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7 预应力混凝土道岔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
高速铁路连续粱桥的线形控制与应力控制

技 术 和 方 法
MI A D S计 算模 型如 下 图 1 所示 。
警 带 卷
图 1 MlAS计 算模 型 D
3铁 路 连 续 梁桥 施 工控 制 方 法
高速铁 路 连 续粱桥 的线 形控 制 与应 力控 制
李重阳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0 5 ) 1 8 5 0
摘 要 : 据 某铁 路 1 5m 连 续 梁 桥 施 工 控 制 实践 , 绍 了大跨 度 连 续 梁桥 梁 施 工 线 形 控 制 与 应 力控 根 2 介
制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 同类 型 桥 梁 施 工控 制 提 供 参 考 。 为
结 果 良好 , 足铁 路 连续 梁施 工 技术 交底 要 求 和相 满
4线 形 控 制
。
关规 范 的要求 。
线形 控制是 桥 梁施T控 制 的重要 工作之 一 。 使
用 全站 仪对 主梁 轴线 进行 测量 , 证 箱梁 悬灌 端 的 保
5应 力 控 制
预应 力混 凝土 连续 梁桥 在 悬 臂施 工 的过 程 中 . 从结构 安全 的角 度 , 构 的应力最 令人 关注 结
2结构 计 算模 型 的建 立
本 桥 采用有 限元软件 MI A /ii进 行结 构 建 D SCv l
模 分析 , D S具备单 元激 活与钝 化 功能, 以很 方 MI A 可
便 的模 拟施 _ T过程 元 ,8个 节点 。 中零号块 采用 托 5 其
Kama l n滤 波 法
1工 程 概 况
某 高度 铁路 连续 梁桥 采用 无砟 轨 道 , 计 列 车 设 时速 3 0k / 。在跨 越某 高 速公 路 处,采 用 (0 5 m h 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线形控制专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线形控制专题一:预拱度的设置前言: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悬臂施工控制中,线形控制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而在线形控制中,合理确定每一阶段的立模标高又是其中的重点.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对线形控制的一些看法。
一座桥梁的建成,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体系也将随着施工阶段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设计参数误差(如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徐变系数等)、施工误差(如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测量误差以及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种种原因,它还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实际施工中桥梁的线形与理想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加以识别和调整,成桥之后的结构安全状态将难以保证。
而且,已施工梁段上一旦出现线形误差时,误差将永远存在,并导致成桥状态偏离理想状态。
一、测量线形控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施工阶段的测量结果,分析测量数据,同时与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从对比中找出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合理预拱度。
每一阶段施工完毕,对结构模型实际的混凝土养护龄期、节段施工周期、混凝土实际的弹性模量、容重等参数进行修正,有关参数估计与修正的内容具体在以后的专题中讨论,这里从略.参数修正之后,对结构模型再次进行计算,将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浇筑混凝土前后的标高变化、张拉预应力钢筋前后的标高变化以及梁底、梁顶的标高值。
通过比较的结果,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测量数据本身包含着误差,因此对于测量数据的处理也显得比较关键。
对于一些明显错误的测点,在分析时应予以剔除。
由于施工过程中,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温度影响分为年温差与日照温差,其中年温差主要引起结构的纵向位移,通俗一点讲也就是热胀冷缩;而日照温差则主要引起梁体的竖向变形,这也是对线形控制影响较大的部分。
这种影响作用在夏天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夏天昼夜温差较大.如果前后测量的温度变化较大,那么测量的结果中就会包含温差的影响,但是实际分析这种温差效应比较麻烦,一般要求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时,保持前后测量时间的温度接近.在很多线控测量要求中,都要求关键施工阶段测量工作在0时至日出前进行,这样测量数据的精度更高,能够基本上消除日照温差的影响。
22007预应力混凝土道岔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

优秀论文、施工技术总结申报表22007题目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道岔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作者姓名宋艳德工作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二公司工程名称厦深铁路客专文章通过对厦深客运专线韩江双线特大桥道岔连续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控制挠度等问题进行了主要论述。
运用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全桥模型,计算出施工阶段的理论内容提要立模标高,提出了如何根据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最终线型来确定立模标高,以及怎样在施工中快速有效地确定和预计下一块段的立模标高,对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章技术性强,论据充分,解决了施工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申报单位键工艺,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评审意见推荐一等奖及推荐等级(盖章)2010年10月23日集团公司评审意见(盖章)年月日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道岔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宋艳德摘要:文章通过对厦深客运专线韩江双线特大桥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控制挠度等问题进行了主要论述。
运用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全桥模型,计算出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提出了如何根据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最终线型来确定立模标高,以及怎样在施工中快速有效地确定和预计下一块段的立模标高,对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道岔连续梁;标高;线形控制1、工程概述韩江双线特大桥出岔连续梁为(48+2*80+88+48) m五跨预应力连续箱梁,梁长345.5m,为三向预应力体系。
梁体变宽点设在DK200+202,左右正线及岔线关于桥梁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桥梁结构左右对称。
桥梁计算跨径为(48+2x80+88+48 )m ,中支点处梁高7.50m,跨中 10m直线段及边跨13m直线段梁高为 4.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体变高段按二次抛物线Y=4.5+X2/341.333m变化。
出岔连续梁采用单箱双室变截面变高度结构。
在线路出岔位置前箱梁顶宽12.2m,箱梁底宽 6.7m,顶板厚度45cm,底板厚度42 至100cm,按直线变化;腹板厚30 至70cm 线性变化,出岔后箱梁顶宽由12.20 m变至26.76m,箱梁底宽由 6.7m 变至21.66m,顶板厚度45cm,底板厚度42 至 100cm,按直线变化;腹板厚40 至120cm 线性变化;顶板悬臂板全桥厚度不变。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1.概述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即桥跨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施工及体系转换过程。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但在施工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这些误差包括施工荷载及位置偏差、结构几何尺寸偏差、材料性能偏差、各种施工误差等,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桥梁结构的内力状态及成桥线型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型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因此,为确保大桥施工过程结构安全,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中实施有效的施工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我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悬浇施工。
项目对该段5段连续梁提出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监控工作内容大跨径连续刚构及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包括监测和施工控制两大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控制计算模型,根据施工步骤、施工荷载,对结构进行正装及倒拆计算,确定各施工阶段结构物控制点的标高(预抛高)。
在结构关键截面布置应力测点、线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及线型,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根据实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误差进行修正,提供下一阶段立模标高。
通过施工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以及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 施工监控系统组成施工监控系统主要由业主、设计、施工、施工监控、监理等方面组成。
设计:提供设计成桥状态作为控制计算目标状态。
施工:对各施工阶段的有关原始参数进行测量,及时掌握现场施工荷载的变化情况并提供给施工监控组。
配合施工监控组的各项工作。
施工监控:①施工监测:根据施工监控需要及时量测各种数据。
②施工控制:根据现场提供的结构实际参数以及量测的结构内力及线型等数据,判别结构实际状态与理论值的偏差,通过计算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实际控制值,并向监理发出控制指令,同时向业主呈报资料备案。
监理及业主:全面协调与监督设计、施工、监控三方的工作。
连续梁线形控制方案

1.概述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即桥跨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施工及体系转换过程。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但在施工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这些误差包括施工荷载及位置偏差、结构几何尺寸偏差、材料性能偏差、各种施工误差等,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桥梁结构的内力状态及成桥线型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型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因此,为确保大桥施工过程结构安全,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中实施有效的施工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我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悬浇施工。
项目对该段5段连续梁提出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监控工作内容大跨径连续刚构及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包括监测和施工控制两大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控制计算模型,根据施工步骤、施工荷载,对结构进行正装及倒拆计算,确定各施工阶段结构物控制点的标高(预抛高)。
在结构关键截面布置应力测点、线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及线型,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根据实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误差进行修正,提供下一阶段立模标高。
通过施工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以及确保成桥线型及结构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 施工监控系统组成施工监控系统主要由业主、设计、施工、施工监控、监理等方面组成。
设计:提供设计成桥状态作为控制计算目标状态。
施工:对各施工阶段的有关原始参数进行测量,及时掌握现场施工荷载的变化情况并提供给施工监控组。
配合施工监控组的各项工作。
施工监控:①施工监测:根据施工监控需要及时量测各种数据。
②施工控制:根据现场提供的结构实际参数以及量测的结构内力及线型等数据,判别结构实际状态与理论值的偏差,通过计算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实际控制值,并向监理发出控制指令,同时向业主呈报资料备案。
监理及业主:全面协调与监督设计、施工、监控三方的工作。
某特大桥预应力连续梁线性控制施工方案

某特大桥预应力连续梁线性控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某特大桥为双线Ⅰ级铁路桥,主桥全部位于R=4500m的曲线上,线间距为4.601~4.716m,本主梁位于3.6‰的坡道上,最大行车速度为200km/h。
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为1-32m+1-24m+3-32m+(36+64+36)m+8-32m,其中5#~8#墩为(36+64+3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一联全长137.1m(含梁主筋至边支座中心0.55m)。
箱梁各控制截面梁高分别为:端支座及跨中处为3.1m边直段长3.55m(含梁端至边支座中心0.55m),中支点处梁高5.1m,平段长2.6m,梁高按圆曲线变化,圆曲线半径R=221.5225m。
箱梁横截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全桥箱梁底宽6.2m桥面板宽12.45m。
全梁共分39个梁段,中支点0号块长度9.0m,一般梁段长度分成3.0m、3.5m,合拢段2.0m,边跨直线段长3.55m。
全桥位于曲线上,桥面上坡,且梁底呈圆曲线变化,故本桥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时必须进行横、竖向线形控制。
二、预应力连续梁线性控制具体操作程序1、首先成立线控组织机构:由项目总工程师总负责,下设精测组,并有技术、试验配合。
项目部另外委托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测量数据分析、温度应力及砼徐变测试、检算,并提供每节梁段立模底标高。
2、线性控制具体操作程序2.1、横向线性控制根据“某特大桥预应力砼连续弯梁施工设计图”(武老施(桥)图18-85)所给设计理论数据计算。
计算程序为:先按设计每节段梁长结合每节梁段中轴线偏角计算确定每节梁前后端中心点坐标;然后根据设计曲线半径(R=4500m),另外本桥连续梁部分在缓和曲线上,按理论公式计算出曲线梁每节段内外侧弧长,分别在每节梁顶翼缘板端部做上标记,并与梁端中心点连线确定内外侧梁段长度。
全梁各节段分节处中心点坐标计算值、内外侧梁长值,以及各节梁段中轴线偏角及布置示意图详见附页。
2.2、竖向线性控制首先由我单位提供棱形挂篮、内外侧模、底模重量,以及挂篮静载试验获得后锚和前支点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值给设计单位,由设计院确定各梁段设计挠度值;其次在立模前实侧施工挠度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并与外委线控单位代表协商确定下一梁段修正后设计挠度值,确定立模标高。
预应力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预
大 、 抗 地 震 能 力 强 、 伸 缩 缝 少 通 车
平 顺 性 好 以 及 造 型 美 观 等 特 点 其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施 工 中 我 们 本 着
施 工 方 法 灵 活 、 适 应 性 强 、 结 构 刚 度 定 桩 长 及 桩 径 。
空 心板 预 制是 施工 的关 键
故 ,其 中 缩径 最 具 有 隐 蔽 性 和危 害 性 ,
板 内 的设 计 位 置 。 为 了提 高 波 纹 管 接 头 采 用 分 层 振 捣 ,严 格 控 制 每 层 砼 厚 度 不
的 密封 性 能 ,我 们 使 用 厂 家 配 套 的接 头 超 过 3 0 c m ,砼 振 捣 应 做 到 快 插 慢 束理 论 伸 长值 作 为
模 板 全 部 采 用 新 做 的 钢 模 板 厚 度不小 于5 mm ,模 板 接 缝 顺 直 、不 漏
的附 加 应 力 , 因此 施 工 中采 取 措 施 保 证 张 拉 控 制 的依 据 。
桩 基 础 的 工 程 质量 。
p水 下 砼 灌 注 必 须 一 气 呵成 ,施 工 中要 防 止 砼 离 析 而 卡 管 导 致 导 管 不 能
预 制砼 的浇筑 质量 控 制
预 制砼 的施 工质 量 关系 到预 应 力 筋 张 拉 的 成败 .施 工 中 主要 采取 了 以 下
预 应 力施 工质 量控 制
张 拉 机 具 与 设 备 要 配 套 使 用 ,并
心 组 织 合 理 安 排 ,保 证 了 工 程 的 顺 再 现 浇 接 头 砼 最 后 张 拉 部 分 预 应 力 利 完 成 现 : 我 们 在 施 工 中 采 取 的 质 筋 使 梁 体 集 整 成连 续 体 系 。 量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控制

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控制摘要:预应力连续梁桥梁建设中的施工控制包括应力控制和线形控制两个内容,旨在保证桥梁建设质量合格和施工安全。
本文以石岐河特大桥为例,详细论述该桥建设过程中的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控制要点,并简述施工控制效果。
关键词: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控制;监测;石岐河特随着桥梁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的发展,尤其是悬臂施工方法的出现,有效推动了大跨径桥梁的发展。
预应力连续梁因技术成熟、施工简单、适应性强、结构性能好、变形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建设中。
而在进行预应力连续梁施工中,必须做好施工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1 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控制概述桥梁是交通的咽喉,在公路、铁路以及市政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预应力连续梁桥则因其显著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中。
预应力连续梁的不同施工阶段的内力、变形情况不同,非常复杂,难以控制,为保证最终建设出来的桥梁与当初设计的一致性,必须加强施工各阶段的控制,加强结构参数、材料性能、施工环境等的监测,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桥梁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进行系统的施工仿真模拟分析,配合实时监测系统,得出实测数据,调整误差,建设出高质量的预应力连续梁桥。
为保证安全施工,必须在施工中加强线形和受力控制。
实践经验证明:连续梁悬臂施工中,监测的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都会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必须加强施工监测,保证施工安全。
在高速公路、铁路迅速发展的今天,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有所增加,为保证施工安全、桥梁耐久性,行业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施工各阶段加强施工控制,将某些监测点作为永久监测点,进行终身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研究,以此作为桥梁建设、维护、管理的主要数据资料,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
2 石岐河特大桥的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控制要点2.1 工程概况石岐河特大桥是广珠客运专线高速铁路ZH-3标段重点桥梁建设项目,全桥长4582.52m。
石岐河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跨径为60+4×110+60m的六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型连续梁,桥面宽11.6m,设计为双线通车,最大通车速度为220km/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论文、施工技术总结申报表
大跨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道岔连续梁桥
的线形控制
宋艳德
摘要:文章通过对厦深客运专线韩江双线特大桥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控制挠度等问题进行了主要论述。
运用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全桥模型,计算出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提出了如何根据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最终线型来确定立模标高,以及怎样在施工中快速有效地确定和预计下一块段的立模标高,对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道岔连续梁;标高;线形控制
1、工程概述
韩江双线特大桥出岔连续梁为(48+2*80+88+48) m五跨预应力连续箱梁,梁长345.5m,为三向预应力体系。
梁体变宽点设在DK200+202,左右正线及岔线关于桥梁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桥梁结构左右对称。
桥梁计算跨径为(48+2x80+88+48)m ,中支点处梁高7.50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3m直线段梁高为4.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体变高段按二次抛物线Y=4.5+X2/341.333m变化。
出岔连续梁采用单箱双室变截面变高度结构。
在线路出岔位置前箱梁顶宽12.2m,箱梁底宽6.7m,顶板厚度45cm,底板厚度42至100cm,按直线变化;腹板厚30至70cm线性变化,出岔后箱梁顶宽由12.20 m变至26.76m,箱梁底宽由6.7m变至21.66m,顶板厚度45cm,底板厚度42至100cm,按直线变化;腹板厚40至120cm线性变化;顶板悬臂板全桥厚度不变。
2、线形控制
2.1 线形控制的必要性
对高次超静定桥跨结构——多跨连续梁,其成桥的梁部理想的几何线型与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如何通过施工时的浇筑过程的控制以及主梁标高调整来获得预先设计的几何线型,是连续梁桥施工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尽管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由于施工中出现的诸多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结构自重、施工荷载、温度影响等)的随机影响,事先难以精确估计,而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在测量等方面产生的误差,会使实际结构的原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偏差(如主梁的竖向挠度误差)具有累积的特性。
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随着梁的悬臂长度的增加,主梁的标高会显著偏离设计值,造成合龙困难或影响成桥的线形。
特别是采用悬臂施工技术的大跨度桥梁,施工中的不合理误差状态如不能及时地加以识别和处理,主梁的线形有可能发生积聚而超出设计安全状态发生施工事故。
所以在施工中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已建成的桥梁中就出现过施工控制不好,造成主梁线形不和顺的情况,影响了桥梁的使用。
2.2 线形控制目的
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梁桥的成桥线形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是桥梁建设者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线形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箱梁最终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结构来说,线形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此立模标高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桥梁整体受力考虑的预拱度;二是块段浇筑施工过程中预拱度的调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即施工一观测一分析一调整一施工的循环过程。
从而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型、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
2.3 线形控制原理
在实际工中,很多因素会与事先估计的理想状态有差别,如: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容重、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箱梁截面尺寸、张拉预应力的效果、施工温度等,不可能与设计理沦值完全符合。
这些偏差必然会对桥梁的变形产生某些影响,使实际变形与理论变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成桥竣工标高,偏离设计意图。
因此必须根据施工实际,随时调整理论计算模型使之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符,再按修正后的模型确定新的立模标高,从而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即桥梁标高监控是以实际施工情况为依据,通过比较实际观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变形对结构进行监测,通过修正理论模型来消除理论与实际的偏差以便掌握结构的实际变形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来对桥梁标高进行控制。
3、立模标高的确定
3.1 设计标高
理论上,设计标高即为桥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标高,在总体上服从于铁路纵断面的线型设计。
或者说,桥梁的设计标高就是桥梁竣工多年以后,在承受1/2静活载情况下的标高。
这里要求“竣工多年(一般为3~5年)以后”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大体完成,桥梁不再发生明显的后期变形;“承受1/2静活载”则是近似模拟桥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活载工况。
标高监控的目的就是要使大桥的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设计标高是标高监控的依据。
3.2 竣工标高
竣工标高即为桥梁刚刚竣工时的成桥标高。
i i i H H f +竣工设计后期徐变= 式中,i
H 竣工——桥梁竣工标高,下脚标i 表示桥梁纵向位置,以下同; i
H 设计——桥梁设计标高; i f 后期徐变
——桥梁竣工后由于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而引起的变形,通过计算求出控制载面的挠度最大值,然后按抛物线沿跨长分布。
以向下为正。
3.3 绝对高程法确定立模标高
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设计标高,总要设一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
i i i i i H H F F F +++立模设计后期徐变竣工挂篮= 式中,i F 后期徐变——第i 阶段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而引起的变形,通过计
算求出控制载面的挠度最大值,然后按抛物线沿跨长分布。
以向下为正。
i F 竣工——结构某一点在立模之后,由于以后的施工操作使该点产生的变形,这种
变形直到成桥竣工时为止。
因此把它记作i F 竣工(取向下为正);
i F 挂篮——施工i 阶段挂篮变形值。
立模标高是以竣工标高为控制依据的。
目前,许多单位都是以设计标高来对桥梁的竣工标高质量进行评定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设计标高是进行标高监控的根本依据,但它不便直接用于对大桥标高监控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上式是以绝对高程的形式给出立模标高的,因此称为立模标高的绝对高程形式。
由于每一节段的立模标高都是独立计算和放样的,所以此法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放样误差不累积。
也就是说,某一梁段放样不准不会影响下一梁段放样的准确性。
4、模型的建立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对全桥进行模拟。
本桥是一座五跨连续梁桥,桥型为48+2*80+88+48m 。
用软件进行模拟时,首先对结构进行离散,全桥共划分为108个节点,107个单元。
用56个施工阶段对连续梁施工过程进行如实模拟。
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一预
应力张拉一挂篮走行以此为一个施工循环,直至全桥合龙。
模型如下图所示:
5、结语
5.1 分析了施工中结构的变形,并分析了施工中确定立模标高的方法。
通过对已施工梁段的量测反馈,对大跨度桥梁的挠度进行预测,指导下阶段的施工,做到实时控制,并取得了较高的精度,较好地指导了施工。
5.2 各节段悬臂浇铸施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施工中各节段的标高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已施工的粱段又是不可调的,因此必须对各节段的标高进行预测和及时调整,以便更好的控制线形。
5.3 本论文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线形控制过程中的结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所采用的程序及研究结论对以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昊.新民村大桥连续箱梁悬臂施工监控技术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
[2]谢家瑜.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J].建筑科学,2010,66:89~91.
[3]刘伟竹.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J].科学之友,2010,0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