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 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观察水教学章节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观察水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课前准备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案1 苏教版

《2. 观察水》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知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牛奶、白醋、糖水等各种液体、流速板、滴管、加一点红色颜色的水、不同形状的容器。
学生准备:白开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竞赛活动:快速找出水。
1、出示几种液体,提出问题:这几杯液体中,哪一杯是水?你是怎么判断的?2、学生活动,汇报:要求说出自己的判断方法。
3、师生一起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鼻子:闻气味。
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等。
手:摸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
耳朵:听声音。
舌:尝味道。
(特别提出:在认识不了解的物体时,不能先直接尝,要注意安全。
)二、学习新课:(一)观察水,描述水:1、仔细观察:桌上的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的观察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透明的。
(二)认识液体的特征:1、游戏:给水搬家。
提出任务:把烧杯里的水搬家到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2、学生活动,交流。
3、小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的液体。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
一、说教材《观察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等)多种方法来认识水。
会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情感目标: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合作,勇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订计划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运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雪碧、牛奶、盐水、水、油、白醋各一杯,烧瓶、大烧杯、袋子、水槽、量筒、量杯、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奇妙的水)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一般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许多特别性质。
由教师带着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及外表张力等奇妙现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事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拟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使学生了解水的外表张力,了解外表张力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培养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外表张力现象。
难点:认识水的外表张力。
(课前打算)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五、教具打算:硬币、烧杯、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曲别针、纸巾;(教学过程)一、设谜导入。
1、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你们的小手将要派上很大的用场。
因为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及动手做实验,了解一种物体的一些性质。
在做实验时,大家来比比看,看谁的小手最灵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哪种物体呢?在这呀,老师设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猜,只要你们把谜底猜出来,就能了解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物体。
〞猜谜:一种好东西,无色又无味,用手抓不住,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谜底:〔水〕二、探究新知。
师:世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一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
如吃饭、洗澡等等。
可大家对水的了解有多少呢?有谁来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致辞。
学生1: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学生2:水是没有味道的。
导入: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都是水的一些根本性质。
其实呀,水除了这些性质外,还有其他的性质,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及做实验,认识水的其他性质。
1、认识毛细现象。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往哪里流?实验打算:打算好小组用的红色水及纸巾,每个小组桌上放一杯红色水、一张条形纸巾。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3.2 认识液体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上3.2《认识液体》教案展示流动的沙图片,解释:沙在沙漏中快速流动,但它是由微小的沙粒构成的,每一粒流沙都是固体,因此流动的沙是固体。
二、不同液体性质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用眼睛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和流动性,用鼻子闻液体的气味,找出它们的特点并记录。
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教师总结: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液体的共同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三、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谁的流动速度最快?实验步骤:(1)将板子按照下图所示进行摆放,然后在板子上端的同一直线上,分别滴下四种液体。
(2)观察四种液体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几种液体应该同时倾倒。
下面要用盘子接住,防止液体流到桌面上。
观看实验视频《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实验记录:流动速度:水>牛奶>食用油>蜂蜜思考、记录、讨论、总结思考并猜测答案。
实验并记录速度。
通过观察记录使学生明白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将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容器里,再倒入量筒中测量它的体积。
观看实验视频《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结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同样大小的小烧杯、水、油等。
实验步骤:(1)利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取50毫升的水和油,分别倒入相同型号的小烧杯中。
(2)用电子天平比较两杯液体的质量。
(3)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由电子天平的读数可知,相同体积的油比水要轻一些。
实验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质量。
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质量不同,本实验中相同体积的油比水轻一些。
《观察水》作业设计方案

《观察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本设计方案针对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设计,主题为“观察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我们生活所必须要关注的。
通过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性、作用以及水的循环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特性、作用和水的循环过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强等。
2. 水的作用:生命之源、清洁、消暑等。
3.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
四、教学重点:1. 观察水的特性;2. 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3. 了解水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观察实验;3. 小组合作;4. 讨论交流。
六、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水的特性;2. 学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特性,并记录数据;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欣赏水资源的重要性;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察水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实验记录:准确、详细;2. 观察结果分析: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 心得体会:理性、感性结合。
八、参考资料: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自然和科技》杂志;3. 互联网资源。
九、教学设计说明:1. 本设计方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十、总结: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习珍惜水资源,为未来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

二、给常见材料分类
1、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常见材料,你能给它们进行分类吗?
2、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4、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神奇的水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神奇的水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神奇的水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溶解溶解溶解演示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观察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溶解现象溶解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和浮力
7、提问:谁来归纳一下塑料的优点呢?
8、小结:塑料物品大多数比较轻便、色彩鲜艳、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
实验结论
塑料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明白合理恰当地使用塑料制品。并且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实验课题
观察植物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3、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4、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5、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6、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活动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
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
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
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
水是怎样的。
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
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
水是怎样的。
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
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快?
观察实验并思考:
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