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 高二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6月5日试题(限时25-30分钟)诗歌鉴赏1.步出城东门汉佚名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1)这首诗写法上虚实结合。

请概述诗中虚写了哪些情景。

(3分)答:(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答:(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送别刘时中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

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释:这是一首带过曲(元曲的一种),这首带过曲按其内容和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是[雁儿落],后面的是[得胜令]。

(1)从送别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三个层次,请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

(4分)答:(2)诗中“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3分)答:6月6日试题(限时25-30分钟)答案统一写在下面规定区域一、基础选择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禅让阐明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湍流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一)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强迫(qiǎng)慰藉(jí)栈道(zhàn)商贾云集(gǔ)B.创伤(chuàng)追溯(sù)忖度(duó)钟鼓馔玉(zhuàn)C.稗官(bàì)欢谑(xuè)逾矩(yú)缱绻缠绵(quǎn)D.邂逅(xiè)赋予(yú)赡养(shàn)得鱼忘筌(quá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的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____。

②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____着学术。

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要看数字,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申辩侵蚀但/又 B.申诉侵袭但/而C.申诉侵蚀既/又 D.申辩侵袭既/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达人秀”中的刘伟演奏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中常可见一只只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以吴敦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以期挽回了因“8·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C.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的暑假作业试题及答案1.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社会:平时手写汉字的机会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学校:语文课不重视汉字的书写,忽视纠正错别字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学校原因。

2.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语句连贯。

省份项目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亿元)30073.7125560.113803.58075.10增幅(%)14.514.815.015.1工业增加总值(亿元)13079.2212473.554652.63980.73增幅(%)18.318.918.919.3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亿元)9959.019163.035682.93863.01增幅(%)18.022.528.239.7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总值上均处领先地位,但(1)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适当(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答案(1)在增幅上落后于各兄弟省份(2)加大固定资产投资(3)加快工业的发展3.结合下列表格以及附注的内容,对广东省的PM2.5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综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伯仲(bó)塞车(sāi)散发(sàn)锦瑟(sè)B.惘然(wǎnɡ)寂寞(mò)空白(kònɡ)古柏(bǎi)C.伺机(sì)沙渚(zhǔ)猿啸(xiào)潦倒(liáo)D.浣女(huàn)竹喧(xuān)秋暝(mínɡ)萧萧(xiāo)提示:D.秋暝mínɡ。

答案:D2.选出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渚清沙白鸟飞回,常使英雄泪满襟。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C.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楼船夜雪瓜州渡,沧海月明珠有泪。

提示:D项“州”应为“洲”,“苍”应为“沧”;A项“常”应为“长”;B项“鱼”应为“渔”;C项“繁”应为“烦”。

答案:D3.解释加点的词义不准确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停止)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出师一表真名世(传名)城春草木深(到了春天)B.空山新雨后(下雨)艰难苦恨繁霜鬓(增多、使增多)镜中衰鬓已先斑(出现华发)天气晚来秋(已到秋季)C.夜深还过女墙来(城上短墙)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阴森寂静)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D.一弦一柱思华年(美妙的年代)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不相上下)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不尽长江滚滚来(尽头)提示:C.“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答案:C4.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李商隐)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考试试题

高二学年暑假作业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能够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 ,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

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

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差不多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玄宗因此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太平广记》卷二二) 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

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

事实上“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

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同诸客玩月”、“与某某赏月”如此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

【高二】最新的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

【高二】最新的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

【高二】最新的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筒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

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

《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

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

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试卷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试卷【高二语文暑假练习试卷】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翌年(yì) 吸吮(yǔn) 曲径通幽(qǔ) 身无长物(cháng)B.酬和(hè) 分娩(wǎn) 插科打诨(hún)如椽大笔(chuán)C.矗立(chù)福祉(zhǐ) 不偏不倚(yǐ) 剽悍强壮(piāo)D.皱褶(zhé)颤栗(zhàn) 简明扼要(é) 戏谑调侃(xu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迄今震摄行将就木乌烟障气B.砾石临摩成群结对易如反掌C.仓皇帐簿屈指可数得陇望蜀D.冗长晦气改弦更章引精据典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民众对领袖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对其远见、决断、务实、合作能力更为关注。

②鄢颇被砍后,圈内人士认为当年黑势力香港娱乐圈的丑行又在内地影视圈上演。

③警方证实,世博会招募“世博人家”的消息纯属,嫌疑人朱某已被xx部门查处。

A.资历染指编撰B.资质染指杜撰C.资质介入编撰D.资历介入杜撰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的人才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B.郝鹏俊只是等闲之辈,却坐拥35套北京豪宅,带血的煤炭养肥了这个大硕鼠。

C.农产品专项检查组将奔赴重点省区,对故意囤积农产品待价而沽者最高罚款100万元。

D.百年来先辈们于多难中寻求救国之路,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这种爱国精神将薪火相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古队日前否定了媒体宣传的曹操墓发掘出了稀世珍宝翡翠珠价值上千万的消息。

B.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作为菅直人首相的特使,出席了6月12日的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

C.在这个四合院里,人们可以品茶、弹古琴,还可以诵习中华传统文化篇章,大家称这里为“私塾”。

高二语文暑假试卷(5)

高二语文暑假试卷(5)

高二语文暑假试卷(5)(用时: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

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石一职中高二暑假作业语文试卷一、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B.海藻(zǎo) 绮辉(qǐ) 雕镂(lòu)C.嗫嚅(rú) 窸窣(sù) 废墟(xū)D.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黯然失色转瞬即逝摧山坼地 B.联绵不断筚路蓝偻千仞飞瀑C.不盈不溢一泄千里渗淡经营 D.船舷浐侧嘁嘁喳喳惊心动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查寻、搜集当年日本鬼子野蛮残杀中国人生命的证据,他踏遍了东北的山川河流,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见证人。

B.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C.此事一再警示我们,依法治国,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办事的根本。

D.四年的下海经历,使他尝尽了人世的苦辣酸甜,也培养了他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5.下列句中应填的词语是( ) (1)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________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________了精神负担。

(2)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____________了。

A.探明增加轻而易举 B.探明增添易如反掌C.查明增加易如反掌 D.查明增添轻而易举6.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

B.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

C.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敝帚自珍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D.当它以开天辟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7.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语言特点不相同的一项( )A.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楼,断砖墙。

B.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C.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D.胡同原来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8. 《胡同文化》一文中,作者认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 )A.忍 B.安分守己 C.逆来顺受 D.“有理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9.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江水是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________,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________呢?A.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不盈不溢 B.无止无休无盈不溢无穷无尽C.不盈不溢无穷无尽无止无休 D.无穷无尽不盈不溢无止无休10.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地方是有鹿的地方。

B.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C.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D.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11.《废墟的召唤》一文中,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A.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改变它。

B.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C.宣扬废墟的警示作用,呼吁人们正视废墟。

D.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2.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13.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严(残酷)杀尽兮弃原野B.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C.诚(诚然,确实)既勇兮又以(句中助词)武D.终(终于)刚强兮不可凌1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

B 《国殇》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C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几句诗,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屈原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D 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叙事诗。

15. 下列各句中,表达方式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阴山一代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

(议论)B.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描写)C.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

(说明)D.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

(描写)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的趣味》节选自(),作者是()。

开篇引用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作者是(),生于德国,后入籍()。

3.《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是“苏老泉,二十七,(),()”。

4.常见的表达方式有()、()、()、()、()。

5.诚既勇兮又以武,()身既死兮神以灵,()。

6.老舍,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曾被授予()的称号。

7. 贾谊是()(朝代)人,“过秦”的意思是(),文章的观点是()。

三、阅读题(共2道题,共20分)(一)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②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1.关于第①段中划横线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B.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C.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D.说明北平的蔬菜水果不注重外观和包装。

2.关于结尾引用陶渊明诗句的用意分析正确的是( )A.说明在北平可以过上隐士般的生活。

B.表明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表明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佩。

D.寄托了作者对平淡、自由生活的喜爱。

3.对课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想北平》一课,对故土的依恋、相思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

“我真爱北平”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情感抒发和材料组织都是围绕这句话进行的。

B.老舍对北平的爱是在游历许多欧洲城市后,经过对比所作出的理性分析。

C.《想北平》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

D.老舍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满族家庭。

4.对《想北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自己其实并没有与北京融为一体,对北京并不是特别了解。

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对自己母亲的爱和自己对北平的爱做比较,突出自己对北平的情感。

第3段中“真愿成为诗人”,一个“真”字同样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诚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因为北平是老舍刻骨铭心爱着的城市。

爱得太深,所以说不出来了。

D.“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是在说“我”的内心已经整个儿属于北平,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

(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下列划线字词的的意义和用法错误的一项是()A.礼天下之奇才:动词活用作名词,“礼数”。

B. 并力西向:名词做状语,“向西”C.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的一种句式D.苟以天下之大:假若,如果,连词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洎牧以谗诛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 请找出作者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借以告诫北宋统治者不可重蹈覆辙的一句话。

5. 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四、作文(30分)青春的季节里,有鸟语花香,也有风起雨落。

无论男生女生,我们都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甚至与大自然沟通。

现代生活中,沟通是一种体验,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更是一种本领。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