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职教中心赵光华热爱教育意味着热爱学习,投身教育意味着投身学习。
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身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促进真正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读书因而成为人类的神圣话题。
人类始终是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发现、在读书中成长——尽管每个时代人类的阅读主题会有变化,阅读方式会有不同,但对读书的钟爱始终不会改变。
古今中外的名师无论学历高低,都具备好学不倦、自学终生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新课改是一场受一线教师欢迎的革命,但在实际的课程改革中又会遇到许多困难。
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多读书,多学习,适应新课改,真正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来自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来自语文教师自身所闪烁的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教学是慢功,是硬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
读书是一种艺术,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
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课、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形式。
但是我觉得读书应当作为首选。
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 他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
“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阅读能带来教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阅读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阅读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
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
爱读书、有休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
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
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
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
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香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
爱读书教师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关于阅读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想说,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阅读对于我们教师自身和学生的重要性。
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正如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能够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一、阅读能够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阅读教育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二、阅读能够增强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三、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创新,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广阅读,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阅读教育。
学校应将阅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源,设立专门的阅读角,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三、开展教师阅读培训。
通过组织教师阅读培训,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四、鼓励家长参与阅读。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最后,我想说,阅读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命运的力量。
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能够拓宽我的知识视野,丰富我的内心世界,还能够提升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读书、读好书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读书能够让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通过阅读,我可以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例如,在阅读《教学勇气》一书后,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这让我在课堂上更加注重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读书能够提高我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素养是立身之本。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我可以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例如,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论》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使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再次,读书能够丰富我的内心世界。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领学生成长。
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哲学著作,让我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能够享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这种内心的丰富,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此外,读书还能够提升我的沟通能力。
教师的工作离不开与家长、同事的沟通。
通过阅读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书籍,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有效沟通,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例如,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后,我学会了如何以平和、尊重的方式处理与学生的矛盾,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最后,读书能够让我不断反思自我。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调整。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反思类书籍,我学会了如何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种反思的过程,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爱读书、读好书是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做一名快乐的爱读书的教师

做一名快乐的爱读书的教师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
作为教师,教育天然需要我们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充实的灵魂和持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就是——读书。
读书,首先能够改变我们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
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合格的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个实践教育家,只就知识、才情方面的差别来说,何止十万八千里。
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所以,“为学生读书”是教师阅读的第一推动力。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强调高度的道德责任,教师阅读也只有建立在道德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充足的政策支持。
靠着强大的道德支撑,我们方能除脱“职称”、“待遇”的俗气,洗净浮躁急进的铅华,实实在在地协助自己朝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境界稳步前进。
落实到具体的阅读行为上,“为学生读书”使我们阅读获得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在宽泛的阅读领域中一下子便找到了自己得以立足和展开的中心。
虽然书籍浩如烟海,但具体到特定的教师个人,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相对清晰的,总是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能够予以梳理并形成矛盾的网络结构的。
依据这种网络的建构,我们的阅读渴望在丛生的矛盾和无序的理念中很快找到自己特有的路径,从而开创出有条不紊、卓有实效的个性化阅读。
假设你是语文教师,如果仅凭自己单方面的兴趣而不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开始便选偏了方向……比如,学生明明需要教师注重其独特的学习心理或思维方式,而教师却从“增强文学欣赏”上下功夫……纵然旁收博览,你可能永远也只能徘徊于“丛林边缘”,越读越不得其门而入;而假设你选准了矛盾的切入点,你会发现每条路的尽头都指引着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方向,同时,你阅读的每一个成果都将成为一个鲜明的路标。
语文(心得)之做喜欢阅读的老师

语文论文之做喜欢阅读的老师北流水小学胡利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已远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所能涵盖的。
新课程的实施必将把教师引向一个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这就决定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将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毕竟给学生一碗水未免太少,教师自己只有一桶水,那一桶水势必取之有竭。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
一、阅读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需求。
教师的职业决定我们每个教师的主要范围是在学校,教师职业的活动对象是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
相对而言,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我们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的学科知识。
就我们语文教师而言,这是一门基础学科,而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
记得我教过一届六年级,那是一次习作课,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
那一段时间,我们国家正是飞船上天、嫦娥探月的热门时段,我在指导学生想象的时候仅仅局限于对未来太空的想象,因为我们涉猎仅限于此。
全班的习作几乎是如出一辙,没有什么新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千篇一律”。
批改的时候,我自己也是觉得索然无味。
改到剩下几本的时候,胡鹏同学的作文让我眼前一亮。
他写的是他回到了侏罗纪时代与恐龙交朋友,畅享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美好世界。
批改这样的习作,说实话,我有些汗颜,对侏罗纪时代的了解,我还不如一个学生知道得多。
事后,我找他谈话才知道,他在课余时间,能过网络、科谱读物对科学家对侏罗纪时代的推测已了解非常多。
试想,一个知识储备远不及学生的老师,又怎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
尤其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角色特点更决定语文老师的涉猎要更加广泛。
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更为广泛,如果语文老师对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阅读积累知识,在你的课堂上是要闹许多笑话的,甚至是要误人子弟的。
虽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老先生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人,世间一遭儿,最忌精神空虚,碌碌余生。
而作为一名教师,教师工作的育人性则天然地要求我们充实精神,完善灵魂,锤炼情怀。
而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读书能致远。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方能深厚底蕴,方能成真新锐。
读书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读一本好书,体验那些带着生命体温的瞬间,感知书中蕴含的爱的力量,美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于无声无息间产生精神共鸣,达到情感共振,实现超时空对话。
读书是沉淀内心,追溯根源,自知自醒的有益事。
在当今这种快节奏的时代里,在信息碎片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读书可以让自己在浮躁的环境下,追求自己想要的教育美好;可以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外面美好世界的窗,成就生命中的美好。
用心读书让自己得以站在时代的前沿与制高点上进行思考和筹谋,从而引导自身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教师胸有沟壑,心向高远。
肖川先生曾言:“书中有光明,可以烛照我们的内心;书中有警示,让我们的人生之舟绕过暗礁和险滩;书中有天籁之音,让我们回到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
以书为友,恰如“隐身”串门,不必招呼便可登堂入室,得要领便是恰逢知己,酣畅淋漓;不得要领也可再次拜访,以期突破。
”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以书为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高低正是取决于此。
”读书,促使教师的职业智慧不断发展,教育机智得以锤炼,让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处处焕发着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快乐。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台阶,让教师视野宽阔、精神富裕。
读好书可以拓展教师的眼界和心胸,助其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收获最有分量的内容;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
对于爱读书、善读书的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沉浸其中的过程。
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热爱读书的人教师的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
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需要用书籍的滋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今天,我想以“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主题,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感悟。
首先,热爱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一颗平静、谦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这种态度,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热爱读书的人。
其次,热爱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而读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案例等书籍,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再次,热爱读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我们可以推荐好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爱上阅读后,他们的知识储备、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会得到全面提升。
那么,如何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要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其次,我们要善于选择书籍。
阅读要有目的性,既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也要关注学科知识、教育案例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再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
阅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阅读的质量。
最后,我们要善于交流与分享。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收获。
我们要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
职教中心赵光华
热爱教育意味着热爱学习,投身教育意味着投身学习。
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身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促进真正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
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读书因而成为人类的神圣话题。
人类始终是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发现、在读书中成长——尽管每个时代人类的阅读主题会有变化,阅读方式会有不同,但对读书的钟爱始终不会改变。
古今中外的名师无论学历高低,都具备好学不倦、自学终生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新课改是一场受一线教师欢迎的革命,但在实际的课程改革中又会遇到许多困难。
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多读书,多学习,适应新课改,真正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来自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来自语文教师自身所闪烁的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教学是慢功,是硬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
读书是一种艺术,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
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比如,教读外国文学,要指导学生精心品味,要学生组成外国文学兴趣小组,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学,使他们自主体味外国文学幽默而诙谐的语言特色;教读鲁迅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语文教师要把他们的生平和作品及当时的社会
背景作全方位的立体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研读鲁迅等人的作品;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熟练背诵,一些优秀经典篇目,教师能有感情流畅朗诵,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要强百倍,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语文教师还要关心时事新闻,多读报刊以便及时把握时代的信息。
语文教师能动地、灵活地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
语文教师读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读教材选文和经典名著。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虽然教师不止一次地读过,有的在其学生时代就学过,在备课的时候又都精心研读过,但是教师自身在成长,其感受力、评判力和鉴别力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对文本理解的变化。
重读经典名著的道理,同样如此,十五岁所读的《红楼梦》和三十五岁读的,读的是一本书,读出的应是迥然不同的体会,至少是有所变化的两本书。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王冶秋先生曾经记录他阅读《阿q 正传》时的精彩体验,他认为这篇民族杰作,绝不是看一遍就能消化了的:第一遍,我们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摸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视阿q 的为人;第四遍,化鄙弃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泪;第六遍,阿q
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扑过来。
我们也许不能期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达到同样的阅读效果,但重读的确可以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书读得多了,语文教师自然可以多方位地换位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更具有多边性、科学性、前瞻性,看问题切中肯綮,入木三分,在授课时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气势,对人类与自然、人类文化与科学规律有更深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与能力传授给学生。
对教材中的词句、参考书上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迷信教材,不能迷信权威,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多姿多彩的进行再创造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
叶声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才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
”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课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教师只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自己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语文教师不仅能写出自己的专业论文,还要能写出各种文体的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体,教师必须能写。
教师只有给学生做出写作的示范,才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独辟溪径,更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修成文化素养高深的大成者,才能造就学识宽厚的大智者,才能带领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从一般走向卓越!
读书,能改变语文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语文教师不断的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语文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语文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语文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
没有读书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没有读书学习,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努力读书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直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语文教师们,就让我们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