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洪图主讲黄帝内经视频讲座40集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4)王洪图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4)王洪图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4)王洪图展开全文之前漏了第四课,今日补上现在我们学习第三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首先谈的是独特的医学理论。

所谓独特的,那当然是有参照物,现在最大的参照物就是西医,用西医作为参照来看的。

虽然西医是后传入中国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究《内经》的学术特点的时候,恐怕还是得考虑这点,这个方面的问题。

《内经》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研究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

思维方式上面我们涉及到了,而形成了独特的人体观、疾病观,以及疾病的防治观。

我们还是按这样几个题目来谈这样几个问题。

人体观,也就是怎么看人体,把人体是怎么看待的。

其实简单地说,有两个点是突出的,一、是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把人放入到天地、自然、社会之间来看,这是一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认为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来维持生命的。

人体的气机正常运动是升降出入,气机的正常运动这就是正常人体。

气机的升降出入在运动着,这种运动规律是正常的,这就是正常的人体。

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两条。

一条是把人看成整体,把人和自然社会作为一体来看待,而人自己也是整体。

二条就是把人看成是运动变化的气,或者是气机,正常运动变化的气,这就是正常人体。

升降出入,所谓的阴平阳秘也好,所谓的其它的东西也好,都是在讲的正常运动。

阴平阳秘也不是平平静静地呆着,它也是在那运动着的,它不是呆立不动的。

所以对人体观,怎么样看待这个人,这是一个特点。

现代医学新的观点是,把生物、社会看成是一个。

其实《内经》那时候,把人看成生物是没问题的,又看成是社会的,又看成是自然的,生物的、自然的、社会的一直是作为一体来看待,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这是人体观。

疾病观,疾病观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和谐,和谐观。

疾病观就是失于谐和了,失于和调了,那就是疾病,失调了那就是疾病。

正常的就是和调的,失调的就是病。

再具体讲,阴阳失调了就是病,阴阳和调了就是健康。

阴阳就包括气血,包括脏腑,包括很多的,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的。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提要】医学气象学,在西方刚刚起步,而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便有了精辟的阐述。

(北京古观象台)我们祖先的目光,曾经长久地观察刮风、下雨、严寒、炎热、干燥、潮湿,这些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气象现象。

然后细致入微地研究它们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终于认识到气象对人体是一种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河南告成周公测景台)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的祖先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黄帝内经》天才地总结了先人的经验,把气象与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在两千五百年前,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辟的医学气象学理论。

这个理论在西方却是近期刚刚开始兴起的一门学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灿玾教授:“我们研究医学,不能不研究气象学,不能不研究观察生物学。

这就是,(因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这从中医来说,这种大整体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

一个生物也好,一个人也好,绝不能离开这个环境去生存。

因此你的生态变化,必然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所以我们研究医学必须要研究这个。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帝内经》指出,气象因素与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四季气候的变化,影响人体经脉之气的运行。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黄帝内经》以气候变化对江水的影响作比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气候与人体的关系。

它指出:(字幕: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气温暖,江水平静。

(字幕: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寒地冻,江水凝结成冰。

(字幕: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天气酷热,江水沸沸扬扬。

(字幕: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如果暴风猝然而起,则(江水)波涛汹涌。

若是表现在人的气血活动上,那么天热则气血畅通;天寒则气血运行缓慢。

付维康先生说,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某些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转载▼
分类:中医自学
标签:
杂谈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经典一:《难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四大经典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
另外,中医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做为自学者,很难有大量接触治疗病人的机会。

弥补的方法之一是阅读古今名医的医案类著作,如张璐的《张氏医通》、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四大经典视频教程
•《内经》 77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杨旭教授
•《黄帝内经》80课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洪图教授
•《伤寒论》70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郝万山教授
•《金贵要略》80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王雪华教授•《温病学》72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刘景源教授
四大基础视频教程
•《中医基础理论》75课时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
•《中医诊断学》 75课时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文峰教授主讲
•《中药学》 79课时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讲
•《方剂学》 83课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

中国十大养生名家

中国十大养生名家

中国养生名家近期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出的特别多,看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真的重视起来了。

以下是近年较为知名的养生专家,在此罗列下来供大家参考,相信一定还会有很多的实力深厚的养生保健专家。

每位专家的方法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彼时,也许自己才是自己的专家。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自幼,中里巴人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从祖父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之意趣。

根据自己对人体经络的切身理解和体会,中里巴人认为治病不如防病、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结合亲身感悟,写成了《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告诉大家在疾病未发之时如何预防,在所谓亚健康的状态下如何调理。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从此开始了对营养学的研究与探索,更从印度的瑜伽、中国的中医和禅修中研究并发展出自己的完整的疾病治疗思想和体系。

运用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生活规律加上现代的科技进步,运用呼吸、随机运动及天然食物,解决顽固疾病,创建了整体自然医学疗法。

亲自调理治愈的病人超过5万人。

著有《断食排毒养生法》。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

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学道家养生学术。

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为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后人,朱老总结前人经验,将自己有关养生、中医行医心德先后著书: 余本,广泛流传于社会,有《中国秘传宝典》(四册)、《养生之道锦囊》、《养生益寿秘法》(英文版)、《糖尿病防治》(日文版)、《新生命》(日文版)、《道家养气生气功》(日文版)、《健康是福》、《性爱情缘》、《经络与运动医疗》、《运程与养生》、《生肖与养生》、《玄鹤子养生书法集》、《玄鹤子养生语论书法集》《玄鹤子益寿箴言丛书》。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12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素问·藏气法时论1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12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素问·藏气法时论1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12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素问·藏气法时论1第12课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我们接着上课讲最后一个自然段,“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不管望色还是切脉,首先要分辨的是属于阴还是属于阳,至于什么样的色属于阴之色、什么样的色是阳之色,我们逐渐地还会涉及到;什么样的脉属于阳、什么样的脉属于阴,这个过去倒有的医学家概括达,说“大浮数动滑阳脉”,大脉、浮脉、数脉、动脉、滑脉都属于阳脉;“沉涩弦迟属阴”,沉脉、涩脉、迟脉这一类的属于阴,不足之脉就属于阴嘛。

“审清浊而知部分”,看看面部、望色了,面色的清、面色的浊,是污浊之气呢,还是比较光滑、明润的现象,这是审清浊;还要知道“部分”,部分就是面部和五脏相对应的部位,比如鼻子属脾、下颌属肾等等,要知道面部的五脏所主的部分。

总之,审查清浊,知道病人的正气、邪气的盛衰情况,看看疾病在面部哪个部位上有了特殊的颜色改变,就可以知道它所属的哪一脏有病。

比如说左颊先红了就可能要产生肝热的病,右颊先红了就可能产生肺热的病,我说的都是《内经》的话了,这就是望色可以知道疾病将要发生的情况。

“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看病人喘息的形象,听病人所发出的声音,就可以知道病人的病苦所在、属于哪一脏。

比如我这一篇前面所讲到的,病人是呼、是歌、是呻呢,从它的声音上来看还是角徵宫商羽这个五音,要从病人的音和声来判断。

“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权衡规矩是说的脉象。

权的本意是秤砣、在此代表沉脉,沉脉在正常情况下是冬季的脉、是肾的脉象,如果是沉脉,说明病在肾、在里,肾主里嘛。

衡的本意是秤杆、在此代表浮脉,浮脉在正常现象当中是秋季的脉、是肺的脉象,如果是浮脉,说明病是在肺、是在表。

规的本意是围圆之器、取其轻灵圆滑之意,说的是弦脉,弦脉在正常情况下说的是春季之脉、是肝的脉象,那不正常的、见到弦脉时,就要考虑肝、考虑风、考虑到痰,肝脉可以出现头晕、可以泛酸,脾气急呀,这不就看出来了嘛。

上古真人老师讲座系列

上古真人老师讲座系列

上古真人老师讲座系列2008-11-23上古真人讲----中医思维问:大肠和小肠主津液,与膀胱司气化生津液有什么不同?答:膀胱司气化这与肾有关系。

中医理论在人体上的应用有不同的位置。

比如在躯干上,把躯干比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季,也叫四时,是这种理论的应用。

那么人体的四肢呢,它应用的是太极理论,太极理论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然后四象生八卦,是这么一个概念。

就是它应用的理论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十二经脉里的阴经,我们用水来代替,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水呢是往下流的。

阳经我们用火来代替,那么自然界中的火是往上生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在人体上十二经脉的走向是不一样的,阴经往上走,我们把双手举起来,阴经在里面,在四肢的内侧,阴经是往上走行的;阳经在身体外侧,它是往下走行的。

换句话说,在人体上,阴不是自然属性,不象自然的水往下流,而是逆着往上行走。

阳经也不是自然属性,火不是往上升是往下走行的,这叫做阴阳相交。

五脏六腑上用的是四时的理论,九宫、八风、四时、五行。

四时:春、夏、秋、冬。

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个基本概念。

把躯干分成三部分,怎么分格呢?你站在一个镜子前,你把手自然下垂,肘关节对应的就是中焦;这个上臂,就对应的上焦,就是对应的心肺;这个下焦就是下臂对应的那个位置:肝肾;中焦其实就是三焦和这个脾。

但三焦里面还具体再分,分成上焦、中焦、下焦。

就是有大的上中下,还有小的上中下。

你先把位置确定准了。

那么上焦,也就是上臂水平面对应的呢就是心肺。

心为夏,四季里面的春夏秋冬里面的夏,也叫太阳。

黄帝内经对心来讲的是太阳;那么肺呢是阳明,对应的是秋。

也就是夏秋在上焦。

春(肝)为厥阴,肾为少阴;那么厥阴少阴,也就是肝肾在下焦。

中焦就是三焦和脾,脾就是太阴。

太阳阳明在上焦,厥阴少阴在下焦,这个少阳太阴,三焦也叫少阳啊,少阳太阴在中焦,这个位置先确定了。

那么膀胱的气化,膀胱以脏腑来说的话,是肾腑,也就是少阴之腑。

这个气化生津液与少阴有关系。

黄帝内经讲座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讲座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讲座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录[隐藏]概述人物生平个人履历主要著作:概述王洪图,我国著名的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图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6日0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王洪图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6月10日上午8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兰花厅举行。

正是因为他的辞世,促使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提前启动。

人物生平王洪图教授1937年4月23日生,汉族,天津蓟县人,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1963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曾历任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1]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分会主席。

并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1年全国教育工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个人履历王洪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

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中的指导老师。

曾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科研各层次的教学工作。

研究工作围绕“继承与发扬”中医理论进行,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曾获国家、部级等奖项。

养生堂2015年6月23日视频,贺娟,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1,饮食过饱

养生堂2015年6月23日视频,贺娟,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1,饮食过饱

养生堂2015年6月23日视频,贺娟,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1,饮
食过饱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古人认为饮食过度、情志过度、劳逸过度等行为都会导致疾病。

《养生堂》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院副院长贺娟教授,为大家讲解日常饮食中存在的“过用”问题。

敬请收看由贺娟教授主讲的《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1》。

饮食过饱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营养问题,《黄帝内经》认为饮食过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摄入食物的总量较多,另一种是食物营养成分过高,这两种情况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长期饮食过饱,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变化,变成一种很特殊的体质。

这种体制会招惹很多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的发生都和这种体质有关。

这种体质究竟是什么?它都有哪些特点呢?答案将在节目中揭晓。

饮食过量或缺乏运动,都会导致体内产生痰湿。

健脾化湿、温阳化湿、活血利水是中医对付痰湿的三种常用方法。

贺娟教授在临床出诊中,经常为代谢综合症的患者推荐保健方大黄三七粉,有降血脂、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大便秘结者、血脂、胆固醇高的人群、脑血栓、冠心病等人群、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保健。

但由于大黄味苦性寒,有泻热通肠的作用,因此妇人妊娠、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洪图主讲黄帝内经视频讲座40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王洪图主讲:黄帝内经视频讲座40集1.简介
2.成书、流传
3.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
4.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
5.阴阳五行概述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
13.素问﹒藏气法时论(二)
14.素问﹒藏气法时论(三)
15.藏象概述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
17.素问﹒灵兰秘典论(三)
18.素问﹒六节藏象论(二)
19.素问﹒六节藏象论(三)
20.素问﹒五藏别论(二)
21.素问﹒五藏别论(三)
22.素问﹒经脉别论(二)
23.素问﹒太阴阳明论(一)
24.素问﹒太阴阳明论(二)
25.灵枢﹒本神(一)
26.灵枢﹒本神(二)
27.灵枢﹒本神(三)
28.灵枢﹒营卫生会(二)
29.灵枢﹒营卫生会(三)
30.灵枢﹒营卫生会(四)
31.经络概述
32.素问﹒骨空论(二)
33.病因病机概述
34.素问﹒生气通天论(二)
35.素问﹒生气通天论(三)
36.素问﹒生气通天论(四)
37.素问﹒生气通天论(五)
38.素问﹒玉机真藏论(二)
39.素问﹒玉机真藏论(三)
40.素问﹒举痛论(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