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1、风电场有功功率

1.1 基本要求

风电场具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为了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风电场需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1.2 最大功率变化率

风电场应限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

表1 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

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功率变化率应当满足此要求。这也适用于风电场的正常停机,但可以接受因风速降低(或超出最大风速)而引起的超出最大变化率的情况。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确定也可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状况、其他电源的调节特性、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1.3 紧急控制

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a) 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

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b) 当电网频率高于50.5Hz时,依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可以切除整个风电场。

c) 在事故情况下,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调度部门有权暂时将风电场解列。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应尽快恢复风电场的并网运行。

2、风电场无功功率

2.1 无功电源

a) 风电场应具备协调控制机组和无功补偿装置的能力,能够自动快速调整无功总功率。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首先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仅靠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的,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b) 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能够实现动态的连续调节以控制并网点电压,其调节速度应能满足电网电压调节的要求。

2.2 无功容量

a) 风电场在任何运行方式下,应保证其无功功率有一定的调节容量,该容量为风电场额定运行时功率因数0.98(超前)~0.98(滞后)所确定的无功功率容量范围,风电场的无功功率能实现动态连续调节,保证风电场具有在系统事故情况下能够调节并网点电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足够无功容量。

b) 百万千瓦级及以上风电基地,其单个风电场无功功率调节容量为风电场额定运行时功率因数0.97(超前)~0.97(滞后)所确定的无功功率容量范围。

c) 通过风电汇集升压站接入公共电网的风电场,其配置的容性无功补偿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满发时送出线路上的无功损耗;其配置的感性无功补偿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空载时送出线路上的充电无功功率。

d) 风电场无功容量范围在满足上述要求下可结合每个风电场实际接入情况通过风电场接入电网专题研究来确定。

3、风电场电压范围

3.1 电压偏差

当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偏差在-10%~+10%之间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3.2 运行要求

a) 当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偏差超过+10%时,风电场的运行状态由风电场所选用风电机组的性能确定。

b) 当风电场并网点的闪变值满足国家标准GB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值满足国家标准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满足国家标准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的规定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

4、风电场电压调节

a) 风电场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并网点电压。

b) 风电场应当能够在其容量范围内,控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3%~+7%。

c) 风电场参与电压调节的方式包括调节风电场的无功功率和调整风电场升压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变比;风电场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切换可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进行调整。

5、风电场低电压穿越

5.1 基本要求

图1为对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要求。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图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时,场内风电机组必须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并网点电压在图中电压轮廓线以下时,场内风电机组允许从电网切出。

图1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的规定

规定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为:

a) 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具有在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能够保持并网运行625ms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b)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发生跌落后3s内能够恢复到额定电压的90%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保持并网运行。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应积极开展机组改造工作,以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5.2 有功恢复

对故障期间没有切出电网的风电场,其有功功率在故障切除后快速恢复,以至少10%额定功率/秒的功率变化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

6、风电场运行频率

风电场可以在表2所示电网频率偏离下运行:

表2 风电场频率异常允许运行时间

7、风电场电能质量

风电场电能质量的相关要求主要依据引用文件制定。如果风电场供电区域内存在对电能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重要用户,可提高对风电场电能质量的相关要求。

7.1 电压偏差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后,并网点的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一般应为额定电压的-3%~+7%。限值也可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根据电网特点、风电场位置及规模等共同确定。

7.2 电压变动

风电场在公共连接点引起的电压变动d(%)应当满足表3的要求。

表3 电压变动限值

注:r表示电压变动频度,指单位时间内电压变动的次数(电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各算一次变动)。同一方向的若干次变动,如间隔时间小于30ms,则算一次变动。

7.3 闪变

风电场所接入的公共连接点的闪变干扰值应满足GB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要求,其中风电场引起的长时间闪变值Plt按照风电场装机容量与公共连接点上的干扰源总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7.4 谐波

应配备长期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测试,以满足电压质量指标。

当风电场采用带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风电机组或无功补偿设备时,需要对风电场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作出限制。

风电场所在的公共连接点的谐波注入电流应满足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其中风电场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照风电场装机容量与公共连接点上具有谐波源的发/供电设备总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8、风电场模型和参数

8.1 风电场模型

风电场开发商应提供风电机组、电力汇集系统及风电机组/风电场控制系统可用于系统仿真计算的模型及参数,用于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调度运行。

8.2 参数变化

风电场应跟踪风电场各个元件模型和参数的变化情况,并随时将最新情况反馈给电网调度部门。

9、风电场通信与信号

9.1 基本要求

风电场的二次设备及系统应符合电力二次部分技术规范、电力二次部分安全防护要求及相关设计规程。

风电场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的通信方式、传输通道和信息传输由电网调度部门作出规定,包括提供遥测、遥信信号以及其他安全自动装置的种类,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求等。

9.2 正常运行信号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风电场向电网调度部门提供的信号至少应当包括:

a) 单个风电机组运行状态;

b) 风电场实际运行机组数量和型号;

c)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

d) 风电场高压侧出线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

e) 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位置;

f) 风电场的实时风速和风向。

9.3 故障信息记录与传输

在风电场变电站需要安装故障记录装置,记录故障前10s到故障后60s的情况。该记录装置应该包括必要数量的通道,并配备至电网调度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

10、风电场接入电网检测

10.1 基本要求

a) 风电场在申请接入电网检测前需已具备并提供土地、质检和环保等部门出具的审批证明以及风电机组的设计模型、参数、特性和控制系统等资料。

b) 风电场接入电网检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并在检测前30日将检测方案报所接入电网调度部门备案。

c) 当接入同一并网点的风电场装机容量超过40MW时,需要向电网调度部门提供正式检测报告;累计新增装机容量超过40MW,则需要重新提交正式检测报告。

d) 风电场应当在全部机组并网调试运行后3个月内向电网调度部门提供有关风电场运行特性的检测报告。

e) 调度运行部门要求的其它并网调试项目。

10.2 检测内容

a) 有功/无功控制能力检测。

b) 电能质量检测,包含电压变动、闪变与谐波。

c)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验证。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通用版)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通用版) 1.1基本要求 风电场具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为了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风电场需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1.2最大功率变化率 风电场应限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 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 表1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

风电场装机容量(MW) 10min最大变化量(MW) 1min最大变化量(MW) 150 100 30 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功率变化率应当满足此要求。这也适用于风电场的正常停机,但可以接受因风速降低(或超出最大风速)而引起的超出最大变化率的情况。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确定也可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状况、其他电源的调节特性、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1.3紧急控制 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PMU接入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华中电网PMU接入规范 欧阳家百(2021.03.07) 2010年2月 目录 前言3 1.适用范围4 2.术语与定义4 3.总体原则4 4.PMU设备一般技术要求5 4.1 系统参数5 4.2 环境条件5 4.3 装置的功率消耗6 4.4 装置精度要求6 4.5 交流输入量的允许工作范围6 4.6 动态数据记录6 4.7 时钟同步7 4.8 数据集中器7 4.9 其它要求8 5.PMU接入信息要求9 6.PMU设备有关命名规则9 6.1 PMU配置帧的参数描述和赋值9

6.2 站名代码命名规则11 6.3 IDCODE命名规则12 6.4 信息对象名的命名规则12 6.4.1 相量和模拟量信息对象名的命名规则13 6.4.2 开关量信息对象名的命名规则15 7.. 附则15 前言 随着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投运,今年特高压直流也将投运,特高压互联电网安全稳定、特高压联络线潮流控制、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等对华中电网的WAMS系统的接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电网技术的发展,根据华中电网稳定领导小组会有关文件的要求,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适应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及应用的需要,规范华中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接入,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观测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中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接入规范,适应于所有参与华中电网运行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及其相关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 本规范适用于接入华中电网所有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发电厂、变电站。

2.术语与定义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 基于同步相量测量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对地域广阔的电力系统动态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系统。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 用于进行同步相量的测量和输出以及进行动态记录的装置。PMU的核心特征包括基于标准时钟信号的同步相量测量、失去标准时钟信号的守时能力、PMU与主站之间能够实时通信并遵循有关通信协议。 3.总体原则 1)PMU装置接入的信息应确保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的基本应用、适应高级应用功能需要、兼顾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功能需求。 2)PMU设备应纳入电力系统二次发展规划,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与电力系统一次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进行。 3)在发电厂配置的PMU装置应采集该厂全部机组、含有母线的开关站500kV出线的信息。 4)在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含开关站、换流站)配置的PMU应采集该站全部220kV及以上线路出线、主变高、中压侧信息。 5)所有接入华中电网公司WAMS系统的PMU装置均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公司对于PMU装置的技术要求,且必须已经

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其策略

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其策略-机电论文 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其策略 李梦云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前,中国风电已超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电源。但风力电场等分布式电源对电力网络的日益渗透的同时,给现代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改变了电力网络中能量传递的单向性,对现有配电网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风电并入配电网后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相关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介绍了风力发电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风电接入电网后对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风电场并网后对电网的稳态电压的稳定性,以风速和风电机组的功率因数作为影响因素,从原理上,分别分析其对含风电场的电网的稳态电压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网;稳态电压;影响;策略 0 前言 随着日益增长的电力负荷、能源的短缺、环境恶化的愈发严重,以及用户要求电能质量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DG(分布式发电)。研究表明,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可以反映能源的综合运用、电力行业的服务程度和环境保护的提升。尤其是其中的风力资源,因为其是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环境和经济效益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风力发电成为分布式发电中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使其成为一种当今新型能源中发展迅速的发电方式。 1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电场并入配电网,使输电网对部分地区的电力输送压力得到缓解和电力系统的网损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对电力系统产生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如电压波动、闪变等。 同时由于风具有随机性,其输入电网的有功和无功有很大的波动性。风速的不可预测这一特性,使我们不能对风电进行准确而又可靠地出力预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负荷跟踪、备用容量等,提高了风电场的运行成本。 风电并网增加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难度,不仅需要风电场容量,而且需要风电场快速响应负荷变化;风电机组并网时,会不可避免的对电网有冲击电流。风电场与电网的联络线的潮流的双向性,使并网后的电网的继电保护的保护配置提高了要求。 2 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配电网的电压分布情况由电力系统的潮流所决定,当电力网络中电源功率和负荷发生变化时,将会引发电力网络各个母线的节点产生变化。对风电并网的配电网来说,风电场的功率的波动会影响电网电压出现偏移。由于风电场接入配电网后,风电场的接入点的变化、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不平衡等,会导致无功功率从无功源流向负荷。风电场的电压偏移会影响风电场的接入容量和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1 风速变化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将接入风电场的配电网系统的供电线路作等值电路,则风电场并网点至无限大系统两端的电压降落为: U1-U2=I(R1+R2+jX1+ jX2) (1) 上式中,U1为风电场的输出电压,U2为电网电压,R1、X1表示风电场的电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1、风电场有功功率 1.1 基本要求 风电场具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为了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风电场需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1.2 最大功率变化率 风电场应限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 表1 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 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功率变化率应当满足此要求。这也适用于风电场的正常停机,但可以接受因风速降低(或超出最大风速)而引起的超出最大变化率的情况。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确定也可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状况、其他电源的调节特性、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1.3 紧急控制 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a) 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

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b) 当电网频率高于50.5Hz时,依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可以切除整个风电场。 c) 在事故情况下,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调度部门有权暂时将风电场解列。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应尽快恢复风电场的并网运行。 2、风电场无功功率 2.1 无功电源 a) 风电场应具备协调控制机组和无功补偿装置的能力,能够自动快速调整无功总功率。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首先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仅靠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的,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b) 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能够实现动态的连续调节以控制并网点电压,其调节速度应能满足电网电压调节的要求。 2.2 无功容量 a) 风电场在任何运行方式下,应保证其无功功率有一定的调节容量,该容量为风电场额定运行时功率因数0.98(超前)~0.98(滞后)所确定的无功功率容量范围,风电场的无功功率能实现动态连续调节,保证风电场具有在系统事故情况下能够调节并网点电压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足够无功容量。 b) 百万千瓦级及以上风电基地,其单个风电场无功功率调节容量为风电场额定运行时功率因数0.97(超前)~0.97(滞后)所确定的无功功率容量范围。 c) 通过风电汇集升压站接入公共电网的风电场,其配置的容性无功补偿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满发时送出线路上的无功损耗;其配置的感性无功补偿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空载时送出线路上的充电无功功率。 d) 风电场无功容量范围在满足上述要求下可结合每个风电场实际接入情况通过风电场接入电网专题研究来确定。 3、风电场电压范围

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

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 工作单号: 项目业主:(以下简称甲方) 供电企业:(以下简称乙方)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结合中山市供用电的具体情况,经甲、乙方共同协商,达成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如下: 一、项目地址: 二、发电量使用情况:平均日发电量为6433kWh,**工业园每月平均用电量约40万度,白天(6:00-18:00)日均用电量约为6600度,基本满足自发自用。 三、发电设备容量: 合计2260 kWp。 四、设计依据和原则 1、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

财建[2012]21号《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发改委《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征政府性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 2、最新政策解读: 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7月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并就这两份文件向各省市能源发改委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征求意见。该文件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意见,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扩大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在促进屋顶落实、项目融资、电网接入、备案管理和电力交易上提出进一步落实和保证性政策。 该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可专为标高电价托底,同时提高补贴到位及时性,增加电站收益。第一,进而预留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确保资金到位;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学习资料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 的影响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摘要 风力发电总是依赖于气象条件,并逐渐以大规模风电场的形式并入电网,给电网带来各种影响。因此,电网并未专门设计用来接入风电,如果要保持现有的电力供应标准,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调整。本论文依据正常条例讨论了风电设计和设备网络的开发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风电场并网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风力发电具有大容量、动态和随机性的特性,它给电力系统的有功/无功潮流、电压、系统稳定性、电能质量、短路容量、频率和保护等方面带来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待更好地利用风力发电。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力系统;影响;风电场 1. 引言 人们普遍接受,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未来电力的供应。由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对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发电是不可持续的。相反的,风电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备受人们关注。当由于工业发展和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的增长而引起电力的需求稳步增长时,它有抑制排放和降低不可替代燃料储备消耗的潜力。 当大型风电场(几百兆瓦)成为一个主流时,风力发电越来越受欢迎。2006年间,包括世界上超过70个国家在内的风能发展,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59091兆瓦达到74223兆瓦。2006年的巨大增长表明,决策者们开始重视风能

发展能够带来的好处。由于到2020年12%的供电来于1250Gw的安装风电装机,将积累节约10771百万吨的二氧化碳,这个报道是人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具有很高的容量、动态随机性能,这将会挑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提供电力系统清洁能源的同时,风电场也会带来一些对电力系统不利的因素。随着风力发电的膨胀和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增加,影响将很可能成为风力集成的技术性壁垒。因此,应该探讨其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风能已经从25年前的原型中走了很长的路,而且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它也会继续前进。有一系列的问题与风电系统的运作和发展。虽然风力发电的渗透可能会取代传统的植物产生大量的能量,关注的重点是风力发电和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提供了一个概述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建议相应的对策来处理这些问题,以适应电力系统中的风力发电。 根据上述问题,本文从总体上讨论了风力发电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处理项目时,将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相结合的问题。由于风力发电具有容量大、动态、随机性等特点,其影响主要包括有功、无功功率流、电压、系统稳定性、电能质量、短路容量、系统备用、频率和保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适应电力系统的风力发电。 本文的组织如下。第2节给出了风力发电的发展情况。在第3节介绍了风力发电的特点。在4节中,详细讨论了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在第5节中,提出了减少风力发电的影响的对策。最后,第6节总结本文。

参考-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参考-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1基本要求风电场具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 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为了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风 电场需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 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 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1.2最大功率变化率风电场应限制输出功 率的变化率。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表1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风电场装机容量(MW)10min最大变化量(MW)1min最大变化量(MW)3020630-150装机容量/1.5装机容量/515010030在风电场并网以 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功率变化率应当满足此要求。这也适用于 风电场的正常停机,但可以接受因风速降低(或超出最大风速)而引 起的超出最大变化率的情况。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确定也可根据 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状况、其他电源的调节特性、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1.3紧急控制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 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a)电网故 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发生 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b)当电网频率高于50.5Hz时,依据电网 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可以切除整个风电场。 c)在事故情况下,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调度部门 有权暂时将风电场解列。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 应尽快恢复风电场的并网运行。、风电场无功功率2.1无功电源a)风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 技术规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报批稿) 国家电网公司Q/GDW480—2010 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接入35kV及以下电网还应参照《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执行。 本规定规定了新建和扩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改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自备电源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1040 电网运行准则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IEC61000-4-30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IEEE 1547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本规定采用了下列名词和术语。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s

风电接入对电网的影响

风电的接入对电网的影响 1.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风电出力波动将会产生严重的有功功率平衡问题。风电比例大小对系统调频影响严重,当电力系统中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时,风电功率波动或者风电场因故整体退出运行,可能会导致系统有功出力和负荷之间的动态不平衡,当电网其他发电机组不能够快速响应风电功率波动时,则有可能造成系统频率偏差,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频率越限,进而危及电网安全运行[1]。因此,始终保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的很小范围内波动,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最基本目标,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最重要任务。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频率始终保持在50Hz±0.2Hz 的范围内,当采用现代自动调频装置时,误差可以不超过0.05~0.15Hz。 2.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风电场并入电网后,由于风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使得当风电功率变化时,电网电压也将随之发生波动。随着风电注入功率的增加,风电场附近局部电网的电压和联络线功率将会超出安全范围,严重时会导致电压崩溃。影响电压波动有很多因素,例如风电机组类型、风况、所接入电网的状况和策略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风速的波动带来的并网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变化。系统要求节点电压与额定值的偏差不允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因此,必须釆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偏差过大,维持系统的节点电压在限定的范围之内,防止与额定值的偏差超过允许范围。风电接入系统的所带来的电压与无功功率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为保证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风电接入后的电网运行控制技术越来越重要,电网的稳定控制技术、运行控制技术、优化调度技术以及风电与电网的协调控制技术将成为风电并网控制技术中的关键技术[2,3]。 [1] 计崔. 大型风力发电场并网接入运行问题综述[J]. 华东电力, 2008, 36(10): 71-73. [2] 耿华, 杨耕, 马小亮. 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综述[J]. 电力电子技术, 2007, 40(6): 33-36. [3] 王伟胜, 范高锋, 赵海翔. 风电场并网技术规定比较及其综合控制系统初探 [J]. 电网技术, 2007, 31(18): 73-77.

云南电网增量配电网接入系统方案审批管理办法

云南电网增量配电网接入系统方案审批管理办法(试行)1.范围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对于增量配电网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审批的相关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以及增量配电网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审查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准备接入云南电网的所有增量配电网项目,不适用于单个用户接入,单个用户接入按现行《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kV 及以上大用户并网管理业务指导书》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国家发改委《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 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 《国家能源局关于对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颁发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有关事项的通知》 《供电营业规则》 《供电监管办法》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云南省供用电条例》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电网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规定》 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下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管理办法》 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故事件调查规程》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 3.定义 增量配电网: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增量配电网业务包括满足电力配送需要和规划要求的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及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资配电网增容扩建。配电网原则上指11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和220(33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局域电网。 4.职责 公司有关部门 4.1.1 计划发展部是增量配电网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审批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参与增量配电网项目接入系统审查,负责220千伏电压等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导则(2010年版)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导则 (2010年版) 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0年1月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一般原则 (3) 5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技术原则 (4) 6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7) 7调度自动化及通信 (8) 8 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 (9) 9 电源及设备布置 (10) 附录A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典型方案示例 (11)

1 范围 本导则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型光伏电站。 本导则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导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国家电网发展[2009]747号)制定,适用于接入江苏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和无变压器连接的光伏电站。 本导则未涉及的内容,还应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及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与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 19939-2005 光伏电站并网技术要求 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摘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有着改善能源结构,经济环保等方而的优势,也是未来能源电力发展的一个趋势,但风力发电技术要具备与传统发电技术相当的竞争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入手,总结了风电网并入电网主要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如风力发电场的规模问题,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保护装置的影响等;然后针对这此技术问题,综合比较了各国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理论和实际运行方面的相关解决方案,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期待更加成熟的风力发电技术的形成,以建设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风电产业。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能质量,稳定性,解决方案 0引言能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全球能源消耗速度逐年递增,大量能源的消耗,已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生态破坏、大气污染等,并且传统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过度的开采利用将加速其耗竭的速度。在中国由于长期发电结构不合理,火电所占比例过大,由此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燃料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颇为急切。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风能具有很强的竟争力。风能发电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商业化应用不断提高,是近期内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资源。经济性方面,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常规能源发电由于环保要求增高使得成本进一步增加;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成本将有进一步降低的巨大潜力。 我国的海洋和陆地风能资源很丰富,江苏位于东南沿海,海上风能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江苏省如东县建设了我国第一个风电场特许权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风电场项目,其一期建设规模为100MW,单机容量1MW,100台风机,全部采用双馈感应发电机。江苏省盐城也正在准备建风电场,但目前江苏乃至全国的风力发电技术都还不成熟。 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必须要实现并网运行。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分析是风电场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风力发电技术的三大课题之一(其余两项为风能储量调查与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尽管欧美的风电大国对风力发电的建设和运行已经有一些实际经验和技术规定,但由于和我国电网结构的实际情祝差别很大,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本文主要介绍风力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力发电在电力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在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电网往往较弱,风力发电对电网间的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风电场并入电网主要会面临以下一些技术问题:风力发电场的规模问题,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保护装置的影响等。 1.1风力发电场的规模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国电网互联,电网规模日益增大。对于接入到大电网的风电场,其容量在电网总装机容量中占的比例很小,风电功率的注入对电网频率影响甚微,不是制约风电场规模的主要问题。然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稀少,负荷量小,电网结构相对薄弱,风电功率的注入改变了电网的潮流分布,对局部电网的节点电压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制约风电场规模的重要问题。 风力发电的原动力是自然风,因此风电场的选址主要受风资源分布的限制,在规划建设风电场时,首先要考虑风能储量和地理条件。然而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往往人口稀少,负荷量小,电网结构相对薄弱,风电功率的注入改变了局部电网的潮流分布,对局部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限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的方式和规模。 另外风力发电的原动力是不可控的,它是否处于发电状态以及出力的大小都决定于风速的状况,风速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出力也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风力发电还无法准确预报,因此风电基木上是不可调度的。从电网的角度看,并网运行的风电场相当于一个具有随机性的扰动源,对电网的可靠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确定一个给定电网最大能够承受的风电注入功率成为风电场规划设计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是波动的,可能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以及周期性电压脉动等。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电压波动的危害表现在照明灯光闪烁、电视机画面质量下降、电动机转速不均匀和影响电子仪器、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的正常工况等。影响风力发电产生波动和闪变的因素有很多:随着风速的增大,风电机组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也不断增大。并网风电机组在启动、停止和发电机切换过程中也产生电压波动和闪变。风电机组公共连接点短路比越大,风电机组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越小。另外,风电机组中的电力电子控制装置如果设计不当,将会向电网注入谐波电流,引起电压波形发生不可接受的畸变,并可能引发由谐振带来的潜在问题。 异步电机作为发电机运行时,没有独立的励磁装置,并网前发电机本身没有电压,因此并网时必然伴随一个过渡过程,流过5~6倍额定电流的冲击电流,一般经过几百毫秒后转入稳态。风力发电机组与大电网并联时,合闸瞬间的冲击电流对发电机及电网系统安全运行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小容量的电网而言,风电场并网瞬间将会造成电网电压的大幅度下跌,从而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稳定与安全。 1.3对稳定性的影响 风力发电通常接入到电网的末端,改变了配电网功率单向流动的特点,使潮流流向和分布发生改变,这在原有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时是没有预先考虑的。因此,随着风电注入功率的增加,风电场附近局部电网的电压和联络线功率将会超出安全范

电接入系统方案

中国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加油站电力接入工程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哈密市海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1.工程概况 中国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加油站电力接入工程10KV采用双电源供电,供电线路为110KV西郊变电站10KV 西戈线67#杆提供电源,新建地埋线路330m,电缆末端新立12m混凝土杆1基,10m混凝土两基,新架160KVA变压器1台,有费控功能的断路器1台,高压计量箱1台,跌落保险1组,故障指示仪一组。计划于2013年12月建成投运。 2.建设必要性 建成后可就近供电,能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3、接入系统 1)电厂定位 根据电力平衡,本工程定位为用户侧并网太阳能电站,所发电力在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厂区就地消化。 2)主要技术原则 (1)本工程接入系统案应以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电网现状及规划接线为基础,并与供电规划相结合。接入系统案应保证电网和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经济合理,便于调度管理。

(2)本工程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案应充分考虑并网太阳能电站的特殊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措施。本工程接入系统应满足GB/Z 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3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偏差》、GB/T 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不平衡度》等技术标准,以及电网公司Q/GDW 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3)接入系统案 根据供电规划,该厂区现建设有1座10kV环网柜。该环网柜采用压气式负荷开关,一进三出,预留1个10kV出线间隔。进出线保护均采用熔断器保护。环网柜电源“T”接在110kV 店埠变10kV19开关二水厂线公用线路上,安装630kVA、200kVA变压器各一台,电压等级为10/0.4kV。 根据供电现状对本工程接入系统提出2个案。

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杨彬彬,李扬,范见修,郑亚先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有着改善能源结构,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也是未来能源电力发展的一个趋势,但风力发电技术要具备与传统发电技术相当的竞争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入手,总结了风电网并入电网主要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如风力发电场的规模问题,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保护装置的影响等;然后针对这些技术问题,综合比较了各国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理论和实际运行方面的相关解决方案,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期待更加成熟的风力发电技术的形成,以建设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风电产业。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能质量,稳定性,解决方案 0引言 能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全球能源消耗速度逐年递增,大量能源的消耗,已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生态破坏、大气污染等,并且传统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过度的开采利用将加速其耗竭的速度.在中国由于长期发电结构不合理,火电所占比例过大,由此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燃料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颇为急切。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风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风能发电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商业化应用不断提高,是近期内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资源。经济性方面,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常规能源发电由于环保要求增高使得成本进一步增加;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的成本将有进一步降低的巨大潜力。 我国的海洋和陆地风能资源很丰富,江苏位于东南沿海,海上风能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1,2]。江苏省如东县建设了我国第一个风电场特许权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风电场项目,其一期建设规模为100MW,单机容量1MW,100台风机,全部采用双馈感应发电机。江苏省盐城也正在准备建风电场,但目前江苏乃至全国的风力发电技术都还不成熟。 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必须要实现并网运行[3~6]。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分析是风电场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风力发电技术的三大课题之一(其余两项为风能储量调查与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尽管欧美的风电大国对风力发电的建设和运行已经有一些实际经验和技术规定[7,8],但由于和我国电网结构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本文主要介绍风力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力发电在电力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在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电网往往较弱,风力发电对电网间的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风电场并入电网主要会面临以下一些技术问题[3~6]:风力发电场的规模问题,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保护装置的影响等。 1.1风力发电场的规模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国电网互联,电网规模日益增大。对于接入到大电网的风电场,其容量在电网总装机容量中占的比例很小,风电功率的注入对电网频率影响甚微,不是制约风电场规模的主要问题。然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稀少,负荷量小,电网结构相对薄弱,风电功率的注入改变了电网的潮流分布,对局部电网的节点电压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制约风电场规模的重要问题。 风力发电的原动力是自然风,因此风电场的选址主要受风资源分布的限制,在规划建设风电场时首先要考虑风能储量和地理条件。然而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往往人口稀少,负荷量小,电网结构相对薄弱,风电功率的注入改变了局部电网的潮流分布,对局部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限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的方式和规模[9]。 另外风力发电的原动力是不可控的,它是否处于发电状态以及出力的大小都决定于风速的状况,风速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出力也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10]。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风力发电还无法准确预报,因此风电基本上是不可调度的。从电网的角度看,并网运行的风电场相当于一个具有随机性的扰动源,对电网的可靠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确定一个给定电网最大能够承受的风电注入功率成为风电场规划设计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是波动的,可能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11],,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以及周期性电压脉动等。电压波动和闪变[12]是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电压波动的危害表现在照明灯光闪烁、电视机画面质量下降、电动机转速不均匀和影响电子仪器、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的正常工况等。影响风力发电产生波动和闪变的因素有很多:随着风速的增大,风电机

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 术规定(试行) 1 范围 本规定提出了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通过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与电网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 对于通过其他电压等级与电网连接的风电场,也可参照本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范围于本规定。 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 国务院令第115号电网调度管理条例(1993) 3 电网接纳风电能力 (1)风电场宜以分散方式接入系统。在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之前,要根据地区风电发展规划,对该地区电网接纳风电能力进行专题研究,使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

(2)在研究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时,必须考虑下列影响因素: a)电网规模 b)电网中不同类型电源的比例及其调节特性 c)负荷水平及其变化特性 d)风电场的地域分布、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 (3)在进行风电场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电网接纳风电能力专题研究的结论。为便于运行管理和控制,简化系统接线,风电场到系统第一落点送出线路可不必满足“N-1”要求。 4 风电场有功功率 (1)基本要求 在下列特定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力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 1)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线路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2)当电网频率过高时,如果常规调频电厂容量不足,可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 (2)最大功率变化率 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也可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电网状况、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特性及其技术性能指标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表1 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

(整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3) 2. 规定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一般原则 (5) 5. 电能质量 (5) 6.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7) 7. 电压与频率响应特性 (8) 8. 安全与保护 (9) 9. 通用技术条件 (9) 10. 电能计量(该部分内容提请国网营销部门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10) 11. 通信与信号 (10) 12. 系统测试 (11)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1.范围 本规定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发电光伏电站,本规定不包括离网光伏电站。 本规定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通过静态变换器(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与无变压器连接。 2.规定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 2894 安全标志(neq ISO 3864:1984) 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DL/T 544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DL/T 598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 SJ/T11127 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 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