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本共25页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壤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壤含答案
下图为土壤剖面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层是
A.①B.②C.③D.④
6.构造最为复杂的自然土壤是
A.耕作土壤B.水稻土壤C.沙漠土壤D.森林土壤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
8.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意识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1)描述东北黑土的主要分布特点。
(2)说明地形、土壤、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退化的加剧作用。
(3)简述“免耕”法对黑土退化的遏制作用。
试卷答案
1.C
2.B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A错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但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错误;岩石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C正确;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错误。故答案选C项。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微专题:土壤课件(共41张PPT)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微专题:土壤课件(共41张PPT)

2020/6/27
20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翻耕 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 清洁耕层表面,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翻埋的肥料则可调整养 分的垂直分布; 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 抑制其生长繁育。
2020/6/27
21
3、轮作和休耕
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你方唱罢我登场 休耕:恢复地力以提高土地质量,进而提高单产——劳逸结合
2020/6/27
2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7土壤的分层
2020/6/27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
(湿润、半干早、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
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
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
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 生物 B. 地形 • C. 降水 D. 成土母质 7.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 甲与Ⅰ B. 甲与 Ⅱ • C. 乙与 Ⅱ D. 丙与 Ⅰ
间的协调程度以及 能否满足植物生长
气态
20%~ 30%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 足,植物枯萎
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2020/6/27
11
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2020/6/27
90-95%质量比
5-10%
矿物养分

以氮素为主的养分
12
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 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 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5.2土壤的形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5.2土壤的形成
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水和
气此消彼长,水过多,根系缺氧,植物死亡, 空气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
一、土壤概述
3.性质及影响因素
土壤性质
影响因素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
土壤含水量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
一、土壤概述 3.性质及影响因素 土壤颜色
有些土壤是用颜色来命名的(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 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类型 黑土 黄土
红壤
分布地区 东北平原北部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以南的 广大丘陵地区
特点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 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颜色较黑。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按土壤质地可分为砂 土、壤土、黏土三种类型。
石砾 大
砂粒
粉粒
黏粒 小
一、土壤概述 3.性质及影响因素 土壤质地
思考:观察三类不同质地的土壤,分别说明各自的特征。(提示:从透水性、 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等角度回答)
二、成土因素
3.生物因素
二、成土因素
湿热环境
有机质分解快, 土壤淋溶作用强,
土壤贫瘠, 偏酸性。
干旱环境
土壤发育程度低, 土壤贫瘠, 偏碱性。
冷湿环境
有机质分解慢, 大量累积在表土层,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二、成土因素
3.生物因素 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是土壤有机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 冻土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  冻土
北极冻土之上的植被类型是苔 原带或冰原带,广泛分布着垫 状草本植物、矮小灌木和耐寒 花卉,并以苔藓、地衣为主。 植被能够在短暂的夏季迅速生 长、繁殖,在冬季来临时进入 休眠。
在活动层较浅的地区(例如环 北极的大部分地区), 多年冻土退化导致的地下冰融 化,会向地表补充大量水分, 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活动层较大的地区(例如我 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多年冻土退化会导致更多的土 壤水分下渗,地下冰融化对土 壤水分补充的水分也难以被植 物吸收,所以会导致植被退化。
由于冻土的季节性的一冻一融(温度低于0℃冻,高于0℃融) 现象,会对地表和地下的人类设施造成破坏,常考到是冻土 对建筑和交通的影响。下图是由于冻融现象使得路基遭到破 坏,路面坑洼不平。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 的作用。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微专题 冻土
典例分析
例1:(2019年全国3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 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 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化首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
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 的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
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大气对地面的长 波辐射吸收较少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 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 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青藏铁路 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 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 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 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左图是青藏铁 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土壤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土壤
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bulk density(BD)
① BD大,水分含量: 空气含量: 有机质含量: ② 客土法: ③ 地膜覆盖: ④ 秸秆还田: ⑤ 深耕、翻耕: ⑥ BD大,孔隙度: • 沙土 黏土 • 深度增加,BD: • 导热率大,BD:
(保定·二模)土壤容重是 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 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 与同容积水的重量的比值,它 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压实 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 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 有关。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祁 连山中段山地表层土壤容重时 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 容重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 加土壤容重发生变化。左图示 意祁连山中段山地南北坡垂直 自然带谱,右图示意祁连山中 段不同植被类型0~10cm土壤容 重。
—— 成土母质
5
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
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残积母质
坡积母质
山顶,石块较多,颗粒 质地较细,常夹杂棱角
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 石块,颗粒大小混杂。
厚度很薄。
洪积母质
冲积母质
山谷出口,地面倾斜, 河流两岸,平原,土层
土壤
土壤概况
土壤成因
土壤功 能养护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成土母质 气候 时间 土壤的功能
土壤的养护
生物 地貌 人类活动
土壤相关补充
一、基本概念:
1. 土壤剖面:有机质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 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
2. 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生土层)、底土层(死土层) 3. 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干湿度、孔隙状况等
水分 空气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微专题:土壤课件(共41张PPT)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冲刺微专题:土壤课件(共41张PPT)

3、轮作和休耕
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你方唱罢我登场 休耕:恢复地力以提高土地质量,进而提高单产——劳逸结合
4、不合理耕作经营:土壤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
6、人类活动与土壤 (1)合理耕作活动
改良盐碱土和红壤。
结合高山灌丛草甸土和云南石林县人参果种植两个案例,总结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酸性土壤 —撒石灰中和
根据CO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气温变化曲线形态,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
防治结合,减少土壤污染。
★高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生长期短,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红壤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质粘重,易板结。
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90-95%质量比
5-10%
矿物养分

以氮素为主的养分
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 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 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7.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2)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改造
施肥:化肥、有机肥、种植绿肥
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
【参考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 (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2025年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土壤+课件

2025年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土壤+课件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B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成土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成土母质
第(1)题,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 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其中,气候和生物 是影响土壤发育比较活跃的因素,地形和成土母 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相对稳定。
专题土壤
1.土壤的成土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有机质在土壤表 层发生聚积,形成暗色的腐殖质层或泥 炭层。
【解读】①在风化作用下,致密岩石 破坏,养分释放与流失; 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 有机质积累; ③在高等生物改造作用下,养分元素 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 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6.黑土富含有机质是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世界 三大黑土区均分布在北纬45°附近,据此推测
黑土形成的环境为( B)
A.干热环境 B.冷湿环境 C.湿热环境 D.干冷环境
4、土壤组成:
5、土壤质地:
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 石砾、砂粒、粉砾、黏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称为土壤质地。
2.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 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 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 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另一方面,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 形成过程的影响。
2.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以森林土壤为例)
自然土壤层
下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
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土壤专题复习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土壤专题复习
45%
水分 20~ 30%
空气 20~ 30%
1.土壤中空气过多、水分过少会 导致植物缺水而凋萎;
2.空气过少、水分过多,会导致土 温降低,土壤缺氧,因涝渍而导致 植物死亡;
(二)土壤形成因素(过程)
风化
低 等 植 微物生物
高等植物 积累有机质
草本/木本
积累有机质 有机质丰富
岩 石
风化壳 (成土母质)
B.热量少
C.降水多
D.光照强
2.推测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较明
显的季节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AB
幼苗库密度(粒.m2)
600
冠下 冠缘
400
灌丛间地
200
0
坡顶 背风坡 丘间地 迎风坡
探究问题二:土壤水分(湿度)
问题2:基本特点
1.时间变化特点: 补给/蒸发/植被生长季节状况 2.深度变化特点 (1)表层水分多:易补给 (2)表层水分少:蒸发强/下渗多/植被生长耗水多 (3)深层水分少:(冻土)表层水下渗弱/植被生长耗水多 (4)深层水分多: 水分下渗积累;植物生长消耗少;
土 壤专题复习
一、必备知识
什么是土壤?
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土壤的定义。并思考它 的形成位置在哪儿??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定义: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 位置:陆地表层、覆盖在基岩之上 • 重要作用: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火山石板岩土壤剖面图
(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8分)
(1)土壤侵蚀(流水/风力)
(2)土壤肥力(有机质)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