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超高层建筑及结构体系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

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

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1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在国际上没有统一,1972 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划分为四类:1、9~16 层(最高到 50 米);2、17~25 层(最高到 75 米);3、26~40 层(最高到 100 米);4、40 层(100 米)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埃及金字塔 146.59 米。

比萨斜塔 54.5 米。

我国也有像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山西应县木塔、西藏布达拉宫等高层建筑。

三、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也是难题) 1、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

钢材技术的突破、钢筋混凝土的研制成功,创造了全新的结构体系,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2、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和垂直控制。

1887 年奥迪斯发明了电梯,现代电梯的发明与应用,使高层建筑兴建与发展成为可能。

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测量的精度; 3、建筑防火。

钢材、混凝土等不可燃性材料被应用在高层建筑上,为解决高层1/ 13防火创造了条件; 4、远距离通信。

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为高层的智能化发展增加了技术支持; 25、配套的专业技术。

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制约高层建筑发展的机电系统问题,也标志着建造高层建筑所需的建造技术基本完备。

四、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动力 1、展示经济发展成就,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 2、提升土地使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3、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4、建设超高层建筑综合化,实现资源共享; 5、带动相关科学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五、世界已经建成的十大超高层建筑 1、迪拜哈利法塔(迪拜)828 米 162 层; 2、台北 101 大厦(台湾)509.2 米地上 101 层、地下 5 层; 3、环球金融大厦(上海)492 米地上 101 层、地下 3 层; 4、环球贸易广场(香港)484 米 118 层; 5、石油双塔(吉隆坡) 452 米 88 层; 6、希尔斯大厦(芝加哥)443 米地上 110 层、地下 3 层; 7、京基 100 大厦(深圳)441.8 米 100 层; 8、国际金融中心(广州)432 米 103 层; 9、金茂大厦(上海) 420.5 米地上 88 层、地下 3 层; 10、国际金融中心(香港)415.8 米 88 层。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框架结构的弱点:抗侧移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等。

根据分析,框架房屋高度增加时,侧向力作用急剧地增长,当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时,侧向位移将很大,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远远超过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

一般适用于10层以下、以及10层左右的房屋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又称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它是在框架纵、横方向的适当位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

在这种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担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则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截面。

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则充分发挥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特点,既能获得大空间的灵活空间,又具有较强的侧向刚度。

所以这种结构形式在房屋设计中比较常用。

这种体系一般用于办公楼、旅馆、住宅以及某些工艺用房。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25层以下房屋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由纵向、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的结构,即结构采用剪力墙的结构体系。

墙体除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外,还对房屋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剪力墙结构优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适宜做较高的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构件,可以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

缺点是由于剪力墙位置的约束,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比较狭小,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结构延性较差。

因此较适宜用于宾馆与住宅。

全剪力墙结构常用于25~30层结构。

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 回顾我们对超高层的定义进行了总结,根据CTBUH的定义,将300米以上的建筑定位为超高层建筑(Supertall),将600m以上的建筑定位超级高层建筑(M egatall)。

我们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划分为筒体结构、束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结构、连体结构和其它一些新型结构体系等。

图1 超高层结构的体系分类我们在上一篇中着重分享了筒体(框筒、支撑筒以及斜交网格筒体)结构体系的特点及案例,在本篇中主要着重分享关于束筒和筒中筒(框筒-核心筒、支撑筒-核心筒以及斜交网格筒-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案例。

2束筒结构(Bundled Tube)束筒可以认为是由一组筒体组成的结构,这些筒体由共用的内筒壁相互连接以形成一个多孔的多格筒体。

在这个筒体中,水平剪力主要由平行于水平荷载方向的腹板框架来承担,而倾覆力矩则主要由垂直于水平荷载方向的翼缘框架来承担。

并且,筒体的各个筒格可在不同的高度任意截断而不削弱结构的整体性。

各个筒格所形成的封闭筒体在建筑体型收进后,仍具有较好的抗扭性能。

图2 由半圆筒体和矩形筒体组成的束筒结构束筒是在框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对于框筒结构,由于剪力滞后的负面影响,较大的平面尺寸中间位置的结构不能充分参与到结构抗侧中去,这也是限制框筒结构适用高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利用框筒结构来设计更高的超高层建筑,可能需要采用更小的柱距来减小剪力滞后的不利影响,例如410m高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柱距达到了惊人的1m左右,即使这么小的柱距依然呈现出明显的剪力滞后效应。

图3 世贸中心双子塔框筒的剪力滞后效应提出筒体结构体系的Fazlur博士在指导学生的论文时发现,如果利用通长的剪力墙将框筒长边一分为三时,由于隔板剪力墙的协同作用,大尺寸筒体的剪力滞后效应明显降低了,其抗侧刚度也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图4 束筒结构的原型如果横隔剪力墙可以有效降低长边的剪力滞后效应,那么对于大尺寸的框筒结构,在两个方向都引入横隔剪力墙,必然可以提高大尺寸框筒的整体空间作用。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王轶杰11建筑2班2011331210224高层建筑常见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体系组合,其中体系组合又分以下几种: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纯框架体系:结构特点——整个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全部由框架单一构件组成的体系,框架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体系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适用范围——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用,目前,主要用于10~12层左右的商场、办公楼等建筑。

实例分析: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通过合理的柱网分布,将平面布置灵活,而且提供了较大的内部空间,布置上受限制也就减少了。

纯剪力墙体系:结构特点——该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剪力墙不仅承受重力荷载作用,而且还要承受风、地震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该体系侧向刚度大、侧移小,属于刚性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理论上讲该体系可建造上百层的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般控制在35层、总高110m为宜。

实例分析: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共33层,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纵向走廊的两遍也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厚沿高度由下往上逐渐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也随高度而降低。

筒体体系:结构特点——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件,可将受力构件集中,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范围——超高层建筑都用筒体结构。

实例分析:美洲银行中心,由密集立柱围合成的空腹式筒体,属于一个矩形内筒外框架,拥有筒体结构主要的特征,内部空间大,并且平面布局也能非常灵活。

体系组合中体系:框支剪力墙体系:结构特点——建筑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下部分采用框架体系来满足建筑功能对空间使用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实例分析:北京粮食公司高层商店住宅,在底层,则作为框支剪力墙,使标准层中间6道横向剪力墙不落地面做成框架,形成较大空间作为商店营业厅用。

建筑材料结构分类

建筑材料结构分类
样本抽出之后, 首先根据样本的设计图纸和概算定额计算得出了6 种主要建 材的消耗量, 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 对影响单位面积建材消耗量上述4 种主 要因素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建筑结构是影响单位面积住宅建材消耗 量主要因素。
因此, 按建筑结构类型把住宅划分为3 大类: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 构. 通过对3 种不同结构住宅单位面积的耗材量进行统计平均, 得到平均每种 结构的住宅单位面积消耗的建材量。
D、钢混结构住宅 这类住宅的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即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体。这种结构的住宅具有抗
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 多、高层住宅多采用这种结构。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较高。
E、砖木结构住宅
承重结构是砖墙木制构件,分隔方便,自重轻,工艺简单,材料单一,防火防腐能力差耐用年限短,在农村及 城市旧区普遍存在城市不提倡。
4
a
1、按用途分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 2、按层数分单层、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3、根据使用的材料分:木结构、砌体结构、混凝
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4、根据结构形式分为排架结构(梁、柱铰接称为 排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和大 跨结构(包括桁架结构、网架结构[杆件以钢管或 型钢为主,有时也采用木、铝合金或塑料制造]、 壳体结构、膜结构、拱结构和索结构)等。
3
a
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分类
1 木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木材 单层建筑 2 混合结构 承重材料为砖石,楼板、层顶为钢筋混凝土 单层或多层建筑 3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 4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材料国型钢和混凝土 超高层建筑 5 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型钢 重型厂房、受动力作用的厂房、可移动或可拆卸的建筑、超高层建

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标准化设计指引

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标准化设计指引

高层/超高层办公楼结构标准化设计指引前言结合已有项目工程案例结构设计特点,并对典型项目进行分析计算,总结高层/超高层办公塔楼结构设计规律,包含结构材料、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尺寸、超限措施、材料用量等内容,希望能为100~200m高层/超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一、结构材料1.1、混凝土墙柱等竖向构件宜采用C60~C35,低区尽量使用高强度混凝土,中高区根据轴压比控制要求逐级递减;当条件允许时,外框柱可适当考虑C70等高强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受压性能,取得经济性的同时,能更好的控制柱截面;梁板可使用C30~C35;桩基采用C30~C50,应根据桩身强度进行比选,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单桩承载力匹配,桩基比选时,尽量按桩身强度控制;1.2、钢筋主体结构的钢筋材料选用参考如下:常用的钢筋为HRB400、HRB500等,当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考虑HRB500、HRB600等高强钢筋的应用。

当采用高强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间距等构造要求,并应注意由于钢筋强度和直径改变会影响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

1.3、钢材常用的钢筋为HRB400、HRB500等,当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考虑HRB500、HRB600等高强钢筋的应用。

当采用高强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间距等构造要求,并应注意由于钢筋强度和直径改变会影响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

二、结构体系2.1、抗侧力体系200m以下的超高层建筑宜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一般无需设置加强层,框架梁柱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特殊情况:•当施工工期是控制因素时,可对比混合结构方案;•由于政策原因有强制性的装配率要求时,可对比混合结构;在方案阶段,应通过结构每平米质量指标从宏观层面判断整个结构方案是否合理、经济,常规项目的荷载取值、结构布置往往差异不大,各结构体系的每平米质量参考范围如下:各结构体系每平米质量(KN/m2)注: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混合结构:楼面体系为钢结构楼面;钢结构:主体结构以钢结构为主。

高层_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_沈瑞宏

高层_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_沈瑞宏

实例 A oc C ent er(芝加 哥 , 83 层 , 346 m) Wat er Tow er Place (芝 加 哥 , 74 层 , 262 m)
100 -150 100
通过巨型支撑有 效 抵 抗侧 向 力 ; 采 用 较大 柱 距 ; 剪滞效应影响减 小
斜支撑可能 影响视线
110
剪滞效应影响减 内部布置受
高层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沈瑞宏1 陈 婷2 颜潇潇3
(1.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 杭州 310022;2.杭州市城建设计院 , 杭州 310001; 3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 310003)
摘 要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 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 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 尽管如此 , 高层和超高层建 筑结构设计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少数 设计单 位和设 计人员 手中 , 大量的 设计人 员还缺 乏接触 这些结构 设计 的机会 。 随着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 目前国内的许多设计人员将面临 100 m 以上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 。 对于高 层建筑的设计来说 , 结构体系的选择是重中之重 。 基于国内外 的一些相 关资料 , 对高层和 超高层结构 的结构 体系和特点进行介绍 , 提供一些直观的 、经验的方法 , 希望能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帮助 。
小 110
束筒影响
John H an cock Cen te (芝加哥 , 100 层 , 344 m)
O nterie Cen ter (芝 加 哥 , 58 层 , 174 m );780 Third A venue ((纽 约 , 50 层 , 174 m);成达大 厦(成都 , 35 层 , 139 m) Sears T ower (芝 加 哥 , 108 层 , 442 m) Carnegie H al l Tow er (纽 约 , 62 层 , 230 .7 m)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巨人,展现着现代建筑的魅力与实力。

而这些高楼大厦能够屹立不倒,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由多个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共同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风力、地震力等各种荷载,确保建筑的安全与稳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的竖向承重结构。

竖向承重结构就如同建筑的脊梁,支撑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

常见的竖向承重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布置灵活,但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在高层建筑中通常需要与其他结构形式结合使用。

框架结构中的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将楼层的荷载传递到基础。

剪力墙结构则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来承担竖向和水平荷载。

剪力墙如同坚固的屏障,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力,如风力和地震力。

在剪力墙结构中,墙体不仅承受竖向荷载,还承担着将水平荷载分散和传递的重要任务。

筒体结构是一种更为高效的结构形式,它可以分为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框筒结构是由周边密集的框架柱和深梁组成的封闭筒体;筒中筒结构是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内外筒协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抗侧力能力;束筒结构则是由多个筒体组合而成,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能。

筒体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能够满足对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极高要求。

除了竖向承重结构,水平承重结构也是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平承重结构主要包括楼板和钢梁等。

楼板将竖向荷载传递给竖向承重结构,并将水平力分配到各个竖向构件上。

钢梁则在一些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中起到承担水平荷载和连接竖向构件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基础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基础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荷载,并将其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筏板基础、桩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并结合“科技研发中心”超高层全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及钢结构主要构件的翻样、下料、制作等各个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材料选用提供一些粗浅的意见。

对于支撑体系,消能减震装置不在此文内介绍。

关键词:超高层智能大楼节点域MST组合梁一、概况
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国外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883年最早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拔地而起,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地价的上涨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日趋完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自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说是同步前进。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建筑科技水平、材
料工业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也是建设部门财力雄厚的象征。

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并在设计和施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已有我国自行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二、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
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东南科技研发中心,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三、材料的选用
钢结构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

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耐火钢的研究成功并投入生产,为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宝钢投入生产的有B400RNQ和B490RNQ两种型号的耐火钢,其物理力学指标、化学性能及抗冲击韧性和可焊性,都能达到结构钢的要求。

普通钢材当达到600℃的高温时已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宝钢生产的这两个品种钢材当达到600℃时其屈服强度还有150~220Mpa。

一般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当采用框—剪、框—筒结构体系时的经济性统计为:钢结构造价=钢材费用(约占40%)+制作安装费用(约占30%)+防火涂料费用(约占30%),防火涂料
所占总造价的比重较大。

如果使用高强度耐火钢虽价格略有上升,但防火涂料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可望部分抵消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而且可靠度及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

四、制作与安装
(一)统一测量仪器和钢尺量具
建造一幢超高层大楼,涉及到土建、钢结构、玻璃幕墙和各类设备的安装,使用的测量仪器和使用的钢尺必须由国家法定的同一计量部门由同一标准鉴定。

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尚需定期对测量仪器和钢尺量具进行定期校验以保证建筑物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指标。

一般以土建部门的测量仪器和钢尺量具为准。

(二)定位轴线、标高和地脚螺栓
钢柱的定位轴线可根据场地的宽窄,在建筑物外部或内部设置控制轴线。

本工程高度在100m,设置二个控制桩,以供架设经纬仪或激光仪控制桩的位置,要求以能满足通视、可视为原则。

钢柱的长度以满足起重量的大小和运输的可能性,一般为2~3层为一节,对每一节柱子安装不得使用下一节柱子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引到高空,以保证每节柱子安装正确无误,避免产生累积误差。

柱脚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连接,一般采用埋入式刚性柱脚,地脚螺栓是在安装就位第一节钢柱时,控制平面尺寸和标高的临时固定措施。

(三)钢柱的制作与安装
钢柱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决定层高和建筑总高度的主要竖向构件,在加工制造中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验收标准。

100m高的超高层钢柱一般分为8~12节构件,钢柱在翻样下料制作过程中应考虑焊缝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所以钢柱的翻样下料长度不等于设计长度,
即使只有几毫米也不能忽略不计。

而且上下两节钢柱截面完全相等时也不允许互换,要求对每节钢柱应编号予以区别,正确安装就位。

矩形或方形钢柱内的加劲板的焊接应按现行规范要求采用熔嘴电渣焊,不允许采用其他如在箱板上开孔、槽塞焊等形式。

钢柱标高的控制一般有二种方式:
1.按相对标高制作安装。

钢柱的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mm,不考虑焊缝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建筑物的总高度只要达到各节柱子制作允许偏差总和及钢柱压缩变形总和就算合格,这种制作安装一般在12层以下,层高控制不十分严格的建筑物。

2.按设计标高制作安装。

一般在12层以上,精度要求较高的层高,应按土建的标高安装第一节钢柱底面标高,每节钢柱的累加尺寸总和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

每一节柱子的接头产生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应加到每节钢柱加工长度中去。

无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都应在翻样下料制作过程中充分表达出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高度。

(四)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
高层、超高层框架梁一般采用H型钢,框架梁与钢柱宜采用刚性连接,钢柱为贯通型,在框架梁的上下翼缘处在钢柱内设置横向加劲肋。

框架梁应按设计编号正确就位。

为保证框架梁与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有较好的延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和楼层层高的精确性,在工厂制造时,在框架梁所在位置设置悬臂梁(短牛腿),悬臂梁上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采用剖口熔透焊缝,腹板采用贴角焊缝。

框架梁与钢柱的悬臂梁(短牛腿)连接,上下翼缘的连接采用衬板(兼引弧板)全熔透焊缝,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允许偏差远远大于钢结构的精度要求,当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钢筋混凝土筒壁连接时,腹板的连接板可开椭圆孔,椭圆孔的长向尺寸不得大于2d0(d0为螺栓孔径),并应保证孔边距的要求。

框架梁的翻样下料长度同样不等于设计长度,需考虑焊接收缩变形。

焊接收缩变形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再按实际加工之后校核,确定其翻样下料的精确长度。

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目前大部分采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接连接。

施工时先焊下翼缘再焊上翼缘,先一端点焊定位,再焊另一端。

腹板则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要充分理解设计时采用摩擦型还是承压型高强螺栓。

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摩擦系数应选用合理。

采用高强螺栓群连接时,孔位的精度十分重要。

目前制孔一般采用模板制孔和多轴数控钻孔,前者精度低,后者精度高,应优先考虑采用后者。

当采用模板制孔时,应保证模板的精度,以确保高强螺栓的组装孔和工地安装孔的精度要求。

如果孔位局部偏差,只允许使用铰刀扩孔。

严禁使用气割扩孔,若用气割扩孔,则应按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高强螺栓群应同一方向插入螺栓孔内,高强螺栓群的拧紧顺序应由中心按幅射方向逐层向外扩展,初拧和终拧都得
按预先设定的鲜明色彩在螺帽头上加以表示。

五、楼盖的设计
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

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

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