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2021.01开心地劳动、努力。

祥子是乌泱泱的“旧”中独“新”的存在,他代表着跳脱出“旧”的黑暗社会的淤泥而追求“新”的自我的精神,是“五四”精神的实证。

有了前面一心向新的美好作对比,才会有被旧势力的藤蔓缠绕束缚导致破裂的强烈冲击,而这一部分重要的描写在电影中是被省略的。

2.电影形象特点。

影片直接从祥子连人带攒钱买的车被抓走开始,忽略了对祥子攒钱的过程的阐释,忽略了祥子与其他车夫与众不同的刻画,这使得即使开头添加了祥子帮忙挑水的细节,也只能浅显地体现他的善良、不易,并未切入实质的点来展现。

且小说中的祥子在这一部分情节中,一开始为了让骆驼像是自己养的一样做出了一番“伪装”的,并未直接说明自己是刚从西边逃出的,买骆驼的老伯也并未从一开始就爽快答应,这实则映衬的是一个没有那么真诚纯真的动荡社会,大家都要为自己而活,影片缺少了这一侧面的刻画,对祥子主体悲惨性的刻画、观众情绪的代入是不利的。

关于祥子,小说中描写的其人性中不美好的一面在影片中往往是被删减或削弱掉的。

比如,在小福子的心意表露下,看到了她的家庭状况的拖累,祥子内心的懦弱、胆怯。

在小说末尾祥子渐渐融到那个集体中,变得“合群”“懂事理”,原本引以为傲的坚实强壮的身体被拿来当作撒泼无赖的筹码,祥子一点一点走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堕落,更是灵魂的氧化。

而这些情节在电影中的描写几乎是没有的。

最后展现的只有祥子拉车日复一日憔悴的场景,为彰显其可怜还安排了巡警踢倒的戏码,他的精神变化、灵魂堕落并没有得到展现,这对祥子这一人物而言是不完整的,难免少了些“人”味儿和“新”意。

三、结语总而言之,影版《骆驼祥子》在虎妞和祥子这两个人物上是做了比较大的改编,他们更生活化了,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而不是富于深刻的批判性和象征意义的时代符号。

这对电影的传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改编,但对还原原著那种立意深刻、性格形象饱满的立体化、个性化的人物来说,还是略带些遗憾的。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参考文献】[1]老舍.老舍作品精选·第一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2]凌子风.骆驼祥子[Z].北京电影制片厂,1982.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不断进行融合,媒介的边界不断消融模糊的过程。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李霄20126103城环学院给排水2班在以数字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所谓新媒体广泛出现后,不少人认为纸质媒介前景不妙。

更有人预测:50年后纸质文献将在主要国家退出历史舞台。

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文献了。

但是纸质媒介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在网络传播来势凶猛的当下和不断发展的未来,纸质媒介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自从东晋时期纸基本上取代了简牍到上个世纪后期新媒体的出现,纸质媒介一直是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纸质媒介早已超越了媒介最基本的传播功能,而是以其载体的特殊性建构着人的精神情操、审美情趣,影响着人的生存和生命,与人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读书人最喜欢自己的书斋,无论怎样布置,书是少不了的。

那一架架一柜柜的书,就是书斋主人的贴身伴侣,精神性命。

回到现在,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好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

就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们,也要辟出一个空间,里边摆上装帧精美价格昂贵的书。

为了阅读也好,附庸风雅也罢。

书本固然可以传递知识,摆脱了现实功利目的的读书却不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出于习惯,看重读书这一行为本身蕴含的乐趣。

花前树下,湖边草地,都是读书的好场所。

这类读书、赏书的精神、喜好,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外在生活了,而是形成了习惯、品性,内化为人的生命。

即不光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生存。

而一旦某种行为方式形成了习惯、癖好,与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时,要改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新媒体固然发展很快,也有纸媒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要想让读书人舍弃他视为性命的书,而从网络、从电子出版物中获取他在纸质媒体中得到的快乐,几乎是不可能的,起码是难上加难。

我们无法想象书斋里只有一台电脑、一摞光盘;更无法想象一个读书人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操作着一台现代化的阅读器。

不是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而是人难以改变他的审美兴趣、阅读习惯。

新媒体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优势:版面大,篇幅多,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传播面广,传播迅速。

报纸具有特殊的新闻性,从而使广告在无形之中增加可信度。

广告的改稿、换稿和投稿都比较方便。

劣势:时效性短。

受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广告拥挤。

无法对文盲产生广告效果。

缺乏动态感、立体感和色泽感。

电视媒体优点形声兼备,逼真的具体感,强烈的现场感,沉重的气氛感诉求面广,能表现各类题材受众广泛缺点:时效短,信息量深度有限,快速兴奋反应多集中在大脑表层费用高昂,联想天地相对局限网络媒体优点1. 真正的互动媒体,消费者可与广告主直接互动且可立即反应。

2. 受众数量庞大,32%的人口总数已是个相当值得重视的数量。

3. 目标对象选择性高。

4. 属于富裕市场,购买力强。

5. 可提供深度信息,将潜在顾客转化为实际购买者。

6. 成长迅速,发展潜力大。

7. 信息可信度高,但随着信息之泛滥,已有下降的趋势。

8. 可展示产品,具有店面与推销人员的优点。

缺点1. 效果依然难以测试。

2. 选择目标对象费用依然相当的高。

3. 尚非主流媒体,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4. 广告位置安排,仍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5. 安全与隐私保障仍嫌不足。

手机媒体优点1大众性:中国有5亿多的手机用户,意味着传播面广,覆盖率高,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产品能够利用这个媒体进行营销。

2互动性:手机广告具有非常好的互动性。

面对广告,消费者能够马上回复,延长了广告与目标受众的接触时间,增强广告的“黏度”。

3便携性:手机具有强烈的个人属性和便携性,手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全天候的。

4 抗干扰性:手机广告直接把内容送到目标受众的眼前,排除了一般广告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和噪音,保证了内容的及时、完整和高效送达。

5针对性:手机能够进行一对一沟通,针对顾客信息开展个性化服务,根据目标客户的潜在需求针对性传播,有利于广告价值的发挥。

缺点1产业链及商业模式不成熟。

2现有的手机广告表现手段单一。

3手机广告收入细分市场中,以短信为主,赢利渠道单一。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摘要】报纸是我们长久以来依赖的一种信息补给的方式,随着时间以及技术的发展,报纸这种媒介也随之面对新媒介的挑战。

【关键词】报纸;媒介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每天的清晨,当大多数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城市里百万份的报纸就会从轰鸣的印刷机中新鲜而出,为人们带来新鲜的资讯。

报纸的起源: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

《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

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由中央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往各地。

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报纸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在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

现在报纸有三大特性,既: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

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

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广告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1985年报纸广告营业额已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36.3%,位居首位。

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

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

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报纸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报纸媒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通过报纸来了解新闻信息,但现在,人们更多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来浏览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数字化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了首选。

因此,报纸媒体需要积极转变方式,将内容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上拥有更大的传播渠道。

其次,与数字化媒体相比,报纸的更新速度和互动性相对较低。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可以实时更新,人们可以互动评论。

这为人们获取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提供了便利。

因此,报纸媒体需要加快新闻的更新速度,增加互动功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可以通过与数字媒体合作,将在线新闻与报纸结合,实现跨平台传播。

此外,报纸媒体在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新闻都有兴趣。

因此,报纸媒体应该从传统政治经济新闻的报道转向特色化和细分领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

此外,面对数字化媒体的竞争,报纸媒体也可以考虑增加其他元素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如,一些报纸可以增加视频、音频、图表等多媒体形式的新闻报道,提供更丰富、生动的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年轻读者的注意,还可以提高整体阅读质量。

总的来说,报纸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面临着数字化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报纸媒体需要积极转变,加速内容的数字化转变,增强更新速度和互动性,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内容选择,并且增加其他元素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只有这样,报纸媒体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继续发展。

我国的媒介调研报告

我国的媒介调研报告

我国的媒介调研报告根据对我国媒介调研的结果,以下是关于我国媒介现状和趋势的报告。

一、媒介类型和特点我国媒介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手机等。

电视广播广告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互联网和手机媒介正在迅速发展。

当前,媒介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全媒体融合、移动化以及个性化。

二、传统媒介的现状1. 电视广播:尽管互联网和手机的媒介日益普及,电视广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媒介。

然而,电视广播的观众和收视率正在下降,因为观众逐渐转向了互联网视频和流媒体平台。

2. 报纸杂志:由于互联网新闻的兴起,传统的纸质报纸和杂志面临销售额下降和读者流失的问题。

但少数高质量的报纸和杂志仍然留住了一定的忠实读者群体。

三、新媒介的现状和趋势1. 互联网: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8亿,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

互联网已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和购物的主要途径。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更广,用户对个性化内容和移动支付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手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手机媒介在新闻、社交、短视频和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手机媒介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四、媒介调整与创新为了适应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介不得不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些电视台和报纸杂志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以便触达更多的用户。

同时,一些新媒体公司也开始从事制作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专业内容,以与传统媒体竞争。

五、市场竞争与监管挑战媒介领域的竞争激烈,各种媒介争夺用户的时间和关注力,为广告商提供更多的投放渠道。

然而,媒体监管不容忽视,需要在保护用户利益的同时,鼓励媒体创新和发展。

六、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与个性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媒体内容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移动化和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媒体的移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论我国媒介批评的起源、现状及走向(上)

论我国媒介批评的起源、现状及走向(上)
以考 察 报 纸 是 否 出现 全 面 小 报 化 的 倾 向 。还 应 该 对 党 报 是 否 出现 小 报 化 现 象 做 出研 究 , 因 为 党 报 在 较 长 时
Vra . e l g 转引 自郑作或. 对于大众媒体 的信任 :一个系统理论的分析 [] 中华 C.
传播学会2 0 年年会论文 09 ② 唐湘怡. 台湾报纸国际新 闻版 小报 化趋势 探讨[ ] 中华传播学会2 0 年年 c. 06
・探 索 与 争 鸣 ・

论我 国媒介批 评 的起源 、现状及走 向 ( ) 上
王志娟
媒介批 评作为传播学领 域的一个分支 学科 ,日益 受到学 界和业界 的关注,上世纪9 年代 中期 ,媒介批 0 评进入 我国学者 的研 究领域 ,发 展至今 己取得 一些成 果 ,同时也存在一些 问题 ,本文 拟从媒介批评 的起源 开始 回顾 媒介批评在 我国的发展历程 并探讨 它的发展 走 向。 评价 以及 所提 出的各种意见 ,就 可 以被视为 是受众对 媒体产生 的一种 自发的批 评 ,是媒介批评 的萌芽 。 “ 国是 世 界新 闻批 评 活动 开展 最 早 的国家 , 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助教传播学硕士媒体生态文明传播新策略研究大众传媒在进行生态文明传播时通过把关人以及议程设置的作用议题的选择与把关传播环境信息产生舆论扩散效应牵引全社会的注意力给公众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也会对有关的管理者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他们表明态度和进行干预并最终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
新 闻知识 (00 0 ) 2 1 .6

① N k a u m n ,D e R a t e a sn e in ( e w A f i l s L h a n i e l t d r M s em d e 2 r . u 1) i

报业发展现状

报业发展现状

报业发展现状
报业发展现状一直受到数字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纸质报纸面临着社交媒体、新闻应用和在线平台等竞争者的威胁。

报业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纸质报纸的销量持续下降。

由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获取新闻,纸质报纸订阅和销售额逐年下降。

许多报纸不得不裁员、缩减版面或停刊。

其次,广告收入不断减少。

随着广告主越来越倾向于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投放广告,传统报纸的广告收入急剧下降。

对于很多报社来说,广告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减少的广告收入导致了财政压力。

再次,新闻内容的免费化。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新闻媒体选择提供免费新闻,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

然而,免费新闻模式难以维持,无法覆盖新闻制作和报道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危机。

最后,新兴媒体技术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这种便利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对传统报纸的需求和使用降低。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许多报纸和新闻机构开始积极转型。

一些
报纸推出电子版,开设新闻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以扩大读者群。

同时,他们还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增加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

此外,一些报纸还将重点转向深度报道和分析,以增加新闻的
价值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有转型和创新的机遇。

通过积极应对数字媒体的影响,报业有可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并为读者提供更质量更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摘要】报纸是我们长久以来依赖的一种信息补给的方式,随着时间以及技术的发展,报纸这种媒介也随之面对新媒介的挑战。

【关键词】报纸;媒介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每天的清晨,当大多数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城市里百万份的报纸就会从轰鸣的印刷机中新鲜而出,为人们带来新鲜的资讯。

报纸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

《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

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由中央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往各地。

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报纸的发展历史:
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在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

现在报纸有三大特性,既: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

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

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广告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1985年报纸广告营业额已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36.3%,位居首位。

并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据统计,2007年全国报纸广告营业额达322.2亿元,比2006年增长3.1%,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18.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全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我国报纸媒介正朝着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报纸数量不断增加。

2、新的报纸类型不断出现。

3、报纸版面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

4、手机报蓬勃发展。

在传统意义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报纸主要是以其所使用的信息传递的载体即新闻纸而与电子媒介相区别的。

而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在资讯传播领域的运用,信息的传输方式何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夜越来越多元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信息的传输方式受到了冲击。

纸质报纸的命运也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报纸真的会消失吗?答案是否定的。

报纸的前景究竟会怎样呢?什么是报纸?在《美国报纸产业》一书中,作者这样介绍报纸:从法律的目的上,报纸是“一种出版物,通常以纸的形式出现,为了一定的发行量而出版,并且在短暂的时间间隔内定期出版,内容包括当前事件的消息和大众感兴趣的新闻”。

不过,关于报纸的界定一直是含混不清的,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应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报纸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

其二、这种媒介应该为新闻纸。

其三、报纸传递的信息的受众一般为匿名的大众。

其四、报纸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的规律进行出版。

从目前的报纸发展的趋势来看,纸质报纸的发展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而多媒体的报纸形态呈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很多的报纸都借助网络技术而诞生了报纸的电子版。

尤其是手机报的蓬勃发展。

2004年7月18日,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和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 - - - - -《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这张彩信报纸克服了短信容量小、格式单一的缺点,可以实现用户和报人之间的互动。

由此开始手机报全面升温。

经过2005年和2006年的市场培育,步入2007年,国内手机报发展进一步加快。

为了借助手机宣传党的政策、打造自身品牌,2007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相继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面向手机用户的手机报,手机报已跻身国内主流媒体行业。

目前仅中国移动手机报用户已超过了300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
过国内任何单一平面媒体的发行量。

近几年来,手机报在“两会”和党的十七大等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了手机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

经历了短短几年多的时间,手机报已发展成为具有庞大读者群的新型数字媒体。

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进程中,移动运营商准确把握手机媒体化的大势,将手机报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广,手机报发展步伐之快让人刮目相看。

手机报正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所谓网络版报纸,是指报纸这种传统媒体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电子版本,它与报纸的印刷版本是子体与母体的关系,网络版报纸作为母体纸质报纸的电子版本,结合了报纸与网络技术二者的优势,在新闻传播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一方面它体现了网络新闻的基本特点——更快速的提供信息、更为丰富的表现方式、更强大的检索功能以及与受众更紧密的互动关系。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子体能够秉承母体的风格,形成一致的编排思想,并且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表现,对整个报纸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此时,网络版报纸可以成为信息的引导者。

加上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持,配合传统报纸所无法实现的动态信息、多种媒体信息。

使得数字报纸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无论是已经出现的手机报,还是电子报纸等,由于其载体的价格成本、携带的方便性、阅读的时空等原因,可能更容易成为个性化定制的物质基础。

数字报纸是传统报纸在互联网上的电子化再现,它既传播了纸质报纸的基本内容,又融合了互联网多样化互动和多媒体等特点,以便捷的版面导读、丰富的阅读方式、快速的发布和低成本的运营方式,赢得了业内人士的青睐,在短短的时间里,大量的报纸都采用这种形式。

并且以数字形式的新闻报道中的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可任意被引用。

例如:南方都市报的摄影图片因为经典,大量被转载于各大互联网媒体中。

另外数字报纸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特性,挖掘数字报纸的内在价值,是数字报纸探索价值体现和创新盈利模式的有效途径。

数字报纸它的可移动性,随时随地,只要联网,都能进行在线或下载的方式阅读,不论是手机GPRS上网,还是3G技术的逐步推广,坐在公交车上,也能随意地浏览报纸。

数字报纸所呈现的广告,还可以附加后期制作的动态广告,这点上,是传统报纸无法体现的。

基于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报纸功能的分化,将会使得报纸的定位更加准确精准,进而为报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新闻纸并非报业的本质,报纸的本质是新闻和有价值的信息。

现代意义的新闻媒体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报纸的发展也要借助于合适的传播技术,适时更新。

未来的报纸将不是单一的纸质的形式,而是纸质媒体向其他媒体形式的延伸,报纸将成为多种媒体形式的一种组合。

这样看来,我们面临的并不是报纸的衰亡,而是报纸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的存在形式,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夜是对于传统的报纸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数字报业的提出将会为传统的报业形态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光明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