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通风安全学 第一章 矿井空气
通风课后习题

《通风安全学》课程复习思考题与习题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系编二00六年三月《通风安全学》复习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矿井空气1-1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有何区别?1-2氧气有哪些性质?造成矿井空气中氧浓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3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有哪些具体规定?1-4 CO有哪些性质?试说明CO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矿井空气中CO的主要来源。
1-5防止井下有害气体中毒应采取哪些措施?1-6什么叫矿井气候条件?简述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1-7何谓卡他度?从事采掘劳动时适宜的卡他度值为多少?1-8《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空气的质量有那些具体规定?1-9某矿一采煤工作面CO2的绝对涌出量为7.56m3/min,当供风量为850m3/min时,问该工作面回风流中CO2浓度为多少?能否进行正常工作。
1-10井下空气中,按体积计CO浓度不得超过0.0024%,试将体积浓度Cv(%)换算为0℃及101325Pa状态下的质量浓度Cm(mg/m3)。
第二章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2-1 说明影响空气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干空气与湿空气相比,哪种空气的密度大,为什么?2-2 何谓空气的静压,它是怎样产生的?说明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2-3 何谓空气的重力位能?说明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2-4 简述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概念,为什么在正压通风中断面上某点的相对全压大于相对静压;而在负压通风中断面某点的相对全压小于相对静压?2-5 试述能量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2-6 在用压差计法测定通风阻力,当两断面相等时,为什么压差计的读数就等于通风阻力?2-7 动能校正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在通风工程计算中为什么可以不考虑动能系数?2-8 分别叙述在单位质量和单位体积流体能量方程中,风流的状态变化过程是怎样反映的?2-9 为什么风道入口断面的绝对全压可认为等于入口外面的大气压(或绝对静压),风道出口断面的绝对静压等于出口外面的大气压(或绝对静压)?2-10 抽出式通风矿井的主要通风机为什么要外接扩散器?扩散器安装有效的条件是什么?2-11 作为通风动力的通风机全压在克服风道通风阻力中起什么作用?已知通风机的进出口断面上的全压如何求算通风机全压?2-12 用压差计法测定通风阻力时,如果胶皮管中的空气温度大于井巷中的空气温度,测出的压差是否等于通风阻力?偏大还是偏小?=12.1324N/m3)γ=1.2380kg/m3,v=0.8078m3/kg,ρ为75%,求空气的密度、比容和重率。
1 矿井空气

23
1.2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1矿井空气 1.1矿井空气成分 1.2矿井空气中有 害气体 1.3矿井气候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6.氢气(H2) 无色、无味、无毒,相对密度为0.07。氢气能 自燃,其点燃温度比沼气低100~200℃。 主要危害:当空气中氢气浓度为4~74%时有爆炸
4.谁能阻挡煤炭企业的前进步伐?
2
通风安全学的产生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 2.我们需要多少风量? 3.如何产生这些风量? 4.如何使这些风量合理分配到各用风地点?
3
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2.《矿井通风与安全》吴中立主编 中国矿大出版社
3.《煤矿安全规程》
5
目录
第一部分 通风工程
第1章 矿井空气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第2章 矿井空气流动理论
第3章 井巷通风阻力 第4章 通风动力
第5章 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
第6章 局部通风 第7章 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一、基本性质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味、• 臭的气体。 无 无 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 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 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17
1.2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Ventilation and Safety of Mines
通风安全学

第一章矿井空气矿井通风: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为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并在井巷中做定向和定量地运动,最后将污浊空气派出矿井的全过程。
矿井空气: 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干空气:指完全不含有水蒸汽的空气,由氧、氮、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湿空气:地面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总回风流中不得超过0.75%;当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或采区、•采掘工作面回风道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工处理。
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SO2、NH3、H2、H2S矿井气候: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状态衡量矿井气候的指标:1.干球温度2.湿球温度3.等效温度4.同感温度5.卡他度第二章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空气主要屋里参数:1.温度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ºC,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ºC。
2.压力空气的压力也称为空气的静压。
3.密度、比容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密度:空气的比容是指单位质量空气所占有的体积。
(内摩擦力)以阻止相对运动,5.湿度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ρV)与其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含量(ρS)之比。
露点:温度下降,其相对湿度增大,冷却到φ=1时的温度。
含湿量:含有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kg)。
6.焓内能u和压力功PV之和。
静压:当空气分子撞击到器壁上时就有了力的效应,这种单位面积上的效应称为静压。
静压特点:a.无论静止的空气还是流动的空气都具有静压力;b.风流中任一点的静压各向同值,且垂直于作用面;c.风流静压的大小(可以用仪表测量)反映了单位体积风流所具有的能够对外作功的静压能的多少。
通风安全学ch1

0.32
1.28
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 故等。
第二节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2、硫化氢(H2S) 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
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
麻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 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
第二节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矿井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 CO、H2S、NO2、SO2 、NH3 、H2 一、基本性质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味、• 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 无 无 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第二节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5.氨气(NH3)
氨气无色、有浓烈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596,易 溶于水。空气浓度中达30%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氨气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头 水肿。
主要来源:爆破工作,注凝胶、水灭火等;部分岩层中也有氨
气涌出。
第二节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6.氢气(H2)
主要危害:造成人体血液“窒息”。
第二节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CO)
CO中毒症状与浓度的关系 CO体积浓度 0.02 0.048 0.08 主要症状 2~3小时可能引起轻微头痛 1小时内出现轻微的中毒症状 40分钟内头痛,眩晕和恶心。2小时体温和 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出冷汗,可能昏迷 5~10分钟内头痛,眩晕。半小时可能出 现昏迷并有死亡危险 几分钟内出现昏迷和死亡
将其用于井下防灭火和防止瓦斯爆炸。
通风工程教案教材

第三节 通风能量方程
• 一、空气流动连续性方程 • 二、可压缩流体能量方程
第四节 能量方程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
• 能量方程是通风工程的理论基础,应用极广。 • 了解水平风道的通风能量(压力)坡度线 • 习题:2-13、2-14
第三章 井巷通风阻力
• 当空气沿井巷运动时,由于风流的粘滞性和惯性以及 井巷壁面等对风流的阻滞、扰动作用而形成通风阻力, 它是造成风流能量损失的原因。井巷通风阻力可分为 两类:摩擦阻力(也称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本章 主要内容:通风阻力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及降阻措施。
• 3、氮气(N2) • 它是一种惰性气体,是新鲜空气的主要成分,
本身无毒,不助燃也不供呼吸。
• 三、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浓度标准
害气体有哪些?及其基本 性质 CO、H2S、NO2、SO2、NH3、H2,对CO和NO2性质和危害作 较详细说明
二、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安全浓度标准 防治井下有害气体的措施:a、加强通风,冲淡各种有害 气体;b、对局部地点采取针对性的抽放和稀释;c、喷雾洒 水(如NO2 );d、加强检测与检查;e、及时设置栅栏;f、 确保密闭工程质量;g、对中毒人员要施救得当。
• 第一节、矿井空气成分 • 一、地面空气的组成,干空气与湿空气的含义与区别 • 二、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基本性质:地面空气与矿井空气的区
别,新鲜空气与污浊空气的界定 • 1、氧气(O2) • 缺氧窒息是造成矿井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我省煤矿是主要原因
之一。
• 我省1997、1998、1999三年间瓦斯事故大部分 都是缺氧窒息事故,这三年统计情况如下:
通风安全学

1.矿井通风目的:为提供充足的空气(供人呼吸);稀释、排除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2.矿井通风:利用机械或自然通风为动力,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并在井巷中做定向和定量流动,最后将污浊空气排出全矿井的过程。
3.矿内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含量不得低于20%。
矿内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人员呼吸;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4.矿井空气中氮气主要来源是:井下爆破和生物的腐烂,有些煤岩层中也有氮气涌出。
5.矿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碳酸性岩石分解;炸药爆破;煤炭自然;瓦斯、煤尘爆炸等。
此外,有的煤层和岩层中也能长期连续地放出二氧化碳,有的甚至能与煤岩粉一起突然大量喷出,给矿井带来极大的危害。
《规程》规定:进风流中二氧化碳不超过0.5%;总回风流中,二氧化碳不超过1%。
6.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井下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然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CO浓度不得超过0.0024%。
7.《规程》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过0.0005%。
《规程》规定氮氧化合物不得超过0.00025%。
《规程》规定硫化氢的允许浓度为0.00066%。
《规程》氨气允许浓度为0.004%。
8.矿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冬暖夏凉;井下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冬干夏湿。
9.矿井气候: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结果。
10.《矿山安全条例》第53条规定,矿井空气最高容许干球温度为28℃。
11.雷诺数:用来判别流体的流动状态的无因次准数称为雷诺数。
12.矿井内所有井巷中的风流均呈紊流状态。
13.14.等积孔:假定在无限的空间有一薄壁,在薄壁上开一面积为A的孔口。
当孔口通过的风量等于矿井风量,而且孔口两侧的风压差等于矿井通风阻力时,则孔口面积A称为该矿井的等积孔。
15.降低井巷摩擦阻力的措施:降低α;扩大巷道断面S;减少周界长U;减少巷道长L;避免巷道内风量过于集中。
华北理工矿井通风与安全教案第1章 井下空气

考虑,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一般可把这种气体看作是没有这两种因素的理想气体。
气体的物理参量较多,最基本的是比容、压力、温度。
一、空气的比容和密度1、空气的比容: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占的容积,即υ=V/M m3/kg (1-1)2、空气的密度:单位容积空气的质量,ρ=M/V kg/m3 (1-2)3、空气的重率:单位容积空气的重力γ=N/ m3 (1-3)二、空气的压力1、空气的绝对静压——空气分子不停息无规则的热运动对容器壁面产生的压强,它使气体分子状态的基本参量之一。
2、特点1)空气的绝对静压具有在各个方向上强度相等的特点2)不论空气是静止还是流动,绝对静压都存在3)地表大气中的绝对静压习惯上叫做大气压力,标高越低,大气压力越大4)标准大气压是指气温在零度时为45度海平面上的绝对静压p o=101324.96帕3、计量单位Pa KPa Mpa4、空气绝对静压的测量测量绝对静压的常用仪表有两种:水银器压计、空和气压计三、空气的温度1、空气温度的意义和计量温度是气体状态的基本参量之一气体分子的运动是热运动,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表示这种热运动的强烈程度,体现出气体分子冷热程度,表示这种冷热程度的参量就是温度.T——绝对温度,t——聂氏温度,T=t+273.152、井下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在进风路线上,冷空气进入井下,冷空气与低温进行热交换,风流吸热,低温散热地温随温度涿渐增加,且风流下行受压缩,沿线气温逐渐升高。
四、空气的湿度1、意义绝对湿度fa——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空气所含的水蒸气的质量的绝对值。
相对湿度——在统统压下,空气的绝对温度和饱合湿度之比的百分数。
φ=fa/fs×100%,%由此可知,当φ=0时,fa=0空气中没有水蒸气,是绝对干燥的空气,当φ=100时,fa=fs,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达到饱和程度。
2、空气湿度的测算测算空气湿度时,先用仪表测算出相对湿度,再算出绝对湿度。
常用仪表:手摇湿度计、风扇湿度计。
矿井通风和安全课件第一章矿内空气

PPT文档演模板
矿井通风和安全课件第一章矿内空气
PPT文档演模板
矿井通风和安全课件第一章矿内空气
二氧化碳对人呼吸的影响
n 在抢救遇难者进行人工输氧时,往往要在氧气中加入5% 的二氧化碳,以刺激遇难者的呼吸机能。
n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也将使空气中的氧浓 度相对降低,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 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PPT文档演模板
劳动强度
呼吸空气量/L·min-1 氧气消耗量/L·min-1
休息 轻劳动 中度劳动 重劳动 极重劳动
6~15 20~25 30~40 40~60 40~80
0.2~0.4 0.6~1.0 1.2~1.6 1.8~2.4 2.5~3.0
PPT文档演模板
矿井通风和安全课件第一章矿内空气
人体缺氧症状与氧浓度的关系
矿井通风和安全课件第一章矿内空气
二氧化氮的来源与允许浓度
n 矿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井下爆破工作。 n 《规程》规定氮氧化合物不得超过0.00025%。
PPT文档演模板
矿井通风和安全课件第一章矿内空气
1.1.7 硫化氢(H2S)
n 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 达到0.0001%即可嗅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 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 化氢,可能积存于旧巷积水中。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 4.3%~45.5%时有爆炸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随空气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 液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液外的其他某些含铁 蛋白质(如肌红蛋白、二价铁的细胞素等)形成 可逆性的结合。由于其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 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故把血液内氧 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来,而形成碳氧血红蛋 白(HbCO);又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比氧 合血红蛋白(HbO2)的离解慢3600倍,故 HbCO较之HbO2更为稳定。
尽管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相比,在性质上存在许多差
异,但在新鲜空气中其主要成分仍然是氧、氮和二氧 化碳。在污浊空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 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 化氢(H2S)等。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气体。人 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吸入氧气,呼出 二氧化碳。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氧气量, 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对密度为 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CO能燃 烧,浓度在13~75%时有爆炸的危险;CO与人体 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150~300倍(血红 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 一旦CO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 合,因而减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 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
人体热平衡关系式:qm-qw=qd+qz+qf+qch
qm——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热量,取决于人体活动量;
qW——人体用于做功而消耗的热量,qm-qw人体排出的多余热量; qd——人体对流散热量,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为负,否则,为正;
qz——汗液蒸发或呼出水蒸气所带出的热量;
qf——人体与周围物体表面的辐谢散热量,可正,可负; qch——人体由热量转化而没有排出体外的能量;人体热平衡时,qch=0; 当外界环境影响人体热平衡时,人体温度升高qch>0,人体温度降低, qch<0
地面空气主要成分
气体成份(分子式)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氩气,其它稀有气体
体积百分比(%)
78.09 20.95 0.03 0.93
质量百分比(%)
75.55
23.13 0.05 1.25
地面空气进入矿井以后,其成分和性质要发生一系 列变化,如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混入 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空气的状态参数(温 度、湿度、压力等)发生改变等。 一般来说,将井巷中经过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 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的空气称为新鲜空气(新风); 经过用风地点以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 的空气,称为污浊空气(乏风)。
《规程》规定硫化氢的允许浓度为0.00066%。
2003年12月23日22时左右,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 气矿16H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浓烈臭味的气体,比重为 0.596,易溶于水,空气浓度中达30%时有爆炸危 险。 氨气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 头水肿。 矿内空气中氨气的主要来源:爆破工作,用水灭 火等;部分岩层中也有氨气涌出。 《规程》允许浓度为0.004%。
主讲人:闫振国
西安科通风系统矿井的心脏与动脉,是保障矿井安 全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矿井通风目的:为井下各工作地点提供足够的新 鲜空气,使其中有毒有害气体、粉尘不超过规定 值,并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通风机、通风网络巷道和通 风构筑物组成。 本章重点阐述矿内空气的主要成分、井下常见的 有害气体、矿井的气候条件。
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 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 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 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可能积存于旧巷积水中。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空气中硫化 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 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
劳动强度
呼吸空气量/L· min-1
氧气消耗量/L· min-1
休息
轻劳动 中度劳动
6~15
20~25 30~40
0.2~0.4
0.6~1.0 1.2~1.6
重劳动
极重劳动
40~60
40~80
1.8~2.4
2.5~3.0
氧浓度(体积)/%
17 15 10~12 6~9
主要症状
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 难 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 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 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有及时抢救几分钟 内可能导致死亡
名 称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氧化氮(换算成NO2) 二氧化硫SO2 硫化氢H2S
0.0024 0.00025 0.0005 0.00066
氨NH3
0.004
第93条 修复旧井巷,必须首选检查瓦斯,当瓦斯积聚时,必须按 规定排放,只有在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二氧化碳浓度不 超过1.5%、空气成分符合本规程第100条的要求时,才能作业。
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生理反 应,出现种种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缺氧死亡。
人员呼吸 煤岩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 煤炭自燃 瓦斯、煤尘爆炸 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
在井下通风不良的地点,如果不经检查而贸然进入, 就可能引起人员的缺氧窒息。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内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 氧含量不得低于20%
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主要为中枢神经、心血管以及血液系统方面症状, 如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短暂昏厥、不同程 度意识障碍或昏迷,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重者并发脑水肿、休克或严重心肌损害、呼吸衰 竭。出现以锥体系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意识障碍为主 要表现的CO神经精神后发症或迟发脑病。
CO( % )
风速:影响人体的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的效果。对流换热强度随风速而增
大。同时湿交换效果也随风速增大而加强。如有风的天气,凉衣服干得快 。
1.干球温度 干球温度是我国现行的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指标之一。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矿井气候条件的好坏。指标比较简
单,使用方便。但这个指标只反映了气温对矿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
二氧化氮 (体积)/% 0.004
主 要 症 状 2~4小时内可出现咳嗽症状。
0.006
0.01 0.025
短时间内感到喉咙刺激,咳嗽,胸疼。
短时间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神经麻痹,严惩咳嗽, 恶心,呕吐。 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死亡。
矿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井下爆破工作 《规程》规定氮氧化合物不得超过0.00025%
主 要 症 状
0.02
2~3小时内可能引起轻微头痛
40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和恶心。2小时内发生体温和血 压下降,脉搏微弱,出冷汗,可能出现昏迷
0.08
0.32
1.28
5~10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半小时内可能出现昏迷 并有死亡危险。
几分钟内出现昏迷和死亡。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井下爆破;矿井火灾;煤 炭自然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129条 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 电、故障等原因停风时,必须将人员全部撤至全风压进风流处,并 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须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 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由 指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
第136条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 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比重为 1.52,很难与空气 均匀混合,故常积存在巷道的 底部,在静止的空气中有明显的分界。二氧化碳不 助然也不能供人呼吸,易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水 溶液成弱酸性,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作用。在 新鲜空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对人体是无害的, 但如果空气中完全不含有二氧化碳,则人体的正常 呼吸功能就不能维持。
没有反映出气候条件对人体热平衡的综合作用。
2.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是可以反映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比 干球温度要合理些。但这个指标仍没有反映风速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 。
矿井气候条件的三要素是影响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因素。 空气温度:对人体对流散热起着主要作用。当气温低于体温时,对流和辐 射是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温差越大,对流散热热量越多;当气温等于体
温时,对流散热完全停止,蒸发成了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当气温高于体
温时,人体依靠对流不仅不能散热,反而要从外界吸热,蒸发几乎成了唯 一的散热方式 相对湿度: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效果。
《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CO浓度不得超过0.0024% 。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 水,在风速较小时,易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对眼睛有 强烈刺激作用。 SO2与水后生成都市硫酸,对呼吸器官有腐蚀作 用,使用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 肺病水肿,当空气中含二氧化硫为0.0005%时,嗅 觉器官能闻到刺激味。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 可引起头痛和喉痛。0.05%时,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 肺水肿,短期间内即死亡。
在抢救遇难者进行人工输氧时,往往要在氧气中 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刺激遇难者的呼吸机能。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也将使空气中 的氧浓度相对降低,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 增加,严重时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二氧化碳浓度 (体积)/%
1 3 5 6 7~9 9~11
主 要 症 状 呼吸加深,但对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人体很快疲劳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耳鸣 严重喘息,极度虚弱无力 动作不协调,大约十分钟可发生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