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四期改造方案

合集下载

北京展览馆南广场规划方案征集简介及启示

北京展览馆南广场规划方案征集简介及启示
地 南 侧 , 是 利 用 新 建 西 外 人 街 北 艟 南段 形 成 的 地 蜱 式 道 路 过 街 顶 嗄 及 街 南 侧 新 建 的 地 停 车 车 库 屋 顶 】 场 用 地 综 台 规 划 设 l的 大 l
城 市 景 观 广 场 J
车 流 文 通 流 线 . 缓 解 交 墒 压 力 ( ) 充 分 发 挥 城 市 绿 地 I 场 4 的 绿 肺 功 能 ,在 交 通 流 量 较 人 的 地 K 起 到 吸 生 降 噪 的 作 用
预 留 厂机 动 车 、 自 行 车 和 行 人 的 出^ I及’ I 了人 地 过 街 通 道 ( 2) 边 建 筑 现 状 用 地 北
面为 』 七京 展 览 馆 . 它 直} f建 J :
【5 年 , 是 北 京 市 2 世 纪 5 94 0 0
年 代 今 的 著 名 建 筑 . 占 地 约 1 h , 建 筑 面 积 2 3 2 3 建 筑 层数 为 一 层 , 局 部 m .
( ) - 展 南 ’‘ 作 为 城 市 1 1 1 E 场 三 十 道 路 的 节 , 城 市 重 要 建 筑 的 前景 ,其 景 观重 要 性 毋 庸 置 疑 : 结 合 周 边 的 北 京 动 物 园 和 北 京 展 馆 等 重 蓦 的 城 市场 所 和 建 筑 , 此 I‘ 将 成 为 展 示 北 京 2 世 纪 场 1
维普资讯
曩 ! L NQ AE . 趋l 垦 N S 一 A C 复
文 章 编 号 l 0 2 1 2 ( 0 2) 0 01 6 0 1 0 9 2 0 3 2 ( 4 8
北 京 展 赀 馆 南 广 场 规 划 方 案 征 集
1 3 1 规 划 设 计要 求
场 处 于 城 市 快 速 干道 — — 四外 大 街 和 城 市 主 干 道 — — 展 览 馆 踏 的

展览馆改造工程方案范本

展览馆改造工程方案范本

展览馆改造工程方案范本一、前言展览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具有展示、传播、研究、教育等多种功能,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展览馆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因此,对展览馆设施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对某市原有的展览馆进行改造工程,以提升展览馆的功能性和文化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改造目标1. 提升展览馆的设施和装备,满足各类文化展览的需求。

2. 优化展览馆的空间布局,提升参观体验和舒适度。

3. 强化展览馆的功能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化教育和研究。

4. 增加展览馆的绿化和环保设施,提升其环境友好性。

三、改造内容1. 设施和装备提升(1)对展览馆的灯光、音响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以满足不同类型展览的需求。

(2)对展览馆的展览柜、展板等展示设备进行更换和补充,使其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3)增加数字化展览设施,引入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提升展览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2. 空间布局优化(1)重新规划展览馆的空间布局,将不同类型展览的区域进行划分,以方便不同展览的同时进行。

(2)增加休息区和观展平台,提升参观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3)优化入口和出口设计,提升参观者的便利度和安全性。

3. 功能增强(1)增加文化教育区和活动场地,开展文化讲座、展览导赏等活动,提升展览馆的教育功能。

(2)引入文化艺术品销售区和文创产品展示区,提升展览馆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吸引力。

(3)增加文化研究区和档案馆藏区,为文化研究工作者提供便利条件,强化展览馆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4. 环保设施增加(1)增加展览馆的绿化面积,引入自然景观和绿色植被,提升展览馆的环境美观度和舒适度。

(2)加强展览馆的环保设施,引入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升展览馆的节能环保性。

四、改造流程1. 立项阶段(1)确定改造目标和内容,提出改造方案。

(2)制定工程预算和时间表,寻找资金支持。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介绍20110525(完整版)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介绍20110525(完整版)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展馆简介: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隶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市长培训教学基地、全国文明诚信(窗口)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单位。

是全面展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

开馆至今短短近六年的时间里,已经接待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世界上90多个国家地区的首脑贵宾,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近200多万人。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展示北京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窗口。

这里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规划”,进行各类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公示,广泛征求搜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宣传介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与发展目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规划,促进国内外政府、民间组织和专家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专业平台与重要场所。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您了解北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佳场所。

二、主要展示内容: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历史展区:1、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在容纳180人的多媒体影院内,通过宽21米,高5.5米大型弧形屏幕放映极具震撼力的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

全片以精美的电脑立体动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京3000年建城史和850年建都史。

2、北京古城变迁展区——由元明清幻影院、天衢丹阙电子画卷、老北京中轴线汉白玉浮雕和电子触摸屏及电子展板等内容组成。

展示了北京城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以及北京的城市规划特点和文化特征。

(1)元明清幻影院(新开展)——本影院通过独创的多维高清数字影像叠加技术,让元明清时期对北京城的规划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跨越时空,施展雄才大略,再现了元朝营建宏伟的元大都、明朝改扩建壮丽的北京城和清朝营造著名的“三山五园”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京作为850多年都城的形成和建设过程,以及对今天北京规划建设发展的深远影响。

2021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介绍和基本规划

2021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介绍和基本规划

2021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介绍和基本规划昨天,“北京优秀规划建筑方案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

2022年冬奥会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的25个场馆详细规划首次对外公布。

北京赛区将新建国家速滑馆和北京奥运村。

在规划图中,速滑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西侧,外形和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帽颇为相像,可容纳1.2万名观众。

北京奥运村可容纳2260人2022年冬奥会计划使用25个场馆,包括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3个奥运村、3个颁奖广场、3个媒体中心、1个开闭幕场馆。

根据规划,北京赛区将承担冬奥会所有冰上项目的比赛,共使用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11个为2021年奥运遗产,其中9个是直接使用。

比赛场馆有5个,其中4个分别是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分别举办冰壶、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比赛。

唯一新建的比赛场馆即为国家速滑馆,也称为大道速滑馆,利用2021年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地进行建设。

在规划的沙盘中,这座新馆紧临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仰山”。

比赛之后,这里将成为我国运动员冬奥会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并成为北京四季不间断运营的冰上中心。

除比赛场馆外,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将在鸟巢内举行。

奥林匹克公园水立方和鸟巢之间将临时搭建可容纳1万人的北京颁奖广场。

新建的北京奥运村位于奥体中心南侧,是北京既定的住宅项目,占地20公顷,采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可容纳运动员及随队官员2260人。

延庆:赛后建大众滑雪区延庆赛区将进行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的比赛,共有5个场馆,其中3个为新建场馆,2个为临时场馆。

高山滑雪项目被称作“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场地所在山体需要有800米以上的落差。

延庆新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充分利用小海坨山地形特点。

其中难度最高的男子滑降项目赛道的起点海拔为2190米,终点海拔1360米,垂直落差830米,赛道长度3085米,可充分调动运动员的滑雪技能。

赛后,这里将成为国家队训练基地,并在周边坡度较缓的地区增加雪道,建设大众滑雪区、亲子乐园和滑雪运动学校。

规划馆心得

规划馆心得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有感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东城区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它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改建后的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这次参观中,我们参观了场馆中的各个楼层,首先一进入场馆中映入眼帘的便是《北京湾》铜雕,在通过上网查阅了解到,作品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了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

《北京旧城》青铜浮雕,采用传统的锡青铜材料,以1:1000比例制作,高10米,宽9米。

雕塑充分反映了1949年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真实展现了旧北京城的整体风貌。

整个场馆分为四层,二层因为升级改造,我们只看到北京的中轴线模型,但是依旧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发展的快速与现代化。

三楼则是集故宫实木模型,精美细致的木雕,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于一身的展厅,故宫实物模型尽显其原型有皇家的气派豪华,庄严与神圣,通过模型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故宫中的结构,通过上网了解到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在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中,我们欣赏到了北京的古城风韵和现代化风采。

同时我也机智的发现了学校。

与此同时,这层还介绍了北京古城的变迁,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以及北京的城市规划特点与文化特征。

让我更加深度的认识与了解了北京的历史。

最后我们来到了四层,与我们看到北京城市总体的规划,与此同时还讲述了中国就低碳环保事业所做出的承诺与不懈努力。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参观感想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参观感想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参观感想引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作为一座展示北京城市规划发展与历史的重要场所,该展览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的精髓。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参观感想,并希望通过这篇文档,向更多人介绍这个精彩的展览馆。

背景介绍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城市规划资料收集、展示、研究和教育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

展览馆的主要展示内容包括北京的城市规划历史、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及未来北京城市的规划设想等。

参观体验进入展览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展示屏幕,上面播放着一段关于北京城市规划的介绍视频。

视频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北京从古代到现代的城市规划历程,让我对北京的城市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展览馆的一楼,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北京的城市平面图和模型。

这些平面图和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北京的城市发展进程,让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布局。

通过与展品的互动,我可以随意触摸和放大缩小平面图,深入了解各个城区的规划构想和设计理念。

除了城市平面图和模型,展览馆还有丰富的实物展示,展示了北京的历史建筑和城市景观。

通过观看这些展品,我感受到了北京作为一个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也更加了解了古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原理。

另外,展览馆还设有一些互动体验区,如虚拟现实、沙盘模型和触摸屏等。

在这些互动区域,我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的时空中体验北京的城市规划,这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未来城市的世界中。

沙盘模型则让我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理想中的城市,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的过程和原理。

总结参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享受的体验。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北京城市的规划历史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展览馆丰富的展示内容和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亲身感受城市规划的魅力,激发了我对城市规划的兴趣。

在未来,我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其他城市的规划展览馆,进一步了解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规划理念。

北京展示空间艺术规划方案

北京展示空间艺术规划方案

北京展示空间艺术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走向文化多元化,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艺术需求越来越高。

在城市规划中,展示空间作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展示的重要场所,对于城市的文化发展、品质提升和形象塑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北京市展示空间的规划,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案和建议,旨在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城市形象塑造。

预期目标1.提高展示空间的艺术效果,增强文化吸引力。

2.建立更完善的艺术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和展览。

3.树立北京市的文化形象,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4.增加市民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素养,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认同感。

方案建议一、优化空间设计在展示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应以人为本,打造更加优美舒适的艺术空间。

空间设计需要注重艺术品的呈现效果和观众的观展舒适度,创造出具有观赏性和互动性的艺术空间。

设计方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展示技术,使展出作品得以最佳效果地呈现,同时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艺术体验。

二、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展示空间应当成为艺术交流的平台,促进艺术家、文化机构、学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可以通过增加艺术展览的数量和品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展览和艺术家,打造世界级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同时,通过多元的文化活动、艺术讲座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提高艺术文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智能化展示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空间需要将新技术融入展览内容中,打造智能化的展示系统。

可以引入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和互动方式。

例如,可以使用VR全景技术,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艺术世界;使用技术,实现观众与艺术品互动的智能化体验等等。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展示空间规划不仅要注重艺术效果,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型展示空间。

应当采取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使展示空间成为一种低碳、环保型的空间形态。

展示空间的建设需要注重景观设计和植被覆盖,营造宜人的自然环境,融入城市生态建设之中。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1 历史沿革
03 展出内容 05 重点展区
目录
02 建筑布局 04 展陈内容 06 展馆亮点
07 展馆信息
09 所获荣誉
目录
08 参观信息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改建后的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 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 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节能专项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 个时期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介绍了各区县的规划建设情况和发展目标。
馆内的“北京湾”铜雕、《北京旧城》青铜浮雕、《天衢丹阙》工笔长卷、故宫实木模型等许多展品同时又 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有的堪称世界之最。北京城市规划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之一。
谢谢观看
铸铜浮雕记录北京旧城
在二层扶梯厅,悬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浮雕,以1:1000比例立体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 和特征。整个版图全部用铜铸成。这个铜铸的北京版图重量接近10吨,铸铜图像长9米、宽10米,比王府井大街 南口的牌匾面积还大。整个浮雕道路、房屋、绿树、水湖等一应俱全,共表现房屋11.8万间,树木6万多棵以及 大量胡同和河湖水面,天坛的松树、故宫的房顶、京城的水系,老四合院、胡同等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活脱 脱地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据介绍,这个浮雕是国内最大的青铜雕像。
展馆中的奥运场馆规划展区,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主要场馆的规划方案。同时,还有北京市18个区县 的未来规划设想和巴黎、伦敦等5个世界大城市的规划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规划展览馆简介北京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南侧,是国家4A 级景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专题展览馆。

2010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重点改造项目自2004年开馆起,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规划馆的领军展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直及时地对北京城市日新月异的规划工作作出响应,适时地推陈出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的展陈手段对规划进行诠释。

2010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陈再次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区域包括四层交通展区(260平方米) 和三层古城变迁区、历史名城保护区(690平方米改造周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低碳展厅(320平方米改造周期2010年3月-2010年4月)以及新增加的国土资源规划长期展(约200平方米改造周期2010年3月-7月)。

总面积约1470平方米。

展陈更新方案实施介绍1.1改造目标针对原有的展示手段已经变得相对陈旧,展示形式不利于观众的观看,展项缺少互动,难以体现艺术性,展览流线上不顺畅的一些问题,馆里对2010年的展馆改造提出了如下期望:体现北京特色,图少,少而精,少而美,图像需要有艺术性。

展览分区中需要打造主题亮点,展项主次分明。

除了设置专业性展项外,还要加入针对非专业性观众的展项,展览的形式需要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和交流。

1.2展陈改造设计方案历史变迁展区和旧城保护展区改造鸟瞰效果图北京交通规划展区鸟瞰效果图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展厅鸟瞰效果图低碳展厅鸟瞰效果图1.2.1 展项介绍一、北京历史变迁展区传统的历史展区布展方式多采用暗环境焦点采光,这次馆内改造革命性地运用了较明亮的采光,空间构造宽敞通透,小中做大。

展项中尽可能少用投影,多采用LED液晶屏,这样不易受环境光的影响,后期维护也较为容易。

打造焦点及亮点展项,弃用传统的展板,使用承载信息量更多的液晶屏和互动触摸屏,使观众能够专注于感兴趣的展项和亮点,腾出更多空间来营造氛围,提高展区艺术性。

室内装饰方面运用了大量带有北京文化韵味的元素,如汉白玉,云纹柱子,灰砖墙,雕花窗,朱漆大门,门墩等。

营造出浓厚的北京古城氛围。

1.天衢丹阙浮雕墙北京古城变迁展区的主题背景墙天衢丹阙浮雕,为大型汉白玉浮雕,(长约12.9米,高约2.3米)上有赵丽馆长亲笔题字,展现了明清时代北京城市中轴线的风貌,浮雕内容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2.北京地貌LED灯箱采用通顶到底的电子展板,结合卫星图版进行动态展示。

满足专业观众的观展需求。

3.北京历史轴与北京城市轮廓变迁4.北京历史名城卷轴5.北京城市轮廓演化图用古香古色的画卷展现原来展板上专业性的图表及文字,形式上使观众更容易接受信息。

6.历史触摸台A:周-金、B:元明清、C:近代古典造型和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雕花红木屏风,青花瓷,古色古香的案台。

内中镶嵌液晶触摸屏,介绍北京周到金以及元明清的历史。

把原来馆内几十张展板的内容汇聚在两块液晶屏幕上,做到了内容的集中,使观众能够专注地驻足在一个地方观看,同时也增加了互动性。

7.数字书场北京城市轮廓的变迁以及北京水系的建设变迁是北京历史变迁的核心内容。

为了打造重点亮点展项,创造性地引入了虚拟数字书场的概念:搭建一个写实的小型传统剧场舞台,舞台上通过一块背景荧幕表现历史影像和舞台背景,三块分立左右的前景背投幕分别投射出与真人等高的实拍古装人物影像,并呈现出互动对话场景。

随着对话内容的变化背景荧幕会相应呈现出人物所述内容的具体影像,将故事的内容解析的更加通俗易懂。

虚实结合的数字书场通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帝和城市设计师的对话场景将北京城市变迁的历史原因和设计思路充分表现出来。

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回到历史。

该展项解决了用单纯影片展现历史的问题。

通过现场实体布景和多屏幕的组合使用的方式开创了数字剧场的应用模式。

数字剧场多媒体展项在北京规划展览馆2010年改造项目中深受好评,是领导参观和重要接待的必看内容。

书场前还设有一个电子海报屏,在节目播放空当循环播放节目剧照。

8.北京印象是在数字书场的旁边设置的墙面投影内容;循环播放如故宫,北海,天坛等带有浓厚皇家气息的景点风光。

呼应衬托着明清书场中的帝王将相的角色。

9.天衢丹阙电子屏中国画院刘洪宽所绘《天衢丹阙》工笔长卷,长53米,高0.7米,画中人物5000多个,建筑物超百栋,是表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北京中轴线风物图。

原来的展项在墙面上展示图卷,由于空间所限,无法展现完整的画面。

另外由于画卷太长,也不方便观众观看。

此次改造的要求是将整个画面展现完整,打造亮点展项。

基于此,我们采用了五连屏流动播放画面的形式展现长卷。

为了增加趣味性,将画卷中的部分人物做成可以活动的,使静态的画面活跃起来。

中轴线的长街上有拉骆驼的,有嫁娶的,有推车的,有提笼架鸟的,熙熙攘攘,生动有趣!而且整个播出过程中连接平滑,没有人物突然消失和凭空出现的现象。

使观众在观赏大师古典画作的同时,又能偶获其中生动有趣的数码小人穿梭来往,趣味盎然。

由于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馆内又在这个展项前增设了了茶几、座椅以及售卖点。

在这里一天售卖的图册的数量是过去一个月售卖的量!10.规划馆影片点播触摸屏用中国风的界面加以包装,把馆内原有的老影片集中在一个点播软件上播放。

点播机与座椅做了一体化设计,使观众可以专注的欣赏影片。

这个展项满足了艺术性、互动性以及展示信息的集中。

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北京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皇城文化,第二部分是由胡同、四合院组成的北京民居。

在北京历史变迁展区的设计中,打造的是皇城的气度,而下一延伸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设计则是走得北京胡同以及四合院民居的风格。

这片展区的最大亮点是严格按照北京的四合院制式,做了一个老北京地道的广亮门,走廊两边的墙壁采用仿灰砖墙的装饰,使观众有身处北京胡同的感觉。

1.感受北京北京小院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域的亮点展项,进入广亮门,迎面是一个八角花窗,窗下一口青花瓷鱼缸。

从窗口望去,可望见京城各大公园的优美风光,碧波泛舟,绿柳红墙,银杏金黄等,这其实是一部名为“感受北京”的印象片,正好呼应着近邻的“北京小院”这部主题影片。

2.北京小院北京小院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的主题影片,关注京城民居的改变,以三折幕的形式展现北京旧城改造的影像。

观众穿过广亮门,进入月亮门,即被三面影像所环绕,让观众有一种如同身处老北京旧城的感觉。

这部影片通过旧城改造前后的实景照片的对比,让观众在院子里看变化,深刻体会到旧城改造的好处,有更强烈的切身的感受。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介绍触摸台沿袭北京历史变迁展区的做法,针对专业的观众需求,将大面积展板的内容浓缩到一个展项上。

观众可以自助查询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以及保护片区的分布。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电子屏-(历程、内容、方案、实例)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LED灯箱这个区域弃用传统的展板,使用承载信息量更多的液晶屏,将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历程、内容、方案、实例等分开按专题信息集中展示,滚动播放。

用传统的灰砖墙和花窗加以包装,观众如同逛胡同时通过窗户观景般接受信息,增加了趣味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LED灯箱是采用通顶到底的电子展板,结合规划图纸进行动态展示。

满足专业观众的观展需求。

6.古城改造模型这个展区的空间是一个狭窄的角落,为了节省空间,将展示模型做成壁挂式沙盘,从不同尺度展现旧城的街区,更加直观表现旧城改造的成果。

三、交通展厅是相当于对原有的交通展区的改造,北京的交通规划展区包括交通发展史和未来的规划,由于是规划类专的业展馆,相对来说,交通未来规划是表现的重点,需要作成主题亮点展项;而交通发展史虽然不是重点,但能代表城市的文化,替现城市的性格,展项要做的具有趣味性。

有关交通规划的专业性内容,则还是采用电子屏幕以及电子展板的方式。

1.北京交通历史小幻影剧场为了表现北京交通发展史,我们创造性的引入了小幻影成像。

通过6个视窗,展现了不同年代的北京交通的场景。

幻影成像是利用了玻璃或者成像膜半透射半反射的原理,将虚像和模型场景进行结合,如同在微小空间里上演舞台剧一样的效果。

这个展项深受年观众的喜爱。

2. 交通大游行在小幻影剧场的对面,通过不同年代交通工具模型的展示,更加直观的展现了北京交通发展史。

3.大幻影交通影片——北京未来交通这是一部不戴立体眼镜观看的立体影片,前景从背景中跳脱出来,漂浮在其上,有很强的立体感。

原理类似于小幻影剧场。

北京的交通未来规划,是以北京的轨道交通为重点规划方向,引领其他交通系统,来整体改善北京的交通环境,针对此,交通规划展厅的主题影片《未来北京交通》即是以北京的轨道交通为线索,展现未来北京交通的美好愿景。

大幻影现场效果图,播放区前摆放的是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模型,左侧柱子上是交通详规的公示电子屏,右侧是交通规划图电子展板,配合LED循环介绍交通线路。

4.北京轨道交通LED灯箱、北京轨道交通触摸查询在轨道交通电子展板旁设了一个触摸查询台,方便观众了解除了线路外更加详细的信息。

四、低碳生态城市展厅北京市规划展示馆低碳展示厅,首次和国家权威机构合作,从低碳学术角度出发,按照低碳内容的学术结构划分进行展示设计,从而保证了内容的精确性和前瞻性。

这是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展厅,在歌本哈根会议召开的同时展厅的布展工作已经启动了,整个布展的要求是要展现低碳理念,效率高,且运营维护方便简单。

展示面积320平米。

整个施工工期1个月。

从2010年3月16日开始进行方案设计,3月28日进场拆除原有展厅,4月28日接受了第一批领导的检阅,工期为一个月。

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低碳的概念本身很新,展示内容多,面积小,所以在展示内容的梳理上,是从总到分,由大到小,从世界到中国,到北京、到个人,让观众理解低碳的方方面面。

从展示手段和设计中,特别遵循了简单、深入浅出、趣味性、互动性让观众理解低碳,从而达到展示的目的。

整个展示区共分四个部分:世界的危机、中国的承诺节能减排的难度和中国政府决心北京市在行动绿色北京人1.LED大屏幕高清数字影片:低碳展区的核心影片,讲述世界环境危机中国面临的挑战。

2.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述了中国低碳发展历程及中外发展曲线对比,人群剪影轮廓暗示了万众一心的群众基础3.多媒体影片层层解读了北京市低碳规划策略。

4.使用射频设备,模拟社区垃圾分类及处理流程。

5.多媒体互动触摸屏,通过大幅拼图游戏,介绍北京各类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

6.使用真实的低碳建材搭建低碳样板屋,结合多媒体液晶屏,介绍低碳建筑。

7.互动展项,在展区出口,观众可以在留下祝福,并显示在墙面的手绘大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