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初探
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研究

第二、巢湖鱼类等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衰退。 巢湖 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鱼类 65 种,隶属于 11 目 19 科,其种鲤科鱼 类占 58%。 2013 年,调查到鱼类 47 种,隶属 7 目 16 科,其中鲤 科鱼类 28 种,占 60%。 1.1.2 围垦导致环湖湿地面积减少
围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还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湿 地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物的栖息地减少,食物网结 构趋于简单,食物网整体呈现层次较少,顶级消费者数量较少, 整体能量流动速度较慢,生态系统能量蓄积,生态系统稳定性 下降,使得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王晴晴[2] 利用遥感对地观测解 译技术对 环 巢 湖 地 区 不 同 时 期 的 遥 感 影 像 进 行 解 译, 发 现 1995—2013 年,环巢湖地区湿地净减少 784.52 hm2 。 李鸿芝[3] 利用巢湖流域 2006 年和 2017 年 2 个时相的 Landsat 系列卫星 影像,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 RSEI) 对巢湖流域 11 年间的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 扩展,巢湖流域生态质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研究时间内 RSEI 均值从 0.56 下降至 0.50;生态环境较差和差的区域面积增加了 2.63%,生态环境优良区域面积减少了 18.79%。 1.1.3 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
“ 一湖” :即巢湖,是 以 湖 泊 生 态 系 统 为 主 的 湖 区 洪 水 调 蓄
养盐、酸类等矿物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临近受纳水体,造成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包括巢湖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体污染。
一个修复单元。
1.2 诊断与评价
“ 两带” :指巢 湖 外 围 已 经 形 成 的 山 林 与 湿 地 两 大 生 态 屏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策略研究摘要:巢湖流域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巢湖流域为主体,所在区域整体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正是经济快速增长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发展诉求与生态保护矛盾凸显。
本文针对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探索一条适用于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修复策略,以促成湖泊与城市的共促、共生。
关键词: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治理策略0 引言巢湖流域地形多样、水系复杂,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湖泊污染面广、量大。
自国家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以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状水环境状态依然不容乐观。
《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巢湖富营养化程度居全国五大淡水湖泊第二,TN、TP等水质指标也已全部超过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1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1)半封闭水域人工控湖之后,巢湖逐步演变为半封闭型湖泊,呈现出“水量交换减少、水体流动减弱、水位波动减缓”等人类干预下的湖泊水文特征,逐步诱发出环境容量缩小、环湖湿地消失、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加剧了水体、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
此外,历史上大面积的围湖造田、筑坝养殖等导致巢湖流域的湿地滩涂逐渐消失,使巢湖流域的陆域生态系统大幅退缩。
(2)污染重湖泊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在加强污水处理和提标改造的同时,随着用水量增加,巢湖流域污水排放及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增长;而入湖河流生态基流匮乏,以及环湖含磷地层的岩溶性磷流失严重,也增加了巢湖的污染负荷。
(3)发展中流域根据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内,巢湖流域仍将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与减排刚性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使得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与日俱增。
2 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1)理顺环湖发展建设与水污染防治的支撑并行关系围绕城、湖关系,确立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

王羽华、仇海波、崇庆文、刘苏、王建华、 王儒、张楚、徐惠娟、许文雅、许倩、许 芳芳、王文英、闫晖敏、沈益婷
研究背景:巢湖污染为何久治不愈?
巢湖,10年治污,据说投入“巨资”,而收效甚微
1、高含磷地质是“主凶”之一?
地层中的含磷层位 是巢湖水体磷污染 来源之一。巢湖北 岸广泛分布着一套 古老的含磷变质岩 系从磷矿区发源的 水系大部分汇入巢 湖, 而这些河流水的 补给又来源于含磷 层位出露区的地表 径流, 成为巢湖磷污 染来源之一
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流域内人 口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 巢湖水体中N、P等营养负荷加 重, 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导致蓝藻爆发, 水 体严重污染。
巢湖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
巢湖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TP(总磷)、TN(总氮) ,进行湖泊富营养化指标评价的结果为, 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 于东半湖,全湖富营养化状态指数约为60左右,可见巢湖富营养化状况总体较为严重。 (注:PI为高锰酸钾指数)
巢湖湿地
2、工、农、城污染加剧了巢湖富营养化?
除了工业污染外,非 工业污染日益突出。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 迅速增加,而污水处 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 重滞后,生活污染比 重不断上升。化肥、 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 其中约70%的用量 流失或残存在土壤和 农产品中,这种现象 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 化的演变。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湖区面积760平方公里, 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流域处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河流之间, 境内 入湖河流众多, 巢湖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巢湖流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迅猛 发展, 巢湖水体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状况, 湖中蓝 藻爆发所引发的水质恶化、湖体生态系统衰退等 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湖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湖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湖泊生态的恢复是当代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对地球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和稳定作用。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湖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湖泊水位下降、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进行生态恢复。
1. 自然恢复:对于一些自然条件较好、受污染程度较轻的湖泊而言,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一旦减少了污染源的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便会逐渐自然修复。
比如植被的重新生长、微生物的降解等过程都会有助于湖泊的生态恢复。
2. 人工干预:对于一些严重受损的湖泊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才能实现生态恢复。
这包括水质治理、湖泊生物修复、湖泊景观恢复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常需要通过人工投放水生植物、适当调节湖泊水质、修复湖泊生物多样性等手段,帮助湖泊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状态。
3. 可持续管理:湖泊生态恢复不仅需要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更需要进行长期的可持续管理。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湖泊生态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湖泊生态恢复的实现1. 湖泊水质治理:湖泊水质是决定湖泊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湖泊水质治理是湖泊生态恢复的重中之重。
水质治理包括源头污染、河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等方面,需要综合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全面净化湖泊水体。
2. 水生植物种植: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净化水质、提供生态栖息地、保持湖泊的生态平衡等。
对于受破坏的湖泊生态系统,需要积极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维护,以重建湖泊的生态平衡。
3. 湖泊生物修复:某些湖泊因水质污染过重而导致湖泊中的鱼类、水生昆虫等生物严重减少甚至灭绝,因此需要进行湖泊生物修复。
这包括人工投放适宜的水生生物、开展湖泊生物资源调查、建立保护区等措施,逐步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生物结构。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万
多亿人民币 用于水质保护! 洪水控制和水利用工程等措施∀ 他们采取了加强城市污 人以上的农村都要建污
水厂建设 处理有机污染物! 脱氮和除磷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厂建设 要求
水厂 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等措施∀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未能实现水质的根本 改变≈ ∀ 在国内 作为国家/ 九五0/ 十五0 期间环境治理重中之重的云南滇池 几年来累计投资已超过 多亿元人民币 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依旧没有明显改善≈ ∀目前 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刚刚起步 面 临资金不足! 生产技术落后的现实状况 而这些不利因素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克服∀因此 巢湖水环境治 理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将会/ 任重而道远0∀ 巢湖水体污染的根源在陆域 湖泊本身不产生污染物 仅为贮积蓄水空间 缘由祸起地面污染≈ ∀在陆域污染源中 有机污染物及 氮! 磷营养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田径流! 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因此 巢湖水污染治理还应做 好如下工作 进一步强化工业点污染源治理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社区! 集镇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 设 抓紧集中式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 有效压缩湖体内围网养殖 建立健全已建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督! 管 理∀ 由于流域土壤中氮的流失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总氮的重要来源 限制化肥使用量 防止水土流失也 是湖泊水资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 因此 改造入湖河口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入湖
总氮占输入总氮量的
河口的自然净化作用 是从水域径流控制氮! 磷入湖的主要措施∀ 根据各入湖河流对巢湖营养盐贡献率 的不同 考虑在丰乐河! 南淝河) 店埠河! 白石山河等河流入湖河口一段距离内 约 ) 建造由不 同生态类型水生植被构成的相互交错结构的植被群落 达到去除上游水中氮! 磷 净化入湖水质的目的∀ 投放食藻鱼类 减轻水体氮! 磷负荷 生物操纵 渔业技术项目 主要是通过放养鲢! 鳙鱼类 吞食各类水藻 并增加氮! 磷生物输出 缓和 水体富营养化∀ 从食性看 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鳙鱼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鲢鱼生性活跃 耗氧 量! 抢食量均胜过同等大小的鳙鱼∀ 在进行鲢! 鳙鱼混养时 要注意鱼种比例搭配和放养总量的控制∀ 目 前 巢湖已处于中富营养水平 浮游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鱼种投放应以鲢鱼为主 辅之以 放养鳙鱼∀ 年和 年春季 巢湖市曾分别向湖区投放
巢湖生态修复课程设计

巢湖生态修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巢湖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掌握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使学生了解巢湖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认识生态修复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巢湖生态问题的能力,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
2. 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生态修复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巢湖生态修复贡献力量的意愿。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环境等学科知识,以巢湖生态修复为主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巢湖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介绍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对应教材中生态系统相关章节。
2. 巢湖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巢湖面临的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结合教材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
3. 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讲解生态修复的定义、目标、原则,参照教材中生态修复章节。
4. 巢湖生态修复案例及启示: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联系教材中实际案例分析。
5. 生态修复措施与技术:介绍人工湿地、生物操纵、植被恢复等修复技术,结合教材中相关技术内容。
以环巢湖为例浅谈湿地景观生态修复模式

以环巢湖为例浅谈湿地景观生态修复模式作者:杨嵩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4期杨嵩(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简要分析了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自然系统出现的问题,并就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自然系统修复模式做了重要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环巢湖;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巢湖属于天然调节水库,位于安徽省境内,水域面积为780km2,东西长度及南北宽度分别为61.7km和20.8km。
巢湖生态系统虽然独立存在,但与其它陆地生态系统也有物质交换。
1 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自然系统出现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环巢湖区域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湖水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导致有大量蓝藻出现于湖域内,且严重破坏了湿地。
部分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对湿地景观生态资源肆意掠夺,严重破坏到了巢湖湿地景观植被。
除了减少环巢湖湿地景观面积外,也丧失掉了其它很多种生态功能,包括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等。
2 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自然系统修复模式2.1 积极保护湿地原生态景观环境陆生系统及水生系统的过渡地段存在着湿地景观,在季节性调节作用下,水体干涸及水量增加时,湿地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进行转化。
湿地景观不单单是滨水景观,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
因此,在修复湿地景观自然生态系统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植物及地形地貌,在修复过程中,完美结合自然环境。
在具体实践中,积极保护巢湖湿地景观原有的多样化资源及物质,积极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景观生态系统。
在修复利用湿地景观物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湿地自身物种,因为其能够积极作用于生态环境,本土湿地品种是主要选择,慎重考虑引进外来物种,避免本地物种遭到外来物种的破坏,以便促使遗存的原生态景观环境及物种得到保护。
以巢湖南岸庐江段为例,为了保护现有的湿地资源,扩大和修复了现有的芦苇荡,有机改善了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极大保护了沿湖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过度,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成为了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的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在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原有的生态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评估和监测:首先需要对受损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和破坏原因,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植物恢复:通过引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的恢复。
这可以通过人工植树、种草或者让自然植物重新生长等方式来实现。
3. 栖息地恢复: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恢复和保护栖息地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恢复湿地、河流的水质净化、人工修建鸟巢等方式来改善和恢复栖息地。
4. 生物多样性恢复: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物种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物种迁移、人工饲养繁殖等方式来提高生物多样性。
5. 保护与管护:恢复工作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还需要长期的保护和管护。
建立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恢复的成果能够持久地保持。
二、生态系统的重建生态系统的重建是指在完全破坏或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区域,通过人工手段和技术手段重新建立新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重建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土地准备:在进行生态系统重建之前,需要对重建区域进行土地准备。
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工作,为后续的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植物引入:重建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进行引入。
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能够适应并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植物,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
3. 动物引入:生态系统的重建不仅涉及植物物种的引入,还需要引入适应性强的动物物种。
这些动物物种可以帮助传播植物种子、控制害虫、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而加速生态系统的重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初探
摘要:鉴于当前合肥滨湖新区的快速发展,巢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迫在眉睫。
借鉴国外、国内关于受损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根据巢湖自身的特殊性,对巢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巢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abstract:give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binhu new district, hefei,chaohuecosystem needs restorationand reconstructionas soon as possible. learn from thedomesticand foreign ecosystem restorationof thetheory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the particularity ofchaohu, the paper make a fewsuggestions for chaohuecosystemrestorationand reconstructionpath.
keywords: chaohu ecosystem restoration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巢湖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湖泊,湖面轮廓如鸟巢,故有巢湖之名。
合肥提出“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后,滨临巢湖的滨湖新区建设便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也使污染严重的巢湖再次成为世人的焦点。
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休闲旅游、居住综合等,作为合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这里将是合肥新
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由此,尽快的开展巢湖生态整治工程,恢复湿地功能,涵养动植物群落,是当前的迫切目标。
1巢湖现存问题与缘由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巢湖水质逐步恶化,特别是近年来蓝藻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了巢湖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加强巢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近些年国家将巢湖作为重点治理的湖泊,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巢湖水环境的改善收效甚微,水质恶化趋势仍然有增无减。
目前,巢湖湖区整体水质为v类,全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西半湖富营养水平更高,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
其主要原因是:常年接纳了未经达标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水体污染负荷严重;巢湖为大型浅水湖泊,水土界面物质交换剧烈,氮磷积聚释放频繁;巢湖是处于半封闭状态的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
2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思路
水生态系统修复(aquatic ecosystem restoration,aer)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将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或修复到使
其能够长久保持稳定的水平,即补救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减轻其影响,使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忍受性[2]。
事实上,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达到修复的最终目标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随着合肥的发展,巢湖的功能也在发生着相应
的变化,需要根据其现在特有的功能为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采取合适的恢复措施,选择有效的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方法,实施相应的技术对策并进行科学管理。
2.1健全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法规体系
首先,巢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整治的规划,应报合肥市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使之具有法规性与权威性,成为开展巢湖综合整治的指导性文件。
市政府应制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有关规定。
在有关规定中,要对恢复与重建的意义和目标,实现恢复与重建的路线和途径,实施恢复与重建的组织结构,有关恢复与重建的领导人的权利和责任、监督、奖惩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建立适用于巢湖、滨湖新区乃至合肥的水利、生态法规体系。
要因地制宜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的配套法规,并结合湖区协调管理机构的建立,逐步完善执法体系,对向巢湖排放污水的企业,坚决关停或改造。
通过优惠政策,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2.2完善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体制建设
通过市场多元化投资,建立规划引导、市场参与、公共监督的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投入机制。
重视环保投入,支持与实施一批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并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性。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种企业积极加入到巢湖的恢复与重建的建设中,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惩处高污染企业,限制工业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
逐步引导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检查制度,逐步形成全面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探索适合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生态健康评价和预警机制,加快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的建设,重点排污单位必须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信息共享、透明,提高水环境监管水平及反应能力[4]。
2.3提高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公众参与力度
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向广大合肥通报有关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信息。
通过对先进事例的报道和表扬和反面事例公开曝光,使舆论监督作用得到加大。
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推进巢湖周围的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环保监督员制度,鼓励检举各种对巢湖进行污染的违法行为,实行环保有奖举报并形成明确的一系列的规定。
对重大的实施政策、建设项目,要以听证会或其他形式,从而保证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明确规定普通群众(尤其是生活在滨湖新区的居民)在巢湖治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主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为群众参与巢湖的治理工作提供渠道和机会[4]。
2.4优化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路径
要实施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达到水质净化之目的,首先要充分了解巢湖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结构,分析其功能退化或受损的原因,根据目标和功能来确定如何调整生态系统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作。
目前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方法路径有:定期的对巢湖实施
底泥生态疏浚工程,从而清除高营养盐含量的表层沉积物质;利用生态控制技术,将水生生物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治理巢湖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的繁殖[1];适当放养经过选择的鱼类,有效地控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繁殖;用流场控制方法来控制巢湖各支流库弯的生物量和优化配置食物链,使水域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变[3];通过开展滨岸水生植物恢复和调控工程和湖岸湿地保护带工程,对巢湖流域的气候调节、水源调蓄、物种保存、水质净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还应积极推广治污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批水环境新技术工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就曾经对安徽巢湖的富营养化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其中提出了流域控制规划和应用了多水塘系统净化技术。
政府与社会应鼓励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完善综合治理技术服务体系。
鼓励园区或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根据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泥资源化示范工程等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研发,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系统性的水污染治理、水环境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
积极开展区域间技术合作,争取技术援助。
3结语
合肥的生态恢复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方法亦不成熟,巢湖也没
有形成统一的较为完善的恢复与重建模式。
巢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和跨地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巢湖是湖泊流域的重要水体,需要有全局的观点,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实行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管理、统一治理、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姚书春,李世杰. 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沉积记录[j].沉积学报,2002,22(2).
[2]张锡辉. 水环境修复工程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秦伯强等.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湖泊科学,2005,17(1)
[4]赵绘宇. 探研我国生态系统恢复制度与法律规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