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规律。
.二、概述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铁碳材料性能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条件下(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Fe -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图1-1所示)。
图1-1 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有关。
此外,对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用侵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1.工业纯铁(C<0.02%),显微组织是单相铁素体,如图11.1。
2.碳钢随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亚共析钢(含C<0.8%);共析钢(含C:0.8%),过共析钢(0.8%<含C<2.06%)。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由于试片浸蚀后表面具有珍珠的光泽,故称为珠光体,其显微组织如图11.2图11.1 图11. 2材料:工业纯铁材料:T8(0.8%C)处理方法:退火热处理方法;退火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显微组织:铁素体(白亮块是晶显微组织:珠光体,(白亮基体粒,黑线是晶粒边界) 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放大倍数:100×放大倍数;400×图中的白亮基体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黑线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
如放大倍数低或片层过薄时,则看不到片层结构,而呈暗黑色块状物。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一、实验目的⒈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⒉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⒊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XD—2视频金相显微镜、4X型金相显微镜三、实验步骤与内容⒈实验内容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熟悉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⑴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徽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
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所组成。
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见表1。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①工业纯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F为白色块状(如图1所示);②亚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F呈白色块状,P呈层片状,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如图2所示)。
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钢,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呈白色网状包围在P周围(如图3所示);③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P),其组成相是F和Fe3C(如图4、5所示);④过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Ⅱ+P。
在显微镜下,Fe3CⅡ呈网状分布在层片状P周围(如图6所示);⑤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Fe3CⅡ+ Le'。
Fe3CⅡ网状分布在粗大块状的P的周围,Le'则由条状或粒状P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7所示);⑥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Le',由黑色条状或粒状P和白色Fe3C基体组成(如图8所示);⑦过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Ⅰ+ Le',Fe3CⅠ呈长条状,Le'则由条状或粒状P 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9所示)。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2.了解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二、概述在利用金相显微镜作金相显微分析时,必须首先制备金相试样,我们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是靠光线从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来实现的。
若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光能进入物镜。
我们就可以从目镜中观察到反射的象,否则就观察不到。
图2-1 光线在不同表面上的反射情况由图2-1所示可见,未经制备的试样的表面相当于无数多个与镜筒不垂直的平滑表面,这是不能成象的。
因此,我们要先把试样观察面制备成光滑平面。
但是光滑平面在显微镜下只看到光亮一片,而不能看到显微组织结构特征,故还须用一定的浸蚀剂浸蚀试样观察面,使某些耐浸蚀弱的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浸蚀而呈现微观察的凸凹不平。
这些区域的反射光线被散射而呈暗色。
由于明暗相衬,在显微观察中就能表示试试样磨面组织结构的特征了。
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试样的切取、镶嵌、磨制抛光、锓蚀等五个步骤。
1. 取样试样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在有代表的位置上截取。
一般地说,取横截面主要观察:1、试样边缘到中心部位显微组织的变化。
2、表层缺陷的检验、氧化、过滤、折叠等。
3、表面处理结果的研究,如表面淬火、硬化层、化学热处理层、镀层等。
4、晶粒度测定等。
通过纵截面可观察:1、非金属夹杂;2、测定晶粒变形程度;3、鉴定带状组织及通过热处理消除带状组织的效果等。
试样一般可用手工切割、机床切割、切片机切割等方法截取(试样大小为φ12×12mm圆柱体或12×12×12mm的立方体)。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2. 镶嵌当试样的尺寸太小(如金属丝、薄片等)时,直接用手来磨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样品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如胶木粉、聚乙烯及聚合树脂等)中,如图2-2所示。
图2-2 试样的镶嵌(见实验室挂图)3. 磨制试样的磨制一般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

铁碳合⾦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铁碳合⾦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的(1)熟悉室温下碳钢与⽩⼝铸铁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明确成分-组织之间的关系。
(2)进⼀步熟悉⾦相显微镜的操作。
⼆、实验原理碳钢与⽩⼝铸铁在室温下,其平衡状态下的组织中的基本组成相均为铁素体与渗碳体。
但是由于碳含量及处理不同,它们的数量、分布及形态有很⼤不同,因此在⾦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铁碳合⾦,其显微组织也就有很⼤差异。
碳含量⼩于0.02%的铁碳合⾦称为⼯业纯铁。
碳含量⼩于0.006%的⼯业纯铁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碳含量⼤于0.006%的⼯业纯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极少量的三次渗碳体。
根据碳含量的不同,碳钢可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三类。
碳含量为0.77%的铁碳合⾦为共析钢。
其显微组织为⽚状渗碳体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碳含量⼩于0.77%的铁碳合⾦称为亚共析钢。
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图。
碳含量⼤于0.77%的铁碳合⾦称为过共析钢。
其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和⼆次渗碳体。
碳含量⼤于2.11%的铁碳合⾦为铸铁,不含⽯墨只含渗碳体相的铸铁称为⽩⼝铸铁。
碳含量为4.3%铁碳合⾦称为共晶⽩⼝铸铁。
室温下其组织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莱⽒体。
碳含量⼩于4.3%铁碳合⾦称为亚共晶⽩⼝铸铁。
其显微组织为莱⽒体、珠光体和⼆次渗碳体。
碳含量⼤于4.3%铁碳合⾦称为过共晶⽩⼝铸铁。
其显微组织为莱⽒体和⼀次渗碳体。
三、实验装置及试件⾦相显微镜、碳钢和⽩⼝铸铁平衡组织⾦相试样⼀套、⾦相图谱、材料检索表。
四、实验步骤(1)领取⾦相试样⼀套和⾦相图谱⼀本(注意不可⽤⼿触摸材料⾯及显微镜镜头);(2)打开⾦相显微镜电源(若有变压器须先接变压器后接电源);(3)⽤⾦相显微镜调整光圈并调焦后逐个观察⾦相试样的显微组织(观察T8钢时需⽤400x⽬镜,其它⽤100x⽬镜),并仔细观察其特征。
(4)选取5个符合要求的适宜的不同材料画出其显微组织(所画的组织要有代表性;组织中组成物的⼤⼩与放⼤倍数⼀致,其数量与合⾦成为相符合;对每个图应按要求标注,记录其序号、材料、状态、浸蚀剂与⾦相组织,⽤指引线指明组织组成物的名称)。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一般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2. 熟悉碳钢平衡组织的显微形貌特征及识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金相试样加工工艺和对各种金相试样的检测,对了解金属的质量、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金相试样的表面加工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但就我们国内金属试样的加工水平来讲,还是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就工艺而言,大多数还是手工操作。
工艺流程大致是这样:砂轮片研磨(找平),降幂颗粒的砂纸研磨(3-4次),抛光腐蚀后上镜检测。
金相试样制备步骤:1、取样:从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处截取直径12~15mm,高12~15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2~15mm的方形试样。
例如,检验表面脱碳层的厚度应取横向截面、观察纵裂纹就要取纵向截面。
截取时应保证试样表面的显微组织不发生变化。
用手锯、机床截取、线切割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取样过程中要防止试样受热或变形而引起的组织变化,破坏了其组织的真实性。
为防止受热可在截取过程中用冷却液冷却试样。
金相试样的尺寸要便于手握持和易于磨制,常用的试样尺寸为:Φ12×10或12×12×10,如果不是观察表面组织,可以倒角便于磨制。
根据需要,例如观察表面渗碳层的厚度,为防止在磨制过程中发生倒角,应采用镶嵌法,把试样镶嵌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中。
2、镶嵌:比较小或形状不规则的试样,可以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中,以便于磨制和抛光。
3、磨制:截取好或镶好的试样首先在砂轮机上进行粗磨,尽量磨平,同时试样的棱角要倒圆;然后用2#、11/2#、1#等粗砂布和w28、w20、w14、w10、w7、w5金相砂纸按顺序逐级进行磨制,这样砂布或砂纸上的磨粒与试样表面产生的磨痕随着磨粒的减小而变小,直至磨平。
磨制时,当试样表面只有与磨制方向一致的磨痕时,才能更换较细粒度的砂纸(见图2、图3),每次更换砂纸磨制时,试样磨制方向应转90°,这样才能看出上次较粗的磨痕是否磨去。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变化:实验观察与分析铁碳合金是一种普遍用于制造机械零件的金属材料。
在不同的加工和热处理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探究其平衡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常见的金相显微镜观察技术。
所用样品为铁碳合金薄片,加工后表面打磨光洁,试验中分别在600°C、700°C和800°C 温区下加热处理,时间分别为1、3、5小时。
加热结束后,将样品拿出冷却,制作成金相样品,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组织。
实验结果:
经观察,不同加工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形成和变化过程如下:
①在600°C温度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后,铁碳合金的组织为珠光体;
②在700°C温度条件下,分别热处理1、3、5小时后,铁碳合金的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共存;
③在800°C温度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后,铁碳合金的组织为铁素体;
经过3小时、5小时的加热处理,铁碳合金的组织均为铁素体。
实验分析: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受到加工温度、时间和碳含量的影响。
本实验中,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铁碳合金的珠光体逐渐转变为铁素体。
这是由于铁素体比珠光体更具稳定性,因此在高温下更容易形成。
同时,铁素体的塑性、韧性和硬度也与珠光体不同,不同的铁碳合金组织结构也影响着其性能和用途。
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加工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得出了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形成平衡组织的条件和特征。
这对于了解铁碳合金的性能与应用、指导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铁碳合金显微分析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一实验目的1.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加深理解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金相显微镜;2.金相挂图;3.各种铁碳合金的标准试样。
三实验原理1.铁碳合金的分类及其平衡组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以铁碳合金相图为依据。
根据组织特征及含碳量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和白口铸铁三大类。
图1 铁碳合金相图类型含碳量(%)显微组织工业纯铁<0.0218铁素体碳钢亚共析钢0.0218~0.77铁素体+ 珠光体共析钢0.77珠光体过共析钢0.77~2.11珠光体+ 二次渗碳体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铁 2.11~4.3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共晶白口铁 4.3莱氏体过共晶白口铁 4.3~6.69莱氏体+ 一次渗碳体表1 铁碳合金的分类及组织类型1)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通常称为工业纯铁。
它为两相组织,即由铁素体和少量三次渗碳体组成。
如图2所示,工业纯铁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的显微组织,其中黑色线条是铁素体的晶界,而亮白色基体为铁素体。
三次渗碳体一般沿铁素体晶界分布,由于量很少,看不出来。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2)亚共析钢▪含碳量在0.0218-0.77%的钢为亚共析钢,其室温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逐渐减少而珠光体逐渐增多,当含碳量增至0.77%则全部为珠光体。
亚共析钢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亮白色的为铁素体,暗黑色的为珠光体,如图3所示。
图3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3)共析钢含碳量为0.77%的碳钢,称为共析钢,由单一的珠光体组成。
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
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高倍放大时,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渗碳体片层就只能看到一条黑线,它实际上就是渗碳体。
实验四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四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目的】1、研究和了解典型成分的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化学成分(碳的质量分数)对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铁碳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实验原理概述】用浸蚀剂显现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形态:1、铁素体(F)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由于在室温时其溶碳量几乎等于零,故其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白色的多边形晶粒,晶界呈黑色网络状。
在碳的质量分数较低的非合金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钢中的碳的质量分数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成为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的晶界周围。
2、渗碳体(Fe3C)渗碳体是具有复杂晶格形式的间隙化合物,其碳的质量分数w C=6.69%,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呈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在碳钢和铸铁一与其它相共存时,可以呈片状,条状、颗粒状(球状)、带状或网状等形态。
3、珠光体(P)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细密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其w C=0.77%。
珠光体有层状和球状两种。
在一般退火状态下,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混合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
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铁素体和渗碳体均呈白色,但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看到的珠光体组织特征也不相同。
在高倍放大时,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是由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组成,都呈白亮色,而其相界呈黑色。
当显微镜放大倍数较低时,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的片层的厚度,这时看到的珠光体中的渗碳体是一条黑线。
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更低时,珠光体的片层就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4、低温莱氏体(Ld′)低温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其碳的质量分数w C=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室温下碳钢与白口铸铁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明确成分-组织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碳钢与白口铸铁在室温下,其平衡状态下的组织中的基本组成相均为铁素体与渗碳体。
但是由于碳含量及处理不同,它们的数量、分布及形态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铁碳合金,其显微组织也就有很大差异。
碳含量小于0.02%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
碳含量小于0.006%的工业纯铁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碳含量大于0.006%的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极少量的三次渗碳体。
根据碳含量的不同,碳钢可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三类。
碳含量为0.77%的铁碳合金为共析钢。
其显微组织为片状渗碳体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碳含量小于0.77%的铁碳合金称为亚共析钢。
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图。
碳含量大于0.77%的铁碳合金称为过共析钢。
其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为铸铁,不含石墨只含渗碳体相的铸铁称为白口铸铁。
碳含量为4.3%铁碳合金称为共晶白口铸铁。
室温下其组织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莱氏体。
碳含量小于4.3%铁碳合金称为亚共晶白口铸铁。
其显微组织为莱氏体、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碳含量大于4.3%铁碳合金称为过共晶白口铸铁。
其显微组织为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
三、实验装置及试件
金相显微镜、碳钢和白口铸铁平衡组织金相试样一套、金相图谱、材料检索表。
四、实验步骤
(1)领取金相试样一套和金相图谱一本(注意不可用手触摸材料面及显微镜镜头);
(2)打开金相显微镜电源(若有变压器须先接变压器后接电源);
(3)用金相显微镜调整光圈并调焦后逐个观察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观察T8钢时需用400x目镜,其它用100x目镜),并仔细观察其特征。
(4)选取5个符合要求的适宜的不同材料画出其显微组织(所画的组织要有代表性;
组织中组成物的大小与放大倍数一致,其数量与合金成为相符合;对每个图应
按要求标注,记录其序号、材料、状态、浸蚀剂与金相组织,用指引线指明组
织组成物的名称)。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所观察的金相试样中,珠光体的形态为何有不同?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细密机械混合物。
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
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
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
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而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也可观察到呈粒状。
(2)在所观察的铁碳合金的组织中,渗碳体有几种形态?分别于材料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渗碳体有5种形态。
1、一次渗碳体:直接由液态结晶出来的渗碳体,形态是白色长条状。
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材料强度越高。
2、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超出碳溶解度而析出来的,形态是网状的形式分布
于珠光体周围。
对过共析钢来说,,当含碳量超过1.0%时,钢变得硬、脆、强度下降。
3、三次渗碳体:由铁素体超出碳溶解度而析出来的,形态是沿着铁素体晶界
分布,以条状或短杆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界。
对亚共析钢来说,钢的硬度、强度上升,塑性相应降低。
4、共晶渗碳体: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与奥氏体共同形成莱氏体,形态白
色条状,大小不一。
对共晶白口铸铁来说,使材料硬而脆,难以切削加工。
5、共析渗碳体: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与铁素体共同形成珠光体,形态一
般是白色片状。
对共析钢来说,硬度、强度上升,塑性、韧性降低。
(3)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和过共析钢中的渗碳体?
亚共析钢中渗碳体与铁素体共同组成片状珠光体。
渗碳体片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但渗碳体片较薄,相对而言,铁素体片较宽;
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以网状的形式分布于珠光体周围,珠光体呈暗黑色块状或片状,其外围的白色网状即为渗碳体。
(4)根据本人实验观察的试样的组织组成物,由铁碳合金平衡状态图的杠杆定律计
算材料的组织组成物百分比含量和含碳量。
1、T8钢
珠光体:100%
含碳量:0.77%
2、45号钢
∗100%=42.77%
铁素体:0.77−0.45
0.77−0.0218
∗100%=57.23%
珠光体:0.45−0.0218
0.77−0.0218
含碳量:0.45%
3、T12钢
∗100%=32.09%
二次渗碳体:1.2−0.77
2.11−0.77
∗100%=67.91%
珠光体:2.11−1.2
2.11−0.77
含碳量:1.2%
4、共晶白口铸铁
莱氏体:100%
含碳量:4.3%
5、亚共晶白口铸铁(由于含碳量未知,故通过观察图像得出组织组成物的百
分比)
莱氏体:10%
树枝状珠光体:40%
二次渗碳体:50%
含碳量:0.1*4.3%+0.4*0.77%+0.5*6.6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