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协调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继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的经济慢慢的才刚刚有了萌生的绿芽,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因此,此此我们应该注重一下全球收支失衡的问题了,一方面他也影响全球的经济,另一方面他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难题。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偶然的。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

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单位,其汇率波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上升,这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的出口成本上升。

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加昂贵,导致出口减少,从而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形成压力。

尤其是对于以出口为主要经济增长驱动力的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其次,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的进口需求。

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的购买力增加,进口商品变得相对便宜,这会刺激中国的进口需求。

虽然进口增加会对国际收支产生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技术引进的机会。

最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资本流动形成一定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国际投资者更有可能将资金投向中国,以追求更高的回报率。

这可能导致中国的资本流入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二、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与人民币升值相反,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下降。

首先,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的出口。

由于人民币贬值,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出口增加,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形成积极影响。

其次,人民币贬值会削弱中国的进口需求。

由于人民币贬值,进口商品变得相对昂贵,这会降低中国的进口需求。

虽然进口减少对某些产业可能带来一定压力,但也有助于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最后,人民币贬值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由于人民币贬值,国际投资者可能会担心资产贬值的风险,加大了将资金流出中国的可能性。

三、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措施鉴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首先,中国加强了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和调控。

通过设立参考篮子汇率制度和改革浮动汇率制度,中国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汇率波动,以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政策建议近年来,国际收支失衡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虽然这个问题的根源非常复杂和多样化,但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切入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问题。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结构性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基本面会影响贸易及资本流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差异非常明显。

发达国家的经济往往以高技术产品、服务和技术资本为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倾向于非技术产品的出口和原材料的生产。

另外,一些国家实行的政策,如外汇管制、关税和补贴等,也会对国际收支造成影响。

2.经济政策问题经济政策也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一些国家会采取过度的财政刺激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不仅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此外,一些国家还会通过人民币的汇率控制等手段来影响其出口竞争力,但这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体系产生消极影响。

3.全球贸易体系问题当前的国际贸易体系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之一。

例如,一些国家的关税和补贴措施往往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通常会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剧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出现,进而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二、政策建议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缓解国际收支失衡问题:1.发展中国家要深入推进结构经济改革发展中国家应当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努力实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

另外,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改进政策,提高人才和技术资本引进的效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发达国家要采取合适的经济政策发达国家应当采取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通货膨胀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发达国家也应该放宽汇率限制和关税、补贴等措施,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3.推进全球贸易体系改革针对当前的全球贸易体系问题,我们建议各国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全球贸易体系的改革。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整方案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整方案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整方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越来越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

然而,在这种交流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问题,即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某个国家的外汇收支出现长期不平衡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对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1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某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进口在出口之上的净额。

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通常包括:(1)外国产品价格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2)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企业不再具备价格上的优势;(3)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导致出口价格上涨。

由于贸易逆差意味着对外汇的需求,因此该国的外汇储备将会下降。

1.2 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是指国际上的资金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资本流动是国际收支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它通常包括:(1)境外资产的销售;(2)向外国提供贷款;(3)将资金投入到外国的投资项目中等等。

资本流动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金,但同时,它也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使国家外汇储备减少,造成国际收支失衡。

1.3 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贯彻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

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很重要,如果一个国家采取过度贬值的政策,那么出口将会增加,进口则会下降。

当外汇储备增加的时候,该国的进口商将会在购买外币时花更少的钱,同时在出口时赚取更多的钱。

1.4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国际收支的平衡。

例如,经济增长、得到投资和储蓄率可能都是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

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非常强劲时,它的进口量将会增加,进口商品对这个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国际收支将有失衡的风险。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方案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们将从政府和私营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能的调整方案。

国际收支失衡原因

国际收支失衡原因
中国在经济衰退时容易出现经常项目盈余,而在经济过热 时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于人均收入和社会需求的消长,会使 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平衡。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 展,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周期阶段的更替会影响其他国家经 济,致使各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
(三)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包括外汇自求平衡 的限制政策、汇率政策和退税政策
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 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 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 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 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 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 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 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对低廉的劳 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促使跨国公司在全球分工布局中, 逐步将加工制造环节向我国转移,我国长期以来这种所谓 的“中国制造”,虽然打开了国际市场,但却使贸易部门 整体价格水平上不去,非贸易部门整体价格水平也上不去, 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缓慢,甚至有倒退的趋势,这也是我 国10年来经常项目顺差一直居高不下,外汇储备逐年递增 的一个原因。
(六)偶发性原因
除以上原因之外,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偶发性因素, 也会引起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额资本的国际移动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原因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
1、对于许多潜在的资本品的进口者来说,很难筹措到用于 进口支付的资金,与其通过银行借款或其他举债的方式筹 措资金用于进口资本品,不如通过FDI筹集资金更有吸引 力。 2、由于存在资本管制, 要把人民币转换成外汇去进口资本 品也很困难,所以引入FDI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中国的财政体制和机构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吸引FDI的动力 很强。更重要的是,吸引FDI是衡量政绩的一条重要标准。 各级政府的各级官员都被分配了吸引 FDI的指标。 4、为了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改革,政府鼓励外国 投资者对中国公司实施并购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 银行的股权投资。结果,外资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问题研究

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问题研究

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问题研究伴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国际收支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有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其不同的经济意义,根据交易的性质可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面对美国的不断挑衅和出尔反尔,面对未来的国际收支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主要讨论这个问题。

标签:国际收支;贸易战;失衡一国的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的借贷差额是O,就无需补偿性交易对其进行调节,一国国际收支自然就平衡了。

如果自主性交易收支不能相抵,如果借方大于贷方,就是逆差,如果贷方大于借方,就是顺差,不管顺差还是逆差,都代表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此时必需用补偿性交易来轧平,这样达到的平衡是形式上的平衡,被动的平衡,其实质就是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一)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从一国GDP的构成来看,由出口和进口决定的净出口对于一国经济的增长的贡献也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际收支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好坏的主要因素,其影响越来越大,涉及的不仅是经济,有时也会引起政治上的争端。

1.如果一个国家持续的顺差,会给其经济造成以下不利影响:(1)持续顺差也就是本国商品大量出口,会造成本国商品减少,同时由于出口会带回很多外汇,这些外汇会换成本币在国内进行流通,会导致本国货币增多的现象,容易诱发通货膨胀。

会促使本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给本国经济带来危害。

(2)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本国商品受到青睐,也会是本国的货币非常的热销,大量购买本国货币的行为会导致本币升值,从而降低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会导致出口下降。

(3)持续的顺差,会给其他进口国(逆差国)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会给两国的政治交往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逆差国会想方设法对其本国经济进行保护,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就针对中国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贸易保卫战,例如爆发于2009年中美两国的特保轮胎案就是由于美国为了改善其持续逆差的国际收支状况,而对中国发起的一轮贸易保卫战,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论的焦点。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引言国际货币体系失衡是指全球经济中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常账户差异的不平衡情况。

这种失衡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讨论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背景信息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主要体现在全球经常账户差异的不平衡。

一些发达经济体(如美国)经常出现财政赤字和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其对外需求超过对外收入;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则经常出现贸易顺差和储蓄多余,导致其对外需求不足。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外汇储备过剩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这导致了外汇储备过剩的问题。

外汇储备过剩可能使中国面临资产负债表不平衡风险,同时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压力。

2. 资本流入压力由于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

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此外,资本流入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加剧经济不稳定性。

3. 货币政策挑战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使中国的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并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等风险。

这需要中国当局制定恰当的货币政策,以平衡国内和国际经济需求。

潜在的解决方案1. 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中国可以通过促进国内消费需求来缓解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和扩大内需市场等方式实现。

这样一来,中国可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提高国内经济的韧性。

2. 加强金融监管中国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来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带来的风险。

这包括监管资本流动、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等方面。

同时,中国还可以加强监管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

3. 推动国际合作国际货币体系失衡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来解决。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为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和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做出贡献。

同时,中国还可以与其他新兴经济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带来的挑战。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摘要: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与资金流动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调整本国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国际收支具有重要影响。

二、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的内外平衡。

一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刺激国内需求,增加进口,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另一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抑制国内需求,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还通过影响汇率水平来调整国际收支。

如果一个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贬值可能会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升值可能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减少外汇收入,影响国际收支。

三、汇率政策与国际收支汇率政策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调整本国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或央行通过购买或销售外汇来保持汇率的稳定。

在此制度下,汇率政策主要影响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国际资本流动。

如果一个国家采取固定汇率政策,货币贬值可能会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采取升值政策,货币升值可能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减少外汇收入,影响国际收支。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对国际收支有直接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过低,可能会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影响国际收支。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过高,可能会导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改善国际收支。

四、实证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汇率与利率政策的协调实际上 就是汇率和利率政策如何协调配合以达到经济内外部均衡的 问题。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07。 人 民 币 实
际汇率通过公 式 RER=NER*P*/P 计 算 而 得 ; 人 民 币 名 义 利 率 以
( 一) 数据的选择
( 三) 协整性检验
表 1 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及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值
我们采用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第一步, 用普通最小二乘
项目 中国物价指 美国物价指 中国 人民币 人民币 人民币 人民币
年份
数 2000=100 数 2000=100 通胀率 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中 国 消 费 物 价 指 数 ( P) 、美 国 消 费 物 价 指 数 ( P*) 、中 国 通 货 膨 胀
检验方法中的一种。但从名义汇率与名义利率的联动关系看,
率 ( π) 、人 民 币 名 义 汇 率 ( NER) 、人 民 币 实 际 汇 率 ( RER) 、人 民
这基本上反映出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说明解决我国的国际收支
量, r 为零阶单整变量, 因此, 只有 NER 与 i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RER 与 r 无法进行协整检验。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图1
本轮经济增长循环关系
二 、利 率 与 汇 率 关 系 的 实 证 分 析
汇率与利率政策配合的前提是利率与汇率存在联动关系,
变量 NER ΔNER RER ΔRER
i Δi r
一年期存款利率表示, 实际利率通过公式 r=i- π计算而得; 人民
币 名 义 汇 率 、名 义 利 率 数 据 均 来 自 于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网 站 。
( 二) 单位根检验
我们采用 ADF 检验法检验汇率与利率年度数据的单位根,
检验结果见表 2。检验结果表明, NER、RER、i 都 是 一 阶 单 整 变
4.26
1984
27.63
60.359
2.8 2.3200 5.068146 5.76
2.96
1985
30.199
62.489
9.3 2.9367 6.076739 7.20
- 2.1
1986
32.162
63.703 6.5 3.4528 6.838932 7.20
0.7
1987
34.51
65.983
金融理论与实践
18
2007 年第 12 期( 总第 341 期)
【金融改革】
成 不 断 加 剧 的 流 动 性 过 剩 。而 流 动 性 过 剩 与 现 行 增 长 方 式 和 体 制条件相互结合, 又推动投资的过快增长, 并形成产能过剩( 其 循环机制见图 1) 。
因此,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消费投资关系不协调等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 是内部失衡导致 的外部失衡。
1980
25.367
47.844
6 1.4984 2.826091 5.40
- 0.6
1981
25.972
52.809 2.4 1.7045 3.465769 5.40

1982
26.473
56.062
1.9 1.8925 4.007756 5.76
3.86
1983
26.87
57.833
1.5 1.9757 4.252351 5.76
近年来, 我国国际收支呈现资本和经常项目双顺差运行格
顺差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是 2002 年 以 来 ,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快 速
局。1990- 2006 年的 17 年间, 有 14 年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 增长, 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 , 在国内需 求 相 对 有 限 的 情 况 下 ,
产能力往往形成大幅出口。从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看, 我国外贸 加基础货币和扩大货币乘数的作用, 不断释放新的流动性, 形
[收稿日期]2007- 10
[作者简介]刘健( 1968- ) ,女, 山东曲阜人, 经济学硕士, 高级经济师; 徐迎军( 1976- ) , 男, 山东德州人, 经济学硕士, 经济师。
性水平下, i 与 NER 互为格兰杰原因, 这进一步验证了 i 与 NER
存在联动性。
表4
i 与 NER 关联性的格兰杰检验
Lags:1
Null Hypothesis:
Obs F- Statistic Probability
NE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 26 4.36322 0.04798
元。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 不但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 影响我 大幅提高, 形成 了钢铁、船舶、汽车、机械设 备 、化 工 等 新 的 出 口
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 增长拉动力量。这些行业的过剩产能在国际市场上找到出路
难度, 使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严峻挑战。
【金融改革】
国际收支失衡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与 利率协调问题研究
刘 健, 徐迎军 (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山东 济南 250021)
摘要: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等内部问题引 起的结构性失衡。从长远看,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须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从短期看, 必须统筹兼顾汇率与利率政策, 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 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 标的实现。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人民币汇率; 经常项目; 资本费用 文章编号: 1003- 4625( 2007) 12- 0018- 04 中图分类号: F82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 act: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unbalanc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 represents the structural unbalance produced by the internal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ness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non- coordination betwee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From a long- term perspective, the solution to the unbalanc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 relies on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hif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short ru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a’s balance of pay- ments we must make overall plans for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policies, and take more positive policy measures. Key wor ds: balance of payments; Renminbi exchange rate;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cost
1.85
2001
100.725 102.817 0.7 8.2771 8.449011 2.25
1.55
2002
99.953
104.457 - 0.8 8.2770 8.649971 1.98
2.78
2003
101.119 106.838 1.2 8.2770 8.745123 1.98
0.78
2004
币名义利率( i) 、人民币实际利率( r) 。其中, 中国消费物价指数、 失衡问题有赖于汇率与利率政策共 同 发 挥 作 用 和 相 互 支 撑 , 必
后, 形成了巨额贸易顺差和经常账户盈余。同时, 经济“繁荣”又
一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失 衡 是 内 部 失 衡 的 外 在 表 现
吸引外来投资和短期资本流入, 形成资本账户盈余。在现行外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 在经济周期的后期, 前期形成的生 汇体制下, 国际收支大量顺差使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并通过增
105.063 109.703 3.9 8.2768 8.642336 2.25 - 1.65
2005
106.971 113.396 1.8 8.1917 8.683718 2.25
0.45
2006
108.549 117.069 1.5 7.9735 8.599339 2.52
1.02
法分别做 i 对 NER 的回归。第二步, 对静态回归残差用 ADF 法 做单位根检验, 结果见表 3。结果显示, 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 i 与 NER 存在协整关系。
7.3 3.7221 7.116642 7.20
- 0.1
1988
40.998
68.688 18.8 3.7221 6.236002 8.64 - 10.16
1989
48.377
71.979
18 3.7651 5.602004 11.34 - 6.66
1990
49.877
75.88
3.1 4.7832 7.276885 8.64
表 3 i 对 NER 回归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 Test Statistic - 1.837012 1% Critical Value* - 2.6603 5% Critical Value - 1.9552 10% Critical Value - 1.6228
( 四) 格兰杰因果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