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及控制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多种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具有高度复制能力和传染性,能够引起猪群内的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对生猪生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一)优化猪场环境,加强预防措施1.确保猪舍干燥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保持猪场卫生,及时清理猪场内的粪便、泥涂、垃圾等,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3.定期对猪舍、设备、水源等进行消毒,加强防疫措施。
1.科学饲养,保证猪群膳食营养均衡。
2.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预防药物滥用引起病原体的耐药性。
3.控制猪只的应激反应,避免发生猪只之间的群体性突发性病情。
(三)加强疫苗免疫,提高猪群抗体水平1.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注重病毒病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2.定期给猪只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疫苗接种的质量和数量。
3.重点对大量死亡、易感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抗体水平。
二、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一)实行全面监测,掌握猪圆环病毒病的动态1.定期开展猪圆环病毒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查明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做好猪圆环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工作,加强搜集、分析和发布相关信息。
1.对疑似感染猪群立即隔离,并对给相应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2.对于猪舍、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并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检测和监测。
三、严格加强管制,防止疾病扩散(一)建立疾病监控和应急预案1.制定猪圆环病毒病应急预案和流行病学调查流程,确保疾病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2.实施应急管理措施,包括疫区入口管制、隔离观察、人员、车辆等物品的消毒和检验等措施。
(二)加强对病例的处置1.对于发现的病例进行隔离处理,并对猪群、饲料、器械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加强对货车、车厢、运输工具等的管制和消毒,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
四、对于猪圆环病毒病的科学控制(一)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2.合理用药,利用中草药等自然食品提高猪的免疫力,保证猪只的健康成长。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的猪的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饮水、饲料、器具等途径传染。
该病的发生会给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一、疫情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发现猪圆环病毒病的疫情,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可通过做好猪群的健康情况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进行。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理措施。
二、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环节。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猪舍的清洁卫生管理。
确保猪舍的清洁干燥,不要让污物残留,以减少病毒的潜在危害。
2.加强猪场环境的管理。
保证空气流通,猪群的饮水器和饲料槽及地面要经常清洗消毒。
3.规范管理猪群。
猪只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瘤胃发酵产生的氨等有害气体的积聚。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猪圆环病毒病,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包括:1.制订疫苗接种计划。
选择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按照接种计划进行接种,做好疫苗管理。
2.进行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患病猪只,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严格控制出入猪场的人员和物品,避免病毒通过人员和物品的传播。
四、做好猪场的隔离措施在发现猪圆环病毒病疫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疫情二次扩散。
对于健康的猪只,要与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隔离,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要进行隔离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五、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员工的防疫知识和意识的提高,对于疾病的防控十分关键。
通过针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技能,指导员工做好猪场卫生、隔离和消毒等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之,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需要通过科学防疫、加强卫生管理、做好隔离措施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疫情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和防控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和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传染病。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在猪群中发生了许多次的爆发,造成数十亿头猪的死亡。
对猪圆环病毒病进行疫病的监测和控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流行病学特征猪圆环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其主要宿主为家猪。
病毒能存活在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猪圆环病毒病在感染猪之后,会迅速传播,尤其在密集养殖条件下,传播更加迅速。
疾病主要透由直接接触、粪便、尿液、唾液、粘膜等途径传播,并且病毒在环境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在干燥状况下存活数月到数年,所以环境污染也是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预防和控制为其流行的根本措施。
临床症状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千变万化,常伴有高死亡率,主要症状包括:猪只突然死亡、高热、粘膜充血、呕吐、腹泻、排便变形和减少、皮下淤血、出血点、血胸、血肿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并非一定能确定病猪具有猪圆环病毒病,因此需要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血清学诊断猪圆环病毒病的血清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中和试验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病猪的抗体水平,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猪圆环病毒。
同时也能够对进行疫情监控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防控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防控措施。
首先是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其次是加强养猪生产的管理,做好病猪的隔离和处理,保持猪场的卫生清洁。
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也可以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轻病猪的病情,同时预防未感染的猪只感染。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减少猪只的死亡,保障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产能有所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猪肉产量5 794万t ,增长4.6%;全年生猪出栏72 662万头,增长3.8%;2023年年末生猪存栏43 422万头,下降4.1%。
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全年猪价持续低迷,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
非洲猪瘟流行严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偏重发生,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特别是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实际危害与影响呈加重态势。
很显然,生猪产能(猪肉产量、出栏数量)增长背后的“隐匿”现象值得全行业思考。
1 2023年重要猪病流行情况1.1 非洲猪瘟1.1.1 疫情发生与流行加重2023年,非洲猪瘟(ASF )发生与流行重于2022年,疫情呈现返弹和加剧态势。
据诸多方面的信息,自2023年10月以来许多地区呈现区域性暴发流行,疫情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规模化和大型养殖企业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杨汉春,周 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北京 100193)基金项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猪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023年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为零报告,实际发生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值得重视。
不上报疫情和不管控疫情不仅无益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更不利于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提质增效。
1.1.2 非洲猪瘟病毒I 型/II 型重组毒株的出现进一步加剧流行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数据显示,除非洲猪瘟病毒(ASFV )基因Ⅱ型野毒株及其低毒力变异、重组毒株而外,2023年出现基因I 型与基因II 型的重组新毒株,该毒株呈现致病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流行地区较广,临床样本中的检出率大幅增加。
由此提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 型/基因II 型重组毒株的污染已比较严重。
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无疑造成了临床疫情和病型的复杂性,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洲猪瘟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毒株混合感染的存在加大了生猪养殖场对临床疫情监测与识别、实验室诊断与检测的难度。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猪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和养殖业。
为了综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猪场进行疫情检测和调查,及
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 加强疫苗接种:使用合格的疫苗对猪进行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疫苗生产和质量管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强化养殖环境管理:做好猪舍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控制温湿度,避免过度拥挤。
4. 控制传染源:对疫情暴发的猪场,应立即隔离病猪,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原体
的传播。
对可疑猪场和疫情高发地区,应加强检疫措施,限制猪的流通。
5. 做好运输卫生管理:加强对猪的运输和屠宰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猪只的健康和
安全。
对于疑似感染猪圆环病毒病的猪只,禁止运输和屠宰,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6. 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建立健全的兽医卫生监管体系,加强对兽药和兽医用品的监
督管理,防止因使用不合格产品而引起疫情的发生。
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水平,提高疫情的防控能力。
7.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猪圆环病毒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猪场和养殖户的疫情防
控意识,提高疫情预防和应对能力。
综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需要加强疫情监测、强化养殖环境管理、控制传染源、加强运
输卫生管理、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只有做好各项工作,
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

89202441卷第3猪群保健H E A L T H随着各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当前生猪养殖业形势不容乐观,猪类疫病种类多样,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猪类疫病老病频发,新病突发,加大了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给生猪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猪圆环病毒病是可以引起猪只出现多系统障碍的免疫抑制型传染性疾病,如今猪圆环病毒病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暴发,而且养殖场中猪只一旦感染上该病,难以净化清除,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极易造成养殖场仔猪及母猪的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同时要根据该病的流行现状,并结合疫病诊断,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保证生猪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的提升,生猪养殖业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从2017年到2022年,全国肉猪出栏头数由7.02亿头降到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杨远友 1,贺成龙 2 *(1.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泮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109;2.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100)作者简介:杨远友(1973—),男,贵州遵义人,汉族,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推广工作*通信作者:贺成龙(1976—),男,贵州遵义人,汉族,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了6.7亿头,其主要原因是生猪疫病的暴发,其中除了非洲猪瘟以外,如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都是老病新发,给中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冲击。
2022年下半年,全国生猪产能基础较为稳固,猪肉生产总体上也较为平稳,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
但随着国内的生猪价格的不断下跌,生猪养殖户严重亏损,导致一些养殖户选择全群出栏或放弃养殖。
近期生猪价格有所上涨,生猪市场供应充足,但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要想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持续推进生猪养殖模式的产业升级。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病(PCVAD)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疾病,它是引起全球猪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PCVAD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导致生长迅速减慢,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播和流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养猪场应该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对猪只进行定期疫苗接种,确保猪只的免疫力处于最佳状态,降低疾病爆发的风险。
二、严格的卫生管理良好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养猪场应该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要保持猪圈的通风良好,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三、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对预防疾病的传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猪场应该确保猪只的营养充足,饲养环境舒适,并且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养猪场应该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要保持与当地农业部门和兽医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做好应对工作。
五、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养猪场应该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存储条件良好,保质期内疫苗的使用,对疫苗的接种进行记录和跟踪,以及疫苗接种后的随访和评估。
只有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六、加强疫情宣传和教育养猪场要加强疫情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养猪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疫苗,做好疫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危害防控意识,减少疫病的传播和发生。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苗接种、严格卫生管理、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和加强疫情宣传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系统地做好这些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播,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养猪场的持续发展。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病(PCV2)是一种猪病毒性疾病,其病毒主要通过猪的唾液、粪便、呼吸和分泌物传播。
该疾病中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达20%。
近年来,PCV2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该病毒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流行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了PCV2,特别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美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等。
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PCV2疫情,如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等。
疫情的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中国大陆的PCV2疫情最为严重,主要由PCV2b亚型引起的PCV2疫情高发,其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已成为养猪业的重大问题。
防控措施针对PCV2的高发状况,控制其传播是十分关键的。
在此,提出以下防控措施:1. 强化场地卫生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场地、设备和穿过猪舍的公用通道。
同时,加强通风管理、控制湿度等环境措施,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2. 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定期检查猪群身体状况、监测猪群的疫情动向,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猪只,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较好的隔离措施:将确诊患病的猪只隔离,避免传播病菌;同时加强对人员、车辆等入场的监管和检测。
4. 疫苗防治:可通过疫苗预防感染,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的PCV2疫苗,能有效抵制其感染。
5. 优化喂养环境:科学管理猪舍内的猪只,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改善生长环境,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结论总之,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难以控制且高发的病毒性疾病。
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实行合理的疫苗防治等方法,对于加强猪圆环病毒病策略的制定和动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验室诊断。 取病猪的病变组织和血液进行 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聚合酶 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CISA)。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调查 50 个中小型养猪场中的 5126 头猪,共计
20g 板蓝根及 5g 黄芪多糖粉剂添加。 出现严重皮 猪因断乳、转 群、换料和断 水等出现的 强烈应激反
炎的, 用 1%高锰酸钾轻轻擦洗患部, 再涂抹龙胆 应。 严禁混群饲养,最好一窝仔猪在同一栏饲养。 仔
紫。 病情严重的肌注头孢塞呋钠和黄芪多糖。
猪营养一定要平衡,在饲料中添加的氨基酸一定要
3 小结与讨论
母猪繁殖障碍型。 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长时 间不发情,或虽然发情却屡配不孕。 怀孕母猪体温 正常或稍高,皮肤暗红粗糙,阴门可见黄豆大小的 紫泡,流产、早产、产出木乃伊或弱仔,继发感染也 可引起死亡。
(2)病理解剖。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 性震颤尚未见到剖检病变,组织学变化主要是脊索 神经的髓鞘形成不全。
率较高,发病率达 27.39%。
圆环病毒主要经过接触传染, 也可以通过粪便污染
2.2 防治结果
造成传播。 感染率高,发病率高。 如果单纯性感染,只
(1)预防。 猪圆环病毒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 引起皮炎和消瘦,死亡率与并发症有关。 该病经常和
预防可在仔猪 20 日龄时注射圆环病毒疫苗, 每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肺炎、支原体、沙门
2014.11 53
兽医论坛
组稿 \Email: nmgxmy2008@
代当 Husbandry Animal Modern 业殖养禽畜
张掖市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李明瑞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 734000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晋 希民于 1981 年首次报道后, 相继在全国各省均有 报 道 。 1994 年 李 明 瑞[1]等 人 首 次 在 甘 肃 发 现 并 报 道,之后也进行了人附红细胞体病的调查。 2013 年 2~4 月,再次对张掖市附红细胞体的流行病学进行 了初步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常见于断奶后至 12 周龄的仔猪,可见断奶前膘肥体壮的仔猪,断奶 后逐渐消瘦, 断奶前后形成极大反差。 病猪皮肤苍 白,个别猪黄疽,毛乱无光泽,呼吸加快,咳嗽,行走 无力,精神沉郁;个别严重病例耳朵水肿增厚,其上 布满红紫斑和紫色的疙瘩,眼周围充血、瘀血红肿; 部分病猪腹泻排出黑色粪便, 尿呈黄色或排尿到最 后时可见灰白色絮状物。 提起猪两后肢摆动,感觉其 挣扎无力,把猪仰卧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架子猪皮炎肾衰综合症。 该病是架子猪易得的 一种以皮肤炎症、肾小球和间质性肾炎为特征的疾
病,皮肤初期潮红,中后期皮肤苍白,表面有圆形或 不规则凸起的疙瘩,疙瘩先后呈红色、紫红色或顶 部黑色结痂,有的猪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全身,有的 猪周身皮肤呈紫红色, 但猪并未表现出强烈的痒 感,紫红疙瘩布满全身,基本没有毛稀毛密之分。
当代 畜禽养殖业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兽医论坛
组稿 \Email: nmgxmy2008@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及控制措施
刘金阳 刘 浪 湖南省邵阳县畜牧水产局 422100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 II 型 引起的 一种多系统、多功能障碍性传染病。 2004 年初传入 邵阳县塘渡口镇和霞塘云乡等养猪业比较发达的 乡镇,到 2005 年已经在全县流行。 10 年过去了,为 了弄清楚邵阳县猪圆环病毒的流行情况, 更好地 诊断和预防, 笔者就猪圆环病毒在当地的流行情 况进行了调查,并就控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地点及对象
(4)判定标准。 10%以上的红细胞被附红细胞感
染或血浆中有游离的活动虫体存在,均判定为阳性。
2 调查结果
表 1 人畜间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
血样 份数(份) 阳性
阴性
阳性率
人
18
15
3
83%
猪
18
9
9
50%
牛
4
3
1
75%
羊
60
25
35
41%
表 2 虫克星治疗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比较
内容 用过虫克星 未用虫克星
(1)调查范围。 张掖市甘州区和民乐县,家畜血 样来自随机抽样选择临床无症状的健康畜种,人血 样来自某门诊健康人的体检血样。
(2)采样方法。 家畜血样均采取真空无菌试管 颈静脉或耳静脉无菌采血抗凝。
(3)化验方法。 压滴标本检查。 取耳静脉血 1 滴 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轻盖盖玻片,置 高 倍 镜 (10×100)下 或 油 镜 下 直 接 观 察 判 定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 生 猪 圆 环 病 毒 2094 头 ,发 病 率 达 40.85%;死 亡 应该采用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295 头,病死率为 14.09%。 从调查中看出,各个年龄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单股环状 DNA 病毒, 致病
段的猪均可发病,其中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症发病 力不是很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季多发。 猪
充足, 并且应该多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猪圆环病毒 病的致病因 素复杂 , 包 括 传 染 因 如 VA、VE 的量至少要达到营养标准的 5 倍,提高仔
素、饲养管理因素、饲料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因此 猪抵抗力。
54 2014.11
猪注射 1mL,带仔母猪注射 2mL。
氏和丹毒等混合感染,死亡率达 10%~20%。
(2)治疗。 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发病后在
预防该病要严格遵守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出
全群饲料中添加枝原净、 阿莫西林和强力霉素,每 栏后全场冲洗和消毒。 确保仔猪舍温度昼夜相差不
吨饲料中各添加 125g,连用 6 天。 饮水中按每头猪 能太大,冬季控制通风,防止贼风侵袭。 尽量减少仔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肌肉色 淡、萎缩,肺肿胀呈间质肺炎,质硬肺泡出血,心叶 尖叶萎缩,脾肿大肉变。 淋巴结的变化比较复杂,一 般呈白色肿大,切面外翻,也有呈深浅不一的暗红 色,但是都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肿大 4~5 倍。
皮炎肾衰综合症(PDNS)。 脾肿大、梗死,质地 坚硬,用针从脾的中间穿过提起,可见脾两头稍下 垂似扁担状。 肾苍白水肿,体积和重量均超过正常 猪的 4 倍,切面肾孟和骨髓呈弥散性出血。 肾包膜 有紫红色凝血斑点,肾上腺切面可见坏死灶。 肺肉 变,下缘有大的瘀血斑,表面有点状出血,大肠有几 个较深的溃疡灶,肌肉色淡,淋巴结灰白色肿大。
2014 年 5 月至 6 月,在邵阳县塘渡口镇、霞塘 云乡、黄塘乡、白仓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五峰铺 镇和黄荆乡进行调研。 随机抽查 50 个中小型规模 养殖场,共调查了 5126 头猪。 1.2 调查内容
(1)临床症状。 圆环病毒侵害猪体后,根据猪的 大小表现出的症状可分 4 种类型。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母猪怀孕期间无任何症 状表现,仔猪发生或几小时后出现震颤,共济失调, 吮乳时口频频点击乳头附近,需一定时间才能吸住 乳头。 有的仔猪由于口部颤抖厉害,吸不住乳头,一 部分仔猪因此饿死或被母猪压死。 此时需要人工辅 助哺乳。 同一窝仔猪中有个别发病的,也有全部发 病的,但轻重程度有差异。
份数(份) 26 34
阳性 6 19
阴性 阳性率
20
23%
15
55%
表 3 不同年份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比较
年份 1993 年 2013 年
份数(份) 92 82
阳性 67 37
阴性
阳性率
25
72.8%
45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