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郑渊洁与外国童话作家的比较
【中外儿童文学的对比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短篇

【中外儿童文学的对比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短篇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儿童犹如一颗种子,我们应该运用文学的力量去浇灌他们,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快乐的成长。
”随着现代人文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儿童培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文学则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由于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的欣赏阅读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大量国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开始走向国内,这些对于儿童文学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
因此,对中外文学进行对比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外文学,价值“渊博深厚”受到东西方社会发展历程的变化影响,国内与国外儿童文学作家的生活环境、人文思想、创作理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儿童文学,其对于儿童的教育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
中外儿童文学为少儿提供了广阔的阅读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价值。
在对比分析中外儿童文学的创作风格时,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予以深刻认知,这样才能彰显出儿童文学的现实价值。
1教育价值。
中外儿童文学主张在阅读作品中净化儿童心灵,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如: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之后可教育儿童自小养成怜爱之心,对自己、他人都充满爱心;《丑小鸭》则引导儿童自小树立自己的梦想,并勇于为了这个梦想而努力付出。
在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被文学里的经典人物、百态故事、长短小说等深深吸引,并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为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净化儿童心灵的“良药”。
2艺术价值。
受思维观念的影响,在早期采取的教学方案过程中,很多儿童对于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概念。
若在教育时只凭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则很难让儿童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叶圣陶的《稻草人》寓意着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人文精神,象征着人文艺术美感。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事物都能把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儿童体会到文学作品带来的艺术价值。
3思想价值。
因中外文学作者在写作文学时,其本意都是为了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呈现出来,因此在作品中,许多思想观念都得到了深刻的诠释:有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有的则流露出真挚的做人道理;有的则显现出对美好世界的憧憬等,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让儿童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郑渊洁童话创作中体现的儿童文学核心价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郑渊洁童话创作中体现的儿童文学核心价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儿童文学是以文学审美为手段,张扬一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豁达风趣的童年人生态度,从而培育以健全人格、健康情感为内核的童年精神结构,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感动,而不是猎奇、搞笑; 是一种如何看待人生的精神,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态度。
儿童文学要给孩子们带来思考和认知,这是与给他们带来欢乐同等重要的。
其终极目的在于益智、熏染、思索、感动、快乐、提升,在于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应该是趣味外观和深邃内核二者的完美统一,这才是儿童文学核心价值的最终体现。
郑渊洁作为热闹派最具代表性的儿童作家,他的童话区别于以往童话重视教育和一般规范的现实特质,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特有的叛逆特征和意义指向,他对生命灵性的压抑,提倡快乐至上原则。
他始终站在儿童本位的审美立场,寻找抵达儿童内心世界的路径,力求把握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期待。
他的作品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快乐的文学,也不仅仅是使儿童学会审美的文学,其实质是在重塑儿童文学美学品格的同时,重申社会责任感,对弘扬和重建儿童文学核心价值有重要意义。
1 郑渊洁擅长通过一个个简单、快乐、温暖的童话故事来熏陶、提升儿童的道德修养曹文轩说过: 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要有道义感。
这道义是人类文明慢慢积淀下来的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如无私、正直、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等。
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这是儿童文学保持其人文性精神食粮品格的关键。
郑渊洁非常注重人的情感熏陶、美德养成,他总是通过笔下那些正能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潜移默化地在品质、情操、精神等方面启发、感染、熏陶孩子。
《蛇王淘金》里,被视为家人掌上明珠的阿奔突遇,正当其父母为无力筹备巨款而捶胸顿足、焦急万分之时,桌上魔力般地出现了阿奔在意念中运送给家人的五万元,就在救人要紧的紧急关头,阿奔的父母动起了挪用天上馅饼的歪念头,奶奶却掷地有声地说道: 这钱不能用,人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正直纯真的良心。
郑渊洁成人童话浅析

郑渊洁成人童话浅析
郑渊洁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写了许多成人童话。
这些童话与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样富有幽默感和诙谐。
本文将浅析郑渊洁的成人童话,旨在探讨其风格和主题。
首先,郑渊洁成人童话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诙谐。
和他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一样,他在成人童话中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幽默天赋。
例如,在他的《白纸扇》中,主人公因为一把白纸扇而引发了一场笑话,故事充满了笑料。
在他的另一篇童话《两只老虎》中,两只老虎之间的对话让读者忍俊不禁。
这些幽默和诙谐的元素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之一。
其次,郑渊洁成人童话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心理描写和寓意。
这些童话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他的《鬼媒夫妇》中,他通过一个人和他的一位鬼媒夫妇的故事,涉及了死亡、生命和爱的主题。
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思考人生的真谛,以及生与死相连的复杂情感。
最后,郑渊洁成人童话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他的文学技巧。
尽管他的童话故事看似简单,但它们却被精心编织,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复杂的结构。
他的用词简单而直观,非常适合用于描述儿童情境和人物的心理。
此外,他也擅长使用反转和讽刺等技巧,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郑渊洁成人童话作品是值得一读和研究的,其中蕴
含着幽默、寓意和技巧三种重要的元素。
通过对这些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杰出作家的文学形式和才华。
郑渊洁成人童话浅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郑渊洁成人童话浅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跟随主人公的变化,郑渊洁笔下那个充满儿童奇幻色彩的世界也为之改变,扑面而来的是一个大人的现实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人生百态图景,就连以前未曾涉入的无法被儿童所接受的比如“性”等话题也理直气壮地走进了作品。
他以社会现实作为写作基石,对成人世界中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暗箱操作及其当今社会浮躁、猜忌、虚伪等非正常心态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强烈和辛辣讽刺。
对于郑渊洁的转变,既可从他自身找出原因,也可从接受者寻求端倪。
郑渊洁自己承认他的童话风格的转变是“很自然的事情”。
作为艺术家,他“不仅要在世界里看得很多,而且要把众多重大东西摆在胸中玩品,深刻地被它们掌握和感动。
他必须经历很多的行动,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郑渊洁的人生经历颇具童话色彩。
在随笔《第一次当兵》中,他写道:“自从经历了后,我对什么事都不会惊讶了。
被全国人民天天虔诚地敬祝其身体永远健康的党章法定的接班人林副主席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林贼,我今天之所以能写童话,和我经历过如此奇特的极富童话色彩的事不无关系。
”不惑之年的郑渊洁积累了厚实的生活阅历,不再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而是用成人目光去折射现实存在,这种转变也是童话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
正如童话研究者周晓波所说:“当代童话为了寻求形式上的创新,以‘反童话’的创作方法重新寻求与小说的接轨(当然小说也常以‘反小说’的手法寻求与童话的接轨)。
所谓‘反童话’乃是故意违背传统童话单纯的幻想结构手法,吸取小说写实性的表现手法,让现实生活直接进入童话,现实与幻想共存一体,并驾齐驱,造成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效果。
”[4]但这并不意味着郑渊洁不再关心少年儿童的生活,而是从早期作品关注小学生的教育过渡到关注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注高考,关注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
论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美学意义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
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作者者签签名名::磊Z及久蜗蛸, 导师签名:
日期:明二二5二嗲
日期:尘!121』::兰≯
引言 郑渊洁的童话和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形象早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由郑渊洁独立
撰稿的《童话大王》杂志于1985年创刊,创办20年来在海内外影响颇大,是中国 发行量最大的纯文学月刊,月发行量最高时逾百万。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的、持续 20年大发行量的纯文学月刊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尚无先例。同时,《童话大 王》也被誉为适合全家所有人阅读的刊物,老少成宜。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感情 真挚,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童话中的人物如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罗克、 阿奔……个个活泼好动,喜欢探险,还常常发表惊人之语,是典型的“顽童形象”。 郑渊洁也因此被视为“热闹派…童话的代表人物。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美学意义 姓名:石文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朱希祥
王葆与皮皮鲁——张天翼与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比较

A p ., O1 r 2 0
第 2 3卷 第 2期
Vo . 1 23 NO. 2
王 葆 与 皮 皮 鲁
生 他们 分 别是 我 国 当代 著名 的儿童 文学 作 家张 天 了两代人的成长呢 ?笔者通过对两 位作 家塑造的顽童 翼 与郑 渊洁 童话 中的顽 童形 象 。这 两 位顽 童 陪伴 着 形象的分析 比较 , 结合作家 的个 性特征 和时代特 征 , 探 不 同 时期 的 中国孩 子度 过 了他 们 的 童 年 。但 是 , 对 微张天翼和郑渊洁童话创作 的不 同之处 。 这 两位影 响 着 中 国一 代 甚 至 两代 人 成 长 的顽 童 , 孩 对 “ 孩 子 ” 不 同定 义 好 的
[ 键 词] 王葆 ; 关 皮皮 鲁 ; 张天翼 ; 渊 洁 ; 童 形 象 郑 顽 [ 中图分 类 号] I0 . [ 2 6 7 文献 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7 8 2 1 ) 20 8 — 4 0 84 3 ( 0 0 0 — 0 10
说起 王 葆 和皮 皮 鲁 , 大部 分 中 国读 者 都 不 会 陌 的当代“ 童形象” 顽 却能受 到孩子 们 的喜爱 , 至影 响 甚
一
、
子 们 的态度 可不 大一 样 。 王 葆 , 我 国儿 童文 学 界 的 泰斗 张天 翼 的 长 篇 是
张 天翼 自始 至终都 是 一个坚 持 着教 育理 念 的文 学 家 。他 强调 童话 的教 化 功 能 , 教 育 儿 童 作 为 他 把 童 话作 品《 宝葫 芦 的秘 密 》 的 主人公 。他 曾是个 好 童话 创作 的根 本 目的。《 葫芦 的 秘密 》 里 宝 创作 于五 十 逸 恶劳 的顽 童 , 经过 和 宝葫 芦 的一 连 串 纠 缠 后认 识 年代 。五 十年代 的 中国 , 个百 废 待兴 、 国建设 热 是 祖 到 自己的错 误 , 坚决 地 与宝 葫芦决 裂 , 为一 名发 奋 成 情 高涨但 是 阶级 矛盾 依 然 存 在 、 倾 政 治 色 彩 浓 厚 左 学 习 的好 孩 子 。《 葫芦 的秘密 》 宝 是一 部充 满 了童 趣 的特殊 年代 。在 特定 的历 史 条 件 下 , 张天 翼 所 关 心 和 幻想 、 有浪 漫梦 幻 色彩 的作 品 , 问世 就受 到 了 带 一 的是 教 育孩子 不 能被“ 思想” 坏 腐蚀 , 育孩 子“ 教 劳动 广 大青 少 年 读 者 的 喜 爱 。但 是 , 了 《 葫 芦 的 秘 看 宝 光荣 ” 教育孩 子不 能被 不 劳而 获 的思想 腐蚀 。 、 密》 之后 , 不少 小朋 友对 那个 能 满足 人一 切 愿望 的 有 张 天 翼塑 造 了 王葆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 旨是批 评 主 宝 葫芦 一直 念念 不 忘 , 对 王 葆 最 终成 为 “ 孩 子 ” 而 好 不 劳而 获 的思想 。王葆 有 不 劳 而 获 的思 想 萌 芽 , 他 的身份 根本 无法 释然 。 天 天盼 望着 得到 一 个 宝 葫芦 , 觉 得 , 不 管 张三 也 他 “ 皮皮鲁 , 是当今 中国孩子 们心 目中 的“ 童话 大王 ” 好 , 四也好 , 得到 了这 个宝 葫芦 , 就幸 福极 了, 李 一 可 郑 渊洁童话 中最酷的男一号 。他和王 葆一样 是个善 良 要 什么 有什 么 。 [ 当他 终 于拥有 了这样 一个 宝 葫芦 ”1 ] 正直 的孩子 , 他 比王葆更 加 调皮捣 蛋 , 一个 聪 明 、 但 是 却并 不 能得到 幸 福 : 王葆 心里 的一 点 点微妙 爱玩 、 胆大逞能 、 于 冒险、 于反 抗 、 敢 勇 极具“ 逆” 叛 精神 的时候 , 的 自私 的念 头都 让 宝 葫芦 给放 大 而 变成 现 实 , 就 这 的顽童形象 郑渊洁的童话作品 以全 新独特 的面貌征 有 服 了全 国亿万小读者 , 在中国 ,O 以下 的人不知道皮 让 他经 常 陷入尴 尬 之 中; 了宝 葫 芦 而 不 敢 说 出 宝 3岁 葫 芦 的秘密 , 致他 越来 越孤 独 ; 导 宝葫 芦 变 出来的 东 皮鲁 的已经 不 多。皮 皮鲁 已经融 人 到 广 大读 者 的 心
童话大王郑渊洁

童话大王郑渊洁郑渊洁,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他以其优秀的童话作品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大陆受到欢迎,还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了全球儿童文学领域的瑰宝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郑渊洁童话作品的魅力所在。
郑渊洁作为一位著名作家,他在儿童文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篇章结构和富有趣味性的叙述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他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使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的同时,还能够在想象中探索世界的奇妙之处。
郑渊洁的作品还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他以巧妙的叙述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开想象的舞台。
通过他的作品,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郑渊洁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在童年的岁月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郑渊洁的作品大多数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他的作品中往往会融入一些道德规范和生活哲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这些深邃的寓言故事和多层次的含义,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带来欢笑,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思考和成长的机会。
除了创作优秀的童话作品,郑渊洁还积极参与儿童文学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他经常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和社区进行讲座,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理念。
他还经常参加儿童文学的展览和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他和他的作品的机会。
郑渊洁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为儿童文学事业倾注心血的先驱者和推动者。
郑渊洁的作品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童话宝库,它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启发,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对话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素材。
他的作品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给予孩子们勇气和智慧,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郑渊洁的童话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温暖的地方,让孩子们能够在其中发现美好和希望。
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家介绍与经典作品欣赏

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家介绍与经典作品欣赏儿童文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儿童为受众,通过文字和图画传递信息、塑造形象、激发想象力和情感。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启发。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中,最著名的当属郑渊洁。
他是《皮皮鲁传》系列的作者,这个系列作品以幽默、机智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小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郑渊洁的作品中,既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情节,也有让人思考的哲理。
他通过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向孩子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而在国外,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更是家喻户晓。
这个系列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孩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中的冒险故事。
罗琳以她独特的想象力和扣人心弦的叙事能力,创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魔法世界。
这个系列作品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爱,也成为了许多成年读者心目中的经典。
除了郑渊洁和J.K.罗琳,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深度和魅力。
比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们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描绘了两个男孩在大自然中的冒险故事,同时也带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讽刺。
这些作品不仅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让他们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另外,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作品也是不可忽视的。
她创作了《长袜子皮皮》和《兄弟莫尼克的冒险》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以幽默、温暖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个充满童真和想象力的故事。
林格伦的作品中,既有对孩子们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的理解,也有对友谊和家庭的温馨描绘,给孩子们带来了安慰和启发。
除了这些作家,还有许多其他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同样值得一读。
无论是中国的巴金、杨红樱,还是国外的安徒生、格林童话的作者,他们都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郑渊洁与外国童话作家的比较—天性夸张与权威质疑
瑞典女作家林格伦创作的皮皮是童话世界中的经典形象,也是典型的顽童形象. 读过《长袜子皮皮》的读者都知道,这是关于一个奇怪小姑娘和她奇怪生活的故事。
皮皮说,自己的妈妈是天使,而爸爸是黑人国王。
可是,没人相信她的话。
在大人们看来,她应该去上学,去“儿童之家”,可皮皮坚持一个人独立生活,并且过得
很快活。
她有两个好朋友:有一只猴子和一匹马,还有一大箱的金币。
当然,最重
要的还是,她有无人可敌的力气。
这些东西就足够这个小女孩自由自在,继续做她那个“永远也不长大”的梦了。
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成年人的意志,不去学校上学,满嘴的瞎话,与警察开玩笑,戏弄流浪汉。
她还花钱买一大堆糖果,分发给所有的孩子,她所说的的爸爸的身份也有点儿不可思议—是南海一个岛上的国王。
这位怪怪的小姑娘自然成了孩子们的新偶像。
其实皮皮的梦,也就是林格伦本人的梦想。
她虽然没有找到那可以留住岁月的“魔法豌豆”,却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
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童年伙伴。
这是汤米和安妮卡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古怪的小姑娘。
这一位就是长袜子皮皮,她早晨正要出去散步。
她那副模样是这样的:她的头发是红萝卜色,
两根辫子向两边翘起,鼻子像个小土豆,上面满是一点一点的雀斑。
鼻子下
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嘴巴,两排牙齿雪白整齐。
她的衣服怪极了,是皮皮自
己做的。
本来要做纯蓝的,后来蓝布不够,皮皮就到处加上红色的小布条。
她两条又瘦又长的腿上穿一双长袜子,一只棕色,一只黑色。
她蹬着一双黑
皮鞋,比她的脚长一倍。
这双皮鞋是她爸爸在南美洲买的等她大起来穿,可
皮皮有了这双鞋,再不想要别的鞋了。
这是皮皮的首次亮相。
她绝对不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些美丽可爱的女孩子,也绝对不像阿丽丝那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就像一个野孩子,极其特别,长相也很怪,穿着可笑,举止也非常有个性。
皮皮顺着街道走,一只脚走在人行道上,一只脚走在人行道下。
汤米和
安妮卡盯住她看,直到她走得看不见为止。
一转眼她又回来了,这回是倒着
走。
这样她就省得转过身来走回家了。
她走到汤米和安妮卡的院子门口停下
来。
两个孩子一声不响地对看一下。
最后汤米问那小姑娘说:
“你干嘛倒着走?”
“我千吗倒着走?”皮皮反问他们,“这不是个自由国家吗?我不能爱怎
么走就怎么走吗?告诉你们吧,在埃及人人都这么走,也没人觉得有一丁点
儿奇怪。
"
“在埃及人人都倒着走?这你怎么知道的?”汤米问道。
“你又没到过埃
及。
”
“我没到过埃及!我当然到过,那还用说。
我到过全世界,比倒着走更
奇怪的事情都见过。
要是我学印度支那人那样倒竖着用手走路,真不知你们
会怎么说呢?”
小家伙还会吹牛,却连圆谎也不会。
“那不可能。
”汤米说。
皮皮想了一下。
“不错,你说得对。
我说了谎。
”她难过地说。
“说谎可不好。
”安妮卡总算有话说了。
“对,说谎非常非常不好,”皮皮说着更难过,“我有时候忘了。
一个孩
子,妈妈是个天使,爸爸是个黑人国王,他又一生航海,你怎么能希望这孩
子总是说真话呢?而且,”她说着整张雀斑脸浮现出微笑,“我可以告诉你们,
刚果没有一个人讲真话。
他们日夜吹牛,从早晨七点吹到太阳落山。
因此,
万一我有时吹上几句,请你们一定要原谅我,记住这只是因为我在刚果住得
太久了一点。
我们还是可以交朋友的。
对吗?”
“当然。
”汤米说着,一下子知道这一天不会无柳了。
cc RF干吗不上我家吃早饭呢?”皮皮问。
“嗯,可以,”汤米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咱们走吧!”
“好”安妮卡说,“这就去!”
“不过先让我介绍一下纳尔逊先生。
”皮皮说。
猴子马上彬彬有礼地举了举帽子。
如此单纯可爱,即使她长得不好看,举止没教养又怎么样呢?这样可爱的一个
女孩子,这么真诚,这么浪漫,谁跟她玩都不会觉得无聊的。
这就是瑞典童话大师林格伦的皮皮,一个喜欢穿长袜子的小姑娘。
林格伦在1945年步入儿童文坛就标志着新世纪儿童已经诞生。
当时关于瑞典儿
童的教育问题的辩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茶—以昔日的权威性教育为一方,以现代自
由教育思想为另一方。
早在3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童年教育感兴趣,并有新的儿童
教育观出现。
很多人提出,对儿童进行严厉无条件服从的教育会使儿童产生压抑和
自卑感。
人们批判和揭露当局推行的绝对权威和盲从的教育思想。
在林格伦的眼中,顽童理所应当是童话中的主人公,一个正常的孩子就应该有顽皮的特点,这是天性使然。
对比林格伦和郑渊洁所处的时代,虽然其间相隔将近三十年,但是时代变更则
有相似性。
郑渊洁所处的时代,正好也是权威性教育快走到尽头的时代。
应试教育
的弊端已经暴露无疑,孩子们被沉重的学业压力压得没有玩的时间。
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儿童只有听从的份儿。
当时我国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讨论,借
鉴西方教育理念,虽然己经比人家晚四五十年了。
但是将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有升学压力之剑悬在学校头上,老师们不能容许贪玩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存在在班级里,拖全班的后腿。
这样
残酷的现实,深深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
郑渊洁塑造的那些顽童形象,很多的时候都是一种对应试教育的反叛意志的感
性显现。
因此,充斥在他作品中的,是对学校学习给他们带了的无穷压力,和繁重的学业侵占他们玩耍时间的控诉,所一谓的一些劣迹也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对学校小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的揭露.因此在郑渊洁的作品中,
反映现实的篇幅更多。
如果说皮皮是天性调皮,林格伦塑造的是一个神秘的有些夸张成分的小调皮的话,那么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则是一个代表着被学业压力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