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素材·遵循规律·抒发真情
尊重规律的作文素材

尊重规律的作文素材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尊重规律不仅是对自然界、社会规律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他人的尊重。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发展。
首先,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自然规律是宇宙间万物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以维护生态平衡。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自然的回报,享受自然的恩赐。
其次,尊重社会规律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社会规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只有尊重社会规律,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比如,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尊重社会规律,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个人的价值。
再次,尊重自己的规律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前提。
自己的规律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准则,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
只有尊重自己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比如,我们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以实现身心的平衡。
只有尊重自己的规律,才能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享受人生的乐趣。
总之,尊重规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发展。
让我们共同遵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自己的规律,尊重规律,创造美好的未来。
【遵循规律,,由说到写】遵循规律

【遵循规律,,由说到写】遵循规律【遵循规律,,由说到写】遵循规律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有较高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两个能力呢?我想,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是训练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克服畏写,达到想写呢?笔者采用以下方法:(1)作家指路:在平时,我大量地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的事迹、作品,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读书等方式。
寻找一位自己心目中最崇拜的作者,跟这位作者交朋友,学习其写作方法,从而激发写作欲望。
(2)榜样领路:要想学生想写,身边的人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语文修养。
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与学生的交谈中,都应出口成章,无论是造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就要让学生觉得老师的一番话就是一篇好的文章,要让学生觉得:啊,我的老师真棒,口才真了不起!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加强人与人的交流。
试想,一位沉默寡言的老师,自己都不善言谈,如何能调动学生说话的欲望呢?(3)伙伴同路:儿童天性“好胜”,如果能把这种“好胜”心理用到跟同伴的竞争中,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次学生的习作、日记都在组内相互传阅,学生写得好的我经常用“0K”、“真棒”、“佩服你”、“小作家”等不同的评价语来激发学生兴趣。
当几个人互相传阅时,看到老师的评语后,学生心里就会想:这篇文章老师都这么称赞,肯定非常棒,我要多读两遍。
同时,学生也在暗暗较劲儿:下次,我也写出一篇比他更棒的文章来。
这样,学生想写好的欲望就会大大加强。
二、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从《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说”的要求提高了,只要学生想说了,有说的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1)寻找“说”的内容:生活中无处不精彩,无处不奇妙,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就会随时有“说”的灵感。
六年级下册流露真情实感作文素材盼

六年级下册流露真情实感作文素材盼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盼今天是周五,我特别高兴,因为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看望外婆了。
自从爷爷去年初去世后,外婆就一个人独自住在老家的乡下小屋里。
虽然我们经常给她打电话,但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她了。
一大早我就兴致勃勃地收拾好行李,期待着这次说走就走的小旅行。
妈妈对我说:"妞妞,外婆说最近身体有点不太舒服,你可要多陪陪她,好好孝顺她。
"我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照顾好外婆。
我们乘坐早班车,大约行程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外婆家所在的小镇。
这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地方,空气格外清新,到处绿树成荫。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芳香。
很快,我们就看到了外婆的小屋。
那是一幢土砖房,虽然不算太大,但前院后花园很宽敞,院子里种着各种时令蔬菜和漂亮的花卉。
推开门,外婆已经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了。
看到她慈祥的面容,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的是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外婆,难过的是发现外婆似乎又老了许多,手杖上的手结了老茧,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外婆,我想您了!"我扑进她的怀抱,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傻孩子,外婆可把你盼啦!"外婆拥抱着我,满眼都是宠溺。
吃过午饭,我主动要求帮外婆做家务。
外婆坚持要亲自下厨,因为那是她最喜欢做的事。
我就在厨房陪着她,打打下手,顺便问了很多生活上的小窍门。
外婆耐心地讲解,还不时夹杂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看着她熟练地切菜、炒菜,我想起小时候她也是这样为我们操持家务。
那时我们全家其乐融融,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可现在,只剩下外婆一个人在这狭小的房子里了。
我的心情忽然有些沉重。
晚饭过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我陪外婆坐在小院里乘凉。
夜空中闪烁着点点繁星,远处传来虫鸣声,偶尔也能听见几声狗吠。
外婆突然叹了口气,说:"妞妞,外婆老啦,也该走啦。
等下次你再来,外婆可能就不在了……""外婆,您说什么呢?"我赶紧握住她的手,眼泪再次夺眶而出,"您不要这么说,我们还会常来看您的。
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作文素材

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宇宙运行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都离不开自然规律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自然规律贯穿着整个宇宙。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季更替、昼夜交替等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
人类生活在这个宏大而复杂的自然系统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生存和发展。
比如,如果不尊重自然环境,大规模砍伐森林、排放污染物,最终会引发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人类社会也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法律纪律、道德规范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规律。
如果人们不遵守法律,破坏社会秩序,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等问题。
而如果忽视道德规范,失去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将会导致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伤害社会的和谐。
最后,个人生活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
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身心健康等都是个人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
如果个人不注重作息规律,熬夜过度、饮食不健康,最终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同时,如果心态不好,经常焦虑忧郁,也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理。
只有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希望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从自身做起,为构建一个美好的人类社会贡献力量。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素材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素材段落一,晨曦的魅力。
哎哟,这早上的阳光真不错!一推开窗,金色的阳光就洒在我
脸上,暖洋洋的。
窗台的花也醒了,露珠闪闪发光,美极了。
大自
然好像刚睡醒,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柔。
这晨曦,真的让人心情大好,一天都充满了期待。
段落二,雨中的小浪漫。
下雨了,我赶紧撑起伞出门。
雨水打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花。
走在雨中,感觉特别舒服,那些平时想不到的事都冒出来了。
那些
被遗忘的记忆,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好像都被这雨给唤醒了。
雨中
漫步,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浪漫。
段落三,星空下的遐想。
晚上看星星,真的超美!那银河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腰带,星
星们都在眨眼。
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就像飘在宇宙里,好渺小啊。
但生命又那么奇妙,真的让人想探索更多。
星空下的我,充满了对
未知的好奇和向往。
段落四,落叶的感悟。
秋天来了,叶子都黄了,风一吹就往下掉。
我踩在落叶上,沙沙的声音听着好舒服。
我捡起一片叶子,摸摸它的纹路,感觉就像摸到了时间的痕迹。
这落叶啊,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顺应规律的作文素材摘抄

顺应规律的作文素材摘抄
1. 你看那清晨的露珠,挂在草尖上亮晶晶的,跟咱们手工做的
珍珠似的。
它们晚上出来,白天就消失了,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嘛,告诉我们,啥事儿都有个循环,顺应自然就好。
2. 宇宙里的星星啊,它们就像守规矩的孩子,按照固定的路线
转圈圈。
从最小的星星到最大的星系,都得按规矩来。
这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规律,大家才能和谐共处。
3. 农民们可聪明了,春天播种,夏天干活,秋天收庄稼,冬天
就存粮。
他们知道啥时候该干啥,跟着大自然的节奏来。
这就是顺
应规律,也是我们应该学的。
4. 说到水啊,它可不像咱们争强好胜。
水知道顺着地势流,从
小河流变成大江大河。
这就是水的智慧,告诉我们不要硬碰硬,要
学会顺应规律。
5. 弹琴的时候,每个音符都得按规矩来,不能乱弹。
只有乐师
按照音乐的规律演奏,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
这就是对规律的尊重,也是咱们追求美好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最新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主题十-遵循规律

主题十遵循规律(一)格言1.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的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毛泽东2.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3. 生活的目标是使生活合乎于自然规律。
——芝诺4. 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毛泽东5. 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
——本杰明·惠奇科特6.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7.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8. 百折不挠的决心若与科学法则相抵触,犹如江心补漏劳而无益。
——王尔德9.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的外界的规律性,如果朱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毛泽东10. 只要顺河走,就能够发现大海。
——德国(二)案例1. 黄河“调水调沙”: 经过9次实践,黄河这条世界上平均含沙流量最大的河流以自然的力量,以最经济、有效的输沙减淤模式逐步接近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同时担负起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重任。
黄河调水调沙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要仅仅把河流当作工具,要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
这应该是我们遵从自然规律的基本共识。
唐家山堰塞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水利部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实行主动处理,及早处理,科学处理。
在多次会商、严密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判定了堰塞体溯源冲刷的可行性,制定了利用堰塞体天然垭口开挖泄流渠的工程排险方案。
同时,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绵阳和遂宁两市及时将受1/3溃坝风险威胁的27.76万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按照人们事先设定好的方案,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开始泄水。
几天后,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从最高水位时的2.466亿立方米降至0.861亿立方米,减少1.6亿立方米,成功消除了堰塞湖的特大威胁。
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作文素材

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作文素材
《尊重规律,顺势而为》
哎呀呀,说起尊重规律,顺势而为,我就想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那还是我小时候呢,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玩耍。
那河水啊,流淌得可欢腾啦!我们看着河水,就想着去捉几条小鱼玩玩。
于是呢,大家就纷纷挽起裤腿,跳进了河里。
我瞅准了一条小鱼,嘿,它游得还挺快呢,我就拼命地在后面追呀追呀,还想着我肯定能抓住它。
结果呢,我越使劲儿去追,那小鱼就溜得越快,我累得气喘吁吁的,也没碰到小鱼的一片鱼鳞。
这时候我才发现,我完全就是在跟小鱼对着干呀,我违背了这河水和小鱼活动的规律。
后来,我机灵一动,不再去追小鱼啦,而是静静地站在水中,把双手放在水里一动不动。
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小鱼以为我是一块石头呢,居然游到了我的手边。
我小心翼翼地合拢双手,一下子就抓住了一条小鱼,那感觉可太棒啦!
从那次以后呀,我就明白了尊重规律,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能老是横冲直撞的,要懂得观察和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呀。
以后呀,我可得时刻提醒自己,尊重规律,快乐生活,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素材·遵循规律·抒发真情
发表时间:2017-07-05T15:54:57.35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作者:鲁旭阳
[导读] 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用心细听”,这不仅是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
辽宁省朝阳县二十家子镇中心小学122000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
一、引导学生会听、会读、会看、会思,这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听。
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用心细听”,这不仅是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有效信息的途径。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地倾听,更要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教材生动有趣,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从积累素材方面来讲。
这样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很可能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倾听的话,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漏掉了、错过了自己所需的信息或者事情、事件的重点,二是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不能明白对方的观点、对方的原则等等。
这样直接导致自身无法理解事件、事情的重点,其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真实的和自己理解的大相径庭。
所以,引导和培养好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不仅对于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学习各科知识有帮助,而且对于他们的社会交往也至关重要。
读。
这里是指阅读,只有多读书,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汲取名家的文学精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得写作时文如泉涌,一泻千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多读未必是件好事,要有选择性,要多读那些思想积极、内容健康、催人向上的好书,读这些好书,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在书中感受、体验、分享作者的思想和经历,这样对于积累素材确实是一个捷径。
看。
这里是指观察。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观察生活,才会在写作的时候有米下锅。
只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生才会在观察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才会有积极写作的兴趣。
思。
就是思考和反思。
思考就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而反思则是思考过去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所以,“思考”是包含“反思”的,也可以理解为“反思”是“思考”的一部分。
反思是指自觉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考察、分析、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
可以反省、调整和纠正个人的思想、行为、态度以及学到的知识。
反思也是知识融合再生的重要途径,是重新深入看待问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结果会一无所得,只有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书本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身内在的知识。
《课程标准》也同时指出:“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在培养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中,听、读属于吸收的范畴,而说和写是向外输出的过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注重学生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脑子里源源不断地储备鲜“货”,作文时才能随意提取,信手拈来,才能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二、遵循作文训练规律,分阶段进行训练,先从字迹训练抓起,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
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是:低年级说的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 “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四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三、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特级教师周一贯也认为:“写作(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最朴素的联系。
”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
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
把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决不姑息或者纵容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作文中用些假大空套话的行为,这样就违背了“作文是心灵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的初衷。
小学作文教学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来说,是打基础阶段,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