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孩子共成长(陆东英)

合集下载

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发布时间:2022-06-01T08:17:18.367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月总第403期作者:吕娜[导读] 今天,有幸聆听了费老师的《重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幸福》家庭教育讲座。

——观看《重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幸福》有感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山东烟台264199今天,有幸聆听了费老师的《重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幸福》家庭教育讲座。

听完费老师的讲座,我陷入了沉思中。

费老师按照性格和教育方式给家长划分了几种类型,性格上我就属于那种急躁冲动型和喋喋不休型,孩子做得不好时,很少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好好交流,很多时候都是像爆竹一样一点就着。

教育方式上,我属于支配型的家长,给孩子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安排,没有深入与孩子沟通,而是要求孩子严格执行计划安排。

面对着这样的划分,面对着这样的自己,真心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需要认清形势,改变自己,扮演好妈妈的角色。

费老师讲的“你信息”“我信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基本上用的都是“你信息”,大部分时候都是高高在上的批评、指责孩子“你哪儿哪儿做的不够好,你需要怎么怎么做”。

听了费老师的讲座后,我尝试着使用“我信息”。

我家规定孩子每个周有两次看动画片的时间,周五、周六各半个小时的时间。

周六因为白天时间比较紧张,晚上忙完学习已经9;30多了,孩子想看电视,我嫌弃有点晚,怕耽误孩子睡觉。

他生气委屈嫌我不让他看电视,要是放在从前我肯定会用“你信息”的表达方式。

我会火冒三丈地批评他说:“太晚了,你赶紧睡觉,别找事,明天再看,又不会少你的!”逼迫他立刻睡觉。

但是听了费老师的讲座后,我才用了“我信息”的表达方式,我说:“看电视的时间这个周一定不会少的,如果今天晚上看的话,你会看到10:00,然后激动兴奋半个小时睡不着觉,妈妈担心、舍不得你熬夜熬那么晚,怕影响你休息,不能长成好小伙。

如果今晚不看的话,明天妈妈一定会把你看电视的时间补上,既不影响你休息,妈妈也不用担忧你的身体。

1我和孩子共成长

1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定州市侯家洼小学贾娜2011、5我和孩子共成长我是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今年我又被学校安排担任了自己孩子的老师,因此在学校和家庭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孩子在一起,经过这段时间的所历所思,我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孩子,是我“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我和孩子共同的目标。

一、教育孩子“以孩子发展为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免要用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于是她身上更多看到的是缺点,优点也不那么闪光。

女儿也在我的严苛下,缺乏自信。

而我却没能及时地看到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学校书法绘画比赛,要求学生自己报名参加,我对女儿说:“你怎么不去报名参加呢?”“我什么都不如别人,又没有什么优点,哪能去呢?”女儿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我急忙说:“你怎么没有优点呢?你的字写得很好,你还……”还没有等我说完,女儿就认真地说:“不,我什么优点都没有,你经常这么说”。

我震惊之余,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孩子的自信是被我打击掉的。

我应该给她找回来。

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有坚韧的白杨,有参天的槐树,有长青的松柏,还有……我现在常对女儿说,妈妈希望你长成一棵大树,不求你参天但求你笔直。

二、变“教育”为“学习”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非常幸运地作为女儿的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角色,让我有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能及时地了解女儿有了什么样的思想动态,我从前更多的是关注“你考了多少分?”“你最近成绩提高了多少?”孩子学得很苦很累,没有欢乐。

通过反思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我有了改变,现在我更关心女儿:“你有了哪几个新朋友?”“你快乐吗?”“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女儿想做纸杯娃娃,我就在旁边帮助和指导。

现在,她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她结交了许多的好朋友,在同龄人的互动中,她活跃、自信,眼睛里闪动着新鲜的光芒。

当我们总想着如何教育好孩子时,其实,孩子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们在“为兴趣和梦想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中活出了最佳状态,活出了自己的智慧。

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与孩子共成长
爱玩,爱美是孩子的天性,看到什么就喜欢什么,有时我都感 觉有点谁控制。于是,每次出门之前就给他定规矩,培养他讲信用
的好习惯。比如说,一会去逛街只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比如
话,就取消他回家看动画片的时间。这一招很奏效的,我觉得挺好 的,可以令他知道,自己承诺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当然,我们 做大人的,要做好表率,一旦向小孩承诺了事情,就一定要说到做 到,不然会出现信用危机,会招致孩子的不信任。
我与孩子共成长
Revised on November25, 2020
我与孩子共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儿子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 现在成长为一名活泼可爱,礼貌懂事的大班小朋友了。我呢,也从 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成长为一个经验渐渐丰富的妈妈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特点 来开展教育。我发现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好品性的养 成与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出来的孩子,是 阳光的、积极的、善良的。同时,父母的品德修养以及言传身教对 孩子的品格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发现儿子还学会了关心别人呢!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会 在他的书包放一包手帕纸,方便他平时需要的时候用。有些天,我 发现他的手帕纸用得特别快,天天都用完,于是我问他:“宝宝,你 的手帕纸用得好快哦,你是怎么用的能告诉妈妈吗”“我给陈洁仪用 了。”“为什么呀”“她感冒了,老是流鼻涕,我拿出来给她擦鼻涕。"“哦,原来是这样,你真捧!小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关心,互相帮 助。”
孩子的进步,与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衷心感谢老师们的辛 勤付出,你们的耐心教导,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儿子慢慢地成大,随着他学的知识越多,给我的惊喜也越多。
在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学会了谦让,学会了等待,憧得了 分享。每次吃饭时,他都会先给奶奶夹菜,学会了尊老;问他喜欢 谁,要谢谢谁的时候,他都会提到老师,学会了感恩;每当看到路 边的乞丐时,他都会对我说:“妈妈,他好可怜,我们给他点吃的 吧!”我很欣慰,他如此的有怜悯之心和爱心。

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与孩子共成长

家长篇我与孩子共成长蓟县二幼大二班李傲家长当今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社会始终处在飞速发展之中,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意识同样在不断的变化着.每个做父母的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事业成功.因此,当我的儿子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对他抱有许多甜甜的梦想。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担心他会哭闹,就哄他说:“乖儿子,你该上学了,妈妈给你报了名,咱们过几天就去上学,好吗?”儿子嫩生嫩气地说:“那我去几天啊,您来接我吗?"看来,儿子还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我便和他解释了一番,还告诉他:“到了那里,老师会教你歌谣,还可以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妈妈都会送你去的,晚上按时接你回来,妈妈还会给你买新书包,到时候,你就背着新书包去上学,好吗?”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表示同意了。

这第一关我总算过了,可是以我对儿子的了解,我还是担心他会哭闹。

果然不出我所料,上学第一天从家出来的时候他还兴高采烈的,可是到学校一看,有那么多不认识的小朋友、老师,他好像很害怕,直往我身后躲。

我把他带到座位上,放好书包,没等我说话,他就已经哭了起来,抓住我不放手,我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这时,他的班主任刘老师赶了过来,将孩子抱在怀里,耐心地说:“李傲,老师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孩子,咱们不哭好吗?你看,把小脸都哭花了,就不帅了,老师可不喜欢啊!一会老师教你写字,好多小朋友也和你一起做游戏多好啊!”儿子看看我,又看看周围的小朋友,渐渐止住了哭声。

刚才还不知所措的我感激地望着刘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趁着刘老师和儿子说话的空隙,我快步离开了教室┉到今天,我还一直感激儿子的第一位老师-----刘老师。

由于我家就在幼儿园旁边,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幼儿园的情况,总能看到孩子跟在刘老师身后形影不离,似乎在脱离父母之后又寻找到另一个安全的港湾。

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过得很开心,作为家长,看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儿子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进步很快,转眼已上学前班了。

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与孩子共成长撰文:家长:李学义学生:李晨晖通过做父母的我们的自身的学习和改变,认识自己,了解孩子,更新观念,鼓励孩子,陪伴孩子,带领孩子,教育孩子自发自动,提高孩子的学习力、竞争力和抗挫折能力,激发孩子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家族荣誉感,取得了一些进步:我家女儿十五岁,上九年级,她温顺、乖巧、有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人缘很好,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喜欢学习,成绩优异,作文得过市一等奖,写得一手好字,擅长美术,国画、素描、色彩均已过九级,曾获第八届PHE国际书画大赛银奖,英语也很出色,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演讲大赛获得市特等奖,代表青岛参加省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也离不开家的温暖。

家是什么?家很小,螺狮壳是蜗牛的家,草窝是麻雀的家;家很大,大海是鱼儿的家,宇宙是星星的家;家很轻,像一粒浮沉,弹指一挥,不留一丝痕迹;家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背上,寸步难行;家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汩汩流淌,源远流长;家很悲凉,像一汪深不可测的泪潭,如堕万丈深渊,不知何日出头。

你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家,如何让孩子快乐、幸福、健康的成长,让家成为孩子成长的加油站呢?一、注重品格教育孩子既是家庭的一个成员,更是社会的一个分子。

所谓“人才”,既先要学会做人,而后方可成才,只有品行优良,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尊敬,而良好的品行,必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须从小培养。

,成为我和孩子母亲重要的教育目标贯穿始终。

孩子看到别人都能主动打招呼问好,而且乐于助人,每当听到别人夸她懂文明、有礼貌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

二、营造良好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融洽和谐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样板。

以前,有我和孩子母亲争执的时候,女儿总是手捂耳朵,一副烦躁、害怕的样子,因此,夫妻互敬互爱、以身作则,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

我与孩子共成长作文

我与孩子共成长作文

我与孩子共成长作文【篇一:《我与孩子共成长》育儿经验征文】《我与孩子共成长》育儿经验征文玩中学,学中玩周仁莉对孩子来说,玩就是生活,就是学习。

因为,爱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经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作为家长的我们,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他们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的。

我就一直认为孩子参加适当的游戏,既可以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

家长应当充当孩子的玩伴,与孩子共同参与健康而有意义的游戏。

在游戏中家长既要指导孩子游戏,又要发挥家庭游戏的教育作用,能促进家长与孩子的进一步交流,培养亲情。

我的儿子很好动,唯一能让他安静一会儿的是我们母子俩玩牌。

这是我们家最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了。

这个游戏其实很简单,因为孩子还很小,所以我从扑克牌中只选取了1——10的十张牌,然后把它打乱,抽掉一张牌,让儿子默看一遍,说出被我藏掉的牌是几。

在这个游戏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记忆力,又要求孩子对数字顺序非常熟悉,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寻到被抽掉的牌,这也是促进了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为了让他更喜欢做这个游戏,做家长的我偶而还是要输给他几次的,以此激发他更大的学习兴趣。

这个游戏有一个优点,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牌可以越来越多,接着可以是两种颜色的牌共取二十张,让他说出少了哪个种类的牌,数字是几,熟练以后还可以增加玩牌的速度,这对孩子的记忆力的培养是一个不错的游戏项目。

父母参加孩子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很快乐的,孩子从中可以体验亲情,得到欢乐和满足。

孩子在父母面前无拘无束地说和玩,其效果必定很好。

只要家长做个有心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随时可以作为游戏的题材。

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篇二:我和孩子共成长】我和孩子共成长2006年1月23日,儿子降生了,他那胖嘟嘟的小脸、一抹淡淡而轻挑的眉毛、一弯粉粉的小嘴唇,还有他那晶莹剔透的小指甲着实惹人喜爱。

我与孩子共成长

家长篇我与孩子共成长蓟县二幼大二班李傲家长当今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社会始终处在飞速发展之中,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意识同样在不断的变化着.每个做父母的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事业成功.因此,当我的儿子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对他抱有许多甜甜的梦想。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担心他会哭闹,就哄他说:“乖儿子,你该上学了,妈妈给你报了名,咱们过几天就去上学,好吗?”儿子嫩生嫩气地说:“那我去几天啊,您来接我吗?"看来,儿子还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我便和他解释了一番,还告诉他:“到了那里,老师会教你歌谣,还可以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妈妈都会送你去的,晚上按时接你回来,妈妈还会给你买新书包,到时候,你就背着新书包去上学,好吗?”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表示同意了。

这第一关我总算过了,可是以我对儿子的了解,我还是担心他会哭闹。

果然不出我所料,上学第一天从家出来的时候他还兴高采烈的,可是到学校一看,有那么多不认识的小朋友、老师,他好像很害怕,直往我身后躲。

我把他带到座位上,放好书包,没等我说话,他就已经哭了起来,抓住我不放手,我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这时,他的班主任刘老师赶了过来,将孩子抱在怀里,耐心地说:“李傲,老师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孩子,咱们不哭好吗?你看,把小脸都哭花了,就不帅了,老师可不喜欢啊!一会老师教你写字,好多小朋友也和你一起做游戏多好啊!”儿子看看我,又看看周围的小朋友,渐渐止住了哭声。

刚才还不知所措的我感激地望着刘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趁着刘老师和儿子说话的空隙,我快步离开了教室┉到今天,我还一直感激儿子的第一位老师-----刘老师。

由于我家就在幼儿园旁边,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幼儿园的情况,总能看到孩子跟在刘老师身后形影不离,似乎在脱离父母之后又寻找到另一个安全的港湾。

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过得很开心,作为家长,看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儿子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进步很快,转眼已上学前班了。

与孩子共成长读后感5篇

与孩子共成长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智慧的一种尊敬和感激的体现,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锻炼写作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与孩子共成长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与孩子共成长读后感篇1思维方式决定一切!在听这本书时,我想到了听的另外一本书《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中说,长寿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或将活到100岁,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80后的我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到90岁,我们该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00后的你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过100岁,你们会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没有终身成长的思维理念,我们不是活着,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书,都在说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急于证明自己,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在乎结果,相信天赋,视失败为一种身份。

成长型思维:能正确看待自己和现状,能100%承担责任,分析为什么比结果重要,相信努力,视失败为一个行为。

从两种思维模式的表现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难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对失败,抗压能力弱,经受不了打击。

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对于一个有可能活到90岁的70后,两种思维的人如何来策划另外50%的生命时间。

此时的70后,人已到中年,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满足未来持续的需求。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荣誉、地位、经历和能力不容挑战,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观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闲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来临。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预测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努力学习新技能,虚心向年轻的人学习,拥抱改变,延长工作阶段,迭代知识和能力,拥有好奇心。

脚踏云彩时,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时,气自高洁,活的丰满而富有生机。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权力是别人无法剥夺的:选择的权力。

所以,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和未来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孩子共成长读后感篇2这本书是樊登老师融合了他前面所讲的育儿书籍撰写而成的。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1《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书中强调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往往与他和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到的“无条件的爱”让我尤为感动。

真正的爱是不需要交换和威胁的',它应该是一种纯粹的、无私的给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设置各种条件,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也让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的重要性。

价值感需要在后天的陪伴中建立,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并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不断进步。

这种心态将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2读完《陪孩子终身成长》,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和方法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我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陪伴孩子成长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陪伴和关爱。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其次,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我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表现出色,却忽略了他们在努力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与孩子共成长
时间飞逝,我看着儿子从嗷嗷待哺到现在成为一名活泼可爱、礼貌懂事的大班小朋友。

我也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妈妈。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一直在摸索教育方法,结合前辈经验和孩子的特点。

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品德修养对孩子的品格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为人母时,我经常情绪波动,曾经因为儿子的顽皮而高声呵斥他。

但是,一位儿科医生的建议让我意识到大人发脾气会起反作用。

于是,我试着在他情绪失控时,平心静气地和他沟通,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孩子天性爱玩、爱美,有时很难控制。

为了培养他讲信用的好惯,我每次出门前都会给他定规矩。

如果他不守信用,就会取消他回家看动画片的时间。

这个方法很有效,可以让他知道承诺了的事情必须做到。

同时,我们做大人的也要做好表率,说到做到,不然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儿子一起成长
孩子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像一张白纸,干干净净,正等待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七彩人生,他们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正等待经过风雨的洗礼后,绽放出华光异彩。

作为父母的我们,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对这个小生命充满期待,充满爱。

育儿便是育己,我们真正应该放弃的是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从重新审视自己去和孩子一起成长!我是一个懒妈妈,又加上我是一老师,我总感觉自己的精力和耐心在学校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回到家里只想休息。

时光匆匆,转眼儿子已经七岁了,回想这七年的时间里,有很多美妙的回忆,也有很多觉得对不起孩子的地方,也时常能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一些小小的惊喜。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洗了一大早的衣服,很累很累,正打算下午好好睡一觉,可我说了半天,小家伙也不愿跟我一块儿睡午觉,我就让孩子自己玩玩具,我去休息了,等我睡醒,臭小子正端着一碗饭坐在床边吃着,泡着温温的排骨汤,孩子看到我醒来,忙说:“妈妈,我饿了,我泡了排骨汤吃饭,你的饭在电磁炉上。

”听完孩子的话,我脑子一嗡“我的饭?”,我起床到厨房,听到有声音,我仔细一看,电磁炉上放着一个碗,碗里装着饭,碗里的排骨汤刚刚没过饭,电磁炉是开着的,因为碗与电磁炉不能匹配使用,电磁炉正发出滴滴的声响。

我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一方面为我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另一方面我为孩子饿了能想到自己弄吃的,甚至还没忘记有吃的要跟妈妈一起分享而感到惊奇,我顿时觉得孩子长大了。

平时我们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善始善终,要有毅力。

儿子喜欢乐高的拼装玩具,从上幼儿园开始,他所有的玩具基本上都是乐高的拼装积木,拼各种各样的车,火箭,飞机。

他第一次买的乐高积木是用来拼一辆黄色的校车,那时他快五岁,刚上中班,一听到快递员打电话说有快递要签收,他就很高兴,打开一看,是他的玩具,他那表情快乐的像一只刚飞出鸟笼,准备飞回大自然怀抱的小鸟。

什么都顾不上了,“妈妈,快帮我看看,要怎样才能把这些小积木拼成一辆真正的校车”孩子欢呼着。

我跟他一块儿把盒子打开,只见一袋袋的小零件各式各样的,一看说明书,四百多块积木,孩子心里有些着急了,“那么多呀!我能拼好吗?”“能,肯定能,我们一起想办法”我鼓励孩子,其实我心里很矛盾,那么多积木,孩子第一次拼,什么时候能完成?还有,到底能不能完成?尽管心里那么想,但还是带着他动手了,能拼多少算多少吧!我先带着他按颜色把积木分了类,从图纸的第一步带着他找积木,要找几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怎样照着图纸上的样子摆放好,第二步,颜色浅的部分是我们刚刚拼好的,只需要找好材料,认清位置,把颜色深的部分按图纸安装好就行。

然后是第三步、第四步……慢慢的,竟然不用我帮忙了,他边找材料,还边介绍“我觉得座位照着图纸上的安排小朋友不好进去,要把这两个座位之间留一点空隙”,“车上的设备还很齐全,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车上的灭火器”,“其他车辆开来时,司机看到车身侧边的红灯和车上的小朋友贴画时就知道是校车来了,要开慢一点”,这都出乎了我的意料,这小家伙什么时候懂那么多了。

他时而让我帮忙按紧一下,
时而让我帮忙把弄错的抠下来,有两次他因为各种原因基本要放弃了,“你想不想要一辆真正的校车,一辆自己动手一个一个零件组装起来的校车”,听完我的话,他又拉着我帮忙找其他零件,帮忙找找是哪里有问题?慢慢的,慢慢的,竟然拼好了。

我和孩子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妈妈,快帮我照几张相,我要留作纪念”,然后抱上校车,照车身,车头,车轮子……。

我兴奋地给孩子拍着照。

我和孩子都有了巨大的成就感,从此,孩子爱上了拼搭,后来买了多少次乐高积木都记不清楚了,只是后来基本都不用大人动手帮忙了,他自己尝试各种拼搭,每次都是新买的时候照着图纸拼,看到成品以后,第二天就又被改装了,有的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改装成各式各样的车,有的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小房子,还给我介绍他的各种作品的功能。

虽然买了很多玩具,但没有一个成品得以保留,从中我看到了孩子的毅力,想象力。

七年的时间过的如此匆匆,转眼孩子已经上小学,在过去的七年里,我跟孩子一块儿成长,在未来的几个七年里,尽管我是第一次当家长,有很多做得不足,但我会继续陪伴我的孩子用生活的画笔勾画出孩子更美好的明天,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