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对重安装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电梯安装工作流程及工艺质量规范

电梯安装工作流程及工艺质量规范

电梯安装工作流程及工艺质量规范安装说明一:电梯安装工作流程要求分为:1.、工作前:1.1探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环境、工具设备,可能来自于操作;可能来自于客户和用户、也可能来自于自己的同事,还可能来自于无关人员;1.2 检查自己及同事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携带和良好,检查工具是否足够和良好;2、工作中:2.1 防止好安全防护用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对影响工作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和清理;2.2 按照正确的施工步骤进行操作,不违章、不冒险、不心存饶幸、不投机取巧;2.3 同事间要进行相互的沟通与配合、相互的监护和监督、发现违章必须立即指出并要求立即纠正;2.4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有序;3、工作后:3.1每次离开现场,一定要保持“工完场清”的状况;3.2离开工作区域前,再次对影响公众安全进行检查,防护措施到位后方可离开;3.3检查有没有遗失或损坏的工具设施,如果遗失或则损坏,应及时补充好修习及更换;二、每个安装班组在电梯安装之前必须了解电梯各个零部件的构造及安装工艺要求;三、每个安装班组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及运用电梯的相关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四、每个班组在电梯进行安装之前必须接收三级安全教育并且进行学习的人员签字;五、每个安装班组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电梯安装的质量标准及验收要求;六、每个安装班组在进场之前必须准备库房、井道、机房等安全标志并在进入现场第一时间粘贴在相应的安全出入口相关的位置,如:“井道施工,禁止抛物、”“井道施工,防止堕落、”“井道施工,防止烟火”“井道施工危险,请关好防护门”等等的警示标志;具体的安装工作流程及工艺质量规范如下:一:安装前所准备的的计量工具序计量工具名称数量号1钢直尺根据实际现场定量2钢卷尺根据实际现场定量二:临时库房或者办公区域的搭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搭设牢固可靠的办公场所;三:接收井道及机房检查四、工地现场:1、应提供三相(30安培)施工电源2、底坑应清理,且平整、无渗漏、积水现象3、每个层门口应设置1.2米高的安全护栏。

电梯轿厢与对重要求及标准

电梯轿厢与对重要求及标准

电梯轿厢与对重要求及标准一、轿厢的要求及标准(-)乘客人数、轿厢的有效面积与额定载重量关系1 .乘客人数乘客人数按公式,额定载重量/75计算,计算结果约等于最近的整数。

2 .轿厢的有效面积为了防止人员的超载,轿厢的有效面积应予以限制。

(二)轿厢的结构要求1轿厢的结构轿厢应由轿壁、轿厢地板和轿顶完全封闭,只允许有下列开口,使用人员正常出入口,轿厢安全窗和轿厢安全门,通风孔,轿厢内部净高度不应小于2m,使用人员正常出入轿厢入口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m02轿壁(1)轿壁的机械强度轿壁应具有这样的机械强度,即用300N的力,均匀地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沿轿厢内向轿厢外方向垂直作用于轿厢壁的任何位置上,轿壁应: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15mm o(2)玻璃轿壁距轿厢地板11m高度以下若使用玻璃轿壁,则应在高度0∙9~1.1m之间设置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应牢固固定,与玻璃无关。

应使用夹层玻璃。

玻璃轿壁上应有永久性的标记:供应商名称或商标、玻璃的型式、厚度。

3轿门轿厢的入口应装设轿门,轿门应是无孔的。

载货电梯除外,载货电梯可以采用向上开启的垂直滑动门,这种门可以是网状的或带孔的板状形式。

除必要的间隙外,轿门关闭后应将轿厢的入口完全封闭。

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门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北匕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

对于载货电梯址匕间隙不得大于8mm。

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IOmm。

轿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应具有这样的机械强度,即用300N的力,沿轿厢内向轿厢外方向垂直作用在门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cm的圆形或方形的面积上时,轿门应能: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c.试验期间和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

当乘客在轿门关闭过程中,通过入口时被门扇撞击或将被撞击,一个保护装置应自动地使门重新开启。

此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每个主动门扇最后50mm 的行程中被消除。

电梯轿厢对重层门安装技术交底

电梯轿厢对重层门安装技术交底

电梯轿厢对重层门安装技术交底编写:复核:审核:(一)工程概况某大厦有立式电梯!"部,其中##层!(部,#$层"部,均为日本三菱群控高速梯。

梯型为)*+,,,-,梯速为".%/01,载重量!!%(23(!%人)。

(二)准备工作(!)导轨安装调整完毕后,清理各层门口及脚手板上的杂物。

(")拆掉顶层脚手架,给安装轿厢留出足够空间。

(#)拆除底层部分脚手架横档,以对重能进人井道就位为准。

($)各层脚手架横杆位置应不妨碍稳装地坎及厅门安装。

(%)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整理好,井道应有足够的照明。

(&)准备好所需的机具材料:导链(#4以上),钢丝绳扣,电锤,电钻,电气焊机具,木方,角钢(!((5!((),膨胀螺栓,以及其他常用工具。

(三)施工工艺!.轿厢安装工艺流程见图!。

!!!!!准备工作安装底梁安装立柱安装上梁装轿厢底盘!!!安装导靴安装轿壁安装桥门装桥顶装置图!轿厢安装工艺流程"#准备工作(!)在顶层门口对面井壁上安装两个角钢托架(!$$%!$$钢,用&个’!(膨胀螺栓固定),在厅门口横放一根木方,在方和角钢托架上架设两根"$$%"$$的木方,调整水平后固定。

(")在机房承重梁上横向固定一根!)$圆钢,并通过中心绳孔下挂一个&*导链。

&#轿厢梁柱安装(!)用倒链将底梁放在架设好的木方上,调整安全钳口与导轨面间隙,并调整底梁水平。

安装安全钳楔块,四个楔块距导轨侧面间隙应一致。

(")将立柱与底梁连接。

调整立柱垂直度,在整个高度上立柱垂直度"!#)++。

(&)用倒链将上梁吊起与立柱连接。

调整上梁的横纵向水平度,使不平度"!,"$$$,同时再次校正立柱垂直度。

-#轿厢底盘导靴安装(!)用倒链将轿厢底盘吊起,放于相应位置,用螺栓与立柱、底梁连接(先不拧紧)。

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电梯安装施⼯⼯艺标准1适⽤范围 本⼯艺标准适⽤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各类国产电⼒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电⽓设备安装⼯程。

2施⼯准备2.1设备、材料要求2.1.1各电⽓设备及部件的规格、数量、质量应符合有关要求,各种开关应动作灵活可靠;控制柜、励磁柜应有出⼚合格证。

2.1.2槽钢、⾓钢⽆锈蚀,膨胀螺栓、螺丝、电焊条等的规格、性能应符合图纸及使⽤要求。

2.2主要机具 电焊机、线坠、扳⼿、钢锯、射钉器、防护⾯罩、砂轮切割机、电锤、脱线钳、螺丝⼑、克丝钳、电⼯⼑、⼿电钻、煨管机、开孔器。

2.3作业条件2.3.1机房、井道的⼟建施⼯具备安装条件,并有可靠的照明条件。

2.3.2开慢车进⾏井道内安装⼯作时各层厅门关闭,门锁良好、可靠,厅门不能⽤⼿扒开。

3施⼯⼯艺3.1⼯艺流程3.2操作⼯艺3.2.1安装控制柜3.2.1.1根据机房布置图及现场情况确定控制柜位置。

其原则是与门窗、墙的距离不⼩于600mm,控制柜的维护侧与墙壁的距离不⼩于600mm。

柜的封闭侧不⼩于50mm,双⾯维护的控制柜成排安装时,其长度超过5m,两端宜留出⼊通道宽度不⼩于600mm,控制柜与设备的距离不宜⼩于500mm。

3.2.1.2控制柜的过线盒要按安装图的要求⽤膨胀螺栓固定在机房地⾯上。

若⽆控制柜过线盒,则要⽤10#槽钢制作控制柜底座或混凝⼟底座,底座⾼度为50~100mm,见图3.2.1.2。

控制柜与槽钢底座采⽤镀锌螺栓连接固定,连接螺栓由下向上穿。

控制柜与混凝⼟底座采⽤地脚螺栓连接固定。

控制柜要和槽钢底座、混凝⼟底座连接固定牢靠,控制柜底座更要与机房地⾯固定可靠。

控制柜底座安装前,应先除锈、刷防锈漆、装饰漆。

3.2.1.3多台柜并排安装时,其间应⽆明显缝隙且柜⾯应在同⼀平⾯上。

3.2.2安装电源配电箱 电源配电箱要安装在机房门⼝附近,以便于操作,⾼度距地⾯1.3~15m。

3.2.3安装中间接线盒、随缆架和挂随⾏电缆3.2.3.1安装中间接线盒1)中间接线盒设在梯井,其⾼度按下式确定: ⾼度(最底层厅门地坎⾄中间接线盒底的垂直距离)=电梯⾏程÷2+1500mm+200mm,若中间接线盒设在夹层或机房内,其⾼度(盒底)距夹层或机房地⾯不低于300mm。

电梯安装标准

电梯安装标准

电梯安装标准
首先,电梯安装标准需要考虑的是选址和规划。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
的结构、使用人群的数量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确定电梯的数量、位置和类型,以满足建筑物的垂直交通需求。

其次,电梯的结构和材料也是电梯安装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电梯的结构设计应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在材料选择上,应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优质材料,以确保电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另外,电梯的安全装置也是电梯安装标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电梯在安装过程
中需要配备各种安全装置,如限速器、紧急制动装置、门锁装置等,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停止并保护乘客的安全。

此外,电梯的施工和验收也是电梯安装标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电梯的安装质量。

同时,在验收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电梯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

最后,电梯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电梯安装标准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一旦电梯安装
完毕,就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这包括定期的检查、清洁、润滑和零部件更换等工作,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安全性。

总的来说,电梯安装标准涉及到选址规划、结构材料、安全装置、施工验收和
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可靠,为人们的垂直交通提供便利和保障。

因此,各相关单位在进行电梯安装时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梯对重安装工艺标准

电梯对重安装工艺标准

技术交底记录编号表 C2-1工程名称交底日期2020-2-21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提要交底内容:5—3 对重安装工艺标准(503—1998)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的对重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2.1 设备、材料要求:2.1.1 对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2.1.2 对重导靴和固定导靴用的螺丝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2.1.3 调整垫片应符合要求。

2.2 主要机具:倒链、钢丝绳扣、木方。

2.3 作业条件:2.3.1 对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在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档,以对重能进入井道就位为准。

2.3.2 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等整理好,具有方便的操作场地。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对重框架吊装就位→对重导靴安装、调整→对重块安装及固定3.2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3.2.1 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以方便吊装对重框架和装入坨块为准)搭设操作平台(图5-32)。

图5-323.2.2 在适当高度(以方便吊装对重为准)的两相对的对重导轨支架上拴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倒链。

钢丝绳扣应拴在导轨支架上,不可直接拴在导轨上,以免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审核人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技术交底记录表 C2-1编 号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2020-2-21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提要3.2.3 在对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100mm ×100mm 木方。

木方高度C=A+B+越程距离(图5-33)。

越程距离见表5-8。

图5-33越 程 距 离表5-8电梯额定速度(m/s )缓冲器型式 越程距离(mm )0.5~1.0 1.5~3.0弹簧 油压200~350 150~4003.2.4 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

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电梯对重块技术分析

电梯对重块技术分析
案 例 , 对 重 块 的 强 度 问题 在 国 内 电梯 业 界 已经 得 到 重
下 曳 引绳 打 滑 ,严 重 的 曳 引绳 打 滑 将 对 电梯 安 全 运 行 产 生 威 胁 。 因 此 在 使 用 混 凝 土 材 质 的 对 重 块 时 需 注 意

下 两点 :
1 、对 重 块 表 面 进 行 防 潮 处 理 ,将 表 面 封 闭 。 混 凝 土 的 吸 水 率 应 该 控 制 在 一 定 范 围之 内 ,使 得 在整个寿命预期 内对重块的重量不超过 2 %。笔 者 以 一 台 乘 客 电 梯 做 过 计 算 ,该 电 梯 参 数 如 下 :
二 、对重块的构成与选材
电梯对 重块 一般有 金属 材质和 非金 属材 质两 类。 金属 材质 主要是铸 铁 ;非金属 材质 主要包 括常 规混凝
可 靠。但 是要 能真正 实现在 长寿 命的使 用 过程中 都能
Ac a d e mi c F o r u  ̄ T 1,学 术 论 坛
还 应 该 考 虑 对 重 铁 的 锈 蚀 。 因 为 对 重 铁 锈 蚀 以 后 会 引 起 体 积 膨 胀 、质 量 增 加 和 强 度 下 降 ,从 而 使 得 对 重 块
此 时 平衡 系 数 为 :0 , 4 7 +
o . 5 0
平衡 系数仍然 符合 要求 。由此可见 混凝 土的吸水 率 控制在 2 % 时 ,平 衡 数 增 加 约 为 0 . 0 3 。 通 常 电 梯 的
掌 术 论 坛 ,Ac a d e r 1 ] l c F o r u n ]
电梯 对 重 块 技 术 分析
◆ 山西 省特种 设备 监督检验 研究院 石 磊
随 着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与 人 们 日常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的

电梯轿厢及对重安装

电梯轿厢及对重安装

电梯轿厢及对重安装[日期:2013-06-02] 来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网作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网阅读:3457次[字体:大中小]内容提要:电梯轿厢及对重安装电梯轿厢及对重安装一、常用工具及机具电锤、倒链、撬棍、钢丝绳卡、克丝钳、活扳手、手电钻、梅花扳手、榔头、水平尺、盒尺、钢板尺、线坠等。

二、施工条件(1)导轨已安装调整完毕,顶层脚手架已拆除,保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2)顶层厅门口应有足够搬运大型部件的通道,并应在地面垫上防护材料。

(3)机房门窗都应封闭,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机房地面无杂物,预留孔洞暂时覆盖。

(4)井道内施工照明应满足作业要求,必要时使用手把灯和碘钨灯。

三、施工工艺流程准备工作→安装底梁→安装立柱→安装上梁→安装轿底→安装导靴→安装轿壁、轿顶→安装轿门装置及开门机构→安装轿厢其他装置→对重框架吊装就位→对重导靴安装调整→安放对重块并固定。

1.准备工作(1)在顶层门口对面的混凝土井道壁相应位置上安装两个角钢托架,每个托架用3个M16膨胀螺栓固定,在厅门口牛腿处横放一根木方,在角钢托架和横木上架设两根200×20 0木方或20号工字钢。

两横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1000,然后把木方端部固定(图1)。

图1(2)若井道壁为砖结构,又赶不上水泥圈梁,则在厅门门口对面的井壁相应的位置上剔出两个与木方大小相适应,深度超过墙体中心20mm且不小于75mm的洞,用以支撑木方的另一端(图2)。

图2(3)在机房承重钢梁上相应位置横向固定一根直径不小于φ50的圆钢或规格为φ75×4的钢管,由轿厢中心绳孔处放下钢丝绳扣(不小于φ13)并挂一个3t的倒链,以备安装轿厢使用。

2.安装底梁(1)将底梁放在架设好的木方或工字钢上,调整安全钳口与导轨面间隙,如电梯厂图纸有具体规定尺寸,按图纸要求;同时调整底梁的水平度,使其横、纵向不水平度均≤1/10 00(图3)。

图3(2)安装安全钳楔块,楔齿距导轨侧工作面的距离调整到3~4mm(安装说明书有明确规定者按产品要求执行),且4个楔块距导轨侧工作面间隙应一致,然后用厚垫片塞于导轨侧面与楔块之间,使其固定(图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对重安装工艺标准(503-1998)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
产曳引驱动电梯的对重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对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2.1.2 对重导靴和固定导靴用的螺丝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2.1.3 调整垫片应符合要求。

2.2 主要机具:倒链、
钢丝绳扣、木方。

2.3 作业条件:
2.3.1 对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在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档,以对重能进入井道就位为准。

2.3.2 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等整理好,具有方便的操作场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对重框架吊装就位→对重导靴安装、调整
→对重块安装及固定
3.2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3.2.1 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以方便吊装对重框架和装入坨块为准)搭设操作平台(图5-32)。

图5-32
第1页
3.2.2 在适当高度(以方便吊装对重为准)的两相对的对重导轨支架上拴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倒链。

钢丝绳扣应拴在导轨支架上,不可直接拴在导轨上,以免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

3.2.3 在对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100mm×100mm木方。

木方高度C=A+B+越程距离(图5-33)。

越程距离见表5-8。

图5-33
越程距离表5-8 电梯额定速度 (m/s)缓冲器型式越程距离 (mm)
0.5~1.0 1.5~3.0弹簧
油压
200~350
150~400
3.2.4 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

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3.3 对重框架吊装就位:
3.3.1 将对重框架运到操作平台上,用钢丝绳扣将对重绳头板和倒链钩连在一起(图5-34)。

第2页
图5-34
3.3.2 操作倒链,缓缓将对重框架吊起到预定高度,对于一侧装有弹簧式或固定式导靴的对重框架,移动对重框架,使其导靴与该侧导轨吻合并保持接触,然后轻轻放松倒链,使对重架平稳牢固地安放在事先支好的木方上,未装导靴的对重框架固定在木方上时,应使框架两侧面与导轨端面距离相等。

3.4 对重导靴的安装、调整:
3.4.1 固定式导靴安装时要保证内衬与导轨端
面间隙上、下一致,若达不到要求要用垫片进行调整
(图5-35)。

3.4.2 在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
导靴架之间没有间隙,这样便于安装(图5-36)。

图5-36
3.4.3 若导靴滑块内衬上、下与轨道端面间隙不一致,则在导靴座和对重
框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固定式导靴。

3.4.4 滚轮式导靴安装要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压紧后两滚轮的压簧量应
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规定。

如无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
滚轮应与道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心(图5-37)。

3.5 对重块的安装及固定:
3.5.1 装入相应数量的对重块。

对重块数应根据下列公式求出:
装入的对重块数=
3.5.2 按厂家设计要求装上对重块防震装置。

图5-38为挡板式防震装置。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上、下导靴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允许有歪
斜、偏扭现象。

4.2 基本项目:
第3页
导靴组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 采用刚性结构,能保证对重正常运行,且两导轨端面与两导靴内表面间隙之和不大于2.5mm。

4.2.2 采用弹性结构,能保证对重正常运行,且导动端面与导靴滑块面无间隙,导靴弹簧的伸缩范围不大于4mm。

4.2.3 采用滚轮导靴,滚轮对导轨不歪斜,压力均匀,中心一致,且在整个轮缘宽度上与导轨工作面均匀接触(参见3.4条)。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对重导靴安装后,应用旧布等物进行保护,以免尘渣进入靴衬中,影响其使用寿命。

5.2 施工中要注意避免物体坠落,以防砸坏导靴。

5.3 对重框架的运输、吊装和装坨块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不要碰坏已装修好的地面、墙面及导轨和其它设施,必要时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导靴安装调整后,各个螺丝一定要紧牢。

6.2 若发现个别的螺孔位置不符合安装要求,要及可解决。

绝不允许空着不装。

6.3 吊装对重过程中,不要碰基准线,以免影响安装精度。

第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