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及观察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地显微分析及观察一.实验目地1.认识不同成分地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地组织形态.2.加深理解铁碳合金地化学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地关系.3.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地影响.二.实验原理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地金属内部结构称为显微组织,平衡状态地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地冷却条件下所得到地组织.铁碳合金地平衡组织主要指碳钢和白口铸铁.从铁碳合金状态图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地室温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但由于碳地质量分数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地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均有所不同,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地组织状态.在金相显微镜下铁碳合金地几种基本组织:1.铁素体(F)它是碳溶于α-Fe中地间隙固溶体.在金相显微镜观察为白色晶粒,亚共析钢中地铁素体呈块状分布,随着钢中含碳量地增加,铁素体数量减少,其形状也由多边形块状逐渐变成在珠光体边界呈断续网状分布.2.渗碳体(Fe3C)它是铁和碳形成地化合物,其碳地质量分数为6.69%,抗浸蚀能力较强,经3-5%硝酸酒精溶液浸市蚀后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被染成暗黑色.由此可以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3.珠光体(P)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地机械混合物,在一般退火处理下,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混合交替排列形成地层片状组织,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高倍放大时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相间地宽条铁素体和条状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这时所观察到地珠光体中地渗碳体呈一条黑线.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地片层就不能分辨,而呈黑色.4.莱氏体(L'd)它是在室温时,由珠光体.共晶渗碳体及二次渗碳体所组成地机械混合物.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莱氏体地组织特征氏,在白亮色地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许多黑色点(块)状或条状地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连在一起,没有边界线无法分辨开.三.实验内容观察给出试样地显微组织,画出所观察到组织地示意图.1四.实验设备及材料1.金相显微镜.2.金相试样:20钢.45钢.T8钢.T12钢.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等七块试样.3.金相图谱.五.实验要求1.根据设备条件,1~2人为一组,每组备有显微镜一台.试样七块.金相图谱一本.2.按观察要求,选择物镜和目镜,并装在显微镜上.按照金相显微镜地操作程序,将其调节到所看见地组织最为清晰为止.六.金相显微镜地结构和使用金相显微镜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现以XJB-1型台式金相显微镜为例说明.XJB-1型金相显微镜地光学系统如图1所示,灯泡发出地光线经聚光透镜组及反光镜聚集到孔径光栏,再经过聚光竟聚集到物竟地后焦面,最后通过物镜平行照射到试样地表面.从试样表面反射回来地光线经物镜组和辅助透镜,由半反射经转向,经过辅助透镜及棱镜形成一个倒立地放大实像,该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成为在目镜视场中能看到地放大映像.XJB-1型金相显微镜地外形如图2所示.现将分别介绍其各部件地功能及使用.照明系统:在底座内装有一低压灯泡作为光源,聚光镜.孔径光栏及反光镜等均安置在圆形底座上,视场光栏及另一聚光镜则安在支架上,她们组成显微镜地照明系统,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地照明.显微镜调焦装置:在显微镜地两侧有粗调焦和微调焦手轮,粗调手轮地转动可使栽物台地弯臂作上下移动,微调手轮使显微镜沿滑轮缓慢移动,在右侧手轮上刻有分度格,每一格表示物镜座上下移动0.002mm.载物台:用于放置金相样品,观察面须向下.载物台和下面托盘之间有导架,用手推动,可使载物台栽水平面上作一定范围地十字定向移动,以改变试样地观察部位.2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孔径光栏装在照明反射镜座上面,调整孔径光栏能够控制入射光束地粗细,以保证物像达到清晰地程度.视场光栏设在物镜支架下面,其作用是控制视场范围,使目镜中视场明亮而无阴影.物镜转换器:转换器呈球面状,上面有三个螺孔,可安装不同放大倍数地物镜,转动转动器可使各物镜镜头进入光路,与不同地目镜搭配使用,以获得各种放大倍数.目镜筒:目镜筒呈45°倾斜安装在附有棱镜地半球座上,还可将目镜转向45°呈水平状态以配合照相装置进行金相摄影.图1 XJB-1型金相显微镜地光学系统图2 XJB-1型金相显微镜外形结构图3。
实验报告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报告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成分(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概述
1.画出简化的铁碳合金图。
2.简述不同成分的贴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几种基本组织成物的定义及性能。
三,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铁碳合金的显微式样:纯铁,20,,4,T8,T12(退火态,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各一个),T12(退火态,枯萎硝酸溶液侵蚀1个)。
四,实验结果
试样名称: 试样名称: 组织 : 组织 : 侵蚀剂: 侵蚀剂: 放大倍数: *400 放大倍数: *400
注:圆的直径为30mm组织成分名称用箭头引出标明。
五,思考题
1,碳含量为wc1.0%的钢比碳含量wc0.5%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下,碳含量wc0.8%的钢其强度比碳含量wc1.2%的高;
从组织上说明原因。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方法2研究冷却条件与刚性能的关系3分析淬火与回火对钢性的影响
二(概述1钢的退火与正火2钢的淬火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
1.淬火实验(表一)
2.回火实验(表二)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分析不同成分的钢在正常淬火下对硬度的影响
2.分析45钢在相同加热温度下,不同冷却介质对钢硬度的影响
3.分析T10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同一冷却介质对钢硬度的影响。
4.绘制出45钢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图(坐标纸画)】
5.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一平衡态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

实验一平衡态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1.1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能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掌握碳含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形貌及相组成比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简介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缺陷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或金相分析)。
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如退火状态)下所得到的组织称为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要依据Fe-Fe3C相图来进行。
1.室温下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特征(1)铁素体(F)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白亮色多边形晶粒。
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合金的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晶界上。
(2)渗碳体(Fe3C)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为白亮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呈暗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亮色,由此可以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由于铁碳合金的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一次渗碳体是由液相中直接结晶出来,呈板条状游离分布;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晶界上;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呈窄条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
(3)珠光体(P)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复合物。
在平衡状态下,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组织。
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为白亮色,而两相交界呈暗黑色线条。
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时,组织特征有所区别。
如在高倍(600倍以上)下观察时,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两相交界为暗黑色;在中倍(400倍左右)下观察时,白亮色的渗碳体被暗黑色交界所“吞食”,而呈现为细黑条,这时看到的珠光体是宽白条铁素体和暗黑细条渗碳体的相间复合物;在低倍(200倍以下)下观察时,无论是宽白条的铁素体还是暗黑细条的渗碳体都很难分辨,这时珠光体呈现暗黑色块状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其性能与组织密切相关,而组织的形成与平衡相变过程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样品准备科学家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样品,按照质量百分比控制了碳含量在0.02%到6.7%之间。
样品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度,避免其他杂质的影响。
实验二:样品加热处理将样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过程中需控制加热速率,以免样品出现不均匀加热的情况。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科学家们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热处理过程。
实验三:金相显微镜观察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样品,科学家们使用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酸蚀或电解抛光等处理,使得样品表面显露出不同的组织结构。
通过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可以了解铁碳合金的相变规律和组织形成机制。
实验四:相图分析除了金相显微镜观察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相图分析。
相图是描述材料相变行为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组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相变情况。
通过对铁碳合金的相图分析,可以确定相变温度和组织形成的规律。
实验五:数据分析与总结科学家们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
他们对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的铁碳合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找出了组织形成的规律。
同时,他们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验证了实验观察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观察,科学家们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发现,铁碳合金的组织形成与碳含量、温度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条件下,铁碳合金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如珠光体、渗碳体、马氏体等。
这些组织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着铁碳合金的性能。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的结果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同时,也为铁碳合金的合金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分析(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一般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2. 熟悉碳钢平衡组织的显微形貌特征及识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金相试样加工工艺和对各种金相试样的检测,对了解金属的质量、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金相试样的表面加工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但就我们国内金属试样的加工水平来讲,还是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就工艺而言,大多数还是手工操作。
工艺流程大致是这样:砂轮片研磨(找平),降幂颗粒的砂纸研磨(3-4次),抛光腐蚀后上镜检测。
金相试样制备步骤:1、取样:从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处截取直径12~15mm,高12~15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2~15mm的方形试样。
例如,检验表面脱碳层的厚度应取横向截面、观察纵裂纹就要取纵向截面。
截取时应保证试样表面的显微组织不发生变化。
用手锯、机床截取、线切割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取样过程中要防止试样受热或变形而引起的组织变化,破坏了其组织的真实性。
为防止受热可在截取过程中用冷却液冷却试样。
金相试样的尺寸要便于手握持和易于磨制,常用的试样尺寸为:Φ12×10或12×12×10,如果不是观察表面组织,可以倒角便于磨制。
根据需要,例如观察表面渗碳层的厚度,为防止在磨制过程中发生倒角,应采用镶嵌法,把试样镶嵌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中。
2、镶嵌:比较小或形状不规则的试样,可以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中,以便于磨制和抛光。
3、磨制:截取好或镶好的试样首先在砂轮机上进行粗磨,尽量磨平,同时试样的棱角要倒圆;然后用2#、11/2#、1#等粗砂布和w28、w20、w14、w10、w7、w5金相砂纸按顺序逐级进行磨制,这样砂布或砂纸上的磨粒与试样表面产生的磨痕随着磨粒的减小而变小,直至磨平。
磨制时,当试样表面只有与磨制方向一致的磨痕时,才能更换较细粒度的砂纸(见图2、图3),每次更换砂纸磨制时,试样磨制方向应转90°,这样才能看出上次较粗的磨痕是否磨去。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目的:了解铁碳合金的组织特点,并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分析结构的能力。
实验原理:铁碳合金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
在不同的温度和成分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其机械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在铁碳相图中,铁和碳在不同的温度和成分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相。
其中,铁的晶体结构分为两种: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铁素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铁亚铁素体)。
铁素体在低温下稳定,铁亚铁素体在高温下稳定。
在铁碳相图中,铁素体和铁亚铁素体通过共存界线连接,这条共存界线就是相图中的温度-碳浓度曲线。
当铁碳合金在共存界线以下的温度和碳浓度范围内冷却时,就会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如珠光体、针状体、片状体等)。
当铁碳合金在共存界线以上的温度和碳浓度范围内冷却时,就会形成铁素体和铁亚铁素体共同组成的珠晶体。
实验材料:1. 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2. 中碳钢样品,经淬火后火焰退火的试样3. 金相显微镜4. 砂纸、细砂布、砂轮等抛光材料实验步骤:1. 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
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磨削和抛光,得到一个平坦而光洁的表面。
然后,放入金相显微镜中观察样品的组织结构。
3. 对样品进行组织分析,包括晶粒大小、相的类型和比例等。
4. 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结果: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可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样品组织结构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共存。
珠光体呈现出针状、块状和片状等不同形态,晶粒相对较大。
实验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合金元素的成分、温度、时效工艺等。
金相显微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样品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对样品的组织分析来了解不同工艺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特点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和淬火后火焰退火的中碳钢样品的组织结构不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简介
本实验旨在分析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观察它们在断口以及深度位置所呈现
的组织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参考。
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立体观察显微镜(OM)、圆锥材料磨床、磨床磨具(橡胶滚珠磨头)。
实验程序
1. 使用特定工具将试样轴状材料磨削至任意一侧,精磨厚度至0.1mm,以清晰地观察断口及深度位置的组织结构;
2. 断口的OM观察和测量;
4.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报告。
实验结果
1. 断口的OM观察:实验结果显示,铁碳合金在断口处具有大量的析出相,表现为类
囊状的析出物,呈不规则分布;
2. 深度位置:深度位置OM观察到,深度位置相对来说更加均匀,析出物分布较为均匀,析出物具有小尺寸细腻的类囊状,以及大尺寸的类棒状。
总结
本实验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和测量了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并给出相应
的报告。
实验结果证实,铁碳合金在断口处表现出大量的析出相,析出相呈不规则分布;
而在深度位置,析出物呈现在尺寸较小类囊状,以及尺寸较大类棒状。
本实验所得结果,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有力参考。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悉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
建立起Fe-Fe3C状态图与平衡组织的关系;3.了解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并能应用杠杆定律。
二、概述平衡状态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完成转变的组织状态。
在实验条件下,退火状态下的碳钢组织可以看成是平衡组织。
图1是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
在室温下碳钢和白口铸铁的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基本相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合金相变规律的差异,致使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类型。
表1列出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合金分类含碳量/% 显微组织工业纯铁<0.0218 铁素体(F)碳钢亚共析钢0.0218~0.77 F+珠光体(P)共析钢0.77 P过共析钢0.77~2.11 P+二次渗碳体(CΠ)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4.3 P+ CΠ+莱氏体(L e)共晶白口铸铁 4.3 L e过共晶白口铸铁 4.3~6.69 L e+二次渗碳体(C I)铁碳合金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相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均呈白亮色,而它们之间的相界则呈黑色线条。
采用煮沸的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铁素体仍为白色,而渗碳体则被染成黑色。
图1 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各种基本组织特征如下:1.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其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或铁素体+极少量三次渗碳体。
为单相铁素体时,显微组织由亮白色的呈不规则块状晶粒组成,黑色网状线即为不同位向的铁素体晶界,如图2(a)所示。
当显微组织中有三次渗碳体时,则在某些晶界处看到呈双线的晶界线,表明三次渗碳体以薄片状析出于铁素体晶界处,如图2(b)所示。
(a)250X (b)700X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2.碳钢碳钢按含碳量的不同,将组织类型分为3种:共析钢、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悉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
建立起Fe-Fe3C状态图与平衡组织的关系;3.了解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并能应用杠杆定律。
二、概述平衡状态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完成转变的组织状态。
在实验条件下,退火状态下的碳钢组织可以看成是平衡组织。
图1是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
在室温下碳钢和白口铸铁的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基本相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合金相变规律的差异,致使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类型。
表1列出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合金分类含碳量/% 显微组织工业纯铁<0.0218 铁素体(F)碳钢亚共析钢0.0218~0.77 F+珠光体(P)共析钢0.77 P过共析钢0.77~2.11 P+二次渗碳体(CΠ)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4.3 P+ CΠ+莱氏体(L e)共晶白口铸铁 4.3 L e过共晶白口铸铁 4.3~6.69 L e+二次渗碳体(C I)铁碳合金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相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均呈白亮色,而它们之间的相界则呈黑色线条。
采用煮沸的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铁素体仍为白色,而渗碳体则被染成黑色。
图1 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各种基本组织特征如下:1.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其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或铁素体+极少量三次渗碳体。
为单相铁素体时,显微组织由亮白色的呈不规则块状晶粒组成,黑色网状线即为不同位向的铁素体晶界,如图2(a)所示。
当显微组织中有三次渗碳体时,则在某些晶界处看到呈双线的晶界线,表明三次渗碳体以薄片状析出于铁素体晶界处,如图2(b)所示。
(a)250X (b)700X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2.碳钢碳钢按含碳量的不同,将组织类型分为3种:共析钢、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其组织特征如下:(1)共析钢含碳量为0.77%的铁碳合金称为共析钢,其显微组织是珠光体。
珠光体是层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两相的相界是黑色的线条,在不同放大倍数条件下观察,则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在高倍数(>500倍)电镜下观察时,能清晰地分辨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片状渗碳体,如图3(a)所示。
在300~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由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片厚度,这时所看到的渗碳体片就是一条黑线.如图3(b)所示。
珠光体有类似指纹的特征。
图3 共析钢的珠光体组织(2)亚共析钢含碳量为0.0218%~0.77%的铁碳合金称为亚共析钢,室温下的显微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
铁素体呈白色不规则块状晶粒,珠光体在放大倍数较低或浸蚀时间长、浸蚀液浓度加大时,则为黑色块状晶粒,如图4所示。
图4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300×)在亚共析钢的组织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组织中的珠光体量也增加。
在平衡状态下,亚共析钢组织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相对量可应用杠杆定律计算。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自所占面积的百分数,可以近似估算出钢的含碳量。
即钢的含碳量≈P(面积%)×0.77%(3)过共析钢含碳量为0.77%~2.11%的铁碳合金称为过共析钢,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在原奥氏体的晶界上,随着钢的含碳量增加,二次渗碳体网加宽,用硝酸酒精溶液浸蚀时,二次渗碳体网呈亮白色,如图5(a)所示。
若用煮沸的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二次渗碳体呈黑色,如图5(b)所示。
图5 过共析钢的显微组织(300×)3.白口铸铁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2.11%~6.69%。
在白口铸铁的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渗碳体相,其宏观断口呈白亮色,因而得名。
按含碳量不同,其组织类型也分为3种: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和过共晶白口铸铁。
(1)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4.3%,室温显微组织是低温莱氏体。
低温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如图6所示。
其中白亮的基体是渗碳体,显微组织中的黑色细小颗粒和黑色条状的组织是珠光体。
图6共晶白口铸铁(100X)图7亚共晶白口铸铁(100X)图8过共晶白口铸铁(200X)(2)亚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2.11%~4.3%,室温的显微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如图7所示。
图中较大块状黑色部分是珠光体,呈树枝状分布,其周边的白亮轮廓为二次渗碳体,在白色基体上分布有黑色细小颗粒和黑色细条状的组织是莱氏体。
通常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连在一起,又都是白亮色,因此难以明确区分。
(3)过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 4.3%~6.69%,其室温显微组织为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如图8所示。
图中呈白亮色的大板条状(立体形态为粗大片状)的是一次渗碳体,其余部分为莱氏体。
三、实验内容观察八种试样,根据铁碳合金相图判断各组织组成物,区分显微镜下看到的各种组织。
工业纯铁试样1个,亚共析钢试样2个、共析钢试样1个、过共析钢试样1个、亚共晶白口铸铁试样1个、共晶白口铸铁试样1个、过共晶白口铸铁试样1个。
四、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2、画出你观察到的试样的组织图,标明各组织组成物名称、材料名称、处理条件、浸蚀剂、放大倍数等(不要将划痕、夹杂物、锈蚀坑等画到图上)。
3、计算碳钢(亚共析钢试样2个、共析钢试样1个、过共析钢试样1个)室温下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
4、讨论铁碳合金含碳量与组织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参阅有关书籍。
实验课上所用的显微镜已经调整好了,观察时只要转动微调螺旋,看清楚即可。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时一定要当心。
制备试样很费时间,所以我们要爱护制好的试样表面,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试样表面,更要避免被硬物划伤,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去动试样。
实验结果记录:材料牌号:材料牌号:处理状态:处理状态:浸蚀剂:浸蚀剂: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材料牌号:材料牌号:处理状态:处理状态:浸蚀剂:浸蚀剂: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材料牌号:材料牌号:处理状态:处理状态:浸蚀剂:浸蚀剂: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材料牌号:材料牌号:处理状态:处理状态:浸蚀剂:浸蚀剂: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实验二金相分析及热处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包括:原材料检测(金相组织、硬度)→热处理(淬火)→终检(金相组织、硬度)的全过程并得出相关实验结果。
1、熟悉金相分析基本方法(金相试样的制备、观察、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熟悉钢的热处理工艺及操作(淬火工艺、热处理炉的使用)3、熟练掌握洛氏硬度计的操作,了解工业生产中常用硬度检测方法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设备:金相显微镜热处理炉及控温仪表洛氏硬度计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2、试样材料:20 45 T10(任选一种)3、消耗材料:Cr203抛光液 4%硝酸酒精溶液棉花水砂纸金相砂纸抛光布水三、实验步骤及方法每人一个试样,做完该试样实验的全过程。
第1步:粗磨用砂轮机或锉刀将试样待观察面制成平面,再用粗砂纸磨制,得到平整磨面为止。
第2步:冲洗清水洗净并擦干第3步:细磨消除粗磨后的磨痕,得到平整而光滑的磨面。
依次在由粗到细的三种不同粒度的砂纸上把磨面磨光。
方法: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并使磨面朝下,均匀用力沿直线向前推行,返回时试样要离开砂纸,如此反复,直至磨面上的磨痕被去掉,新的磨痕均匀一致时为止。
每换一种砂纸,试样的磨制方向转动90°,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
第4步:冲洗清水洗净第5步:抛光去除细磨时留下来的细微磨痕和变形层,是靠极细的抛光粉末与磨面间产生相对磨削和滚压作用来消除磨痕,使其成为光滑的镜面。
抛光时应在抛光盘上不断滴注抛光液,抛光液采用Cr2O3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液。
第6步:冲洗清水洗净第7步:浸蚀浸蚀剂为3-5%硝酸酒精溶液方法:将试样磨面浸入浸蚀剂中,或用棉花沾上浸蚀剂擦拭表面。
时间要适当,一般磨面发暗时就可停止,如浸蚀不足可重复浸蚀;如浸蚀过度,则需重新抛光后,再来一次。
第8步:冲洗先用清水冲洗,再用酒精冲洗。
第9步:吹干用吹风机吹干试样或用棉球擦干后即可进行观察。
第10步:显微观察(XJP-200金相显微镜)要求画出观察到的组织示意图,标明材料牌号、放大倍率、浸蚀剂及所观察到的组织组成物的名称。
第11步:硬度测试(HR-150A洛氏硬度计或HRD-150电动洛氏硬度计或TH320全洛氏硬度计)要求记录测试的数据,每个试样(在不同部位)测三个点,取其平均值。
第12步:热处理(SX系列或SG系列或RJM系列热处理炉)同种牌号试样放同一热处理炉进行热处理,并依据铁碳相图上的临界温度确定好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
淬火时,试样用钳子夹好,出炉、入水迅速,并不断在水中搅动,以保证热处理质量。
取放试样时炉子要断电。
第13步:热处理后的试样用砂纸磨去两端氧化皮。
第14步:重复第1步至第11步进行操作。
四、实验结果记录材料的牌号: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2、写出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记录,示意图上应标明组织组成物名称;3、根据热处理原理,分析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变化情况,对比热处理前后的硬度值,分析硬度值变化的原因;4、本次实验的体会。
六、注意事项1、本实验加热所用的设备都为电炉,由于炉内电阻丝距离炉膛较近,容易漏电,所以电炉一定要接地。
在取、放试样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2、往炉中放、取试样必须使用夹钳,夹钳必须擦干,不得沾有油和水。
开关要迅速,炉门打开时间不宜过长。
3、试样在淬火液中应不断搅动,以免因冷却不均而出现软点。
4、在观察显微组织时,可先用低倍全面地观察,找出典型组织,再用高倍放大,局部详细观察。
移动金相试样时,不得用手指触摸试样表面,以免影响观察。
5、硬度测试时,试样两端要平行,表面应平整,若有油污或氧化皮,可用砂纸打磨;如测试圆柱形试样的侧面,应放在带有“V”型槽的工作台上操作,以防试样滚动。
6、加载应细心操作,以免损坏压头,若加载阻力太大,应停止加载,立即报告。
7、测完硬度值,卸掉载荷后,必须使压头完全离开试样后再取下试样。
8、金刚石压头系贵重物件,质硬而脆,使用时要小心谨慎,严禁与试样或其它物件碰撞。
附件1:硬度计操作方法指导硬度是材料对另一较硬的物体压入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零件,故应用较广。
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用于黑色、有色金属的原材料检验,也可用于退火、正火钢铁零件的硬度测验)和洛氏硬度(用于热处理后的金属产品的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