禽是否感染了支原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技术等。
四、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是通过检测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来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等。
五、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通过将病原体接种到易感动物体内,观察其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来判断病原体是否存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感染过程,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六、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培养鉴定是将病禽的呼吸道和生殖道分泌物接种到特殊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并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为治疗提供依据。
七、鉴别诊断禽支原体病需要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进行鉴别诊断。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八、防治与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禽支原体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定期消毒和免疫接种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病禽,需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禽病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鸵鸟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疫

养殖顾问Breeding Consultant1疾病概况禽支原体病是由禽类支原体的不同血清型引起禽类的一类疾病。
在已鉴定支原体A至S的19个血清型中,可引起禽支原体病的病原通常为3个种:鸡毒支原体(MG)所引起的疾病曾又称之为慢性呼吸道病(CRD)、呼吸道支原体病及火鸡传染性窦炎;滑膜支原体(MS)和火鸡支原体(MM)。
王宗焕对某鸵鸟场鸟群中发生的以咳嗽、呼吸困难、气管啰音等呼吸道症状和腿部病变并发运动障碍为主的综合症候群病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分析和药物治疗试验,并进行了血清学试验,证实了引起本次鸵鸟支原体流行的病原为MG和MS两种支原体。
禽支原体病见于世界各地,早在1905年Dodd就对火鸡的这种疾病进行了描述。
Nelson首先发现了鸡的支原体。
1967年Dierks用凝血反应将以禽类为宿主的支原体鉴定分为A~S的19个血清型;现已将对禽的典型致病种以A、S、H血清型单独列出,来分别代表MG、MS、MM。
禽类支原体属于软膜体纲、支原体目中的支原体科和无胆甾原体科,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类原核微生物,该类微生物无固定形态,缺乏细胞壁,用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呈革兰氏弱阴性。
鸵鸟感染MG和MS后临床可呈现较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及严重的腿部疾患。
病理变化为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管腔内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蓄积,气囊壁增生、混浊、纤维素性炎症和腿部关节滑膜、腱鞘组织液炎性纤维素性渗出及骨关节面及关节腔的病变。
病理组织学变化则以被感染的组织黏膜单核细胞浸润、黏液腺及淋巴组织增殖和关节软骨细胞变性及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为主。
2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病禽和带菌禽的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及泄殖腔的排泄物进行传播。
此外,被感染禽的卵巢、输卵管和精液中也有大量病原体存在,母鸟可通过带菌卵垂直传递给后裔,而公鸟可经交配方式将菌传到鸟群。
亦存在有经昆虫或其他动物等媒介进行传播的可能,Soliman等从野鼠中分离到支原体证明了这一点。
鸭、鹅感染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年第9期禽支原体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禽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多于冷季节发病,鸭感染后又名鸭慢性呼吸道病和鸭传染性窦炎。
病鸭和病鹅以咳嗽、流鼻液、打喷嚏、喘气、眶下窦肿胀及蛋禽产蛋率下降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临床中有许多常规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给鸭、鹅进行疫苗接种同样也是预防支原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实用的2类治疗方案,即西药疗法和中药处方疗法,供家禽饲养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应用。
1流行特点家禽的支原体病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并且加以流行,但是以秋末冬初和春季发病的情况比较多。
近几年来,鸭、鹅对支原体病的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给家禽饲养业造成的危害性不断增大,其中以雏鸭、雏鹅对支原体病的易感性最强,但是成年鸭、成年鹅也可感染发病。
在实际临床生产中支原体病既可以通过接触性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加以扩散。
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鸭、鹅的营养状况不良、气温突变、潮湿不洁、通风不良、大肠杆菌病、温和型流感等病存在时均可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病鸭、鹅精神沉郁,摇头,打喷嚏,咳嗽,喘气,呼吸加快,并且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停滞,逐渐消瘦。
病禽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接着为黏性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在鼻孔周围形成干痂。
病鸭、鹅眼结膜潮红,流泪,逐步发展到眼睑肿胀,眶下窦肿大呈球形或卵圆形,不停地用爪踢抓眶下窦。
部分病鸭、鹅出现跛行,跗关节肿大,逐渐消瘦,死亡。
患病后鸭、鹅产蛋率下降,种鸭、鹅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陆续出现死亡现象。
3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禽可见,病鸭、鹅鼻孔周围有干痂,鼻道被分泌物阻塞。
死亡后的鸭、鹅眶下窦中充满大量灰白色混浊的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或内有大量干酪样物,黏膜肥厚、水肿、充血、出血。
病死的鸭、鹅气管黏膜充血、出血,黏膜有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附着;肺脏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硬结节散在。
严重病例可见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心肌出血、坏死等。
蛋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蛋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蛋鸡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特别是蛋鸡。
这种疾病会直接影响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蛋的产量。
对于养殖户来说,了解蛋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支原体病的相关知识,并分享诊断与防治的方法,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鸡群,提高养殖效益。
一、蛋鸡支原体病的病因蛋鸡支原体病主要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可以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并引起多种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小体和大体两种形态,通过依赖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生长繁殖。
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鸡的呼吸道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1. 呼吸道症状:受感染的蛋鸡常常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流涕、咳嗽等症状。
严重的感染会导致呼吸困难,影响蛋鸡的进食和生长。
2. 生殖系统症状:蛋鸡支原体病还会导致生殖系统疾病,如卵巢炎、输卵管炎等。
受感染的蛋鸡可能出现产蛋异常、蛋壳质量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
3. 全身症状:蛋鸡支原体病还会导致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羽毛不整等。
严重的感染会使蛋鸡整体健康状态下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蛋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养殖户可以根据鸡群出现的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支原体病的感染,如出现呼吸道症状、生殖系统异常和全身性症状等。
为了明确诊断是否感染支原体,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
1. 鸡群血清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鸡群血清中是否含有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鸡群受到了支原体的感染。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蛋鸡体内是否存在支原体的DNA,从而明确诊断是否感染了支原体病。
3. 细菌学检测:还可以通过分离培养鸡群呼吸道、生殖道分泌物等样品中的细菌,并进行形态观察和生化特性鉴定,进一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
蛋鸡支原体病的防治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使用药物防治等。
鸭、鹅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鸭、鹅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作者:瞿建新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水禽支原体病又称为传染性窦炎或水禽慢呼吸道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以慢性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广泛发生于各地的水禽养殖地区;衣原体感染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鸭、鹅也可患支原体病和衣原体病。
现从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对鸭、鹅支原体病和衣原体病进行阐述。
关键词:鸭;鹅;支原体;衣原体;诊断;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62-021 支原体感染该病是由禽支原体所引起,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该病危害十分严重,鸭、鹅等均可感染发病。
病禽多表现为流涕、呼吸困难、食欲下降,并逐渐消瘦,最后衰弱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1 病原目前国内已鉴定多种支原体,其中对鸭致病的主要为鸭支原体、滑液支原体和败血支原体,对鹅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为滑液支原体和败血支原体,均属霉形体属。
支原体对营养要求较高,且生长缓慢,2-6天才长出,用低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小菌落。
支原体对多种理化因素敏感,45℃下15-30 min或55℃下5~15 min即被杀死,对新霉素、磺胺类药物、结晶紫和亚硝酸盐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其他消毒剂如石炭酸、来苏儿等敏感。
革兰染色弱阴性,姬姆萨染色着色较好。
支原体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分解葡萄糖产酸而使培养基变黄。
在马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能够引起溶血,可以在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增殖,部分鸡胚在接种后5-7天死亡,可见胚体发育不良,全身水肿,关节肿大,尿囊膜、卵黄囊出血等。
1.2 流行病学该病可发生于各日龄的鸭、鹅,但以2-4周龄的雏禽最为易感,成年鸭、鹅较少发病。
患禽和隐性感染水禽是重要的传染源,禽舍和运动场不良的卫生条件也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诱因。
病原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尘埃颗粒等途径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禽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控课件(共29张PPT)《禽病防治》

发病日龄及面部肿 鸡群急性发病,输卵管有 全群鸡急性发病,严重呼
胀,流鼻液、流泪 特征性病变,成年鸡产蛋 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
等症状与慢性呼吸 量大幅度下降并出现严重 很快出现死亡,各种抗菌
道相似,但通常无 畸形蛋,各种抗菌药物均 药物均无直接疗效
明显的气囊病变及 无直接疗效
呼吸罗音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鸡、火鸡
减退、缩颈垂翅
临床症状
✼ 流鼻涕、打喷嚏,然后出现咳嗽、气喘、从鼻孔流出粘液堵塞鼻孔 ✼ 病鸡甩头、有气管锣音等呼吸困难症状 ✼ 眼结膜发炎,红、肿、流眼泪
临床症状
✼ 眼带泡沫的分泌物增多,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 ✼ 到了后期,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及面部肿胀 ✼ 眼睑肿胀、眼部突出如肿瘤状,突出于眼外,形成所谓有金鱼眼
鸡败血支原体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低 ✼ 在20℃鸡粪中可存活1~3天 ✼ 在鸡舍内可存活6天 ✼ 多数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鸡败血支原体 ✼ 对泰乐菌素、红霉素等敏感 ✼ 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具有抵抗力
鸡败血支原体 ✼ 潜伏期约6~12天 ✼ 病程可长达30天以上
临床症状
✼ 幼鸡感染症状较重 ✼ 单纯感染时,最初症状是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
临床症状 ✼ 严重时,一侧或两侧眼睛失明 ✼ 病鸡精神和食欲差,生长发育迟缓,最后衰竭而死
临床症状
✼ 病鸡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 蛋鸡的产蛋量急剧减少,孵化率下降,呼吸道症状明
显,而且在冬季比较严重
剖检变化 ✼ 病变主要表现在鼻腔、喉、气管气囊及眼部等 ✼ 鼻腔和眶下窦内有较多的灰白色或红褐色粘液或干酪样物 ✼ 喉头、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出血,粘膜表面有灰白色粘液,喉头部常见
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病情严重的呈干酪样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支原体病治疗:在病初可以试用一些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可以拌在饲料内或者经过饮水投眼,也可以注射。
土霉素和四环素的用量为每吨饲料400g;泰乐菌素为每4.5L水内加2-3g;北里霉素为每吨饲料内300-500g。
泰妙菌素(支原体净是泰妙菌素的种制剂)饮水含量为120-500mg/L,不论饮水或饮料拌服都要连用几天。
如果投药效果不良,就要考虑并发病的问题。
摘要:鸡毒支原体感染在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气管炎、气囊炎等,所以曾经一度名之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
在火鸡除去气囊炎外主要造成传染性窦炎(Infectious sinusitis)。
这种感染是性分布的。
国内也很普遍。
下面是禽支原体病的详细内容:支原体与禽源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在具有能力自体殖和合成自身大分子微生物中,体积最小,构造也最简单。
整个细胞由3种细胞器组成,即脱氧核糖核酸、核糖体和细胞质膜。
这是报告自体繁殖和合成大分子任务所的最低限度的细胞器种类,缺一即不能完成此种任务。
细胞直径大约300-800nm,细胞形受到环境影响变化很大,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多形,自球形到球杆状或其他形状不等。
支原体虽然能合成自身的大分子,但由于其基因组分子量微小(4.4-12×108道尔顿),只比痘病毒最大基因组(1.6-2×108)大1-2倍,为立克次体的(1-1.5×109)的1/2,大肠埃氏菌的(2.2×109)的1/5,携带信息量不多,而且其核酸中鸟嘌呤+胞嘧啶(G+C)含量大多在30%以下,就更加限制了信息的含有量,因而生物合成能力有限。
为了合成自体的大分子就必须从外界摄取一些比较复杂的基质或前体,例如维生素、核酸前体、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胆固醇等。
支原体本身能的供应机构效率不强,必须摄取大量供应能量的物质。
按其能源物质的不同,大体可将支原体分为3个类别,即发酵糖类的、水解精氨酸的和自尿素取得能源的。
支原体的繁殖是:分袭式的,基因组复制半保留式。
但细胞分袭与基因组复制版有时不同步,当细胞分袭落后于基因组复制时就会出现多核形长丝状,当胞浆质不均等地分配于两个尚未分离的细胞时就会出现“出芽”状形态。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也不含有任何细胞壁成分,所以对于青霉素和其他有降解或抑制肽葡萄糖合成能力的抗生素不敏感。
胞浆膜在电镜下呈现为暗-亮-暗3个层次的一层膜构造。
膜成分中蛋白质大约占2/3,脂类大约占1/3。
需要固醇的支原体,膜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
体表的膜蛋白、脂多糖是主要的抗原,由这些抗原引起的抗体能抑制支原体的生长、代谢,并在补体的参与下溶解支原体。
一些在支原体研究中专用的鉴定和检测方法,例如代谢抑制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表面荧少抗体技术等,其立足点就在这里。
由于没有细胞壁,支原体细胞柔软、有弹性。
在琼脂培养基上,支原体细胞通过毛细管现象渗入琼脂表面下发育分袭,向四方扩散生长,当到达表面时沿表面向四周铺开,形成支原体物有的“煎蛋状”菌落形态。
液体培养基中支原体一般不呈现眼见混浊现象。
*.某些细菌L型的菌落为“煎蛋状”。
支原体主要营寄生生活,寄生于人类、动物、植物、昆虫以及细胞培养中。
禽类的支原体发现的有十多种,其中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和火鸡支原体(Mycoplasma meleagridis)早已被证明是具有致病性的,最近国内学者又证明鸭支原体(Mycoplasmaanatis)是鸭传染性窦炎的病原。
此外,还有一些支原体种据认为也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不过,即使是致病性的支原体种,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致病力也高低不一,差异很大。
在国内已经鉴定证实的禽源支原体种: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鸡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narium)、雏鸡支原体(Mycoplasma Pullorum)、禽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naceum)、依阿华支原体(Mycoplasma iowae)、和鸭支原体(Mycoplasma anatis)等7个种。
一、鸡毒支原体感染鸡毒支原体感染在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气管炎、气囊炎等,所以曾经一度名之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
在火鸡除去气囊炎外主要造成传染性窦炎(Infectious sinusitis)。
这种感染是性分布的。
国内也很普遍。
(一)病原学鸡毒支原体在分类学上于软皮体纲(Mollicutes)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
到目前为止,这个种只发现1个血清型,但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致病性和趋向性并不一致。
一般分离株主要侵犯呼吸道。
但也有对于火鸡脑有趋向性的,如S6株;有的对火鸡足关节有趋向性,如A514株。
鸡毒支原体具有一般支原体形态特征,格兰氏染色阴性,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从尿素取得能源,对毛地黄皂苷敏感,还原四氮唑,吸附鸡红细胞,溶解绵羊红细胞,不形成膜与斑。
鸡毒支原体具有缓慢运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可能与其一种特殊微结构有关系,即在细胞的一端偶尔在两端有一小泡状物,支原体以此小泡接触于真核细胞,运动时顺小泡方向移动。
鸡毒支原体对环境抵抗力低弱。
在水内立刻死亡,在20℃的鸡粪内可生存1-3天。
在卵黄内37℃时生存18周,在45℃中经12-14h死亡。
液体培养物在4℃中不超过1个月,在-30℃中可保存1-2年,在-60℃中可生存10多年,冻干培养物在-60℃中存活时间更.一各个分离株保存时间极不一致,有的远远达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鸡毒支原体致病力因株系不同而不一致。
致病力又受到在无细胞培养基中传代次数的影响,一些原来有致病力的株经过培养基中传代会很快地失去致病力。
即使是有致病力的株,在自然感染的鸡体上也经常引不起症状。
火鸡比鸡更易感。
有致病力的鸡毒支原体经过卵黄囊接种鸡胚可能导致鸡胚矮小、水肿、出血和死亡。
(二)流行病学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于全世界鸡场中。
在国内也很普遍,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到江苏、福建都有发生的报告。
根据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平均在70-80%间。
国内火鸡饲养业虽然处于起步之时,但也已从火鸡体内分离到鸡毒支原体,和火鸡暴发鸡毒支原体病的报道。
在国内曾报道过鹧鸪的鸡毒支原体与大肠菌并发感染。
从其他一些禽类例如鸭、鹅、麻雀等也分离出来过鸡毒支原体,但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还不清楚。
影响到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去支原体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鸡折龄显然也是一个因子,鸡对支原体感染力随年龄地增长而加强。
并发感染对鸡毒支原体感染有相当大的影响,即使是致病力不强的鸡支原体隐性感染,也常会因接种新城疫疫苗或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而暴发临诊的支原体病。
这是由于这些病毒感染能促使支原体以百倍、千倍甚至更高的速度发育起来,终于导致疾病暴发。
能促使鸡毒支原体感染加剧的病毒除上述二者外,还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
在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与鸡毒支原体的协同致病作用极为显著,单独鸡毒支原体感染,鸡群中少有或没有死亡,如果同时有大肠菌并发感染,病状异常严重,造成惨重死亡。
绿脓杆菌和嗜血杆菌也能促进支原体感染的严重性。
环境因素也起着影响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重要作用。
鸡群拥挤加剧了病原的传播,同时拥挤是一种应激,减低了鸡的抵抗力。
鸡舍污浊、粪便集蓄,空气中氨的含量增高刺激呼吸粘膜,方便了支原体的发育。
当空气中氨含量为2×10-5时,鸡气管中鸡毒支原体含量为正常的10倍,当氨含量达到5×10-5时,支原体数量增加千倍。
环境温度对感染也有明显的影响,在7-10℃中,实验感染鸡的气囊炎发病率为31-32℃的5倍,气囊炎的严重性也大为加剧。
营养的不足会导致支原体疾病的发生,曾有由于维生素A的缺乏,而招致支原体感染暴发的报道。
支原体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直接接触的方式,是感染禽呼出的带有支原体的小滴经呼吸道传染给同舍同笼的鸡或火鸡。
另一种方式是经卵传播病原经过感染鸡的卵传染给下一代,这种方式可能更为重要。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经常使用普通鸡蛋鸡胚培养制造禽用活疫苗,经卵传播的支原体在鸡胚中发育污染了疫苗,经过疫苗接种传染给被接种鸡,这种污染的疫苗在传染的作用上不可忽视。
关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很不充分。
鸡毒支原体的致病作用可能与其所产生的神经氨酸苷酶、过氧化氢、溶血素、溶菌酶或者外毒素有关,支原体以其小泡状体经过宿这细胞的叶酸受体吸附于上皮细胞上并侵入固有层,上述物质使上皮细胞纤毛停止活动、脱落,上皮细胞逐渐退化死亡,上皮脱落,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抗原性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自身免疫反应。
有些支原体存留于细胞表面达10个月以上。
不同的菌株对细胞组织的趋向也不所不同,一般是趋向呼吸道,也有的趋向于脑组织或跗关节的,因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三)症状鸡毒支原体感染的出现,在自然情况下常常受到不利环境因素、应激以及并发感染的影响,难以确定感染的潜伏时间。
有报道说,在5-7日龄鸡中有因3-5日前接种新城疫疫苗而暴发鸡毒支原体病的。
人工感染1-3周后发病,但这个时间的长短受到实验中支原体菌株本身致病力大小的影响。
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和鼻炎。
鼻炎尤其常见于火鸡,患禽一侧或双侧眶下窦发炎、肿胀、严重时眼睛张不开。
常有鼻涕堵塞鼻孔,有时鼻孔被粘液混合物堵满,病禽频频摇头急于甩掉,有时用翅膀拂擦鼻液致使翅上涂着鼻液变污。
常出现轻度结膜炎,眼上有清性分泌物,但有时眼睛炎症也很严重。
有时关节发炎出现跛行,但少见有站立不起的。
在火鸡偶尔出现运动失调,这是由于支原体侵入脑内所致。
也有报道引起腹水症状的。
受感染鸡群生产性能下降。
有报道说,感染鸡比正常无感染鸡少产卵1-20个,孵化率下降10个百分点,肉鸡存活率下降10个百分点,活重减少0.2kg,肉料比由1.85上升为2.2。
也有报道说,在发病期间出雏率下降到40%上下,雏鸡有10%出现畸形。
一般说来死亡轻微,但也有时出现10-2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
这大概都是由于环境应激或者并发感染所致。
发病虽然常年都可能发生,但寒冷季节居多。
幼鸡群比成年鸡群发病多,这与年龄有关,也可能与以往感染获得免疫有关。
(四)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出现在呼吸道,有时也出现在输卵管。
呼吸道的变化也轻重不一。
轻微的不易擦觉,鼻孔、鼻窦、气管和肺中出现比较多的粘性液体或者卡他性分泌物,气管略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