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第十一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第一节: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本目“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生活的发展变化感受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讨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接着教材进一步提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能力:培养自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对复杂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知识:学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学习重难点: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习过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
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13---P19,思考怎样积极参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1、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说出自己身边社会生活的新变化?2. 探讨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3、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个人素质提出了什么要求?4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5、什么是从众心理?6. 从众心理有哪些积极作用?7. 从众心理有哪些消极作用?应该如何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8.人生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我们应如何应对?1.师生互动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我们一起来分析判断:①在社会生活中,要跟着潮流走,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我的理由:②.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我的理由:③小明认为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业。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①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要求及参与形式②要正确认识,辨证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光明和阴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③要正确的认识从众心理,克服其消极影响④要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⑤(总结)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坚持正确立场1.社会生活是发展变化的。
鲁教版政治十一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教学随笔1.行人热心助人,但防范意识较差,容易上当受骗,使坏人的阴谋得逞。
记者防范意识强,有一定的敏锐性,但这样做有可能伤害到求助者的自尊心。
2.(1)找当地民政部门寻求帮助。
(2)拨打110请求警察帮助解决。
(3)请求新闻媒体帮助,借助社会的力量。
(符合题意即可。
) 3.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千万不要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否则帮助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1.请你分别对行人和记者的行为进行评价。
2.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3.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3.阅读感悟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地买来一些种子。
他的邻居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及出售种子的地方。
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而失去竞争的优势,便拒绝回答。
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
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跟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寻找原因,农民请教了一位专家。
经专家分析,原来玉米减产的原因是这个农民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居家田里劣质玉米的花粉。
(1)根据专家的分析,你认为导致这位农民的玉米没有获得丰收的原因主要是什么?(2)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品德才能避免犯类似的错误?1.胡锦涛总书记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给第四次全国少代会祝词中寄语当代少年儿童“你们一定能行”、“新世纪我能行”。
他提倡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要重视书本知识 B.纸上谈兵也很有道理C.要重视亲身实践,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D.要非常重视理论2.下列属于热心公益事业、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是( )。
①小东积极向“希望工程”捐款,帮助失学儿童②小李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③小华向市政府提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化建议④小宁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带同学去网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近来,在青少年中兴起一股“超女热”。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教案

八年级(下)第11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一、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国家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2、能力:⑴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汇总的能力;⑵具备初步的明辨是非、辩证分析的能力;⑶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知识:⑴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⑵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参与社会生活是教学重点;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⑴全班10个大组,通过访问父母、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网络、报刊资料等途径,分别搜集和调查威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不同生活领域的词汇变化3大类主题,并进行一定的汇总、分析,思考这些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准备课堂发言。
各小组在调查时各有侧重。
⑵预习新课。
2、教师准备:⑴围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两个话题,搜集有关视频、数据、图表和图片,围绕教学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
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情感、认识储备。
⑶仔细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教学活动]情景导入、展示擂台(分基础知识展示和个性化展示)总结揭题、课堂检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视频《越来越好》。
学生会唱的随着音乐一块唱,不会的学生可以看着歌词,认真去听,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生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自然引入展示内容“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环节二:展示舞台(一)基础知识展示通过预习我们一共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先说出题目。
1、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说出自己身边社会生活的新变化?2. 探讨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3、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个人素质提出了什么要求?4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5、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应该如何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6、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展示要求:1、学生先看书,同桌互相提问,不明白的问题问组长。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第11课关心社

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 待人,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
谦让
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 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 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 和方便留给别人。
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 的矛盾和冲突。
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不准 做任何事。可一位酷爱高尔夫的犹太教长老,在 一个安息日很想去挥杆。他想安息日球场上没有 人,自己只打九洞,因而不会被发现。然而当长 老打第二洞时,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跑到 上帝面前告状。上帝说:“知道了,我会好好惩罚 长老。”
想一想:上帝为什么要这样惩罚长老?
• 上帝说:“正是,你想,一个有激 动兴奋的心情和这么惊人成绩的人, 却不能向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 罚吗?”
• 是的,没有人分享的生活,无论 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一种惩罚。
1、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 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 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
前天放学路上,几个初三生拦住小鹏要钱,我
大喊一声冲上前去,结果我和小鹏都被打得鼻青脸
肿。事后,老师和家长埋怨我不该那么冲动,应该
给家长老师打个电话或报警。我真是又伤身又伤心
啊!
小明烦恼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帮助
小明摆脱烦恼?
(1)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2)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帮助过程 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说一说:这认为吴菊萍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不顾自己的生命去帮助他人。
• 我爸爸小做生明意,的家烦里很恼有钱。我同学家庭困难,
我十分想帮助他,可他从来不领情。就拿上次来说 吧:我见他橡皮快用完了,想送他一块,就说: “瞧你那穷酸样儿,橡皮这么小了还用,新的-----拿去吧。”他不但扔回了橡皮,还送给了我一个大 大的白眼儿。我这招谁惹谁了呀?!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一课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课件 鲁教版 (3)

一般来说,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绎 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 问答题一般的解答步骤: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这是解题的基础。
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审设问就是要明白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明确这道题目考查的方向和要求是什么。在读懂设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审材料。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小方法,一边读题,一边用笔勾画设问和材 料中一些关键信息。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这是解题的关键。题在书外,理在书 中”,因此,我们要根据审题的结果,建立起材料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 找全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
• • • • • • • • • • • • • • •
8.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②注意自身安全; 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9.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0.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 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 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11.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 •
•
•
•
• 2012年国内大事知多少 2月14日,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中国 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良镛颁奖。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 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 %左右。并对今年政府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4月10日中午,在我国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数艘渔船被菲律 宾军舰非法堵在黄岩岛环礁湖内,菲方欲抓扣我被困渔船 渔民。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中国海监84、75船编队赶赴该 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 4月15日以来,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了“毒胶囊”事件, 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 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 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 “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一课《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教案鲁教版

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一、重点难点分析1.“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问题展开教学。
同时该部分内容层次繁多,难点集中,是教学处理的难点所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积极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中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认识问题容易片面,帮助他们辨证地看待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应注意从社会实际入手,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理解社会的主流是积极的。
中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引导他们克服盲目从众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选择,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亲社会行为是新课程标准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它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引导学生自觉落实行为要求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切实通过情景模拟、榜样示X等灵活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建议1.关于第十一课总的教学建议(1)在内容处理上,注意两个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情感基础;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体现。
在教学中应注意前后联系,围绕“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教育主题,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
(2)要准确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注意教学引导的角度。
八年级政治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第11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1

A
B.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
C.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
D.人的价值在于(zàiyú)奉献,奉献是快乐的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合作就需 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
助人是愉快的,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消除了 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 乐(kuàilè)。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收获的是 双份快乐(kuàilè)。
①、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 法。
②、要善于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③、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④、帮助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第三页,共十八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1、通过(tōngguò)学习,学会谦让、 分享和乐于助人。
2、知道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第四页,共十八页。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20—25页思考(时间(shíjiān):8分钟小字内容略读,
大字内容细读理解,把答案找出来,画上线,比谁能正确回答。 )
1 、为什么要谦让?(谦让有什么意义?) 2、谦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分享?分享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
No 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你认为刘明( )。”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3.青年
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下面(xià mian)是青年志愿者誓词: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A
Image
12/12/2021
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 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就把那 个大梨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 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 了许多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思想品德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名师导航鲁教版八年级下.doc

第11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知识梳理1. 如何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曲瓯,衣食住行都能从一个侧血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时代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H标的指引下,辛勤劳动,创造出了口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关注这些变化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兴趣和情感。
答案:关心社会2. 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屮学生也应该积极参加有益的0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生活必需的木领,提高______________ O(2)屮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通过参与备类有益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适应能力3.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我们生活在社会当屮,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简单地说,一切有利于______________ 的行为,都可以称Z为亲社会行为,比如谦让、合作、分享、助人、奉献等。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答案:他人和社会4. 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1) ___________ 是屮华民族的传统美徳,是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徳规范。
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白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他人。
谦让还表现为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领域: 小康 电子商务 钟点工 黄金周 微波炉 家庭轿车 家政服务 楼市 楼盘
文化生活领域: 上网 随身听 旅游 出国 游 高校扩招 数码相机 休闲 摄像手机 大 片
我还能按这样的生活领域分类: Nhomakorabea网络生活领域:博客 网虫 电子邮件 电子 商务 防火墙 黑客 病毒 下载 聊天
科技生活:创新决策权 地球资料卫星 绿 色GDP 纳米机器人 生态预报 数字视频广播 休闲娱乐生活:休闲旅游 休闲度假村 农家 乐
重点3 谈一谈中学生应该如何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重点4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待 当前社会风气的? 面对社会的 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 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重点5什么是从众心理?产生 原因?
第11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第一框题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箭口初中 柳吉臻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重点1 谈谈自己能从那些方面感受 到身边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重点2 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能发生 这么大的变化?
政治生活领域: 和谐社会 政治文明 职 务犯罪 公开公正 八荣八耻 三个代表 先 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