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一起解诗意
形容被月光笼罩的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句
青绿色的螺。这 里用来形容洞庭湖 中的君山。
了洞将诗庭浮意湖在:山水远水中远的的望美君去丽山,,比洞表喻庭现成湖了白如作银同者盘白对子银洞里盘庭的,风青盛光螺放的,着喜写像爱出 和青赞螺美一之样情的。君山。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____欲__把__西__湖___比__西__子__,___淡__妆__浓__抹___总__相__宜。 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____湖__光__秋__月___两__相__和_ 。
夜晚的洞庭湖湖 光和秋月相互映照, 优美、平静。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一起解诗意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一起解诗意
和谐,这里指水色 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映衬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 色所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美这 壮丽的景色。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背诵积累,补充诗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 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看图,读句子,联想诗句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选背)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睛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品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増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6课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三首》

望洞庭
古诗诵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平平 平仄 仄平 平 碧水/东流/至此/回。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 仄仄 平平 平仄 平 孤帆/一片/日边/来。 平平 平仄 仄平 平
古诗鉴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小组讨论
在鉴赏《望天门山》时, 你用到了哪些方法?
古诗诵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仄平 仄仄 平 平仄 山色/空蒙/雨/亦奇。 平仄 平平 仄 仄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仄仄 平平 仄 平仄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仄平 平仄 仄 平平
小组学习
——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你在这首诗中看到什么景色? 请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语言尽量优美。
古诗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 更在于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诗鉴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拟人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如果你是李白,乘舟顺流而下,见到此景, 你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运用你学到的古诗鉴赏方法,思考问题: 一、诗人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组讨论
你发现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祖国的山水景色。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 人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山河的情感。
注: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课堂小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西施和西湖同在“越 地”,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 多姿的美。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
望 洞 庭
唐
刘 禹 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 抹都很合适。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 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 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写作特点 1﹑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 晴对雨等,诗中还有那些大家找 找说出来。 2﹑比喻奇特:一般比喻多以物 比人,而苏轼以人比物,以绝代 佳人西施比天下胜景西湖,将西 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既新 鲜,又贴切,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古诗三首
望天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 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 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 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 些什么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

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风采,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分析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的内容和特点,并探讨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共包含了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美人》、《登鹳雀楼》和《悯农》。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是《思美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美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头,通过描绘美丽的月光和霜,表现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其次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站在高楼俯视风景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诗中“百里乌烟涌,千山暮雪白”等描述,刻画出了气势恢宏的场面,使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最后是《悯农》,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忍受疾苦的生活情况,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描述,生动展现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令人感受到农耕文明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学习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以及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这三首古诗,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诗歌朗诵、赏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篇示例:三年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三首,这是他们的第一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1古诗三首绝句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作业题及答案

1.古诗三首【课时目标】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标出)融.化(rónɡ róu)燕.子(yān yàn)鸳.(yuān yān)鸯.(yānɡ iānɡ)2.默写古诗《绝句》。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1.rónɡ√ yàn√ yuān√ yānɡ√2.默写《绝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板书设计】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时目标】1.会认“惠、崇”等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古诗三首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课堂小结
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 古诗大意。
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主题概括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 写了诗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 _见__闻__感__受__,表达了诗人_思__念__家__乡_的 心情。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赠刘景文
借助插图
荷菊尽残已犹[ 宋无有]擎傲苏我轼雨霜们盖 枝通学,。过到了上秋日荷哪一菊残傲些堂学课橙黄橘习的古学结查诗习合阅,注字释典
一年好景君的须方记法,? 尽 霜 绿 联系生活
图 图图 最是橙黄橘绿时。
想象画面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夜书所见》是__宋__代诗人叶__绍__翁__ 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书__写___。 其中后两句是____夜__深__篱__落__一__灯_明_____, __知__有__儿__童__挑__促__织____。在这首诗中,表 达了作者_思__念__家__乡__、__留__恋__童__年__的感情。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 句段、诗句。 3.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 本课练习。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拓展延伸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分别是《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
1.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全文如下: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全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
全文如下: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以上就是三首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
泥土湿软,归来的燕 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河 滩上的沙子被阳光晒得暖 暖的,鸳鸯卧在上面静静 地睡着。
《绝句》描绘了
一幅春天到来,万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复苏、山水秀丽的迷 状元成才路
人画面。
状元成才路
绝句
迟日 江山 景物
春风 花草 燕子 飞 动物 鸳鸯 睡
春光景色美 动物显生机
【三 暖/ 鸭
两 先
枝,
正
知。
zhènɡ(正好) zhēnɡ(正月)
蒌 蒿/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河 豚/欲 上 时。
将要。 逆江而上。
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写景的 诗句。
弄清每句诗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杰出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
状元成才路
弟苏辙合称“三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
结构梳理
惠崇春 江晚景
写实——竹、桃花、江水、 鸭子、蒌蒿、芦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想象——河豚欲上
富有生机 充满情趣
三衢道中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1.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状元成才路
燕子
鸳鸯
花草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诗意: 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
山河一片秀丽,和煦的春 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 出了动物们悠闲自在的神态,突出了春天的 生机盎然。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出了春天泥沙湿润柔暖的特点。
三、词语拓展。
【含“春风”的词】 春风化雨 春风拂面 春风得意 春风宜人 桃李春风 春风送暖 春风和煦 春风满面
春风风人 如坐春风 如沐春风 春风和气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 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 《绝句》抓住迟日、山江、春风、
花草、燕子、鸳鸯等状元成才路 景物进行描写,动 静结合,描绘状元成才路 了一幅春天到来,万物复 苏、山水秀丽的迷人画面。
诗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
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 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 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
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 来的时候一样浓密,状深元成才路 林 中传来几声黄鹂状元成才路的欢叫, 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意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三衢 道中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多。 芦笋刚刚发出嫩芽。
诗意:
初春时节蒌蒿生状元成才路出满地,芦苇也 长出嫩芽,正状元是成才路 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 时候。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思考:诗句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致?
给人春回大地、草木复苏、充满生 机的感觉。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 的美好情感。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景
状元成才路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状元成才路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点明是早春时节。
竹外桃花三两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春路 江水暖鸭先知。
状元成才路
给小鸭子赋予
了人的情感。
诗意: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 放着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 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 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二、写出下列句子的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意: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放着
状元成才路
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
状元成才路
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 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比来 时更增添了些许意趣。
迟
日/江
山/丽,
/ / 春 风 花 草 香。 状元成才路
燕
yān(燕山 ) yàn(燕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 泥 融 飞 燕 子, 这里指泥 状元成才路
土湿软。
一种鸟,常在水边
沙 暖/睡/鸳 鸯。 嬉戏,雄鸟与雌鸟
常结对生活。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迟日
江山 春风
状元成才路
梅子黄时
游玩 小溪泛尽
走山路
归途
状元成才路
绿阴浓浓 状元成才路
黄鹂啼鸣
乐无穷
山中游玩 意趣无穷
《三衢道中》写了春末初夏时宁静 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一、连一连,帮词语找到合适的解释。
【泥融】 【芦芽】 【河豚】 【小溪泛尽】
芦苇的嫩芽。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这里指泥土湿润。 一种有毒的鱼。
即浙江衢州,境内 有三衢山,所以又
三衢道中 叫“三衢”。
【宋】曾几
梅
乘小船到小
溪的尽头。 小
子 溪
黄 泛
时/日 日 尽/却 山 状元成才路
晴,再,又。 行。 dé(心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树荫。 绿
阴
状元成才路
不减
来
时
路,得
添 得 黄 鹂/四 五 声。
de(写得好 děi(得亏 )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期中复习要
一、连一连,帮词语找到合适的解释。
【泥融】 【芦芽】 【河豚】 【小溪泛尽】
芦苇的嫩芽。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这里指泥土湿润。 一种有毒的鱼。
1 古诗三首
绝句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
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巩县 (今河南巩义)。与李状元成才白路 并称“李杜”。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绝句
【唐】杜甫
春季太阳 落山渐晚。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 诗人通过实写画中的竹、桃花、江水、鸭子、 蒌蒿、芦芽,想象河豚欲上的情景,让画面 富有生机,充满情趣。
《三衢道中》是一首记行诗,写出了诗 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和感受。诗人通过描 写绿阴、黄鹂,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 也体现了诗人行走山中的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