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bFGF能促 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 成,起到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在软骨细胞 生长过程中,当缺乏bFGF时即可出现成 纤维细胞替代软骨细胞现象,且软骨细胞 失去合成和释放硫酸软骨素和Ⅱ型胶原的 能力,补充bFGF后即可复原。
4、bFGF与肿瘤的关系 bFGF与肿瘤的 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 bFGF本身不具有诱导肿瘤的发生的作用,但和 肿瘤的生长,增生密切相关。bFGF究竟是以何 种机制对肿瘤发生作用?目前较普遍认为bFGF 是通过刺激血管形成及生长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由于bFGF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上 可将bFGF作为新生的肿瘤标志物和抑制肿瘤的 靶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进。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2、促进微血管的形成作用 血管形成过程 涉及血管形成部位原有毛细血管的基底膜降解 或者消失,随后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形成新 的血管腔。临床试验证明:bFGF具有促进微血 管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bFGF作为介导血 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新生血 管形成的全过程。 3、促进骨和软骨的形成作用 成纤维 细胞参与任何创伤的愈合,包括在骨折愈 合的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也能最终发展为 骨组织。骨的形成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bFGF在化妆品美容方面应用
国内将bFGF化妆品推向市场已有十几 年的历史,人们使用bFGF收效比较显著, 在功能性护肤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今 天,生物技术化妆品凭借其独特的高科技 含量、卓越的产品功效,在短期内已获得 众多爱美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其市场空间 广阔,前景光明。
总结

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骨缺损(尤其是大型骨缺损)的治疗,由局部伤情简单和缺乏抱负的修复材料,始终是困扰临床医生和基础医学工的一大难题,而查找一种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自体骨移植效果的抱负的骨替代材料更是很多学者热切探究、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日趋活跃的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技术为这一课题的讨论带来了新的亮点和盼望。

目前动物试验已能从骨膜、骨髓等定向性骨祖细胞(determined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 DOPC)密集处分别培育出成骨细胞,经体外扩增并与载体结合,回植体内骨缺损处取得骨缺损修复的胜利[1]。

与此同时,基于对患者易接受性、可操作性和更简洁易行性等方面的考虑,讨论者又开头把目光投向诱导性骨祖细胞(inducible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 IOPC)。

其中,在体内分布广泛、数量巨大、部位表浅、取材便利、培育传代易行、分裂增殖快速的成纤维细胞首先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由于目前很多相关讨论尚处于试验阶段,为此,本文着重就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等作一综述。

1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结缔组织中最常见的细胞,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分化而来。

在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还以其成熟状态—纤维细胞(fibrocyte)的形式存在,二者在肯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不同。

通常,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比同样体积的致密结缔组织中所含成纤维细胞的数量要少,故分别培育成纤维细胞多以真皮等致密结缔组织为取材部位[2,3]。

成纤维细胞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梭形、大多角形和扁平星形等,其形态尚可依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附着处的物理性状不同而发生转变。

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胞质弱嗜碱性,胞核较大呈椭圆形,染色质疏松着色浅,核仁明显。

成骨生长肽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成骨生长肽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成骨生长肽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陈晓;罗贝尔;苏佳灿【摘要】成骨生长肽(OGP)具有促成骨作用,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动物体内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表明,OGP能促进骨密度增加,加速骨折愈合,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增加核心结合因子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上调成骨标志物的表达.文章对OGP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30)012【总页数】4页(P1565-1568)【关键词】成骨生长肽;成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者】陈晓;罗贝尔;苏佳灿【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992年Bab等[1]从再生的骨髓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多肽,其在体内可激活造血系统、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在体外可刺激成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和分化、促进成骨,遂命名为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 OGP)。

OGP可促进骨折愈合,预防骨质疏松,可用于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就OGP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OGP的生物学特性完整的OGP有1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1 523,组成为丙-亮-赖-精-谷氨酰胺-甘-精-苏-亮-酪-甘-苯丙-甘-甘(H2N-ALKRQGRTLYGFGG-COOH),C端5肽H-Tyr-Gly-Phe-Gly-Gly-OH [OGP(10-14)]为其功能活性基团,其中Tyr和Phe的侧链及Gly残基对于OGP的最佳生物活性至关重要[2]。

OGP的结构高度保守,人类和啮齿类等哺乳动物体内的OGP结构完全一致,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3],这种生物进化上的保守性提示OGP可能具有潜在的生物学和医学价值。

牙周组织工程中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牙周组织工程中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牙周组织工程中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陈嵩【摘要】随着牙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如何选取理想的种子细胞已成为组织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牙周组织工程中应用包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cells,DPSCs)和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它们的种子细胞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文中就近年来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现状及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 to achieve ideal seed cells is becoming a key to the success of tissue repair. At present, the seed cells applied to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 include bone marrow stem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dental pulp stem cells and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each with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review updates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of seed cells in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 and the researches on gingival fibroblasts.【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3页(P293-295)【关键词】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作者】陈嵩【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技术及理论的发展,将牙周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修复牙周骨缺损的趋势。

成纤维细胞特点

成纤维细胞特点

成纤维细胞特点成纤维细胞是一类与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密切相关的细胞。

在人体内,这些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中,其主要作用是产生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分子,以支持和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成纤维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成纤维细胞的特点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具有纤维形态的细胞,其细胞体长约20-40微米,宽约5-10微米。

这些细胞通常呈梭形或星形,具有分支突起。

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呈卵圆形或卵形,位于细胞体的中央。

这些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及大量的线粒体和溶酶体。

成纤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分子,以支持和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细胞也可以分泌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

此外,成纤维细胞还可以吞噬和清除一些细胞残骸和外来物质,以维持组织的清洁和健康。

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成纤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分子,以支持和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它占据了人体组织中的70%以上。

在皮肤和内脏器官中,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基质中,以支持和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成纤维细胞是胶原蛋白的主要合成细胞,它们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以维持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成纤维细胞还可以分泌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

这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

例如,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促进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

此外,成纤维细胞还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三、成纤维细胞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成纤维细胞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成纤维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

在组织工程中,成纤维细胞可以被用来制备人工组织和器官。

成纤维细胞与骨质疏松

成纤维细胞与骨质疏松

成纤维细胞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质密度下降和骨骼微结构异常,导致骨骼容易骨折和骨折修复能力下降。

而成纤维细胞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它在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纤维细胞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成纤维细胞参与骨质的重塑和修复过程。

当骨骼受到损伤或骨折时,成纤维细胞将进入损伤区域,并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这些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中,比较重要的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基质硫酸甘油酸(BSP)和骨钙素(OCN)等。

其次,成纤维细胞也参与了骨代谢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成纤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骨钙素和骨基质硫酸甘油酸等,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力学性能。

而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受到了改变,其分泌的胶原蛋白和骨基质硫酸甘油酸减少,导致骨骼的弹性和韧性下降,易于发生骨折。

此外,成纤维细胞还与骨骼中的细胞间通信和信号传导有关。

它们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细胞外基质蛋白、骨吸收素(OPG)等,调节骨再生和骨质破坏平衡。

当骨破坏过程增加时,成纤维细胞会产生较多的骨吸收素,从而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骼的稳态。

而在骨质疏松症中,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受到了紊乱,导致骨吸收增加并出现骨质减少的现象。

综上所述,成纤维细胞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改善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和调节骨代谢的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成纤维细胞在骨质疏松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便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个 可 编 码 相 关结 构 蛋 白 的基 因 i l l ,因其 具 有 很 强 的促 细胞 分
裂 . 殖 活 性 以 及 能 通 过 细 胞 因 子 网络 发 挥 广 泛 的生 物 学 作 增 用 . 骨 科 领 域 的 应 用 已成 为 近 年 来 的研 究 热 点 之 一 , 就 在 现 F F在 促进 骨再 生方 面 的作 用 及 应用 报 道 如 下 。 G
再 生 修 复 骨 缺 损 。 线 片 显 示 术 后 4周 实 验 侧 骨 缺 损处 即有 x
明显 密 度 增 加 , 6周 出 现 明显 新 生 骨 影 , 接 近 缺 损 中央 , 并 8
周 时两 骨 断 端 再 生 的 效 应 实 现 的 。 宏 生 等 利 用 透 明 质 酸凝 胶 ( A ) 为 a G 林 H G作 FF
的 载 体, 过 其缓 释作 用 对 经 皮 掌 侧 螺 钉 内固 定 手 术 的 2 通 6例 不 稳定 型腕 舟骨 骨 折 患 者 进 行 局 部 注 射 , 6例 患者 ,除 1例 2
并 向缺 损 中 心 生 长 ,术 后 4周 即长 入 缺 损 中心 ,8周 达 到 骨
在 F F家 族 中 .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 G 、G 一 G 酸 a FF F F 1和 碱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子 (F F F F 2是 最 先 被 发 现 1 b G 、G 一 ) 且 功 能 最 为 重 要 的 两 个 成 员 , 其 研 究 也 是 迄 今 为 止 最 为 充 对
成 纤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 bo ls go t a tr , GF) i f rbat rw h fcos F 是一
外 培养 的人 成 骨 细胞 具有 促 生 长 和增 殖 作用 , 且 发 现 其 有 并 效 浓 度 为 1 ~ O n / l 明在 合 适 的剂 量 下 ,F F促 骨 愈 合 0 lO g , m 说 aG 作 用 可 能 与其 直 接 促 骨 细胞 生 长 和增 殖 有 关 。 陈纪 宁 等 网 在

FGF23—Klotho轴及其生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FGF23—Klotho轴及其生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FGF23—Klotho轴及其生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Klotho轴功能异常在慢性肾病及血液透析所致钙磷代谢失调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新近大量研究指出FGF23-Klotho轴的紊乱所致的FGF23抵抗参与到其他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本文拟对FGF23-Klotho轴及其生理功能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FGF23-Klotho軸简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是一种参与血磷代谢的细胞因子,于2000年首次被Yamashita等[1]发现并命名。

FGF23相对分子质量为32 kDa,含251个氨基酸,基因定位于人类常染色体13p12。

FGF23主要由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产生、分泌,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l9亚组成员。

FGF23除含有FGF家族同源性结构域N端外,还包含一个由71个氨基酸组成的特异性C端。

N端片段具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结合位点,C端片段具有Klotho蛋白的结合位点[2]。

Klotho是一種抗衰老基因,于1997年首次被Kuroo等[3]发现并命名。

其编码的Klotho蛋白是单向跨膜蛋白,主要为α-Klotho蛋白,其次还有β-Klotho蛋白和γ-Klotho蛋白[4]。

α-Klotho蛋白主要在肾脏远曲小管、脑脉络膜及甲状旁腺表达,包括膜型和分泌型。

膜型Klotho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30 kDa,含1014个氨基酸,基因定位于人类常染色体12q13[5-6]。

FGF23及Klotho基因敲除小鼠均显示出过早衰老的生物学表现,如生长迟缓、全身性器官萎缩、骨质疏松、性腺功能减退和软组织钙化等,提示两者之间存在相同的信号传导通路。

FGF23与FGFR的亲和力较低,Klotho蛋白是FGF23介导受体活化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大大增加FGF23与FGFR的亲和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骨缺损(尤其是大型骨缺损)的治疗,由局部伤情复杂和缺乏理想的修复材料,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基础医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寻找一种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自体骨移植效果的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更是无数学者热切探索、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日趋活跃的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技术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亮点和希望。

目前动物实验已能从骨膜、骨髓等定向性骨祖细胞(determined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 DOPC)密集处分离培养出成骨细胞,经体外扩增并与载体结合,回植体内骨缺损处取得骨缺损修复的成功。

与此同时,基于对患者易接受性、可操作性和更简单易行性等方面的考虑,研究者又开始把目光投向诱导性骨祖细胞(inducible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 IOPC)。

其中,在体内分布广泛、数量巨大、部位表浅、取材方便、培养传代易行、分裂增殖迅速的成纤维细胞首先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由于目前许多相关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为此,本文着重就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作用等作一综述。

1 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结缔组织中最常见的细胞,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分化而来。

在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还以其成熟状态—纤维细胞(fibrocyte)的形式存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变。

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不同。

通常,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比同样体积的致密结缔组织中所含成纤维细胞的数量要少,故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多以真皮等致密结缔组织为取材部位[2,3]。

成纤维细胞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梭形、大多角形和扁平星形等,其形态尚可依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附着处的物理性状不同而发生改变。

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胞质弱嗜碱性,胞核较大呈椭圆形,染色质疏松着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下,其胞质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表明它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尚可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及有机基质。

它合成的前胶原蛋白分子经内切酶作用,聚合和重排,可形成与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的胶原原纤维一样具有64nm(640?)周期横纹的胶原原纤维,胶原原纤维经互相粘合形成胶原纤维。

经检测,这两种细胞合成分泌的胶原纤维均是Ⅰ型胶原纤维,在形态和生化结构上完全相同[4,5]。

处于成熟期或称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呈长梭形,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均不发达,被称为纤维细胞。

在外伤等因素刺激下,部分纤维细胞可重新转变为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其功能活动也得以恢复,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

另外,在结缔组织中,仍保留着少量具有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它们在创伤修复等情况下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2 成纤维细胞在一般创伤修复中的表现各种创伤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坏死和组织缺损,必须通过细胞增生和细胞间基质的形成来进行组织修复。

在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伤口愈合过程为例,成纤维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大量增殖,并从4~5天或6天开始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基质成分,与新生毛细血管等共同形成肉芽组织,填补伤口组织缺损,为表皮细胞的覆盖创造条件。

在伤口愈合中,成纤维细胞主要来源于真皮乳头层的局部成纤维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以及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周细胞。

内脏损伤时,参与修复过程的成纤维细胞多来自间质和包膜,以及粘膜下或浆膜下层的结缔组织。

有人认为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处聚集的大量成纤维细胞,一方面是由成纤维细胞通过分裂增殖而来,另一方面,更多地是由邻近的间充质细胞、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周细胞等演变或游走到伤处。

在创伤修复的后期,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胶原酶参与修复后组织的改建。

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细胞成分的肉芽组织或增生组织块还可以在非骨组织内发生钙化,引起异位骨化(ectopic ossification)。

但对于异位骨化的参与细胞及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周细胞等可划归为诱导性骨祖细胞的细胞都有可能参与这一过程[6,8]。

3 成纤维细胞在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表现最简单和常见的骨创伤即是骨折,其愈合过程须经过炎性反应、清扫、纤维骨痂和骨性骨痂4个阶段。

不同阶段参与的细胞主体不同。

成纤维细胞从骨折第3天起就出现于骨折局部血肿中,骨折后5天即在机化血肿及骨折断端的间隙及其周围大量存在,是参与纤维骨痂阶段的主要细胞成分[4,5]。

在此阶段成纤维细胞一方面大量分裂增殖,一方面又合成和分泌大量Ⅰ型胶原,使肉芽组织逐步变成疏松的结缔组织,将骨断端包围起来,形成接合两骨折断端的巨大的纤维骨痂。

然而,这种由无数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肉芽组织为主体构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却不会演变为在其它组织创伤修复时常见的瘢痕组织,而是通过钙盐结晶在其内部不断沉积,逐渐演变为骨性骨痂,使骨折局部的修复达到骨性愈合,恢复骨组织的结构。

此时,骨折愈合部只有骨组织而不再存在成纤维细胞[4,5,9~11]。

4 成纤维细胞的成骨作用成纤维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于其它组织创伤修复的表现,以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可以参与异位骨化[6,7],使人们对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能力、钙化骨化能力以及在成骨过程中其成骨能力如何发挥、细胞演变的最终归宿如何等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能力的研究也正是开始于对骨折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表现的观察。

对骨折局部骨形成区的电镜观察显示,除了成骨细胞在此发挥成骨作用外,成纤维细胞确实也存在着类似的成骨表现[4,5,9~13]。

例如,在其线粒体内可清晰见到钙盐颗粒,部分内质网腔内可见成熟的胶原纤维,分泌到其四周的胶原纤维内可见高密度的钙盐结晶沉积。

不仅如此,成纤维细胞还能象成骨细胞一样产生基质小泡并引起小泡内的钙盐沉积。

钙化的基质小泡形成丛毛球状的钙球,钙球随后合并、融合为骨组织。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一样具备提供钙盐沉积及骨形成所必需的条件。

在从纤维性骨痂到骨性骨痂的演变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也随之演变为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归宿相一致。

但二者在演变过程中的表现又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点可资鉴别[9,13]:①成纤维细胞及其细胞核均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或长方形,而成骨细胞及其细胞核则为边缘比较光整的椭圆形;②成纤维细胞均单独存在,细胞之间有众多的胶原纤维相隔,成骨细胞则以连续排列的形式出现;③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内溶酶体少见,而成骨细胞的细胞质内则常有溶酶体可见;④成纤维细胞四周的骨组织都由丛毛球状钙球或针状钙盐结晶组成,成骨细胞则都有一面紧贴比较成熟与致密的骨组织;⑤成骨细胞是一个一个地被骨组织(类骨质)包围变为骨细胞,而成纤维细胞则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被骨组织包围在一个陷窝内,然后再随着细胞之间基质的钙化而分隔为各占一个骨陷窝。

对成纤维细胞的成骨作用,有学者认为这是成纤维细胞的固有特性在骨折这一特定情况下得以表达的结果[9,11]。

骨折局部活的和失活的骨组织及软骨组织,以及骨基质中的某些大分子都有可能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其成骨作用进而演变为骨细胞[14,15]。

较早在骨基质中发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即对成纤维细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对骨折愈合中BMP作用的研究[16,17],表明创伤使内源性BMP呈阶段性合成与释放,并诱导周围软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或/和成纤维细胞等向成骨方向转化。

应用PAP法发现[16],骨折后第3、5天局部纤维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样间充质细胞内以及第14天新生骨小梁间纤维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样间充质细胞内,都与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骨基质一样存在BMP,表明这些成纤维细胞样间充质细胞已被诱导为可合成分泌BMP、具有成骨作用的细胞。

而Sampath [15]从牛骨基质中分离提纯得到的成骨素对成纤维细胞的骨诱导能力更是超过了BMP和当时已知的其它骨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在其成骨作用得以表达后,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成骨:①膜内成骨;②在环绕软骨的纤维层内成骨。

开始分泌胶原纤维后,参与成骨的成纤维细胞只有两个归宿[4,5,9,13]:①变性、死亡、碎裂直至消失,这种演变发生早、范围广,故从纤维性骨痂形成开始,就逐渐有基质成分发生钙化,进而转变为骨基质;②演变为骨细胞,这一过程出现较晚,并穿插在前一过程之中,故在形成骨组织的细胞成分的同时,还使丰富的纤维骨痂演变为骨性骨痂,形成骨组织。

但这种由成纤维细胞演变成的骨细胞,其结局如何、其生物学特性与由成骨细胞演化而来的骨细胞是否相同仍不清楚。

例如,骨细胞从骨陷窝脱离后,可恢复为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再次参与骨组织的形成;而由成纤维细胞演变成的骨细胞在脱离骨陷窝后,是成为成骨细胞还是恢复为成纤维细胞、此时是否还具备成骨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尚缺乏研究。

5 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18]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一开始并不涉及成骨作用,而主要是用于研究细胞的老化、各种外来因子对细胞的损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恶性转化、以及某些先天性代谢异常、酶缺陷等。

由于皮肤成纤维细胞易于获取,又易于在体外生长,故目前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已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其分离培养技术已相对成熟,对其体外生长规律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可用酶消化法或组织块法,其中组织块法又因其操作简便、条件易于控制而应用更为普遍。

通常,以酶消化法获得的成纤维细胞悬液在接种后5~10min即可见细胞以伪足初期附着,与底物形成一些接触点;然后细胞逐渐呈放射状伸展,胞体的中心部分亦随之变扁平;最快者大约在接种后30min,细胞贴附底物即较为完全,呈现成纤维细胞的形态。

采用组织块法则大约在接种后2~3天[2,3]到1周左右,在接种的皮肤组织块周围长出细胞。

待细胞融合成片,铺满培养容器底壁大部分时即可进行传代。

一般都采用胰蛋白酶(trypsin),将成纤维细胞从底壁消化下来后分瓶作传代培养。

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分裂增殖能力。

细胞分裂时变为球形;分裂后又平铺在附着物的表面成为有突起的扁平细胞。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其生命期限与物种等因素有关。

例如:人胚成纤维细胞约可培养50代;恒河猴皮肤成纤维细胞能传代超过40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则只有少数能培养30代;而小鼠成纤维细胞多数只能生长8代左右。

另外,从老年个体取得的成纤维细胞的寿命要比取自年轻者短。

由于在细胞传代和进行体外培养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会逐渐发生一些不同于体内的改变,故通常只将前10代视这正常细胞,可在此时将生长旺盛的成纤维细胞冻存起来,以备将来复苏使用,这在将培养的细胞由动物实验向人体实验过渡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