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肾脏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病毒血清学检查中HBsAg阳性占25.0%,HBsAg阴性占75.0%;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BV-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临床应重视对乙肝患者的定期肾功能及尿液的检查,必要时可行肾脏病理检查,为HBV-GN早发现、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5-02乙型肝炎(HBV)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HBV 除了可以引起肝脏本身的感染外,还可能累及肾脏,导致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自从上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HBV 感染与肾性肾病有关以来,这两种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学者的重视[1].近年来随着对HBV-GN 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本病有了一定的认识[2].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对我院80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为HBV-GN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肾脏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其中男60例(75.0%),女20例(25.0%);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0.3±12.5)岁.排除确诊为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炎者. 1.2方_______法(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2)病毒学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荧光定量PCR法检查HBV-DNA 拷贝数.(3)肾组织病理检查:切片IgG、IgM、C3、IgA、C1q及HBSAg、HBCAg,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检查.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临床表现情况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居多,为48例(60.0%);其他依次为肾炎综合征22例(27.5%);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7.5%);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5%).大部分患者出现蛋白尿,其中24h尿蛋白<0.5g者3例(3.8%);0.5-1g者4例(5.0%);1-3.5g者25例(31.3%);>3.5g者48例(60%);合并高血压者53例(66.3%),合并贫血者24例(30.0%),合并水肿者50例(62.5%). 2.2病理类型分布情况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80例患者中膜性肾病57例(71.3%),IGA 肾病15例(18.8%),膜增生性肾炎4例(5%),系膜增生性肾炎4例(5%),可知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分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膜性肾病为主要类型.而膜性肾病以肾病综合征居多(71.9%),IGA 肾病多以肾炎综合征居多(60%),膜增生性肾炎中肾功能不全所占比例最多(50%). 具体数据见表2.表2病理类型分布情况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3讨论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自然人群中HBV 携带率高达15%,而HBV 感染者中合并肾小球肾炎的概率为7%-20%,因此两组疾病的关系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但临床上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并无统一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三方面[3]:(1)血清HBV 抗原呈阳性.(2)患者患有肾小球肾炎但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肾组织切片中发现HBV 抗原.其中第三条被认为是必备条件,但随着肾病穿刺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乙肝标志物与肾病理中检测到的HBV 标志物分离的现象,本研究中80例患者中血清HBsAg阳性者占25.0%,阴性共占75.0%,可能原因为HBV 变异、血液中HBV 含量低、HBV 的亚基被漏诊等导致血清学假阴性,此外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滴度有波动性,因此一次血清乙肝病毒抗原检查阴性不能排除HBV 感染,临床上对于血清学乙肝标记物呈阴性的患者,若肾组织伴有HBV 抗原沉积,应把其归类于HBV-GN[4].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多样, 本研究中80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占60.0%,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占71.3%,与通常认为HBV-GN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病不同.本研究还发现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BV-DNA 拷贝数差异、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BGsAg模式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病理类型患者24h尿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HBsA 模式及HBV-DNA 水平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联系,但肾脏损害程度不完全取决于病毒复制的活跃度. 本研究中发现有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其中以IgG 沉积率最高,所有患者中肾脏免疫病理以“满堂亮”为表现的患者有28例,可能是HBV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组织诱发免疫反应而致病;80例患者肾组织中有18例肾组织中发现HBcAg的沉积,而HBcAg通常是不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可能原因是HBV 通过通过表达HBVAvg,在肾组织中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导致肾损害.综上所述,对HBV 患者要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或者肾活检查,对肾小球疾病患者可进行肾组织切片HBV 抗原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参考文献[1]杨琪,刘畅,潘涛等.14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4,37(5):453-455. [2]蔡建芳,窦晓丽,文煜冰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2):96-99 [3]张国山,王芳,安爽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1130-1133. [4]王辉,付倩,沈颖等.儿童血清学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3):190-195.。

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对比分析

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对比分析
wi rwih u e a e o ii n o e a i s B v r s HBV) a t e s a d t x l r h ea i n t o t o t r n l p sto fh p tt iu ( h d i n i n , n oe po et er lt — g o
熊子 波 梁 , 伟 郑 爱萍 熊祖 应 贺 丽娟 罗 , , , , 琼 ( 北京 大 学深 圳 医院 a 肾 内科 ; . 理科 , 东 深 圳 5 8 3 ) . b病 广 1 0 6
摘要 : 目的
了解伴有与无 肾组织 乙肝病毒抗原沉积 的 IA 肾病 患者 临床 和病理 特征 , 讨 乙肝 病毒 ( V) g 探 HB 感
Co pa i o f Cln c la t l g c lFe t r s m r s n o i i a nd Pa ho o i a a u e
i g Ne r p t y Pa i n s wih a d wih u n I A ph o a h te t t n t o t
4 8
南 昌 大 学学 报 ( 医学 版 )2 1 0 2年第 5 2卷 第 5期
J un l f n h n iest( dcl c ne 0 2 Vo. 2No5 o ra o c a gUnvriyMe i i c)2 1 , 15 . Na aSe
伴 有 与 无 肾组 织 乙肝 病 毒 抗原 沉积 的 IA 肾病 患 者 临 床 和 病 理 对 比分 析 g
微 镜 、 疫 荧 光 及 电镜 检 测 , 免 以及 血 清 HB 感 染 标 志 物 、 酐 、 固 醇 、 蛋 白 、 3 I A 和 2 V 肌 胆 白 C 、g 4 h尿 蛋 白水 平 的 检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15期 81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娄占本(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17例肾炎性肾病、7例单纯性肾病、5例单纯性蛋白尿、3例肾炎综合征。

结果经过临床肾活检病理诊断出现23例膜性肾炎、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对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32例患者通过重组人α-干扰素治疗后,其中完全缓解患者21例,HBsAg、HBeAg转阴患者10例部分缓解,其中HBeAg转阴出现抗体2例,1例患者无效。

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病理中,主要为膜性肾炎,通过重组人α-干扰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5.050本文引用格式:娄占本.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81.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人体出现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人体在儿童时期中比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对其治疗的难度较高,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

在本次研究中,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12岁,平均(7.24±2.54)岁。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先进行血脂、肌酐、肝功能、24h尿蛋白定量、乙肝、尿素氮、尿常规以及乙肝等检查;同时所有患者在B 超或者电透下进行定位,对肾进行活检,将肾组织分为3份,其中一份使用OCT进行包埋,冰冻后进行切片,进行IgG、IgM、IgA、C3免疫荧光检查;将其中一份固定在1%的锇酸中进行电镜检查;将其中一份固定在含量为95%乙醇中,进行石蜡切片,将切片进行PASM、PAS、HE染色后使用光镜进行检查,进行HBsAg、HBeAg染色。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目的分析与总结乙型肝炎病毒性的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了解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60例乙肝病毒性肾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乙肝病毒DNA与其临床表现的关联,以乙肝病毒情况和蛋白尿的状况进行分组,而后给与核苷类物质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

结果3个月后病情缓解率达39.13%,6个月后病情缓解率达52.17%。

结论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乙肝病毒的DNA载量与蛋白尿情况呈现出正关系,抗病毒的治疗有利于病患病情的缓解。

标签:乙肝病毒;肾炎;蛋白尿在我国,乙肝病毒属于高发性流行性疾病,其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0%。

乙肝病毒容易引发肝脏以外的人体器官的疾病,其中乙肝病毒性肾炎是属于肝外表现的常见现象。

成人中患有乙肝病毒性肾炎人群中20%会有可能发展成为末期性肾脏疾病[1]。

本组研究主要观察60例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病理情况,对乙肝病毒血清的DNA载量和24 h的尿蛋白定量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观察之间的联系,并且分析核苷类似物质在乙肝病毒性肾炎方面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经过肾活检而确诊的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57岁,平均年龄为(33.6±9.8)岁,其中12~31岁患者有41例。

60例患者与在1989年北京座谈会中所提出的乙肝病毒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一致[2]。

其标准有3点: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活检证明存在有肾小球肾炎问题,但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炎的情况;肾组织可查有乙肝病毒抗原。

特别是第三条为必备性条件。

1.2实验室检查在24 h内对60例病患进行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尿常规、乙肝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检查(包含IgA、IgG、IgM、C3、C4),以及乙肝病毒DNA载量的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目的分析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分型。

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68例,男60例,女8例,男女比为7.5:1,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及肾脏病理检查。

结果68例患者中,肾病综合征占76.47%,肾炎综合征占20.59%,隐匿性肾炎占2.94%。

典型临床表现有蛋白尿68例,占100%;血尿35例,占51.47%;水肿19例,占27.94%;68例患者中,HBeAg阳性56例,HBeAg阴性12例。

HBV-DNA 定量>105copies/mL45例,24hupr为(3.25±0.31)g/L,CysC为(1.64±0.93)mg/L;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的24hupr和CysC明显高于HBV-DNA定量105copies/mL45例,24hupr为(3.25±0.31)g/L,CysC为(1.64±0.93)mg/L;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的24hupr和CysC明显高于HBV-DNA定量105copies/mL45例,24hupr为(3.25±0.31)g/L,CysC为(1.64±0.93)mg/L;HBV-DNA定量<105copies/mL23例,24hupr为(2.42±0.25)g/L,CysC为(1.04±0.87)mg/L。

该结果提示HBV-DNA的滴度越高,24hupr和CysC呈正相关。

CysC与血清中的BUN、Cr相比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有效的评价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有相关研究显示[5],HBV-DNA滴度降低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对于HBV-DNA定量较高的患者可以行抗病毒治疗,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控制病情,防止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HBV-GN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类型种类较多,因此,对于临床上可疑患者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防止误诊、漏诊而延误病情,诊断确定后,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防止疾病进展。

淀粉样变肾病伴肾组织内乙肝标志物沉积3例

淀粉样变肾病伴肾组织内乙肝标志物沉积3例

1 7 9 6・
广东医学 2 0 1 3年 6 月第3 4 卷第 1 1 期 G 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J u n . 2 0 1 3 . V o ] . 3 4 , N o .1 1
病 例 报
பைடு நூலகம்

淀 粉样 变 肾病 伴 肾组 织 内 乙肝 标 志物 沉 积 3例
3. 2 3 ×1 0 -L~ , Hb 9 7 g /L, P l t 1 3 5×
体 (一) , 抗 G B M 抗 体 (一) , A N C A
(一) 。乙肝五 项 : H B s A g (+) , H B e A b (+) , HB c A b (+) 。H B V —D N A <5 0 0 I U / m L 。肾 脏 B 超 : 左 1 0 . 0 e m x 5 . 5 e m× 4 . 5 e m, 右1 O . 3 e m x 4 . 6 c m× 3 . 6
王缨 ,胡贵 荣 ,陈钦 开
南 昌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肾 内科 ( 南昌3 3 0 0 0 6 ) 例 1 . 女, 5 6岁 。 因 双 下 肢 浮 肿 9 个月 于 2 0 1 2年 1月 6 日入 院 。患 者 2 0 1 1年 3 月 发 现 双 下 肢 浮肿 , 未诊 治 , 9 月双下肢浮肿加重 , 在我院门诊诊断 肾 病综合征 , 给予泼尼松 1 m g / k g , 症状无 缓解 , 2 0 1 2年 1月 6 日入 院 。 体 格 检 查: 血压 1 1 4 / 9 5 m mH g , 颜 面 双 下 肢 浮 肿 。血 常 规 WB C 5 . 3 X1 0 ・ L ~, R B C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特点。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HBV-GN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中,活动组12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均为男性,肾活检距肾脏损害时间为(5.1±4.3)个月,非活动组28例,14例为男性,肾活检距肾脏损害时间为(10.2±4.6)个月,以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血清IgG、C3检测结果及尿液检查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活动组均为100%,非活动组分别为89.5%、85.7%。

活动组循环补体C4呈较低水平(P<0.05)。

氮质血症的发生率比高于活动组。

肾小球基底膜(CBM)增厚活动组多于非活动组,即活动组为100%,非活动组为50%,(P<0.05);本组40例患者,明显好转24例,占60%,发展至肾小球硬化者16例,占40%。

结论目前尚未完全清楚HBV-GN的发病机制,干扰素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HBV-GN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预后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075-0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简称乙型肝炎肾炎(HBV-GN),其病发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密切相关性,是临床常见疾病,免疫抑制剂是否可在临床诊治中应用,且具体的应用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对HBV-GN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HBV-GN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HBV-GN患者共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7-70岁,平均(38.5±14.5)岁,均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并与HBV-GN于198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即①患者病发肾小球肾炎,且存在除外狼疮肾炎等肾小球继发性疾病;②血清HBV标志物呈阳性表现;③肾组织切片上有HBV抗原存在,最后一项为诊断的基本条件,缺乏即不能确诊。

呈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_刘波130

呈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_刘波130

致的肾 小 球 疾 病,具 体 发 病 机 制 还 不 十 分 明 确[2]。 HBV - GN 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多样,临床表现以 NS 最常见。目前针对呈 NS 的 HBV - GN 患者临床病理 特点的大样本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此类患者 临床表现、肾 脏 病 理 改 变 特 点 及 肾 内 小 血 管 病 变 对
△ 通讯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年 5 月第 14 卷第 5 期 CJITWN,May 2013,Vol. 14,No. 5
·417·
HBV - GN 的临床病理的影响进行总结探讨,为 HBV - GN 早期防治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肾脏病 科 1994 年 4 月 ~ 2010 年 3 月收治并经肾穿刺活检诊 断的 HBV - GN 患者资料,均符合北京 HBV - GN 座 谈会诊断标准[3],其中符合以下标准: 临床呈 NS 表现 者; 肾穿刺组织中小动脉( 指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及 弓形动脉) ≥5 条者; 排除了原发性 NS、系统性红斑狼 疮、紫癜 性 肾 炎 等,共 152 例 为 研 究 对 象。其 中 男 119 例( 78. 2% ) ,女 33 例( 21. 8% ) ,男女比为 3. 6∶ 1。 年龄 3 岁 ~ 64 岁,平均( 26. 3 ± 13. 5) 岁,以中青年为 主,病程 0. 03 ~ 180 月,平均( 21. 4 ± 38. 1) 月,既往有 乙肝病史 60 例( 39. 5% ) 。参照文献[4]按年龄对患者 分组,未成年组( 年龄≤18 岁) 52 例( 34. 2% ) ,其中男 41 例( 78. 8% ) ,成年组 100 例( 65. 8% ) ,其中男 78 例 ( 78. 0% ) ; 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相 比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33. 2 ± 47. 6 ) vs ( 15. 2 ± 30. 4) 个月,P < 0. 05]; 乙肝病史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28. 8% vs 44. 0% ,P > 0. 0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49
(101) ±25.79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在全世界范围较为普遍,我国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率高达15%,若是仔细检测的话,携带率会高于15%[4]。虽
然我国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诊疗机制。
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抽取了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与68例肾穿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但没有出现HBcAg或
[3]邢晓静.基于肝肾同源理论采用肝肾双调法干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进程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
[4]洪羽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
能够导致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94-01
【摘要】目的 对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
疗的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治疗的68例肾穿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但没有出现HBcAg或者
是HBsAg的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பைடு நூலகம்疗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尿蛋白、血肌酐、
者是HBsAg的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
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的病情比沉积肾炎患者要严重,但是在肾血管病变与肾小球病变中的差异不大,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且与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
静脉血的抽取,以进行内生肌酐清除率[3]、血肌酐(Scr)以及HBV—DNA的检测,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压进行检测与记
录。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需要使用到SPSS11.0软件,均数通过t来进行检验;其余数据则通过卡方进行检验,
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其中78例男性,52例女性,患者年
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岁,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包括59例肾病综合征、67例慢性肾炎,4例隐匿性
组别 例数 高血 尿蛋白 内生肌酐清除 血尿 血肌酐
n 压(%) (mg/24h) 率(ml/min) (%) (umol/L)
对照组 68 29.4
1.93 88.64±34.63 75
(20) ±2.02
(51)
89.57 ±49.18
观察组 130 35.4 (46)
2.23 ±2.47
99.45±28.96 77.7
的肾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熊子波,梁伟,郑爱萍,熊祖应,贺丽娟,罗琼.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对比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
学版),2012,03(05):48-51.
[2]袁琦.抗乙肝病毒治疗与抗乙肝病毒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乙肝相关肾炎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3.
在血清乙肝病毒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肾脏属于受累的器官,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由乙肝病毒直接或者是间接造成的,但是
血清乙肝病毒中的抗原性肾小球肾炎却非常少见,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
积的肾炎[1]患者,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治疗的68例肾穿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但没有出现HBcAg或者是HBsAg的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后
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09T15:03:36.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作者: 王欣 [导读] 在血清乙肝病毒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肾脏属于受累的器官,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由乙肝病毒直接或者是间接造成的
王欣 (武警沈阳指挥学院门诊部 110113)
肾炎[2]。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治疗的68例肾穿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但没有出现HBcAg或者是HBsAg的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
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要根据肾内科检测的要求进行晨尿的收集,并进行24h尿蛋白与24h尿量检测尿常规的检测,同时在早晨对患者进行空腹
2 结果
对本次所抽取的130例伴有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肾炎患者,与68例肾穿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但没有出现HBcAg或者是HBsAg
的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
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