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受戒.徐维维ppt剖析共36页文档

受戒.徐维维ppt剖析共36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受戒.徐维维ppt剖析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了《受戒》的语文课件给大家学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五):《泥土芬芳》之《受戒》[设计理念]1.本文是在学生学习了沈从文《边城》后进行的小说再阅读,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风光的描绘,开创了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受戒》是汪曾祺对沈从文这种风格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氛围即人物”是这类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到本文作者笔下的高邮水乡,都是一种诗化的美丽风景,加之文本中都重视风土人情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性格形成做了最贴切的铺垫。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此类散文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欣赏要点。

2.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是“歌颂美,歌颂健康的人性”,而题目又与之矛盾,主题的理解是小说的难点,也是读懂小说的要点。

对主题的理解从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对主人公及其之间的感情倾注那么多美好的描写(情节、环境)。

3.联系的学习,从《边城》到《受戒》,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学习此类小说的写作;以及从文本意识到作者意识,再到读者意识来理解主题。

[教材分析]1.文本特点:(1)体裁:散文化的小说(2)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从对当地(应为作者故乡高邮)的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描写开始,构造了主人公明子和英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了特点鲜明的明子和英子。

以两人懵懂的情愫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对抗小说中的明子“受戒”,从而来表现主题。

2.小说学习的意义:学习此类小说的表现形式“氛围即人物”,理解环境风俗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意义(从文本、作者、读者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说明:提出问题——层层设疑——讨论分析——再质疑分析——归纳——明晰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探究[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

2.对散文化的小说阅读还不是很熟练,尤其对“氛围即人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再点拨。

《受戒》课件

《受戒》课件
(二)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三)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 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四、关于《受戒》的启示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 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受戒》 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 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 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 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 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 多捱一刻也好。
乡土小说


汪 曾 祺
★教学目标 • 1.了解寻根文学 •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乡土特 色和小说所书写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 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
一、走进课文 受戒: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 宗教仪式. (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 然后用香头子点着)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 同点.
相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歌颂优美健康的人性,歌颂爱,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 政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 城>>心理刻画就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 有幽默.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 美.

受戒ppt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汪曾祺 《受戒》PPT

汪曾祺 《受戒》PPT


或许是街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被束缚的,但人性却 是永远取法被束缚的,它会用尽所有力量冲破一切 阻碍,寻找到心灵的归宿。有时,情感会战胜理智, 或许这就是人性苏醒的时候。人最初的善良和勇气, 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这种人性下的追求,才是最 美好的追求;这种人性下的胜利,才是正义吗的胜 利。人性之善,是时间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 社会灵魂的梁柱。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 的复苏,这正是《受戒》的伟大之处。
《葡萄月令》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 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简洁、 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但生动有趣,充分体 现了虽然话语平常但是充满趣味这一点。

汪曾祺散文特色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 被视为诗化小说。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受戒
汪曾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以苏 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 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 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散文化的文体
庵赵庄
明 海 出 家
荸荠庵
风俗(当和尚) 小英子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朦胧恋情
受戒
环境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民歌小调
几个和尚 的情态
三师父的飞铙绝技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 生活并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 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饮酒食肉的戒律,而《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 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他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 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 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 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 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 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 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 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 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 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 之为"寻根派"。
汪曾祺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对别人说过: “我要写!我一的人性。美,人性,是 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 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 生活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化习俗:受戒,放焰口等佛教仪式, 婚俗,农家生活,民歌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8
P154 他们一人一把桨。小英子在中舱,明子扳 艄,在船尾。 她一路问了明子很多话,好像一年没有看见 了。 她问,烧戒疤的时候,有人哭吗?喊吗? 明子说,没有人哭,只是不住地念佛。有个 山东和尚骂人:“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7
"快点划!"
P151 小英子喊起来: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
划得这么快?”……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 “真的。” “好好的头皮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咬咬牙。舅舅说这是当和尚的一大关,总要
13
主题
通过对明子与小英子的感情描写,突出 了人间的爱与美。本文叙述者意欲向读 者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环境中的奇 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方式,暗 示了这样一条道路:从世俗中逃遁、解 脱未必要脱离现实、远隔尘世,尘世之 中自然的人生、透明的人性是可以与天、 与大自然、与佛相通的,人性的自然舒 展,欲望的适当满足倒是获取宗教超脱 的条件与补充。
14
艺术特色
1、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2、叙事采用一种回溯的方式。 3、捕捉精彩的细节,用白描手法传神
地描绘。
15
4、景物描写渗透着人情, 形成景与情的和谐统一。
“写景就是写人”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16
乡土色彩浓郁
1、自然环境:芦花荡,庵赵庄田埂,荸荠 庵周边,小英子家
6
P155 "你当沙弥尾吗?"
"还不一定哪。"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还早呐!"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
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问:明子象不象个和尚?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
明子靠什么赢得小英子一家人的喜欢?
4
问:明子与小英子的感情是如何一步一步 发展的?
船上初识---玩铜蜻蜓---画花---车水唱歌---看流 星---挖荸荠---搭船---受戒---船上表白
一、初识:成邻居,送莲蓬(好感) 二、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三、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四、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 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 五、过芦花荡子,明子无端端觉得心里很紧张。 六、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疼吗?现在还疼吗? 七、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相识---初恋---热恋---表白)
5
细节描写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 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 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 一块。 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 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读者的心也被这串充满着诗情画意的 小脚印撩动得痒痒的,对踩出小脚 印的人,生满爱怜之意。
2
合作交流
1.从《边城》与《受戒》中各找出一个词语运用精 彩的句子,进行赏析。
2.边城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 的风情画,《受戒》勾勒了一个自然纯朴的世界。 请从两个文本中各选出一个描写片段,进行赏析。
3.和尚本应不杀生、不饮酒食肉等,而《受戒》中 却有种种错位,对此,应怎么看?
4.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从思想内容与艺术特 色(如:人物塑造、语言特点等)方面,谈谈两者 异同点。
友情提示:交流时请告别“三闲”,即闲话、 闲事、闲思,学会倾听,学会记录。
3
(一)内容
画画,嗓子好,勤干活,会玩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聪明,乖巧,能干)
地点:庵赵庄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答:当地一种庵的生活
11
明 海: 天真可爱、自然淳朴、聪明善 良、富有魅力和活力
小英子:心直口快、率性活泼、无所顾 忌、勤快能干、敢于表达心中 想法、追求爱情
12
老和尚:恪守清规、枯寂、传统
仁 山:是“荸荠庵”的“当家的”、 长
得又黄又胖、懒散、不聪明
仁 海:爱干净、有家室
仁 渡:聪明精干、身怀绝技、年轻 漂亮、平时很规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