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百年历史
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是一段令人震撼和感动的历程。
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现在的复兴号高铁,中国铁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在观看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清朝末期,中国铁路建设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自己动手,发明创造,逐渐掌握了铁路建设的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铁路事业,使得中国铁路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铁路成为了战争的重要交通线,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奋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为了建设祖国,大力发展铁路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我还从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中领悟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人民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之,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是一段令人震撼和感动的历程,它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
慧、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我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铁路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一一上海吴淞铁路一一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23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一唐胥铁路一一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18年了。
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和由弱变强的渐进过程,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乏平坦与坎坷,欢欣与痛惜,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
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这50年又自有其曲折的变化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一一上海吴淞铁路一一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23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一唐胥铁路一一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18年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
高速铁路的实际应用发源于日本。
1959年,日本国铁开始建造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并在1964年开通,全长515公里,时速210公里,称为东海新干线。
随后向西延伸,于1975年开通至冈山,1975年开通至终点站博多,大阪至博多称为山阳新干线,全长1069公里。
1高速铁路中的几个概念及建设模式高速铁路是指既有线路列车最高速度达到200km/h,或新建线路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50km/h的干线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归纳起来,当今世界上建设高速铁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日本新干线模式:全部修建新线,与既有线不接轨,旅客列车专用;法国TGV模式:部分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接轨,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德国ICE模式:全部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接轨,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英国APT模式:既不修建新线,也不对旧线进行大量的改造,主要用由摆式车体的车辆组成动车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从我国的国情、路情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一方面既有线中的繁忙干线和条件较好的双线(如胶济、武九)区段,通过提速改造,将旅客列车最高速度提高到200km/h及以上;另一方面在客运繁忙的区段,新建时速250km/h~350km/h的客运专线。
中国百年交通变化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专线全长29.863公里。由中德两国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 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 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
总结:
• 中国交通工具在古代是步行、车马;近代,随着东西 方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融,中国吸收了西方先进 文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技术传入了中国,火车、 轮船、汽车、飞机逐步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改变 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 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 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 响。 •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外来技术传入 的推动;二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是政府的大力 提倡;四是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 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 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它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联系的重要 通道,承担着西藏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青藏公路全长1160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最大行车速度60公里/小 时,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共修建涵洞474座,桥梁60多座,总长 1347米,共投资7.6亿元,每公里平均造价2.52万元。 青藏公路改建工程于1975年开工,是世界上尚无先例的高寒冻土区铺设 黑色路面工程,是中国公路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
轮船招商局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 打破了列强的垄断局面。
中国铁路百年(3)

牡丹江车站鸟瞰
佳木斯车站
宁神铁路 宁神铁路自齐克铁路的宁年(今富裕)经讷河、墨尔根(今嫩江)、霍龙 门达神武屯,长 56公里 。是北满另一条南北干线。1930年6月动工,1941年12 月竣工。 虎林铁路 虎林铁路自图佳铁路林口到乌苏里江的虎头,长 335公里 。工程分为两段 先后于1934年5月和1935年2月动工,1937年12月竣工。
敦图铁路建成通车
图们江上跨境铁路桥
延吉车站
朝开铁路 朝开铁路自敦图线 的阳川起,经龙井至图 们江岸的开山屯(地坊 ),长 60公里 。1933 年4月开工改建,次年3 月竣工。这是另一条中 朝铁路联络线。1940年 ,又自龙井至青道间修 朝开铁路第一海兰河桥 建了一条煤矿支线,长 51公里 。 拉滨铁路 拉滨铁路自长图铁路的拉法至哈尔滨附近的滨 江,共长 271公里 。1932碾月开工,1934年8月竣 工。
碉堡围绕中的原平车站
在北同蒲铁路宁武附近进行改轨
海南岛铁路 日本侵略者侵占海南岛后,为了掠夺岛上矿藏,于1939~1942年间强征民工, 修建了自榆林港至北黎的干线和一些支线,共长 254公里 ,轨距1, 067毫米 。 这些干、支线于1946年和1947年两度毁于台风。
榆林港车站
石碌铁矿位于海南岛西部,1942年4月,日本侵 略者自石碌至八所港修筑59公里铁路。图为八所港 卸矿石的铁路高架栈桥。
呼裕尔河大桥
北安车站
克山车站
铺轨中的海克铁路
黑河车站 北安扇形机车库
长白、白温铁路 长白铁路自长春至白城子,长 332公里 。1934年4月全线分5段同时动工,次年11月 竣工。白温(温泉)铁路即洮杜(杜鲁尔)铁路,是洮索铁路白城子至索伦段的延长线, 由索伦向西,穿越大兴安岭,到达有著名温泉的阿尔山,总长 337公里 。1937年9月竣工。 1941年5月再修至杜鲁尔,长 40公里 。
中国火车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火车百年发展历程化骨龙2005-11-9, 09:30 AM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
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
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图为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国制造的“天朝”号蒸汽机车)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图为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非常设计的”“极其奇形怪状的”蒸汽机车)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图为“中国火箭号”机车)2003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
中国铁路百年(5)

黄河双线新桥(远方)1958年5月 14日开工,1960年4月20日正是通车, 桥长2889.3米。
河北省地方铁路约占全国地方 铁路总数的17%。图为河北省高易 窄轨地方铁路,自高碑店至易县, 全长35.9公里。
河南省地方铁路约占全国地方 铁路总数的40%。图为河南省凤郸 窄轨地方铁路韩岗车站,凤郸铁路 自禹县凤翅山至郸城,全长265公里。
路接轨。湘江桥始建于1934年12月,
接轨。湘江桥始建于1934年12月,1944年
1944年6月被炸毁。1954年原桥修复通车, 6月被炸毁。1954年原桥修复通车,同时
同时筹建铁路公路两用新桥。1957年12 筹建铁路公路两用新桥。1957年12月29日
月29日新桥建成通车。铁路桥在下,长 新桥建成通车。铁路桥在下,长426.97米,
西林吉桥是中国目前最北面的铁路桥。
行驶在大兴安岭的原木列车。
漠河(西林吉)车站是中国目前最北面的车站。
逐步改造既有铁路 提高运输能力
根据铁路运量持续迅速增长的需要,在建设新铁路的同时, 对既有铁路不断进行了技术改造以提高运输能力。在单线改造 方面,五十年带曾把南同蒲全线窄轨改成标准轨距,并连同北 同蒲按一级干线标准进行改建,六十年代起又对黔桂铁路进行 了改造。在增建第二线方面,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完成第 二线工程约4,000公里,以后又在一些干线上分段修建,其 中京沈、哈大等铁路在五十年代全线建成双线。京广铁路北京 至衡阳段、陇海铁路郑州至宝鸡段以及津浦铁路等的第二线也 陆续修通。为了配合京广铁路北段的第二线建设,1960年在 黄河上兴建了郑州黄河新桥。此外,在牵引动力方面,全国主 要干线的旅客列车都已用内燃机车牵引,货物列车采用内燃机 车牵引的比重也逐步提高。到1978年底,内燃机车牵引的线 路达7,000多公里。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中国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铁路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和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从上海到无锡的京沪铁路,于1908年正式通车。
此后,中国铁路的发展始终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北伐战争和抗战时期,铁路被用于战争需求,一些铁路线路也遭到破坏。
解放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957年中国第一条东北铁路建成,成为了中国的交通动脉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铁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1978年至1985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增长了60%,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确立。
1990年代初,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如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
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2024年,中国第一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后,中国陆续建成了如京广高铁、京港高铁、京哈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形成了中国高速铁路网。
2024年,中国长沙至广州的沪昆客运专线全线贯通,全长968公里。
根据中国“十三五”规划,到2024年,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
另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铁路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共建了一系列国际铁路线路,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铁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线路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完善铁路网,包括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铁路运输体系。
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铁路事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铁路发展史

35
2021/10/10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诞生,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成立。
铁道部路徽
36
2021/10/10
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1949~1952)
•随着铁路逐步回到人民手中,铁道部集中力量恢复被战
争破坏的铁路。到1949年底,共修复铁路8278公里、 桥梁2717座,主要干线基本修复并连成整体,通车里程 达21810公里。
第一条自办铁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 务运动代表人李鸿章、左宗 棠、刘铭传、张之洞等主张 兴修铁路,以“求强”“求 富”。
8
2021/10/10
唐胥铁路
中国最早的标准轨铁路 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9
2021/10/10
紫光阁铁路
10
2021/10/10
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
以六千银元的极低价格,将机车“卖” 给李鸿章,其中“有小火车一列,上 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机车 一辆,行李车一辆,中等坐车二辆, 陈设华美,制作精良,器具材质光 洁”。这些就是对当时慈禧太后小火 车情况的真实记述。
31
2021/10/10
陇海铁路与咸同铁路在咸 阳的交汇,
奠定了咸阳作为关中铁路 枢纽的地位;
城市规模扩大, ;
城市人口增多,企业开始 兴办。
32
2021/10/10
陇海铁路通车对咸阳城市化的影响
• 该线的通车, 为关中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使咸
阳的区位优势明显增强, 对咸阳城市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
多公里。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 二、标准杂、质量差。英、德、比、法、俄、日、美等国把五花八门的铁路标准都搬到中国。列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铁路历史1、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1876--1893年)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
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
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2、帝国主义争夺路权,中国铁路缓慢发展时期(1894--1948)(一)帝国主义在中国强行修建并直接经营的铁路1894年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的铁路有:俄国修奖的东省铁路,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日本于日俄战争期间擅自修建的安奉铁路。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主权,又夺取了南满铁路支线,并于1906年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通过“满铁”疯狂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路权和其他权益。
(二)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强行修建、直接经营中国铁路以外,更多的是通过贷款来控制中国铁路。
贷款控制的方式,是从获取铁路贷款权入手,然后以债权人、受托人的身份,修建和经营这些铁路。
如京汉、正太、汴洛、关内外、沪宁、粤汉、津浦、广九和道清等铁路,都按此方式为帝国主义所控制。
(三)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铁路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清政府决定自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会办兼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到张家口,全长201.2公里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全线提前胜利完工。
(四)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1911年,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悍然宣布“干线国有”。
这个政策的实行,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波涛汹涌的保路运动由此引发,席卷全国。
10月10日,武昌城头举起了革命大旗,推翻了清政府。
(五)孙中山发展中国铁路的设想孙中山(1866~1925)早年进行革命时,就十分重视铁路建设。
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命令,指出:“富强之策,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表示愿权利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
(六)帝国主义再次掠夺中国路权的高潮帝国主义第二次掠夺中国路权的高潮,发生在北洋政府袁世凯执政时期。
袁世凯秉承帝国主义的意旨,接过清政府“干线国有”的口号,宣布所谓“同意路政”的国策。
(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霸占下的中国铁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东北地区欲5,900公里铁路全部被日本侵略者霸占。
日本侵略者在霸占中国东北14年间,为扩大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又先后修建新线约5,700公里。
这些铁路,都是在侵略军的刺刀、鞭子下,用东北人民的血汉筑成的。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任命滕代远为部长,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接管新解放的铁路,进行民主改革,继续抢修、抢通全国铁路,修复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设施,支援解放战争和恢复国民经济。
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
1950年开始,国家进入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在这期间,全国对战时临时修复通车的线路、桥梁、隧道,特别是京汉、粤汉两大干线,进行了大规模的复旧工程。
与此同时,全路开始了新线建设工程,一些主要干线和关键区段相继开工,并且部分竣工通车。
在此期间,对机车车辆工业做了调整,确定各厂产品方向,增添了设备,改善作业条件,同时修复了1,400多台机车,近900辆客车和7,000多辆货车。
1952年8月1日,四方铁路工厂诞生了第一台完全由中国独立制造的蒸汽机车。
1950年6月日,全路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从此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状况。
4、有计划地开展铁路建设,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式时期(1953~1978年)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
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部门以学习苏联和推广中长铁路经验为方针,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的管理制度。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出现了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破坏了集中统一的领导,一度导致运输秩序混乱,设备和各项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
1961年开始经过三年调整,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加速了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建成了干线12条,支线30条。
三四两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值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铁路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再度遭到破坏,铁路运输曾一度陷于半瘫痪状态1976年,中国人民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动乱的十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出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铁路工作又逐步恢复和发展。
5、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2年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
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
截至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
根据铁路运量持续迅速增长的需要,在建设新铁路的同时,对既有铁路不断进行了技术改造以提高运输能力。
在单线改造方面,五十年带曾把南同蒲全线窄轨改成标准轨距,并连同北同蒲按一级干线标准进行改建,六十年代起又对黔桂铁路进行了改造。
在增建第二线方面,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完成第二线工程约4,000公里,以后又在一些干线上分段修建,其中京沈、哈大等铁路在五十年代全线建成双线。
京广铁路北京至衡阳段、陇海铁路郑州至宝鸡段以及津浦铁路等的第二线也陆续修通。
为了配合京广铁路北段的第二线建设,1960年在黄河上兴建了郑州黄河新桥。
此外,在牵引动力方面,全国主要干线的旅客列车都已用内燃机车牵引,货物列车采用内燃机车牵引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到1978年底,内燃机车牵引的线路达7,000多公里。
二、市场结构简介1铁路现代公司具体模式选择a、国外铁路企业一种为区域公司形式,如美国铁路公司均以区域性公司的形式存在,日本铁路则由6个客运公司分别在各自的区域进行经营。
一种为业务公司形式。
业务型的铁路公司在欧盟诸国表现得较为典型,如德国、英国等国家铁路划分为若干个客运公司。
大区域公司必然产生区域垄断,尤其在各个区域公司无法在横向上引入竞争的条件下,其区域垄断的问题似乎无法解决。
最近,美国政府已严格限制国内一级铁路公司进一步合并的举措,其含义就在于防止一级铁路公司在区域形成垄断格局,以避免消费者蒙受区域垄断之害。
b、中国铁路企业中国铁路在总体上虽然作为一个规模性产业,但在组建现代企业制度时,可以对这一规模性产业作多重分解,以不同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其他经营主体和外部资本。
择其要可以表现为:区域型现代公司:铁路路网在物理特征或经济特征上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铁路可以组建不同类型的区域型现代公司。
业务型现代公司:铁路分解为诸多的业务环节,如客运、货运、线路、集装箱运输、冷冻保温运输、行包运输等。
有些业务具有相对独立性。
可以考虑在不同的铁路运输业务领域组建现代公司。
线路型现代公司:铁路路网是由诸多铁路干线和支线构成的。
铁路可以组建若干铁路干线或铁路支线现代公司。
项目型现代公司:铁路有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
铁路可以组建现代公司来承建某些建设项目。
在上述各类铁路现代企业制度中,若干公司可以让其他投资主体对其控股或独资经营,以便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承担投资责任、风险,共同分享投资收益。
2、铁路的多重属性特征。
铁路既有公益性特征,也有商业性特征;既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也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模糊”状态直接导致铁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行为的扭曲,如当国家要求铁路运输业无条件或部分有条件地满足国家的社会经济目标时,国家似乎将铁路运输业视为纯粹公益性行业,使铁路运输业无法获取应有的经济收益;当国家要求铁路运输业尽可能多地为国家上交利税时,国家似乎又将铁路运输业等同于其他市场化经营部门,要求其在市场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显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某一经济组织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不实行市场化经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如铁路在承担公益性属性的职能时所蒙受的经济收益损失,中央政府并未给予相应补偿;而铁路在商业化属性领域并不能给出完全的市场行为。
一个逻辑性的问题必然被提出来,如果铁路的多重属性不能得到明确界定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则铁路市场开放的前提条件是严重缺损的。
3、铁路的体制特征。
铁路迄今仍实行政企不分的体制。
在这一体制中,铁道部既具有政府职能,又具有企业职能,政府和铁路企业间依然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在这种行政隶属格局中,铁路企业既非规范的市场主体,亦非规范的法人实体。
外部资本进入铁路,在操作层面上应选择具体的铁路运输企业。
但作为非法人实体的运输企业既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相应也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其如何与外部资本结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此,另一个逻辑性的问题必然被提出来,如果铁路的政企分开不能到位,则铁路市场开放会面临最深层次的问题而无法获得实质性推进。
解决意见1、多重属性铁路在客观上具有多重属性。
考虑到特定的中国国情和特定的中国铁路路情,我们给出的举措并非消弭中国铁路的这种多重属性。
所谓特定的中国国情和特定的中国铁路路情,即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铁路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铁路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要满足社会效益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低的社会成本前提。
当然,中国铁路的若干领域和业务又具有较强的商业性。
现在的弊端在于迄今尚未将铁路的不同属性明确地加以界定,两种不同属性铁路的建设和经营中央政府并未分别给出不同的政策。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依据铁路的不同属性,给出相应的政策:对于具有公益性属性的铁路,中央政府应全部或部分承担其建设和经营职责;对于具有商业性属性的铁路,中央政府应使其采取市场化建设和经营机制,使其具备吸引其他经营主体和外部资本进入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