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遗传学

合集下载

人类遗传学研究

人类遗传学研究

人类遗传学研究人类遗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解析和研究,人类遗传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起源、进化和遗传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探讨人类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基本原理人类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首先,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传递的。

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它们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编码。

人类拥有大约2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我们的生长发育、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

其次,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实现的。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DNA会经历复制和交换,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当受精卵形成时,父母各自的遗传信息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个体。

最后,遗传信息会发生变异。

由于基因复制和分离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对个体的生理功能、疾病易感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二、研究方法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基因组测序、关联分析和家系研究。

基因组测序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和分析。

自从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我们已经能够高通量地测序个体的基因组,并对其中的基因和变异进行研究。

关联分析是通过研究人群中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性来发现具有遗传相关的基因。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常见疾病的遗传基础,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家系研究是通过比较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的基因型和表型差异来研究遗传信息传递。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遗传疾病的传播规律和机制。

三、应用领域人类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项重要应用是遗传疾病诊断和预防。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我们可以确定某些遗传病变,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此外,遗传学的研究成果还有助于研究人类进化、种群遗传结构以及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等方面。

此外,人类遗传学还与伦理学、社会学和医学伦理学等学科交叉,探讨人类遗传信息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例如,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对基因编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辩论。

遗传与优生公选课考试重点

遗传与优生公选课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述本章要点:•我们为什么都应学点人类遗传学知识•人类遗传学研究方式的特色•人类遗传学的几个基础性概念•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第一章概述一、什么是人类遗传学?1、人类遗传学概念: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是专门探讨研究人类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遗传和变异:(1)遗传: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a、概念:就是亲代和子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一个生物物种只会繁殖出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任何个体都继承着上一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如“类生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

b、意义:各类生物才能维持其各自独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的恒定,保持其物种的连续性。

“猪生象”,“鸡生凤”是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是发育不正常的怪胎所引起的杜撰和误传。

有谁见到过猪圈里走出一头小象和鸡窝里飞出一只金凤凰?(2)变异:也是生物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a、概念:就是同种个体之间差异现象。

如“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人上一百种,种种色色”、“千人千面”,双胞胎。

b.意义:—变异是进化的原料,自然界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丰富多3、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内容:(1)人类的特征特性是怎样遗传的?(2)支配遗传现象的客观规律是什么?(3)变异是如何发生的,有无规律性?(4)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5)人类有无能力控制遗传和变异,控制和治疗人的遗传疾病,进而控制人类自身命运?4人类遗传学包含的分支学科:(1)人类遗传学原理与医学实践结合形成分:a.医学遗传学b、临床遗传学。

(2)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分:a.人类群体遗传学b、进化遗传学c、发育遗传学d、行为遗传学等分支。

(3)人类遗传学疾病不同起因分:a.辐射遗传学 b、药物遗传学 c、毒理遗传学 d、免疫遗传学 e、肿瘤遗传学。

(4)从不同研究层次和研究技术上分:a.人类细胞遗传学 b、人类生化遗传学 c、人类体细胞遗传学d、人类分子遗传学e、人类基因工程学等。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趋势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趋势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趋势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基因与遗传特征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遗传学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

本文将探讨人类遗传学的发展趋势。

一、基因组学的兴起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据。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人们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大量基因组信息,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

这为研究人类遗传特征和相关疾病的遗传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单细胞遗传学的突破传统的遗传学研究往往基于细胞群体平均水平的数据,而忽略了细胞间的差异。

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对单个细胞进行遗传特征的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单细胞遗传学的突破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遗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遗传编辑的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便、快速地进行基因组的修改。

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解决遗传性疾病和改良人类遗传特征提供更加便捷和精确的手段。

然而,在使用这项技术时也需要考虑其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确保其合理与安全的应用。

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人类遗传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个体患病风险和基因特征,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支持和指导。

五、伦理和法律问题的重视人类遗传学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个体基因信息的隐私保护、基因编辑的道德约束等。

在遗传研究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尊严,以及确保研究的正当性和公正性非常重要。

因此,随着人类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

总结起来,人类遗传学在基因组学、单细胞遗传学、遗传编辑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伦理和法律问题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这些新的技术和思路将为人类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入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人类遗传学将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加重要的成果,为人类健康与疾病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深入了解人类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深入了解人类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深入了解人类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人类遗传学研究自从上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我们对基因和遗传变异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为人类健康、疾病防治以及进化起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遗传学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基因组学、人类基因图谱和遗传突变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一、基因组学研究的突破基因组学是人类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染色体组成和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最近的一项重要突破是英国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名为"英国生物银行"的项目,该项目旨在测序1万个普通人的基因组。

通过这项工作,科学家们得以建立起一个包含各种遗传变异和基因组信息的数据库,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此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科学家们还成功地测序了不同人群中的DNA样本,揭示了人类基因组在种族、地理区域和个体之间的变异。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起源、进化历程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是人类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宣布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揭示了人类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这一成果为后续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基因图谱的精确性和覆盖面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绘制出更加精细的人类基因图谱,并且发现了更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片段。

例如,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与乳腺癌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项研究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三、遗传突变的发现与研究遗传突变是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对个体特征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

过去,科学家们主要通过研究单一基因的突变来揭示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

例如,布朗眼睛的基因突变与眼睛颜色的遗传有关。

生命科学中的人类遗传学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人类遗传学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人类遗传学研究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基因组的科学领域,通过分析遗传信息和基因变异,揭示了人类遗传性状的来源、变异和传递规律。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类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于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个性化医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人类基因组计划回顾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历史,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该计划于1990年启动,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涉及到人类基因组中的大约30亿个碱基对。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对于后续的人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研究人类基因与疾病的关联奠定了基础。

2. 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亨廷顿舞蹈症等。

通过研究这些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和基因突变的影响,人类遗传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同时,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也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3. 复杂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与单基因遗传病不同,复杂遗传性疾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人类遗传学研究通过分析大规模的基因数据和家族研究,可以揭示复杂遗传性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并有助于预测个体罹患疾病的概率。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复杂遗传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人类遗传学研究还关注人类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差异以及基因流动的路径和趋势。

这对于研究人类起源、人种差异以及对药物反应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人类遗传学研究在生命科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功能和遗传变异与疾病的关联。

通过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个体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开发个性化的医疗方案,并推动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遗传学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人类基因组和遗传学的认识,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简述人类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简述人类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简述人类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人类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系谱分析、数理统计、细胞遗传学方法、体细胞遗传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双生儿法等。

这些方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学、遗传学、统计学和医学等,用于研究遗传变异及其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上的遗传现象和规律。

具体而言,系谱分析用于研究决定人类性状或疾病的基因的传递规律;数理统计通过数学处理分析数据,测定人类某些性状或疾病基因的分布频率;细胞遗传学方法则通过研究细胞及其遗传信息来积累资料;体细胞遗传学方法在人类基因定位中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则被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学方法则关注人类体细胞免疫学特性的研究;双生儿法则通过对比双生儿之间的异同来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表型的相对效应。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

在分子水平上,有DNA测序、PCR、基因克隆等技术;在细胞生物学方面,有细胞培养、细胞分离、染色体减数分裂等技术;在生物化学领域,有蛋白质电泳、酶活性分析等技术;在统计遗传学方面,有对种群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法;在生物信息学方面,有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用于研究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推动了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解决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人类遗传学资料

人类遗传学资料

第一章概述一、什么是人类遗传学?1、人类遗传学概念〔1〕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2〕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是特意探讨研究人类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遗传和变异〔1〕遗传: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a、概念:就是亲代和子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一个生物物种只会繁殖出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任何个体都继承着上一代的各种根本特征。

如“类生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2〕变异:也是生物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a、概念:就是同种个体之间差异现象。

如“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人上一百种,种种色色〞、“千人千面〞b、意义:—变异是进化的原料,自然界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丰富多彩4、人类遗传学包含的分支学科〔1〕人类遗传学原理与医学实践结合形成分:a、医学遗传学b、临床遗传学〔2〕横向、纵向的比拟研究分:a、人类群体遗传学b、进化遗传学c、发育遗传学d、行为遗传学等分支。

3、人类遗传学研究方法:〔1〕社会普查:通过发病群体普查,特别是患者亲属普查来推断是否是遗传性疾病,确定发病率和基因频率。

〔2〕系谱分析:对患者家族全部成员的发病情况追踪调查,绘制成系谱图,确定该遗传病的分布和遗传方法。

现在用此法鉴定单基因遗传病及遗传方法。

四、关于人类遗传学的根本概念和定律1、有关的名词术语(1)基因(gene):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肯定遗传效应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2)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称为基因座。

(3)野生型基因与突变型基因:a、野生型基因:是指自然群体中出现最多的基因类型叫—。

b、突变型基因: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来,表现变异的基因叫—。

c、+/y〔+:野生型,灰身;y:黄身〕(4)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操纵同类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叫—。

(7)表现型与基因型:a、表现型:又称为表型,是生物个体所表现的性状总和。

遗传学知识:人类遗传学

遗传学知识:人类遗传学

遗传学知识:人类遗传学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是研究人类遗传现象、遗传变异和遗传机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个体和人类群体的遗传特征、性状、疾病和遗传环境因素。

人类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对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表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深入探讨了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遗传基础,对医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遗传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遗传基础、遗传性状、遗传疾病和遗传咨询。

遗传基础是人类遗传学的基础,它包括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基因功能、遗传变异、遗传修饰等方面的研究。

人类基因组结构包括人类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组大小等方面。

人类基因组和其他物种的基因组相比,有很多独特之处,如人类基因组含有大量的非编码RNA、基因间区域等。

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是遗传性状和疾病研究的基础。

遗传性状主要包括人类的表型特征,如血型、眼色、毛发、皮肤颜色、身高、体重、智力等。

这些性状的表达受到基因型、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人类性状的遗传定位是人类遗传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遗传疾病研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内容。

人类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一些经典的单基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对于这些疾病的遗传机制和分子诊断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此外,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也导致了复杂遗传疾病的出现,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

遗传疾病分子诊断和个体化医疗也是人类遗传学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遗传咨询是以遗传咨询师为主要从业者,向群众提供遗传问题的咨询服务。

遗传咨询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知识,帮助人们解决家族遗传性疾病、孕前诊断、遗传性状等问题。

遗传咨询对于遗传疾病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他可以为亲属代孕、基因治疗等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总之,人类遗传学是一门关注人类遗传问题的重要学科,它以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基础,深入探讨了性状和疾病的遗传机制和遗传环境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相对应的遗传疾病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其应用和发展都具有广泛的前景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遗传病
09级生科三班
任婧
40908136
人类遗传病
文章摘要:就遗传病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举例讨论,哪些遗传病在男性人群中易发生,哪些遗传病在女性人群中易发生,以此达到预防的目的,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类遗传病;性别;预防遗传病;人类健康
1.X连锁遗传
人类体细胞性染色体为XX或XY,即正常男性为46,XY,正常女性为46,XX.如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相连锁,即为X连锁遗传.可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recesssve inheritance)和X连锁隐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本病发病情况为前者一般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因为男性患者后代女儿全为患者而儿子不会患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后者一般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因为女性携带者后代儿子可能发病,而女儿不会发病,如红绿色盲.
2.Y连锁遗传
即决定某种性状或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Y连锁遗传(Y—linked inheritance).具有Y连锁致病基因者均为男性,这些基因将随Y染色体进行传递,因为女性没有Y染色体,故不传递有关基因,即女性不会发病,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的致病基因由祖父传给,所以又称全男性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3.从性遗传
有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由于性别的差异,显示出男性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达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的遗传是从性遗传(Sox—conditiond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是:从性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男女两性中的发病程度和发病率显著不同.如男性早秃,是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所致,一般35岁左右开始秃顶,男性表现早秃,即(Aa.XX)女性则不表现早秃.同样是纯合子(AA.XY)男性比(AA.XX)女性早秃严重,因而人群中男性秃头明显多于女性.研究发现,秃头基因能否表达还要受雄性激素调节.带有秃头基因的女性在体内雄激素水平提高时也可出现早秃.这一点可作为诊断女性是否患某种疾病的辅助指标.如女性肾上腺瘤可产生过量雄激素,导致秃顶基因的表达. 4.限性遗传
有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可以是显性或隐性,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中完全不能表达,但这些基因均可传给下一代,称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这主要是由于解剖学结构上的性别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受性激素分泌水平差异限制.限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是:限性遗传基因控制的
性状或遗传病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中虽有基因的传递但不表现.如子宫阴道积水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决定,隐性纯合子(aaXX)女性表现出性状,而纯合子男性(aaXX)不表现该性状,但却能将该基因传给后代.
5.基因组印记
根据孟德尔定律,一个基因无论来自父方还是来自母方,其表现效果完全相同.但事实上,有时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个基因的表现并不相同,原因是它在父方和母方受到修饰不同,而引起的表达能力不同,即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或基因组印记(geomic imprinting).修饰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阶段,印记的主要分子机制是DNA甲基化作用,某些基因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被印记.另有一些基因在卵子形成过程中被印记,凡是被印记的,它们的表达将受到抑制,基因印记与性别相关的特点是:个体的表现因所携带突变基因的来源的不同,即来自父方与母方的不同而不同.如舞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若由母亲传递,则子女的发病年龄相似,常在40—50岁开始发病,但若由父亲传递则子女的发病年龄提早到24岁左右,且病情严重.这种发病年龄提前的父源效应经过一代传递即消失,早发型男性的后代仍为早发型,而早发型女性的后代的发病年龄并不提前.
6.线粒体基因病与性别
人类基因主要在24条染色体上,但也有少数基因在线粒体上,由此而突变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叫线粒体遗传病.由于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它不能像核基因那样有规律的分配到子细胞中去,因而其遗传方式不符合孟德尔规律.线粒体基因遗传与性别的特点是:(1)母系遗传,由于精卵结合时,精子中所含细胞质极少,受精卵的线粒体DNA几乎都来自卵子,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线粒体DNA通过母亲传递给她的儿女.父亲传递突变线粒体DNA,只能是罕见的个别事件.(2)瓶颈效应,一个人卵母细胞大约含10万个线粒体,但当卵母细胞成熟时,线粒体数目丧失10-100个,这样的遗传瓶颈可能造成大量的取样误差,因而,患病的母亲既可生下患病的子女,也可生下无病的子女,无病的母亲亦可生下有病的子女.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人类母系遗传病最典型代表.本症起病为急性或亚急性眼球后神经炎,导致严重双侧神经萎缩和大片中心暗点而突然丧失视力,周围视野通常无损害,伴有色觉障碍.发病高峰年龄在20—25岁,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7.其它与性别有关的疾病
人类与性别有关的疾病除以上所述外,还有许多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病,尤以性染色体病最多,大致可分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疾病.如47,XXY,45,XO,48XXXY等.还有染色体结构畸变引起的疾病,如性反转综合症,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
丢失或易位所致,有一些罕见的病例,核型为46,XY,却表现为女性,经验查其Y染色体虽然存在,但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已经丢失,所以不能形成睾丸而有女性表型.真两性畸形,病人的内外生殖器具有两性特征,第二性征可表现为男性,也可表现为女性,核型为46,XY/46,XX嵌合型,一侧性腺为睾丸,另一侧性腺为卵巢,也可出现其它症状.以上所述关于人类遗传病与性别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与遗传有关的问题,本文就以上有关内容简要描述,要了解清楚还得有许多遗传基础知识,同时有些问题还待研究,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类最终将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并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国光.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J].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2008,(03).
[2] 陈春. 简述基因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09,(03) .
[3] 彭邦凤. 常见遗传病分类及遗传特点[J]. 中学生物学, 2006,(02) .
[4] 谭湘萍,谢梦全.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课件赏析[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05) .
[5] 翟贵君. 人类的遗传病[J]. 中学生物教学, 2010,(Z1) .
[6] 王玲敏,尤小冬. 用遗传学知识说明“人类遗传病与优生”[J]. 生物学教学, 2007,(01) .
[7] 丁洪峰. 案例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J]. 中学生物学,2008,(08) .
[8] 朱培伟. 也谈“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定”[J]. 生物学教学, 2009,(09) .
[9] 木也沙尔·米吉提. 人类遗传病与种类[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6) .
[10]樊祥岩,杨廷忠.医学遗传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
[11]郝水.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80—197.
[12]柳家英.医学遗传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8—168.
[13] Popovsky MA.Atu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1990s.Where is it heading?Am J Clin
Pathol,1992,97(3):297-300.
[14] Rutherford RB.Uascular Surgery 3rd Edition Pennsylvania[M].W B Saunders Company,
1989:375-382.
[15] 谭复明,骆抗先,土专明,等.输血后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调查[J].中
华肝脏病杂志,1997,5:42-43.
[16] 李艳萍,土旭东,李环,钟亮.异体或自体输血对骸关节置换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1):698-6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