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和教训从1849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这个时期里,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进行了极其野蛮的侵略,他们蚕食瓜分我国土,奴役蹂躏我国人民,使中国堕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在这个时期里,反对压迫崇尚民主的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祖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革命高潮,为了民族的存亡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下的人民斗争更是此伏彼起,以磅礴的气势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斗争中,无数革命先驱,经历了迁回曲折的道路,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历史经验。
1.社会制度腐败必然挨打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起,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一百多年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等,几乎所有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除最后一次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在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近代,对于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统治者却仍把它看作是至善尽美的东西,对于中国以外的新事物全然不知,把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看作不祥之物,并称作“形而下器”、“奇技淫巧”,以为一旦传到中国,就要“用夷变夏”,“败坏风俗”。
为此,他们拒绝一切工业设备和科学技术。
我国近代史上多次惨败造成的民族悲剧,社会制度腐败正是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开始时,由于林则徐、邓廷祯积极进行备战,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人民,英国侵略军在广东的多次挑衅,都被广东爱国军民击退,不仅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却吃了不少亏。
但是,在腐败的清王朝领导下,中关虽已开战一个多月了,从浙江到直隶的漫长的海防线上,却不作任何战守准备,使英国侵略军得以乘虚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并派舰队北迫天津,威胁京都,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责怪林则徐禁烟惹出祸事。
近现代我国历史走向及发展趋势研究

255理论前沿与综合论坛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百年近现代历史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浴火重生,火与血的洗礼,让我国社会发生了跨时代的变化。
这场伟大革命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整个民族实现了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实现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1]。
一、我国近现代历史走向我国的近现代史指的是1840年至今的历史,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位近代史,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今为现代史。
针对这百年的历史,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走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时期,1911年至1949年,通过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第二部分为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8年,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主题进行探索。
第三部分是发展时期,自1978年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未停下脚步。
(一)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是我国近现代史发生的一场中药革命,也是我国第一次实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打破了封建王朝的通知,让中国迎来了近代文明,让民主与共和传播到了中国的每一处角落。
但是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这场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我国的性质,没有让军阀纷争的局面稳定,国家主权也没能实现统一,尽管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一场伟大的革命,但是同样也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缺陷,其本质就是无法脱离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最终胜利,资本主义无法拯救中国。
到了五四运动,大批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献身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反对政府卖国求荣的行为。
当工人阶级加入之后,这场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就此展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正式加入近现代历史[2]。
之后的北伐战争是惨痛的,国民党的背叛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被屠杀、迫害,国民党也能没能让军阀混战彻底消失。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反思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光荣革命,次年,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世界近现代史也翻开了第一页。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序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扩张道路遍及全世界。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自然不可幸免,向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境况,它在鸦片战争中迅速败下阵来。
这一声炮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也开始了中国长达110年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西交往的演化和深化,大半都是在战争先为前导,之后又由条约确立法则的过程中实现的。
西方人以战争起衅,给中国人带来创深痛剧,而要的则是固化于条约之中的物利和权利。
1840至1842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作为战争结果的《南京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就成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猎取的对象,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
通过签定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各国割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攫取和控制了在华的种种特权。
不平等条约象一条条屈辱的绳索,使得中国的政治、军事被控制,大规模的财富被掠夺,人民遭受巨大的苦难,严重地阻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1842年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南京条约》之后,列强又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各地赔款使得中国人民的苦难进一步加深,俄国鲸吞蚕食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895年4月,由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双方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篇一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1840年到1919年。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1919年到1949年的历史。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中国近现代史感悟

众所周知,清末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是历史长河中一部不可或缺的史诗。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屈辱史,又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和曲折求索的历史。
它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血泪,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拙见成长和寻求解放的苦苦挣扎。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中国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苦难加剧的标志,因为自此之后,中国人民除了继续忍受封建体制的摧残之外,还要经受外国帝国主义的摧残。
而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催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反抗活动的同时,也一步步摧毁着封建统治,打击着外国势力。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各种民族危机和经济危害压迫下的产物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之后的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以及最终的辛亥革命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终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思想解放的集中表现。
虽然最后以同旧势力妥协,失败而告终,但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为之后的救国的仁人志士更好地指明了方向。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爱国运动、等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接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人民真切地带来了希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平复了内乱、解放了全中国并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中国人民终于能自信的站起来了。
可以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史,中国人民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明白了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须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重生固然欢喜,涅槃苦痛漫长。
今天的中国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法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和感想

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和感想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和感想中国近代历史,一方面记载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记载着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
一部近代史昭示给我们,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而终未亡国,历经战乱磨难而终未分裂,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国难当头,各阶级各阶层聚拢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英勇抗争。
最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强国之路。
一部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脉络,了解它的框架,运用近代史进行国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
形成推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力量。
一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思考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这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奋斗史。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开始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也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中国应走道路,使中国再次走上富强的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自此走上世界舞台,开始有了世界的概念,萌发了“师夷”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要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中国当时只落后无知,虽然当时帝国列强打开了我国大门,使我国饱受侵略和屈辱,但也正因如此中国才看到世界的发展,为以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我们尚处于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大门更开始慢慢更改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在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了解中国近代史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篇一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20xx年。
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
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120xx年,我们创造了奇迹!大浪淘沙,千古英雄。
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
血雨腥风,百年之间,我们的英雄历练着,神话终于变成了不朽的篇章,如果没有民族的危机,他们到哪去施展他们满腹的雄才?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谁救民族于水火?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上,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屈辱,95%的同学脱口而出。
中国120xx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
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
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和收获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刚开始上近代史时,不免有些疑惑。
这段历史,初中学过,高中也学过,而且,我是理科生,现在,上大学了,为什么还要像“炒冷饭”一样再炒一遍呢?在上课时,我很不情愿地翻看了书本,却十分羞愧地发现,对于这段历史,脑子里一片空白,当初几个老师谆谆教诲并不对我的长久记忆起任何作用。
重复学习次数的多少并不决定着学习的成果,不用心的学习终究是做无用功。
或许,这也印证了毛爷爷曾经所讲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也便端正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开始试着去了解历史。
我很惊讶的发现,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知晓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国的近代史革命是从1840年到1949年间。
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就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中国人民就饱受压迫,生活不再那么安逸太平了。
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大团结,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这个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成果。
整个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作为年轻的一代,应该“知古鉴今”,学习历史,给自己敲个警钟。
同时,我们还应该“以史为镜”,端正自己的思想,学习前人的智慧哲理,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足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前进方向。
中国近代史,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一段心酸难忘的历史,不时激发出我深埋许久的爱国情怀。
每次观看《辛亥革命》、《建党伟业》等有关视频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感觉,好似深沉,好似激励,好似心酸,好似振奋,万般的感受,说不尽,道不明。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精心栽培的花朵,即将要走上社会,在不久的将来,是我们吐露芬芳绽放花朵的时刻,是我们回报祖国母亲最好的时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xx院xxxxx xxxxxxx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
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
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
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
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一、引文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
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
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
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
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是改革发展。
在第一个“30年”的革命阶段,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像一曲多重变奏的交响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全民抗战、解放战争等一连串的政治变迁构成了社会转型的主旋律。
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
(一)、关于辛亥革命。
首先应承认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是不可抹煞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
但是也要看到,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也没有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国家仍处于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分裂状态。
这也是不容掩盖和抹杀的历史事实。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无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旧势力彻底决裂,导致革命胜利果实为袁世凯代表的军阀势力攫取。
辛亥革命的历史也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历史作出的客观结论。
(二)、关于五四运动。
从历史事实上看,五四运动是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而发动的。
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参与,标志着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当然,五四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此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
因此,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要寻找中国救亡图存之路,其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救亡图存”,其全部内涵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
尊重历史事实,就不应该淡化这个主题。
(三)、关于北伐战争。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揭开了北伐的序幕。
北伐初期之所以出现势如破竹的胜利局面,是因为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民主主义三大政策符合民心。
但是,后来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为独吞革命的胜利果实,背离了三大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公然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致使国共合作破裂,北伐遭到挫折,造成了历史的倒退。
这也是国民党必然衰亡的根本原因。
现在,竟有人不顾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叛变革命的事实,极力为其屠杀共产党人、制造反革命事端的罪行开脱。
历史事实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陷入新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深重的灾难。
(四)、关于全民抗战。
相对于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少提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中作用的情况,近年来又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片面夸大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仿佛抗日战争中只有国民党进行了“英勇抵抗”,作出了“重大牺牲”,而极力回避和抹杀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事实,这当然是裁剪和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的做法。
事实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不仅仅是哪个党派的功劳。
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之所以在敌后根据地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绝不是国民党散布的“保存实力”,而是因为共产党坚持全民抗战方针,在敌后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和民主政权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维护和实现了他们的利益,因而只有共产党才能够真正做到发动和组织群众联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打一场抗日的人民战争。
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结果,不应夸大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五)、关于三年解放战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
但是,国民党无视人民的和平愿望,仗着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背信弃义地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中国社会又陷入了内战危机之中。
内战开始,国民党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
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3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且装备简陋。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但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能够以弱胜强、迅速胜利?连毛泽东都未料到国民党在三年之中就被打垮。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力量,实现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三、正确认识历史及进步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
通过这次洗礼,中国社会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大变革。
我们应该深入地认识和总结百年历史中蕴涵的规律。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规律,将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受益无穷。
但是,要真正地从中国百年历史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简单、片面的史料考证,不行!搞假设、解构不行!戏说、恶搞更不行!“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一)、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大趋势。
革命是一种剧烈的社会变革,是贯穿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
近代中国革命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总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其尖锐化,引发了近代以来日益壮大的革命运动。
解决这两大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课题。
而且,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在世界革命的大潮流之中,顺应这种历史潮流也是时代的要求,正如孙中山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近代中国正是有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它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而且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但是,革命作为一种疾风暴雨式的变革,在打破旧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原有利益格局的同时,必然会付出巨大的成本,但这就是“凤凰涅槃”。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没有这个过程,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强盛。
因此,那种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宣扬“告别革命”的观点,是罔顾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断。
(二)、历史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但中国百年历史进程具有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综观古今中外历史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前进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
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就是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沼的表现。
中国百年历史进程,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是十分曲折和复杂的。
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年”探索阶段来说,这种曲折性和复杂性更为明显,既有新中国头7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胜利,也有“文革”十年的严重曲折。
但是,曲折并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通过对挫折的认识,中国走上了更辉煌的振兴之路,这是历史大势,也是被历史事实印证的内在规律。
(三)、社会实践是对历史的最高和最终总结,中国百年历史发展的深刻道理最终是由社会实践来检验的。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一个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政党,是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的。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重视从历史分析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但是,认识和看待历史,不能只讲局部,不讲全局。
割断历史,只讲历史的枝节,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也就无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中国这一百年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适应人民要求的。
第一个“30年”的革命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并打通了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第二个“30年”的探索,即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用什么方法,不探索不行。
革命要付出代价,探索也是有代价的,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为后来找到正确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