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摘要]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它表现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某些环节上的缺陷,这些矛盾虽然不需要用根本性的变革去解决,但仍然需要通过改革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必要性由此产生。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性特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大报告浓墨重彩地强调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改革开放的迫切重要性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迫切重要性。

例如,他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实行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说社会主义制度要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社会主义能够使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什么现在邓小平同志还要那样强调实行改革开放的迫切重要性,迫切到说再不改革,就只能“死路一条”、“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呢?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又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阶级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等阶级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不是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是有决定性的。

但是,制度又并不是万能的。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NGSUOYIN
内容 索引
核心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 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时精练
核心考点一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 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向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典例1 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
总书记深刻指出:“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
最生动的实践写照!”纵观我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 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 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提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提醒
全面理解改革开放政策
①我国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改革和开 放密不可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 ②改革的性质,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实践证明,开放 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摘要]“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这“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必须坚持”的首位,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造福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积极落实“两个更好”。

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要在经济建设中切实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建设中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建设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建设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党的十八大学习要点

党的十八大学习要点

党的十八大学习要点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开幕。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倍加”道出了全党的共同心声,即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5、党的十八大报告分为十二部分,一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四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六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中加强社会建设;八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一是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十二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6、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一部分,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10个方面的成就,分别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7、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十七大以来的五年给予了新的定位,即: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

8、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二0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9、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的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一节__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__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LOGO
伟大 成就
伟大的人间奇迹
26
LOGO
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最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 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LOGO
经济方面:
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 8%的增长速度,
LOGO ( 2)人民生活 ⑤人民生活衣食住行显著改善和提高: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食: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饮食更加注 3.改革的成就
重营养,膳食结构更趋合理,消费质量不断提高。
LOGO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大豆之乡的哈尔滨居民凭票排队买 豆腐
LOGO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美欧日经济实力:
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连续上升了106个月,60年代的 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1975年美国的GDP达到15265亿美元,是1957年 的3.2倍。
从1951年—1971年的20年间,西德的GDP增加5倍多。
三 转 一 响 一 咔 嚓
永久飞鸽凤凰车,胀闸包链三簧座。 蜜蜂标准缝纫机,丈母娘的好女婿。 红灯熊猫收音机,欲收短波没消息。 海鸥相机120,喀嚓时候要端平。
我国消费时代的变迁:
1949年—20世纪60年代初:元级
和十元级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后:百 元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千
LOGO
国内背景
农民 “已经饿了十好几年啦!” 据原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统计的数字:1978年,全国 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 两亿农民的年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 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一角三分钱,有2.7亿人 每天能挣一角四分钱。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 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人类社会的历史。

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人们依次概括出社会形态滨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充竞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如果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进步: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倒退。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展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3.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后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的关系。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

党的知识100道选择题

党的知识100道选择题

党的知识选择题100道《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3.4.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5.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8.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9.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____。

A 核心立场B 第一要义11.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1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3.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1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15.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1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____。

基本结论C 主要特点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20.21.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23.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____,只有中国特色24.25.26.27.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

十八大重点要点考点

十八大重点要点考点
16.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美丽祖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高频命题点)
三、加强党的建设(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高频命题点)
17.党面临的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高频命题点)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7.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社会主义制度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8.党面临的4个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19.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增强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0.提高党执政的水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1.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高频命题点)
3.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高频命题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高频命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

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也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

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因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决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要靠改革开放。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

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

因此,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
胆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要牢牢把握“五个必须”。

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即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这“五个必须”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总书记还提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总要求,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这些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总原则和总思路,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徐宝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