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CERN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植被的重建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就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未来的挑战进行讨论。

生态系统恢复是指将遭受严重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一种经过自然演替过程或人为修复手段而达到的较为正常的状态。

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的恢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系统恢复旨在恢复和加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植被重建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和培育植物来恢复受破坏的植被群落。

植被重建有助于恢复土壤的保持能力、水循环和气候调节功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所需的生态服务。

植被重建可以通过人为手段来实施,如种植防护林、造林和植被恢复项目等。

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不仅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提供洁净的水源和空气,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同时,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对于气候调节和碳储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全球变暖。

在实施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特点选择适宜的恢复方式和植被种类。

例如,在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中,可以采用湿地修复和湿地植被重建等方式;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可以进行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植被重建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物种的选择和保护措施,确保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尽管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管理。

其次,由于人类活动的广泛干扰,很多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恢复起来难度较大。

此外,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还面临着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之,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它包括了有机体、非有机物质、能量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许多科学家努力寻求方法来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意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改善或恢复环境中的物种组成、生态功能、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从而恢复或重建破坏的生态系统。

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不仅是一项伟大的能源挑战,也是一种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贡献。

同时,这也是保障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方法1、植被恢复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循环利用水分和养分,还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

而树木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许多物品的来源,如建筑材料、燃料、医药等,因此,植树造林是常用的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2、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一种自然恢复的加速方式。

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一个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例如,对于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域,可以进行固定沙丘、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森林草原生态工程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

3、人工更新人工更新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加入种植的非本地物种,以加快生态系统恢复速度。

通过引入快速生长的草、树种等外来植物和动物,可以更有效的在短时间内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案例1、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恢复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对三峡库区进行生态治理,并采取了大量的植树造林、草场休养等措施,大力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修复,使得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2、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重建青海互助州东南部一直以羊产业为主,土地退化严重。

为了恢复失去的草地和森林,采取实施荒山荒滩造林绿化、优化牧业结构、改善土地肥力等措施,有效重建了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成功恢复了草原景观和生态功能,助推了当地循环经济发展。

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研究

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研究

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研究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给植物生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恢复干旱地区的植被必须兼顾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进展。

首先,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需要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由于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灌溉方式并不适用。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利用雨水的植被恢复技术。

例如,利用集雨系统收集雨水,然后通过地下渗水或滴灌的方式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其次,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

在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是关键。

研究发现,某些多肉植物和耐旱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适应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长。

因此,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选择这些适应性强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植被恢复还需要关注土壤改良。

干旱地区的土壤贫瘠,营养物质含量低,往往不利于植物生长。

因此,改良土壤质量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土壤改良方法,如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激素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物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除了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重建也是干旱地区研究的重点之一。

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往往受到干扰和破坏,野火、过度放牧等现象常见。

因此,重建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需要恢复植被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野生动物等重要生态要素。

此外,对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恢复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干旱地区植被适应性机制,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同时,注重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以实现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有望为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恢复技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生态系统已经失去了平衡,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学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恢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1. 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是一种将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引入合适的植被,从而重建环境的恢复技术。

该技术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完全恢复生态系统的形态和过程。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技术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改善土壤质量、减少人类干扰等方式增加植被生长量,从而重建生态环境。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生态景观的改善和景观过程的恢复。

2. 水生恢复技术水生恢复技术是一种恢复水生环境的技术。

该技术可应用于还原河川或湖泊受损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该技术可以较快的修复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一些好处。

水生恢复技术可以包括沉积物削减、水生植物增加、动植物增加、流速增加、河道河岸修复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水生环境的恢复,同时带来多种生态效益。

3. 土壤生态恢复技术土壤生态恢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合适的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的生态条件,从而恢复土地生态环境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草地、林地等土地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促进土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4. 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结合自然生态过程原理,以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复原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在生态环境受损的情况下恢复环境自然功能,适用于城市、农村、工业区等地区。

生态工程技术包括河流生态恢复、生态湿地建设、海湾治理、城市森林建设等。

这些工程可以使城市和周边环境更生态化、更美丽,并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益处。

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

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

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近年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关注日益增加。

在环境保护领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研究表明,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植被面临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过度的土地利用、森林砍伐、干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大片植被的消失和土壤贫瘠化。

为了恢复植被的生态功能,植被恢复研究应运而生。

植被恢复可以定义为通过人为干预手段,在人为或自然的扰动下,引入或促使原有植被类型恢复、重新建立或生态系统发展到与相邻的自然让生态系统相似的状态。

它既包括对天然植被修复的研究,也包括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

植被恢复研究的落地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特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等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与分析生物多样性、特有物种和群落组成的变化,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针对不同地域和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开展合理的植物选种和种植方式的研究,以确保恢复工作的效果。

除了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修复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方向之一。

生态系统修复是指在人为或自然扰动或污染之后,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手段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修复的目标是使损害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快速地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水体修复、湿地修复、土壤修复等。

其中,植被的恢复在生态系统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植物,人们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水源蒸发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

在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方面,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不可忽视。

例如,激光扫描仪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植被调查和监测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

同时,生物技术的进展也为植物的繁育和培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要想推动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仅靠科研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企业、公众各方都应该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努力。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1 生态恢复的定义?(一)美国科学界的解释1、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The US Natural Resource Council)认为,使一个生态系统回复到接近其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cairns, 1995)。

2、Jordan认为,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

3、Cains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的过程。

4、Egan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

(二)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y Restoration)的解释1、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

2、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

3、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

第三个定义是该协会最终的含义。

2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理与过程的科学。

3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一、组合规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组织二、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阈值和非线性特征三、正反馈机制的认识与利用四、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恢复生态学的发育五、环境的随机性和长期变化与生态恢复的设计与评价4 为了补偿全球环境退化的速率,生态恢复为什么一定要尽可能地放在景观水平上考虑?(1)大的系统较小而零碎的系统更容易达到自我更新和维持;(2)规模经济体现在生态恢复中,正如在其他活动中;(3)大规模的生态恢复活动中较小的片断恢复将可能产生更多的公众效益,从而有利于未来的保护;(4)斑块动态,包括物种从一个汇斑块到源斑块的转移,在景观水平上表现良好,但在片断水平上可能不好;(5)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如果存在于多种生境中可能更有效,或者在异质性生境中更有潜力得到恢复。

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

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

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森林面临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综述了不同森林恢复方法,包括自然演替、人工引种、土壤改良等,分析了它们的优劣势及适用条件。

关键还在于生态工程技术的创新,如生物工程、土壤生物学的应用,为森林恢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成功的恢复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学、气候学和社会经济因素。

综合利用多种方法,结合可持续管理策略,才能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森林生态恢复、植被修复技术、生态工程、可持续管理、退化生态系统引言:在全球范围内,森林作为关键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持续的退化和破坏,这引发了对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迫切需求。

本文聚焦于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恢复方法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生态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仅关乎自然生态的重建,更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议题。

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学科领域,我们可以为受损的森林赋予新的生机,实现其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恢复与持续利用。

一、森林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的迫切需求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无数物种提供栖息地,还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调节着气候变化。

然而,过度的砍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已经导致了森林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丧失。

这种森林退化不仅威胁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森林的健康与稳定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供应、土壤的保持、气候的调节等方面,因此,森林退化引发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性挑战。

在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时,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势在必行。

恢复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重建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修复土壤、改善水质、减轻气候变化等。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生态恢复与重建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生态恢复与重建不仅仅是简单地种植树木、治理污染,而是一个涉及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综合性过程。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

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或破坏时,其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过度的森林砍伐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工业污染可能使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生态恢复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和程度。

这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对土壤、水质、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和分析。

只有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恢复策略。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物种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物种应该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例如,在干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时,选择耐旱的植物品种可以提高恢复的成功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群落。

生态恢复不仅仅是对单个物种或群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例如,湿地的恢复不仅要恢复湿地的植被,还要恢复其蓄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功能。

这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过程,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来实现。

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也是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这包括恢复植被的层次结构、土壤的结构以及水域的生态结构等。

例如,在森林恢复中,要营造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结构,为不同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生态恢复与重建需要遵循自然规律。

人类不能试图强行改变自然的进程,而是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干预。

例如,在河流生态恢复中,不能简单地通过筑坝来改变河流的流向和流速,而应该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和动态。

此外,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
27
生变化。事实上, 干扰的压力不仅仅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而 且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也是重要的选择压力; 在功能过程中, 干扰能减弱生态系统的功 能过程, 甚至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干扰可来自两个方面, 即自然压力和社会压力。自 然干扰包括火、 冰雹、 洪水、 干旱、 飓 (台) 风、 滑坡、 海啸、 地震、 火山、 冰河作用 等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作用。人为干扰包括有毒化学物的施放与污染、 森林砍伐、 植被过度利用、 露天开采等等人为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属社会性的压力。
构和功能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很多的, 干扰的作用是主要的原因。由于干扰结 果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 形成破坏性 波动或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系统的退化。
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的主要机理首先在于干扰的压力下,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干扰的强度和频度是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根本原因。过大的干扰强度和频度, 会使生 态系统退化成为不毛之地, 而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常常需要采取 一些生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启动, 进之恢复植被。若自然生 态系统的地下部分 (主要是土壤) 保留较显完整, 则植被的自然恢复是可行的。
在社会性干扰压力中, 采矿废弃地是应以特别重视的。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 破坏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根据地矿部门的初步统计, 到1990年为止, 我国共 有9000多座大中型国营矿山, 26万座乡镇经营和个人开采的矿山。总计已形成200万 hm 2 的废弃地, 现每年约以215万 hm 2的速度继续扩大。矿山废弃地可直接毁坏了大片森林草 地和农田, 把生产性地变成非生产性地; 同时废弃地还造成水土流失, 又是巨大的污染 源。因此, 废弃地的整治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112 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意义 11211 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社会效益 人类对植被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尤其 是资本主义掠夺式的生产方式, 相应地引起自然条件的恶化, 严重的水土流失, 地力的 衷退, 风水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流行病等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近年来全球平均每年有500万 hm 2土地, 由于极度破坏、侵蚀、盐溃化、污染等原因, 已不能再生产粮食; 全世界每年 以5~ 7万 km 2的惊人速度使土地沙漠化; 全世界的热带森林, 每年以2% 的破坏率, 到2000 年就不复存在了; 20世纪以来, 全世界3800多种哺乳动物中, 已有110种和亚种消失了, 9000多种鸟类中已有139个种和39个亚种消失了, 还有600种动物和25000多种植物正面临 绝灭的危险。人类对植被的自然资源的盲目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许多生态学 理论均可以在这个过程得以检验和完善。不仅在生态学内与其它分支—从传统的遗传生 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到现代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保护生态学等有密切联系, 而且与生态学外的许多相关学科, 如地理学、 土壤学、 生物 气象学、环境化学、工程学、甚至经济学等保持着广泛的学科交叉。因此, 有关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需要组织多部门多专业进行综合研究。
大面积植被破坏后的严重水土流失, 是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这类退化生态 系统土地贫瘠, 水源枯竭, 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影响人 类生存空间的质量。例如华南地区, 每年约有500~ 600万 hm 2的土地失去再生产能力。如 何进行综合整治, 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这是提高区域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 使 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恢复生态学这一名称, 基本上是以其功能来命名的。由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过程有很大程度的人为促进因素, 并且这个过程是相当综合的和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 的, 因而恢复生态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门生态工程学 (eco log ica l eng ineering) , 或 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物技术学 (b io techno logy)。有些学者因而以其技术特点为理由, 称之为 “合成生态学” (syn thetic eco logy)。
退化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首要工作, 因为几乎所有的自然生 态系统的恢复, 总是以植被的恢复为前提的。
恢复生态学研究对象是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 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问题, 因而具有十分强烈的应用背景。
1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意义
111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引起功能减弱或丧失时, 生态系统是退化的。引起生态系统结
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也十分严重。由于人类过度活动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加速发展, 加之缺乏合理地开发利用, 忽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 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 统遭到很大的破坏。据统计, 我国退化土地约150万 km 2。北方的黄土、南方的花岗岩风化 壳红土, 是中国境内侵蚀最严重的地质—地貌单元。
第11959卷6年 1第2月2期 生E co l态og ic S科cie nc学e V
o l115 N o D e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96
12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
彭少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560)
摘 要 恢复生态学是现代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其理论与方法均在不断发展之中。本
文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并探讨热带亚热带区域地带性植被的恢复途径及其 效益。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植被重建,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学 (resto ra tion eco logy) 是一门在80年代以来得到非常迅速发展的现代生 态学分支学科。重建已损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功能过程, 称 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恢复生态学则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 重建的技术与方法、 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