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2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优质课件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第一篇: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北京市第19中学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二、授课时间: 2课时(2008年9月)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过程:导入: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玉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玉?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
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
玉部的字多打117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
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切磋琢磨…加工方法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代表语言的功用“绝人以玦”、“环” 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玉碎”。
玉安,玉步… 二:玉的分类: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1佩玉: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
形成佩玉之风。
2礼玉: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
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玉璜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一个玉礼器?a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黄棕翡:颜色从黄到棕黄或褐黄的翡翠,透明程度较低。
玉出和田
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 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三碧、四墨、 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其中较多产出的是白玉,而羊脂白玉又是白玉中的 上品,如凝脂般含蓄光泽,糯性较强。
“现实主义”、“厚古之风”、“镂雕盛行” 明代学者高濂盛赞“宋工制玉,发古之巧,行后之拙, 无奈宋人焉”
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
渎山大玉海
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发展到顶 峰。 还有像生玉、陈设玉,以及坠饰、串饰、簪等。
清代:颠峰时期。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出现一批生 活化的作品。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艺成熟,出现了以 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清代玉材以新疆玉为主, 常见的有青玉、白玉,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 禧太后极力推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 王。
从化学成分来看,硬玉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而软玉则是含钙、镁和铁的 硅酸盐。
翡翠
老坑种翡翠 :“老玻种”,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 纯正、明亮、浓郁、均匀。
冰种、水种翡翠:质地透明,但颜色较次;许多冰种里 有絮状物,亦较珍贵。
紫罗兰翡翠 :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 或“春色”。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 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 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 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 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 ,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
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
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
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
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
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
P7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高中美术鉴赏2课_传统艺术的根脉

早在商代,已经创制出了原始 青瓷,到东汉时期,在浙江地区, 烧制成功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器。 施于瓷器上的青釉,是含有铁 质的矽酸盐,在窑内烧制时,经过 还原火使器物表层呈现光亮的不同 程度的青色,所以称为青瓷。
宋代是瓷器艺术发展的高 峰时期,名窑遍及南北各地, 各有自己独特的成就,其中最 重要的是汝窑、官窑、哥窑、 钧窑和定窑,多是为宫廷烧造 御用瓷器的官窑。
欣赏彩陶作品,分析其造型、纹饰、色彩的特点
舞蹈纹彩陶盆
彩陶壶(新石器时代)
旋涡纹尖底瓶
鱼纹盆
彩陶翁
素陶 继彩陶艺术之后,山东地区大汶口文 化和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以其材质和造 型之美把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 峰。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 使用快轮制造陶器,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 和白陶鬻等贵重器物。到龙山文化时期,黑陶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 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形规整。黑陶的制造是在 烧制过程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 乌黑光亮。
与鼎配合使用的簋是盛食器,有些像 现代的碗,在周代很受重视,数量多,造 型变化丰富。有的簋上的铭文涉及当时的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出土于陕西临潼 的利簋,铭文涉及武王伐纣的日期和当时 的天象,成为判定商周年代分界的重要依 据之一。利簋的造型庄严华美,细部的设 计和纹饰都显示出制作者力图表明这件器 物非凡意义的用心。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界 十分活跃,青铜器也走下神坛,成为 贵族“钟鸣鼎食”生活的点缀,风格 趋向于富丽、豪华。而冶金铸造技艺 的进步、铁工具的出现则为青铜器新 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造型奇巧,手法趋向写实, 纹饰易于理解。
莲鹤方壶(春秋)
十五连盏灯(战国)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2.能够辨识和欣赏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3.提高学生的造型观察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掌握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地位和发展历程;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第二课时1.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第三课时1.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1.梳理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联系和区别;2.综合鉴赏三种艺术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展示法;3.构思创作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玉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玉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玉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玉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玉器鉴赏的文章。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陶瓷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1.讲解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陶瓷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陶瓷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陶瓷鉴赏的文章。
第三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青铜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铜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青铜器鉴赏的文章。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商周的青铜器中种类最多,设计 最见匠心是是酒器。其中最主要的有 饮酒用的觚与爵,成酒的有尊、罍、 卣、觥,以及铸成动物的鸟兽尊。
透的华丽之美
玉 凤
一种是突出玉是天 然材质,追求至大 至高的朴素之美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和瓷器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 有瓷器。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 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这是因为,这是 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 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 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
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中国商 代中期的青铜器。 1974年于河南省郑州 杜岭张寨前街出土。 共两件。一件高1米, 重86.4千克,方形, 深腹,双耳四足,腹 上部饰兽面纹,两侧 及下部饰乳丁纹,形 体质朴庄重,现藏于 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 耳、足等部分造型有哪些改进?
“俏色”工艺成为玉雕的重要技巧, 直到近代, “俏色”工艺一直被广泛应用。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
• 《玉人》高7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玉象》 • 高3.3厘米,长6.3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大圭不琢
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 现了哪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玉 “ 春 水 饰 ”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
1、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 因为纯铜(红铜)熔点很高(1083°C),
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 (700°C——900°C),且增加硬度。 2、饕餮是青铜器纹饰的代表
这种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的意 义,它实际上是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 这种符号在幻想中含有巨大的原始力量,从 而是神秘、恐怖、威吓的象征。纹饰多以氏 族图腾或其他崇拜而产生的。
《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4226.

0.5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彩陶人面鱼纹盆》
(马家窑文化)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在造型、纹饰、色彩三方面的特点:
造型:以常用生活器皿为主,实用多样,具 有美感。
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 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
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 陶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
景德镇
青花
课后探究:
请搜集一些瓷器、瓷片或陶器、陶 片,观察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 说出二者的各自艺术特色。
三、青铜器
中
国
古
代
青 铜
礼器
器
种
类
繁
多
兵器
酒器
乐器 水器
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有权威。
通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与稳 柱 司 装重 足 母 饰如 。 戊 成山 这 鼎 功的 种 的 地效 设 造 体果 计 型 现。 既 为 了它 是 长 国以 出 方 家其 于 形 政巨 实 腹 权大 用 , 象的 需 有 征体 要 两 的量 , 立 作和 也 耳 用造 构 , 。型 成 四
3、玉忠也材质通透性。
4、玉礼也重量感。
组 佩
5、玉乐也玉撞击的声音。
玉器的审美追求: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华丽之美。
另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 的朴素之美 。
怎样欣赏玉器作品
1、材质:色泽度 纹理 硬度
2、精工度:三分料七分工 碾琢得怎样(层 次 轮廓 线条 造型 点 线 面来观察)工艺细 腻 圆弧有度 手感平滑
汝窑
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 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
冰裂纹开片 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情境再现:欢迎同学们步入《鉴宝》的殿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件藏品过会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引出课题: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三.讲授新课【一】古代玉器艺术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
那温润的玉石,优雅的青瓷,庄重的青铜器,无一不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并为世人所赞叹。
A .小说玉器: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
"2.“玉”的篆字写法3.玉包括硬玉与软玉两类,软玉指透闪石和阳起石,硬玉指翡翠。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区分了玉与石。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5.西方“经典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器(气)时代……的顺序构成的——丹麦汤姆逊6.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艺术高峰:北方地区:红山文化;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良渚文化B .鉴宝:(藏品1):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1.已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玉琮之王“。
距今4000 至5000 年2.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玉琮造型特点讲解4.功能与意义:A 祭祀用的礼器。
5.良渚玉琮留给我们的谜团(藏品2):红山文化——玉龙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龙,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
内蒙古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
这条玉龙通体墨绿色,有4 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高26 厘米,呈C 字形。
吻部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尾部上卷。
1971 年,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玉雕龙”C 玉器文化:(合作探究)问题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的代表,代表本组发言。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金玉良缘,亭亭玉立,玉石俱焚,金枝玉叶、锦衣玉食,等等····★ "君子比德于玉"儒家的用玉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南方的良渚文化: 主要采用平面浅浮雕与线刻相 结合的手法,描绘的对象主要 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 造型端庄而神圣,带有较强的 宗教意味。
3、商代:治玉史上的辉煌时期,出现“俏色”工 艺
①、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 其中157件是琮、璧、圭 等礼器,装饰品有426件, 可谓是琳琅满目(玉象、 玉人、玉凤) ②、俏色玉鳖
西汉——玉仙人奔马
(陕西渭陵出土,长8.9厘米)
(三)、精雕细琢与大圭不琢
玉器的发展主要体现的两种不同的审美要求:
①、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 华丽之美,即“精雕细琢”; ②、一种是突出天然材 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 素之美,即“大圭不 琢”。
(四)、君子比“德”于“玉”
1、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培育“君 子”人格的理想目标: 仁——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性格温顺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情谊 礼——秩序、规范 智——聪慧(内在的) 忠——不偏不倚 乐——喜悦、愉快 洁——干净、纯正、清白
小结:
1、玉器艺术的欣赏方法:
a、出土; b、尺寸; c、材质; d、色泽; e、制作工艺; f、表现内容;
g、内涵意义;
2: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 瀚,成就卓越,有丰富 的历史文化内涵,以 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 美德,是我国特有的 历史现象,使本来就 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 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金镶玉 中国2008奥运会奖牌
历届奥运会奖牌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器、瓷器和青铜艺术
(一)、“玉”的发 现
二、玉的发展
1、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1万年前。
(1)、初期:距今300万— —20万年前,猿人: 巫山人、元谋人, 刮削器、砍砸器。
(2)、中期:距今20万——5万年 前,古人时代:马坝人、丁村人, 有意识的加工。
妇好墓——玉凤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4、春秋战国: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 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 灿。 他们佩挂玉饰,以 标榜自己是有德的 仁人君子。
古人腰间佩玉
“玉”字的由来
5、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很大 变化,治玉技艺有了 很大提高,人们特 别看重的是玉作为 财富的意义,并 把它视为可以养 生、殓葬尸体防 腐之物。
(2)、南方的良渚文化(长江中下 游、太湖地区)
兽面纹玉琮、
玉
璧
(璧以礼天,琮以祀地)
(圭、璋、琥、璜)
⑤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
神人跪坐御虎
良渚文化——玉璧
青圭——礼东方
赤璋——礼南方
白琥——礼西方
玄璜——礼北方
特点对比:
(1)、北方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 主要采用圆雕技法,描绘的对象为现实生活中或者神话中的动 物,表现为规矩、对称、稳定的造型, 带有极强的装饰性。
4、①、玉的成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贞操、节义;
“金科玉律”指不可变更的法律,象征权力;
“化干戈为玉帛”象征着和平 “玉成”比喻助人成功;
“玉洁冰清”“抛砖引玉”“金口玉言”“玉不琢不成 器”;
“玉树临风”用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和物。
②、名字中“瑜、瑾、瑶、玮、璇、琪、璜、璋、珏、玦”等字, 都是“美玉”的意思。
2、玉的特点:
玉佩光洁温润 ——仁、洁 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 ——义 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垂之如坠 ——礼
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 ——智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忠 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乐
3、在《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一种近
似于玉的石头)呢?是不是因为玉希少而珉多的缘故? 孔子回答说:“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 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 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 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乐也;瑕不掩 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 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 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云: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3)、晚期:距今5 万——1万年前,智 人时代:山顶洞人, 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 发展。
2、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4000年左右。
(1)、北方的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辽河流域和黄河中下 游地区。)
①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玉人
②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玉鹰
③
红山文化——猪龙玉雕
④
红山文化——玉龙
拓展练习:
1、借助网络等查阅资料,进一步学习了解玉的 分类。
2、结合化学知识了解 玉的形成。
3、结合生物学知识研究 和分析身体佩玉宜带 来健康的科学原因。
小提示:
知识是相通相联系的,用研究和分析的 心态去学习知识,使得求知变成一种人 生的乐趣,打开自己的思维,成就自己 的未来。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