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法概要胎黄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儿科诊法概要ppt演示课件

.
18
舌体
(3)舔舌: 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灰暗或 有脱屑、作痒,称舔舌。 多因脾经伏热所致。
.
19
舌体
(4)木舌: 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肿塞满 口,称为木舌。 因心脾热炽,循经上行,致使舌体肿胀而板硬, 常引起口腔难以开合,啼声蹇涩,吮乳困难等。 西医:舌下海绵状淋巴管瘤 治疗方法:清心泻火、解毒消肿。内服泻心导 赤汤加减,并外用川硝散涂舌上等。
.
6
面呈白色,是气血不荣,络脉空虚所致, 多为虚证、寒证。 面色赤红,因血液充盈脉络皮肤所致, 多为热证。
面红实热
.
颧红虚热
7
面色黄而非常色者,常因脾虚失运,水谷、水 湿不化所致。多为虚证或湿证。 面色青,因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多为寒 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色黑,常因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气血凝滞 所致,多为肾虚、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治疗:保和丸、平胃散等消导食滞,燥湿理气。
便秘腹胀严重的,应服用枳实导滞丸,并结合 通便的措施。
.
26
霉酱苔
.
27
(2)花剥苔:
亦称“地图舌”,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 时现,经久不愈。 属胃之气阴不足
.
28
2.察目
眼睑属脾, 眼眦属心, 白睛(巩膜)属肺, 黑睛(虹膜)属肝, 瞳神(瞳孔)属肾。
.
8
2.五部配五脏
五部: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最早见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面上证》: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 脾,颏为肾。”
.
9
(二)望形态
形指形体,态指动态。
望形态就是观察病儿形体的强弱胖瘦和 动静姿态。
胎黄 PPT

(1)湿热郁蒸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
皮,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 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 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陈蒿汤加味。
分型论治—常证
(2)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或
黄疸持续不退,伴精神萎靡,四肢 欠温,纳呆,小便短少,大便稀溏 或呈灰白色,舌质淡,苔白腻,指 纹红。 治法 温中化湿。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
诸候·胎疸候》称为胎疸 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卷中》
称为胎黄
【概述】
(四)范围: 中医的胎黄相当于西医的新 生儿黄疸
【病因病机】
胎禀不足 ❖生后感邪
湿热内蕴 熏蒸肝胆
湿热黄疸
邪毒炽盛 内陷厥阴
先天不足 脾阳虚弱 禀赋虚弱 湿热久蕴
寒湿内盛 阻滞肝胆
寒湿黄疸
气血瘀滞 瘀积黄疸
内阻肝胆
胎黄动风 神昏 抽搐
【临床表现】
生理性胎黄 60%足月儿、80%早产儿可 在在婴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7天最
明显,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 延迟至3~4周消退,黄疸程度轻,总胆红 素峰值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 256.5μmol/L,一般情况好,须排除病理 性黄疸。
【临床表现】
l天内出现,程
【诊断要点】
【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型论治
辨证要点
1、辨生理性与病理性:根据黄疸出 现消失时间、程度、全身症状辨。
2、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若病程短,皮肤黄色泽鲜明,舌
苔黄腻。 阴黄:若黄疸日久不退,色泽晦暗,便
溏色白,舌淡苔腻。
辨证要点
3、辨病因: 湿热郁蒸:病程短,发黄鲜明,舌红
现代医学的认识
皮,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 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 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陈蒿汤加味。
分型论治—常证
(2)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或
黄疸持续不退,伴精神萎靡,四肢 欠温,纳呆,小便短少,大便稀溏 或呈灰白色,舌质淡,苔白腻,指 纹红。 治法 温中化湿。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
诸候·胎疸候》称为胎疸 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卷中》
称为胎黄
【概述】
(四)范围: 中医的胎黄相当于西医的新 生儿黄疸
【病因病机】
胎禀不足 ❖生后感邪
湿热内蕴 熏蒸肝胆
湿热黄疸
邪毒炽盛 内陷厥阴
先天不足 脾阳虚弱 禀赋虚弱 湿热久蕴
寒湿内盛 阻滞肝胆
寒湿黄疸
气血瘀滞 瘀积黄疸
内阻肝胆
胎黄动风 神昏 抽搐
【临床表现】
生理性胎黄 60%足月儿、80%早产儿可 在在婴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7天最
明显,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 延迟至3~4周消退,黄疸程度轻,总胆红 素峰值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 256.5μmol/L,一般情况好,须排除病理 性黄疸。
【临床表现】
l天内出现,程
【诊断要点】
【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型论治
辨证要点
1、辨生理性与病理性:根据黄疸出 现消失时间、程度、全身症状辨。
2、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若病程短,皮肤黄色泽鲜明,舌
苔黄腻。 阴黄:若黄疸日久不退,色泽晦暗,便
溏色白,舌淡苔腻。
辨证要点
3、辨病因: 湿热郁蒸:病程短,发黄鲜明,舌红
现代医学的认识
胎黄-中医课件

4.西医治疗
*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避免应用磺胺类、含苯甲酸钠的药 物及快速注射葡萄糖、碳酸氢钠等。
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考虑药物疗法、光 照疗法、换血疗法或手术疗法。
换血治疗
5.其他疗法
①辨证使用中成药 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 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静滴。
②外治法:黄柏30克,煎水去渣,水 温适宜时让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 钟,一日1~2次;茵陈蒿汤煎汤保留 灌肠。
治法:平肝熄风退黄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
患儿尸解发现,在基底节、海马、黑质、脑干核团区 域有胆红素染色
胎黄虚脱
黄疸 迅速加重 浮肿、气促 四肢冷 舌淡,苔白
治法:益气温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参脉 散
4.西医治疗
*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凡可治疗的 要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一般治疗:肝酶诱导剂 感染性黄疸:抗感染(病毒) 溶血性黄疸:光疗,白蛋白,肝酶诱导剂 肝细胞性黄疸:保护肝脏药物 胆道闭锁:手术治疗
肠道
胆绿素
未结合 胆红素
+ 白蛋白
肝脏
Y、Z 蛋白
葡
肝脏 摄取
萄转
糖移 醛酶
肠
结合
酸
肝
胆红素
循
-葡萄糖醛酸
环
苷酶
粪胆原 粪胆素
排出体外
三、西医学认识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8.8mg/kg:3.8mg/kg *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与白蛋白的联结、早
产儿白蛋白数量较低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 Y、Z蛋白含量低;②葡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孕妇内蕴湿热,传于胎儿或是感 受湿热,寒湿阻滞,气滞血瘀等。
2.病机:脾胃湿热内蕴、寒湿阻滞,肝失 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此外尚有 先天缺陷,胆道不通或阻塞,胆液不能 循经疏泄,横溢肌肤而发黄,病位主要 在脾胃肝胆。
胎黄 PPT课件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以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消 退情况,结合全身症状以区别 生理性与病理性。
●黄疸出现
时间 ●黄疸程度
胆红素 上升速度 ● 血清结 合胆红素 ● 黄疸持续
●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 病理性 生后2~3天出现 生后24小时 血胆红素>6mg/dl 足月儿 足月儿 < 12.9mg/dl > 12.9mg/dl 早产儿 早产儿 <15mg/dl > 15mg/dl 慢 > 5mg/dl/天 < 2mg/dl
一、概述
1.定义: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面目、皮 肤、尿液皆黄为特征的一种初生儿病证。 2.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区别:从出现时间、 消退时间、伴随症状及预后进行鉴别。 3.现代医学认识:本病西医学称新生儿黄 疸(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核黄疸 四联症(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 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及智力障碍。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孕妇内蕴湿热,传于胎儿或是感 受湿热,寒湿阻滞,气滞血瘀等。
2.病机:脾胃湿热内蕴、寒湿阻滞,肝失 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此外尚有 先天缺陷,胆道不通或阻塞,胆液不能 循经疏泄,横溢肌肤而发黄,病位主要 在脾胃肝胆。
三、西医学认识
胆红素代谢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氧合酶 (细胞微粒体) Y和Z蛋白 肝 + 胆红素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胞浆) 内质网 葡萄醛酸转移酶
3.分型用药:(2)变证
①胎黄动风 —— 平肝熄风,利湿退 黄——羚角钩藤汤加减
②胎黄虚脱 —— 大补元气,温阳固 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4.西医治疗
*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凡可治疗的 要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避免应用磺胺类、含苯甲酸钠的药物 及快速注射葡萄糖、碳酸氢钠等。
●黄疸出现
时间 ●黄疸程度
胆红素 上升速度 ● 血清结 合胆红素 ● 黄疸持续
●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 病理性 生后2~3天出现 生后24小时 血胆红素>6mg/dl 足月儿 足月儿 < 12.9mg/dl > 12.9mg/dl 早产儿 早产儿 <15mg/dl > 15mg/dl 慢 > 5mg/dl/天 < 2mg/dl
一、概述
1.定义: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面目、皮 肤、尿液皆黄为特征的一种初生儿病证。 2.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区别:从出现时间、 消退时间、伴随症状及预后进行鉴别。 3.现代医学认识:本病西医学称新生儿黄 疸(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核黄疸 四联症(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 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及智力障碍。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孕妇内蕴湿热,传于胎儿或是感 受湿热,寒湿阻滞,气滞血瘀等。
2.病机:脾胃湿热内蕴、寒湿阻滞,肝失 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此外尚有 先天缺陷,胆道不通或阻塞,胆液不能 循经疏泄,横溢肌肤而发黄,病位主要 在脾胃肝胆。
三、西医学认识
胆红素代谢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血红素 血红素氧合酶 (细胞微粒体) Y和Z蛋白 肝 + 胆红素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胞浆) 内质网 葡萄醛酸转移酶
3.分型用药:(2)变证
①胎黄动风 —— 平肝熄风,利湿退 黄——羚角钩藤汤加减
②胎黄虚脱 —— 大补元气,温阳固 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4.西医治疗
*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凡可治疗的 要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避免应用磺胺类、含苯甲酸钠的药物 及快速注射葡萄糖、碳酸氢钠等。
儿科诊法概带要ppt课件

2021/1/12
58
2021/1/12
59
6、看指纹
▪ 主要掌握指纹的部位、望指纹的方法及如 何运用指纹辨证。
▪ 指纹的部位:从虎口沿食指内侧(桡侧) 所显现的脉络(浅表静脉);
2021/1/12
60
▪ 以食指三指节分风、 气、命三关,食指根 (连掌)的
▪ 第一指节为风关,
▪ 第二指节为气关,
息难凭。
2.望指纹 ▪ 为儿科特有的诊法。 ▪ 主要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
2021/1/12
5
3.以望诊为主 ▪ “有诸内,必形诸外”。
▪ 小儿肌肤嫩薄,体内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 变化容易表现出来。
4.年龄不同,四诊的内容有差异 5.合理地运用现代诊法
2021/1/12
6
二、四诊概要
(一)望诊
总体望诊
▪ 吃橄榄、乌梅、铁剂等可使苔色染黑; ▪ 服青黛可使苔色染青; ▪ 吃牛奶可使、豆浆苔色染白; ▪ 吃橘子、蛋黄可使苔色染黄; ▪ 吃有色糖果可染成糖果色,
均不可误认为是病苔。
2021/1/12
32
(2)察目
▪ 目为肝之窍。
▪ 《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 能辨五色矣。”
▪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 注于目”
2021/1/12
16
2、望形态: ▪ 形,为形体;态,为动态。
▪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 化。
▪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 毛发、指(趾)甲等。
▪ 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2021/1/12
17
n 望形态:观察形体和姿势动态 变化来推断疾病。
望形体:头囟、躯体、四肢、肌肤、
第三节胎黄PPT优选版

主讲:陈运生
[辨证论治]
(2)变证
①胎黄动风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红苔黄。
治法: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方药: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常用羚羊角粉、钩藤、天麻平肝熄风;
茵陈、生大黄、车前子利湿退黄;
石决明、牛膝、僵蚕、栀子、黄芩清热镇惊。
主讲:陈运生
[辨证论治]
(2)变证 ②胎黄虚脱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面色苍黄、浮肿肢厥、 神昏气促、胸腹欠温;舌淡苔白。 治法: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方药: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①溶血性黄疸 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
⑴ 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
病因 病位 病机
病证
②败 血 症 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 ①感染性黄疸,选用有效抗菌素。
(2)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温不升等; ②山栀 清热化湿。
[概述]
二、发病情况: 特点: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 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 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 症状。
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3 周后仍不消退,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
主讲:陈运生
[病因病机示意图]
常用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 佐以泽泻、车前子利水化湿; 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
主讲:陈运生
[辨证论治]
(1)常证 ②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 神萎肢凉,纳呆便溏色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 治法: 温中化湿(益气健脾5)。 方药: 茵陈理中汤《金匮要略》加减。
[辨证论治]
(2)变证
①胎黄动风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红苔黄。
治法: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方药: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常用羚羊角粉、钩藤、天麻平肝熄风;
茵陈、生大黄、车前子利湿退黄;
石决明、牛膝、僵蚕、栀子、黄芩清热镇惊。
主讲:陈运生
[辨证论治]
(2)变证 ②胎黄虚脱 证候:黄疸迅速加重;面色苍黄、浮肿肢厥、 神昏气促、胸腹欠温;舌淡苔白。 治法: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方药: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①溶血性黄疸 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
⑴ 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
病因 病位 病机
病证
②败 血 症 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 ①感染性黄疸,选用有效抗菌素。
(2)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温不升等; ②山栀 清热化湿。
[概述]
二、发病情况: 特点: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 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 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 症状。
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3 周后仍不消退,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
主讲:陈运生
[病因病机示意图]
常用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 佐以泽泻、车前子利水化湿; 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
主讲:陈运生
[辨证论治]
(1)常证 ②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 神萎肢凉,纳呆便溏色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 治法: 温中化湿(益气健脾5)。 方药: 茵陈理中汤《金匮要略》加减。
中医儿科学-丁樱-胎黄ppt课件

肠道内正常菌群尚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 红素还原成胆素原(尿胆元、粪胆元等);
新生儿肠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较高,可 使结合胆红素分解,重新变成未结合胆红素, 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达肝脏。
上述原因使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 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发生新 生儿黄疸。
可编辑ppt
7
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其他因素:
其他 尿路感染、先天性疟疾等。
可编辑ppt
16
2.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有
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 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血型抗体, 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与其红细胞上的相应 抗原结合,即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 致破坏,引起胎儿血管外溶血。
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上限有异议: 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 171μmol/L(10mg/ dl)时也可能发生胆红可素编辑脑ppt病;足月儿在12-15 10
①黄疸出现时间或过早或过晚; 持续时间长; 其黄疸不会自行消退;
②程度较重;
③一般病情较重,伴有精神萎靡,纳呆, 以及兼有相关的病证,预后欠佳。
可编辑ppt
11
胆红素代谢过程:
① 衰老RBC
胆②红A素③Y、Z葡④萄+葡糖萄醛肝糖酸C内醛转酸换酶
蛋白
脂溶性
肠
结
水 溶
合性
胆
红
素
肝
胆
尿胆元
循
汁
粪胆元
⑥
环
⑤
正常菌群
还原
肠
胆红素 β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 醛酸酐酶
可编辑ppt
肠 12
病理性胎黄的特征
新生儿肠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较高,可 使结合胆红素分解,重新变成未结合胆红素, 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达肝脏。
上述原因使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 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发生新 生儿黄疸。
可编辑ppt
7
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其他因素:
其他 尿路感染、先天性疟疾等。
可编辑ppt
16
2.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由父亲遗传获得母体所不具有
的血型抗原,在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后, 该血型抗原即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血型抗体, 当这种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与其红细胞上的相应 抗原结合,即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 致破坏,引起胎儿血管外溶血。
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上限有异议: 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 171μmol/L(10mg/ dl)时也可能发生胆红可素编辑脑ppt病;足月儿在12-15 10
①黄疸出现时间或过早或过晚; 持续时间长; 其黄疸不会自行消退;
②程度较重;
③一般病情较重,伴有精神萎靡,纳呆, 以及兼有相关的病证,预后欠佳。
可编辑ppt
11
胆红素代谢过程:
① 衰老RBC
胆②红A素③Y、Z葡④萄+葡糖萄醛肝糖酸C内醛转酸换酶
蛋白
脂溶性
肠
结
水 溶
合性
胆
红
素
肝
胆
尿胆元
循
汁
粪胆元
⑥
环
⑤
正常菌群
还原
肠
胆红素 β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 醛酸酐酶
可编辑ppt
肠 12
病理性胎黄的特征
初生儿疾病-胎黄1

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3周后仍不消退 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 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 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 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胎黄
概述
胎黄 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 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
包括新生儿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概述
生理性黄疸 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 黄疸较轻,血清胆红素低于205.2μmol/L(12mg/dl) 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
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85.5μmol/L)
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 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 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 波动,多为败血症 黄疸伴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多考虑新 生儿肝炎 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渐深,多 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
病因病机
气滞血瘀 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 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
《张氏医通·黄疸》 “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
此因气机不畅,络脉瘀积而致 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结成痞块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 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 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 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母子血型测定,可检测因ABO或Rh血型不合引 起的溶血性黄疸 肝功能可正常 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胎黄
概述
胎黄 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 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
包括新生儿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概述
生理性黄疸 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 黄疸较轻,血清胆红素低于205.2μmol/L(12mg/dl) 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
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85.5μmol/L)
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 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 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 波动,多为败血症 黄疸伴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多考虑新 生儿肝炎 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渐深,多 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
病因病机
气滞血瘀 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 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
《张氏医通·黄疸》 “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
此因气机不畅,络脉瘀积而致 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结成痞块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 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 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 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母子血型测定,可检测因ABO或Rh血型不合引 起的溶血性黄疸 肝功能可正常 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阻滞
辨证论治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理中汤加味。
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而晦暗无华 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 舌见斑点,苔黄,指纹青紫。
治法 化瘀消积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辨证论治
胎黄动风
证候 面目身黄、渐重,泪、尿液也黄如橘色, 神萎嗜睡,尖叫,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
结合胆红素
新生儿含量、活性
返回
4 肠肝循环特点
细菌
Β-葡萄糖 醛酸苷酶
肠道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及其产物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肝脏
排出体内
新生儿肠道内细菌缺乏 酶活性高
返回
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
1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
2 .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病 胆道闭锁 母乳性黄疸 遗传性疾病 药物性黄疸
治法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辨证论治
胎黄虚脱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神昏、四肢厥冷 治法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方药 参附汤合生脉散
1.中成药
其他疗法
(1)茵陈五苓丸
(2)茵栀黄注射液
2.药物外治
西医治疗
感染性黄疸 – 抗感染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 -保肝利胆药。
溶血性黄疸 – 换血疗法、光照疗法、肝酶诱导剂。
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10~14天消退; 早产儿:可延迟到3周消退;
②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205.2μmol/L (12mg/d1)
③一般情况:良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征
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 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 消退迟(超过2~3周),或退而复现
胆道畸形、闭锁者, – 应考虑手术治疗。
光疗 phototherapy
➢原理:光分异构作用 ➢方法:单、双面蓝光灯,
持续或间歇光疗
光疗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眼、生殖器的保护 ➢温度、湿度、水分 ➢可出现发热、腹泻、皮疹,可逆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中医病因病机 –常证
胎黄动风 胎黄虚脱
(1)湿热熏蒸
蕴于脾胃 熏蒸肝胆
胆
(2)寒湿阻滞
气机不畅
汁 外
胎黄
肝失疏泄
溢
皮
(3)气滞血瘀
气机不利 气血郁滞
肤
脉络瘀滞
病位:脾、胃、肝、胆
中医病因病机—变证
1.湿热化火 邪陷厥阴
神昏、抽搐
胎黄 动风
2.正气不支
气阳虚衰
神昏、四肢厥冷
胎黄 虚脱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
②胆红素水平
发展快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5μmol/L ;
程度重
总胆红素>205.2μmol/L
③一般情况:常伴有其他症状; 溶血性 败血症 肝炎 先天胆道闭锁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利湿退黄
湿热熏蒸
辨证论治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 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陈蒿汤加味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过多的红细胞破坏;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分解速度快;
返回
2 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血浆白蛋白+胆红素
肝脏代谢
白蛋白含量低; 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返回
3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肝细胞
未结合胆红素
+Y、Z蛋白
催化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 酸基转移酶(UDPGT)
第三节 胎 黄
概述
(一)定义:是指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 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因与胎禀因素 有关,故称“胎黄”、“胎疸”。
(二)中西医互参: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2 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4 肠肝循环特点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诊断要点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②血清胆红素值过高或上升过快。 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④黄疸退而复现; 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鉴别诊断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