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士

合集下载

第一届“中研院”院士选举

第一届“中研院”院士选举

第一届“中研院”院士选举作者:朱洪涛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03期历史上1948年是一个不安定的年份,按照傅斯年的说法,值此天下大乱之际,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还要选举第一届院士。

虽说院士选举已经筹划多时,但傅斯年知道若选举之事操持不好则中研院有垮台之险,但已决定要选,只有“竭力办得他公正、像样,不太集中,以免为祸好了”。

其实自蔡元培院长去世后,“中研院”历届评议会对选举院士一事多有磋商,由于种种因由迟滞。

1947至1948年才开始着手首届院士选举事宜。

迟滞原因之一是首届院士选举很困难,要兼顾各方实属不易,最后根据《中央研究院组织法》第六条的规定,第一次院士选举由评议会代行其职权,也就是评议会负院士选举事宜之责。

院士选举时夏鼐任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7至1948年院士选举他恰好参与其间。

1947年10月15日夏鼐作为史语所代表列席“中研院”评议会第二届第四次会议,至下午“讨论院士候选人名单之审查办法,几经讨论,决定院士候选人不得超过正额(即88至100人)之一倍”。

此次会议前全国各大学、各学院、各专门学会以及各研究机关就依据《中央研究院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推举院士的两项资格条件,各就数理、生物、人文三组提名有400多人。

胡适日记1947年10月13日记载的提名人数多达510人,经过初步审查留下402人。

不仅提名人数而且评选办法评议会也讨论数次,胡适日记1947年3月15日写道,“赴中研究院评议会谈话会,商讨中研究院院士选举法草案,萨本栋与傅孟真各拟了一草案”。

17日胡适至“中研究院评议会谈话会第二会,续商院士选举法。

孟真拟有第二草案,甚好,即用作讨论基础”。

可知院士一事考详周密。

在正式院士候选人名单公布前,作为人文组召集人的胡适在1947年5月22日日记里就已列出人文部分的拟提名单,哲学:吴敬恒、汤用彤、金岳霖。

中国文学:沈兼士、杨树达、傅增湘。

史学:张元济、陈垣、陈寅恪、傅斯年。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一):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是我国爱国人士之一。

茅以升简介(二):茅以升简介茅以升,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名桥梁专家。

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

1933年至1937年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茅以升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长期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简介(三):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89)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代大师 陈寅恪

一代大师 陈寅恪

主要成就
■考据学 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中国的历史考据学。 ■中国古代史
1、魏晋南北朝
陈寅恪以研究中古史的著述影响最大。 2、隋唐 陈寅恪从“古文运动”,“新乐府”、“行卷”三方面人手研究唐代文学。 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所鸠合的集团兴衰和分化。提 出关于“关陇集团”的概念,为后学提示了一个宏观地把握西魏、北周、隋代至初唐历 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3、明清 他所著80余万言的《柳如是别传》为明清文学研究提供了许多价值的成果。
1930年以后,开“佛经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唐诗校 释”、“晋至唐文化史”、“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隋 唐五代史专题研究”诸科,凡是与佛教有关的资料,一律用黄 色的包装着。 同时还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第一组 (历史)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编委会委员等职,得 遍阅故宫满汉文宗。陈寅恪本人是谦虚的,自称:“寅恪不敢 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在清华大 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钢和泰学习梵文。
人物轶事
“四不讲”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 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 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 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 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收文五十二篇。 《陈寅恪先生全集》,里仁书局1979年,收文九十四篇。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
南渡北归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近代中国人才辈出,因此,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就汇集了在文、理、工、医等各学科方向能够独当一面的卓越人才。

中央研究院于1928年成立,然而直到20年后的1948年3月,才正式召开了院士评议会,当选出首届院士,共81人。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合影具体名单如下:姜立夫(1890.7.4-1978.2.3),数学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许宝騄(1910.9.1-1970.12.18),数学家,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陈省身(1911.10.28-2004.12.3),数学家,伯克利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创始人。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在数学多个领域有杰出贡献,有「”华氏定理”等。

▲ 陈省身和华罗庚夫妇苏步青(1902.9.23-2003.3.17),数学家,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吴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学家,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有训(1897.4.26-1977.11.30),物理学家,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奠基人。

李书华(1889.2.10-1979.7.5),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叶企孙(1898.7.16-1977.1.13),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赵忠尧(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 梅贻琦(前排左二),叶企孙(正中),赵忠尧(前排右二)严济慈(1901.1.23-1996.11.2),物理学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饶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学家,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院士名单

院士名单

1948年中央研究院生物组院士名单(25人):王家楫1898-1976动物学;伍献文1900-1985动物学;贝时璋1903-生物学;秉志1889-1965动物学;陈桢1894-1957生物学;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胡先马肃1894-1968植物学;殷宏章1908-1992植物生理学;张景钺1895-1975植物学;钱崇澍1883-1965植物学;戴芳澜1893-1973真菌学;罗宗洛1898-1978植物生理学;李宗恩1894-1962医学;袁眙瑾1899-2003医学;张孝骞1897-1987内科学;陈克恢1898-1988药理学;吴定良1893-1969人类学;汪敬熙1893-1968生理学、心理学;林可胜1897-1969生理学、医学;汤佩松1903-2001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能学;冯德培1907-1995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蔡翘1897-1990生理学、医学;李先闻1902-1976植物遗传学;俞大绂1901-1993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邓叔群1902-1970真菌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127):数学物理学部(30人):马大猷;王竹溪;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王湘浩;叶企孙;华罗庚:自学成材;江泽涵;许宝;严济慈;苏步青;李国平;吴有训;余瑞璜;张钰哲;陆学善;陈建功;周同庆: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周培源: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赵忠尧;胡宁: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柯召;段学复;饶毓泰;施汝为;钱三强;钱伟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钱临照: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黄昆;彭桓武;葛庭燧。

化学部(22人):卢嘉锡;庄长恭;纪育沣;李方训;杨石先;吴学周;汪猷;张大煜;张青莲;赵承嘏;柳大纲;侯祥麟;恽子强;袁翰青;钱志道;唐敖庆;黄子卿;黄呜龙;梁树权;傅鹰;曾昭抡;虞宏正。

生物学部(60人)丁颖;马文昭;王应睐;王家楫;贝时璋;邓叔群;叶桔泉;冯泽芳;冯德培;朱洗;伍献文;刘承钊;刘崇乐;汤佩松;李庆逵;李连捷;李继侗;杨惟义;肖龙友;吴英恺;吴征镒;沈其震;张孝骞;张景钺;张锡钧;张肇骞;陈桢;陈凤桐;陈文贵;陈世骧;陈焕镛;林熔;林巧稚(女);罗宗洛;秉志;金善宝;周泽昭;郑万钧;承淡安;赵洪璋;胡经甫;钟惠澜;侯光炯;俞大绂;秦仁昌;钱崇澍;殷宏章;涂治;诸福棠;黄家驷;盛彤笙;梁希;梁伯强;童第周;蔡翘;蔡邦华;潘菽;戴芳澜;戴松恩;魏曦地学部(24人)尹赞勋;田奇;乐森;许杰;孙云铸;李四光;杨钟健;何作霖;张文佑;武衡;竺可桢;孟宪民;赵九章;侯德封;俞建章;夏坚白;顾功叙;涂长望;黄汲清;黄秉维;斯行健;程裕淇;谢家荣;裴文中技术科学部(36人)王大珩,王之玺,石志仁,叶渚沛,朱物华,刘仙洲,刘敦桢,孙德和,严恺,李强,李薰,李文采,李国豪,杨廷宝,吴学蔺,汪胡桢,张维,张光斗,张德庆,邵象华,茅以升,周仁,周志宏,孟昭英,赵飞克,候德榜,钱令希,陶亨咸,黄文熙,章名涛,梁思成,程孝刚,靳树梁,雷天觉,褚应璜,蔡方荫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数学物理学部(50人)于敏:北京大学学士、硕士,王元: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王承书(女):燕京大学学士,王绶琯:1943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留英,邓稼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叶叔华(女):194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卢鹤绂: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冯康,冯端: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曲钦岳: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朱光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朱洪元: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庄逢甘: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李林(女):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关肇直,李正武,李荫远,杨乐,杨澄中,肖健,吴式枢,何泽慧(女),何祚庥,谷超豪,沈元,陆启铿,陈彪,陈景润,林同骥,金建中,周光召,郝柏林,胡世华,胡济民,姜伯驹,洪朝生,夏道行,徐叙瑢,唐孝威,谈镐生,黄祖洽,章综,程开甲,程民德,谢家麟,谢希德(女),管惟炎,戴元本,戴传曾,魏荣爵化学部(51人)王序,王保仁,申泮文,田昭武,卢佩章,冯新德,邢其毅,朱亚杰,刘有成,严东生,苏元复,肖伦,吴征铠,吴浩青,顾翼东,时钧,何丙林,闵恩泽,汪家鼎,汪德熙,张存浩,沈天慧(女),陈荣悌,陈冠荣,陈家镛,武迟,陈茹玉(女),查全性,钱人元,钱保功,倪嘉缵,徐光宪,高鸿,高怡生,高济宇,高振衡,郭慕孙,高小霞(女),郭燮贤,唐有祺,黄量,黄维垣,黄耀曾,曹本熹,梁晓天,蒋丽金(女),彭少逸,蒋明谦,嵇汝运,蔡启瑞,戴安邦技术科学部(64人)丁舜年,干福喜,王守武,王守觉,王补宣,支秉彝,毛鹤年,叶培大,史绍熙,毕得显,师昌绪,吕保维,任新民,庄育智,刘恢先,刘盛纲,杨〓,杨嘉墀,李敏华(女) ,肖纪美,吴自良,吴良镛,邹元爔,汪闻韶,沈鸿,张煦,张作梅,张沛霖,张钟俊,张恩虬,陆元九,陈芳允,陈学俊,陈宗基,陈能宽,陈新民,林为干,林兰英(女) ,罗沛霖,周惠九,郑哲敏,孟少农,胡海昌,柯俊,钱宁,钱钟韩,徐士高,徐芷纶,徐采栋,高庆狮,高景德,郭可信,黄宏嘉,曹建猷,龚祖同,常迥,梁守槃,慈云桂,蔡其巩,蔡昌年,蔡金涛,潘际銮,潘家铮,魏寿昆生物学部(53人)马世骏,王世真,王伏雄,王志均,王德宝,方心芳,朱祖祥,朱壬葆,朱既明,庄孝惠,刘建康,李竞雄,杨简,吴旻,吴中伦,吴阶平,邱式邦,邹冈,邹承鲁,汪□仁,沈允钢,沈善炯,张致一,陆保麟,陈中伟,陈华癸,周廷冲,郑作新,郑国錩,赵善欢,钮经义,侯学煜,俞得浚,施履吉,娄成后,姚□,徐冠仁,高尚荫: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唐仲璋,谈家桢: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黄祯祥,曹天钦,阎逊初,梁栋材,梁植权,曾呈奎,谢少文,蒲蛰龙,裘维蕃,鲍文奎,蔡旭,熊毅,黎尚豪地学部(64人)丁国瑜,马杏垣,王仁,王钰,王之卓,王曰伦,王恒升,王鸿祯,毛汉礼,方俊,业治铮,叶连俊,叶笃正,卢衍豪,朱夏,任美锷,刘东生,刘光鼎,关士聪,孙殿卿,李春昱,池际尚(女),李星学,杨遵仪,吴汝康,谷德振,宋叔和,张伯声,张宗祜,张炳熹,陈永龄,陈述彭,陈国达,岳希新,周立三,周廷儒,周明镇,郝诒纯(女),赵金科,侯仁之,施雅风,秦馨菱,袁见齐,贾兰坡,贾福海,顾知微,徐仁,徐克勤,翁文波,高由禧,高振西,郭文魁,郭承基,涂光炽,陶诗言,黄绍显,董申保,程纯枢,曾庆存,曾融生,谢义炳,谢学锦,谭其骧,穆恩之。

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

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

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名单民国时期,内乱外患不断,但由于国民政府对学术自由始终的尊重,因此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大师巨星,可谓源源不绝,仅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而言,就足可窥见一斑。

民国1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1946年决定建立院士制度,1948年第一批院士产生,从402名候选人中选出院士共81人,分为数理组、生物组、人文组3个组。

数理组1姜立夫1890-1978数学2许宝马录1910-1970数学3陈省身1911-数学4华罗庚1910-1985数学5苏步青1902-2003数学6吴大猷1907-2000物理学7吴有训1897-1977物理学8李书华1889-1978物理学9叶企孙1898-1977物理学10赵忠尧1902-1998物理学11严济慈1900-1996物理学12饶毓泰1891-1968物理学13吴宪1893-1959生物化学14吴学周1902-1983物理化学15庄长恭1894-1962化学16曾昭抡1899-1967化学17朱家骅1893-1963地质学18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19翁文灏1889-1971地质学20黄汲清1904-1995地质学21杨钟健1897-1979地质学、古生物学22谢家荣1898-1966地质学、矿床学23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地理学24周仁1892-1973钢铁冶金学、陶瓷学25侯德榜1890-1974化学26茅以升1896-1989桥梁工程27凌鸿勋1894-1981铁路工程28萨本栋1902-1949物理学、电机工程学生物组29王家楫1898-1976动物学30伍献文1900-1985动物学31贝时璋1903-生物学32秉志1889-1965动物学33陈桢1894-1957生物学34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35胡先马肃1894-1968植物学36殷宏章1908-1992植物生理学37张景钺1895-1975植物学38钱崇澍1883-1965植物学39戴芳澜1893-1973真菌学40罗宗洛1898-1978植物生理学41李宗恩1894-1962医学42袁眙瑾1899-2003医学43张孝骞1897-1987内科学44陈克恢1898-1988药理学45吴定良1893-1969人类学46汪敬熙1893-1968生理学、心理学47林可胜1897-1969生理学、医学48汤佩松1903-2001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能学 49冯德培1907-1995生理学、神经生物学50蔡翘1897-1990生理学、医学51李先闻1902-1976植物遗传学52俞大绂1901-1993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53邓叔群1902-1970真菌学人文组54吴敬恒1865-1953语言学55金岳霖1896-1984哲学、逻辑学56汤用彤1893-1964哲学57冯友兰1895-1990哲学58余嘉锡1884-1955目录学、古典文献学59胡适1891-1962文学60张元济1867-1959文学61杨树达1885-1956语言文字学62柳诒征1880-1956历史学63陈垣1880-1971历史学64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65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66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民间文艺67李方桂1902-1987语言学68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69李济1896-1979考古学70梁思永1904-1954考古学71郭沫若1892-1978文学、历史学、考古学72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73梁思成1901-1972考古学74王世杰1891-1981法学75王宠惠1881-1958法学76周鲠生1889-1971法学77钱端升1900-1990法学78萧公权1897-1981政治学79马寅初1882-1982经济学80陈达1892-1975社会学81陶孟和1887-1960社会学注:排序按原公布名单;现通常使用的是“吴敬恒”早期姓名“吴稚晖”;有的院士“专长”与现时定论有出入。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的首任院长。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着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理解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

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选举中的举报信

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选举中的举报信

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选举中的举报信沈卫威(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傅斯年致中央研究院的信。

1947年至1948年间,国共内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中央研究院举行了首届院士选举。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档案,各大学共提名535人,研究机构提名203人,独立学院提名30人,专门学会提名75人,计843人。

1947年10月12日、13日,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主持院士选举筹备委员会第五次、第六次全体委员会会议。

随后是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的具体审议(评议会是中央研究院常设机构,选举筹备委员会系从评议会中选出)。

16日上午,评议会分三组(数理组、生物组、人文组)召开审查会议。

三位召集人李书华、秉志、胡适,分别报告三组院士候选人名单审查结果。

随后讨论相关细则。

下午,评议会议召开大会,决定数理组和生物组候选人名单。

晚上,胡适负责拟定人文组院士资格的“合格之根据”,直到第二日凌晨四时才完成。

17日,胡适、周鲠生、巫宝三、李济分别报告人文组内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各科、法律政治学各科、经济社会学各科、考古及艺术史拟定院士候选人名单情况。

经过几天的热烈讨论,即“经评议会郑重审查,纯以学术之造诣为衡量,一致通过150人为第一次院士候选人”。

其中“数理组”49人,“生物组”46人,“人文组”55人。

具体人员名单,在当天晚上七点的例会上公布。

1947年11月15日,这份150人的院士候选人名单,在政府公报和京津沪《中央日报》《大公报》等各大报,及《教育部公报》第19卷第11期(1947年11月30日出版)公示:“经公告四个月后,再当由评议会举行第一次院士选举,于此候选人150人中选举80至100人,每人必须有全体出席人数五分之四投同意票者,方可当选为院士。

而在公告期间,对公告名单中任何候选人之资格有批评意见者,尚可将具体意见函筹备会审阅后,提出评议会,于选举时,作为讨论之参考资料,评议会对于各方批评意见,无不竭诚欢迎,予以重视,一秉大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16:50现任院士名录中研院现有院士计226人,其中数理科学组95人、生命科学组75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56人[1]。

当选届数当选日期组别姓名性别当选年龄出生备注第2届1958年4月数理科学组李政道男32 1926年11月25日第2届1958年4月数理科学组林家翘男42 1916年7月7日第2届1958年4月数理科学组杨振宁男36 1922年9月22日第5届1964年9月数理科学组樊(土畿)男50 1914年9月19日第6届1966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何炳棣男49 1917年4月6日第6届1966年7月数理科学组王瑞駪男45 1921年3月16日第6届1966年7月数理科学组邓昌黎男40 1926年9月5日第7届1968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顾应昌男50 1918第7届1968年7月数理科学组王兆振男54 1914年10月20日第7届1968年7月数理科学组冯元桢男49 1919年9月15日第8届1970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邹至庄男41 1929年12月25日第8届1970年7月数理科学组叶玄男54 1916年12月1日第9届1972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张琨男55 1917年11月17日第9届1972年7月生命科学组曹安邦男43 1929年7月17日第10届1974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余英时男44 1930年1月22日第10届1974年7月生命科学组张伯毅男57 1917年10月10日第10届1974年7月生命科学组郭宗德男41 1933年2月27日第10届1974年7月数理科学组周元燊男50 1924年9月1日第11届1976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刁锦寰男43 1933第11届1976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陈奇禄男53 1923年4月27日第11届1976年7月生命科学组张传炯男48 1928年10月23日第11届1976年7月生命科学组钱煦男45 1931年6月23日第11届1976年7月数理科学组丁肇中男40 1936年1月27日第11届1976年7月数理科学组葛守仁男48 1928年10月2日第12届1978年7月生命科学组方怀时男64 1914年11月7日第12届1978年7月生命科学组何曼德男51 1927年3月28日第12届1978年7月生命科学组彭明聪男61 1917年11月28日第12届1978年7月生命科学组蔡作雍男50 1928年2月17日第12届1978年7月数理科学组郑洪男41 1937年3月2日第13届1980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许倬云男50 1930第13届1980年7月生命科学组何潜男46 1934年10月23日第13届1980年7月生命科学组梁栋材男64 1916年7月10日第13届1980年7月数理科学组吴大峻男47 1933年12月1日第13届1980年7月数理科学组李远哲男44 1936年11月29日第13届1980年7月数理科学组项武忠男45 1935年7月12日第14届1982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黄彰健男63 1919年2月2日第14届1982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刘遵义男38 1944年12月12日第14届1982年7月生命科学组王倬男46 1936年11月18日第14届1982年7月生命科学组宋瑞楼男65 1917年8月6日第14届1982年7月生命科学组黄周汝吉女50 1932年4月2日第14届1982年7月数理科学组韦潜光男52 1930年12第15届1984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李亦园男53 1931年8月20日第15届1984年7月生命科学组吴成文男46 1938年6月19日第15届1984年7月生命科学组彭汪嘉康女52 1932年9月19日第15届1984年7月数理科学组丘成桐男35 1949年4月4日第15届1984年7月数理科学组吴耀祖男60 1924年3月20日第15届1984年7月数理科学组林圣贤男47 1937年9月17日第16届1986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丁邦新男50 1936年10月15日第16届1986年7月生命科学组罗浩男49 1937年5月28日第16届1986年7月生命科学组黄秉干男55 1931年7月13日第16届1986年7月生命科学组罗铜壁男59 1927年2月15日第16届1986年7月数理科学组丘应楠男53 1933年11第16届1986年7月数理科学组鲍亦兴男56 1930年1月19日第16届1986年7月数理科学组赵佩之男68 1918年12月18日第17届1988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于宗先男58 1930年9月10日第17届1988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何丙郁男62 1926年4月4日第17届1988年7月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宋文薰男64 1924年5月14日第17届1988年7月生命科学组简悦威男52 1936年6月11日第17届1988年7月生命科学组陈长谦男52 1936年10月5日第17届1988年7月生命科学组蔡南海男44 1944年4月8日第17届1988年7月数理科学组朱经武男47 1941年12月2日第17届1988年7月数理科学组田炳耕男69 1919年8月2日第18届199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卞赵如兰女68 1922年4月20日第18届199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陶晋生男57 1933年5月23日第18届1990年生命科学组钱泽南男41 1949年9月22日第18届1990年生命科学组黄诗厚女51 1939年3月22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孔祥重男45 1945年11月9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徐遐生男47 1943年6月2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沈元壤男55 1935年3月25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卓以和男53 1937年7月10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韩光渭男60 1930年1月29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邓大量男53 1937年7月3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徐皆苏男68 1922年5月27日第18届1990年数理科学组许靖华男61 1929年1月7第19届199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杜正胜男48 1944年6月10日第19届199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王士元男59 1933年8月14日第19届199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王赓武男62 1930年10月9日第19届199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张玉法男56 1936年12月28日第19届199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方闻男62 1930年12月9日第19届199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张灏男55 1937年8月24日第19届1992年生命科学组徐立之男42 1950年12月21日第19届1992年生命科学组赖明诏男50 1942年9月8日第19届1992年生命科学组陈定信男49 1943年7月6日第19届1992年生命科学组廖一久男56 1936年11月4日第19届1992年生命科学组王正中男56 1936年2月10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崔琦男53 1939年2月28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杨祖佑男52 1940年11月29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王佑曾男58 1934年12月24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高锟男59 1933年11月4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刘太平男47 1945年11月18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王义翘男56 1936年3月12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梅强中男57 1935年4月4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郑天佐男58 1934年9月6日第19届1992年数理科学组方复男62 1930年9月11日第20届199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金耀基男59 1935年2月14日第20届199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王业键男64 1930年5月6日第20届199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曾志朗男50 1944年9月8日第20届199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梅祖麟男61 1933年2月14日第20届199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麦朝成男51 1943年2月26日第20届199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林毓生男60 1934年8月7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李远川男62 1932年3月30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李文华男44 1950年6月1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伍焜玉男53 1941年7月6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廖述宗男63 1931年1月1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黄以静女48 1946年8月27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周昌弘男52 1942年9月5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郑永齐男50 1944年12月29日第20届1994年生命科学组王光灿男65 1929年10月19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毛河光男53 1941年6月18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朱棣文男46 1948年2月28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李雅达男48 1946年9月8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黎子良男49 1945年6月28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翁启惠男46 1948年8月3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厉鼎毅男63 1931年7月7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汤仲良男60 1934年5月14日第20届1994年数理科学组施敏男58 1936年3月21日第21届1996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刘翠溶女55 1941年12月5日第21届1996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郝延平男62 1934年12月22日第21届1996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萧政男53 1943年6月27日第21届1996年生命科学组陈良博男53 1943年8月23日第21届1996年生命科学组李国雄男56 1940年1月4日第21届1996年生命科学组庄明哲男65 1931年11月16日第21届1996年生命科学组钱永佑男51 1945年3月3日第21届1996年生命科学组林荣耀男62 1934年5月27日第21届1996年生命科学组何英刚男57 1939年5月7日第21届1996年数理科学组黎念之男64 1932年12月25日第21届1996年数理科学组崔章琪男59 1937年7月16日第21届1996年数理科学组张俊彦男59 1937年10月12日第21届1996年数理科学组朱兆凡男63 1933年5月28日第21届1996年数理科学组胡流源男54 1942年6月3日第22届199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朱敬一男43 1955年10月29日第22届199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余国藩男60 1938年10月6日第22届199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杨国枢男66 1932年12月22日第22届199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林南男60 1938年8月21日第22届199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曹永和男78 1920年10月27日第22届199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胡佛男66 1932年5月14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叶公杼女51 1947年1月20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詹裕农男52 1946年12月20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李文雄男56 1942年9月22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何大一男46 1952年11月3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龚行健男51 1947年12月24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陈建仁男47 1951年6月6日第22届1998年生命科学组林秋荣男70 1928年8月25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吴茂昆男49 1949年12月6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萨支唐男66 1932年11月10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林耕华男60 1938年1月11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鲁国镛男51 1947年10月19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刘兆汉男59 1939年1月3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沈吕九男60 1938年4月28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何志明男53 1945年8月16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彭旭明男49 1949年3月2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林长寿男47 1951年4月17日第22届1998年数理科学组陈惠发男62 1936年12月23日第23届200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夏伯嘉男45 1955年11月15日第23届200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萧启庆男63 1937年5月16日第23届200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李龙飞男52 1948年5月5日第23届200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郑锦全男64 1936年12月30日第23届2000年人文及社会科学胡胜正男60 1940年8月5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王惠钧男55 1945年11月29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蒲慕明男52 1948年10月31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沈哲鲲男51 1949年7月29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刘昉男51 1949年7月28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曹文凯男54 1946年10月23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林重庆男57 1943年3月16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吴妍华女52 1948年2月11日第23届2000年生命科学组廖运范男58 1942年8月15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姚期智男54 1946年12月24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李太枫男52 1948年7月5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陈建德男47 1953年5月23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吴建福男51 1949年1月15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虞华年男71 1929年1月17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刘炯朗男66 1934年10月25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林明璋男64 1936年10月24日第23届2000年数理科学组蔡振水男65 1935年11月3日第24届200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李欧梵男60 1942年10月10日第24届200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蔡瑞胸男51 1951年12月8日第24届200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龚煌城男68 1934年12月10日第24届200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管中闵男46 1956年8月15日第24届2002年人文及社会科学劳思光男75 1927年9月3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洪明奇男52 1950年9月4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孙同天男55 1947年2月20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梁赓义男51 1951年9月7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陈景虹女60 1942年1月29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潘玉华女52 1950年12月11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贺端华男54 1948年10月1日第24届2002年生命科学组陈垣崇男54 1948年9月24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朱国瑞男60 1942年10月10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姚鸿泽男43 1959年6月29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王文一男49 1953年6月11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郭位男51 1951年1月5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卞学鐄男83 1919年1月18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李罗权男55 1947年4月20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赵午男53 1949年7月2日第24届2002年数理科学组杜经宁男65 1937年12月30日第25届200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王德威男50 1954年11月6日第25届200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谢宇男45 1959年10月12日第25届200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陈永发男60 1944年9月1日第25届200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罗闻全男44 1960年4月18日第25届2004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王汎森男46 1958年10月25日第25届2004年生命科学组吴仲义男50 1954年5月3日第25届2004年生命科学组于宽仁男66 1938年1月27日第25届2004年生命科学组张文昌男57 1947年11月28日第25届2004年生命科学组王宽男59 1945年9月9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萧荫堂男61 1943年5月6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毛昭宪男65 1939年1月10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胡正明男57 1947年7月12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黄锷男67 1937年11月26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胡玲女57 1947年5月15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刘国平男55 1949年1月25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廖国男男60 1944年11月16日第25届2004年数理科学组李德财男57 1947年4月5日第26届2006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夏志清男85 1921年1月11日第26届2006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李壬癸男70 1936年9月20日第26届2006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黄一农男52 1954年第26届2006年生命科学组吴以仲男第26届2006年生命科学组姚孟肇男57 1949年3月21日第26届2006年生命科学组庄德茂男第26届2006年生命科学组叶笃行男第26届2006年生命科学组陈培哲男第26届2006年生命科学组杨泮池男第26届2006年数理科学组范良士男第26届2006年数理科学组陈守信男第26届2006年数理科学组刘必治男第26届2006年数理科学组陈力俊男第26届2006年数理科学组朱时宜男第26届2006年数理科学组庄炳湟男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雷干城男59 1949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黄煦涛男72 1936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舒维都男62 1946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杨祖保男66 1942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李雄武男68 1940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贺曾朴男57 1951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伊林男57 1951年第27届2008年数理科学组李远鹏男56 1952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蔡立慧女48 1960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钟正明男56 1952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赵华男61 1947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蒋观德男50 1958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沈正韵女51 1957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林仁混男73 1935年第27届2008年生物科学组刘鸿文男56 1952年第27届200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段锦泉男52 1956年第27届200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黄进兴男58 1950年第27届200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王平男51 1957年第27届2008年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张广达男77 1931年[编辑] 已故院士名录中研院已故院士计166人,其中数理科学组64人、生命科学组46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56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