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分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分析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生儿护理管理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因为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生理调节能力都不高,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新生儿患病后,病情将会迅速发展,疾病致死率高。
为此,笔者从研究新生儿的护理难点入手,总结提出对新生儿加强护理干预的有效措施。
标签:母婴同室;新生化;护理难点;有效对策孕龄在37周至42周,且分娩体重在2.5千克至4千克的范围内的新生儿,则是无畸形、发育正常的新生儿。
这些正常新生儿在产时并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窒息、损伤以及缺氧等症状。
而新生儿从新生儿出生断脐至满二十八天的这时间内,自身调节功能不强,免疫功能以及各个脏器的发育并不成熟,更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对于新生儿加强护理干预,才能够降低新生儿的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保证新生儿智力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1.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难点1.1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难点母婴同室实行母乳喂养,可能会给产妇以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因为初为人母或人父的人,对于新生儿会产生特殊的感情;同时缺乏了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在母婴同室的护理过程中将会出现各种问题。
笔者针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难点进行概括,如下。
其一,缺乏了哺乳知识。
一些产妇认为在产后两天或三天内才会分泌乳汁,导致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偏少。
因为新生儿每日的睡眠时间多,直接减少了他们的吸收次数,导致产妇体内的乳汁淤积,最终造成乳房的肿胀。
此外,产妇及其家属未能够明确初乳成分,担心乳汁量不足,就给新生儿加喂奶粉或糖水等,导致乳头错觉。
其二,新生儿生理表现相关知识的缺乏。
当新生儿出现乳腺肿大、生理性体重降低以及生理性黄疸等变化,或女婴阴道出现分泌物或假月经等生理性症状时,产妇及其家属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恐慌等心理情绪。
其三,新生儿出现呕吐症状。
在喂养新生儿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呕吐症状。
这就要求产妇及其家属在喂养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防止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导致呛奶、窒息等问题的出现[1]。
2021年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十几年前已在我院开展,其可增加母婴感情,亦是为母乳喂养提供方便,奠定基础。
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易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为了减少不安全因素,应积极制订护理安全措施。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
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
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
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
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 ___,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
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
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
儿科母婴同室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可 以使护患双方取得信任 和理解 , 以减少误会 、 猜疑与纠纷 的发
生, 同时 也更 加 密切 了护 患关 系 。
护 理 风险 贯穿 于 整个 护理 过 程 中 , 其 中包括 管理 制度 的 因素 , 护士的因素 , 也包括患者的因素。 因此 要 不 断完 善 门诊 的各 项 制 度 使 护 士 工作 有 章 可 循 、 有据 可依 , 要 不 断 提 高 护士 的专 业 水 平
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管理能力。
工作单位 : 4 3 1 9 0 0 钟祥 湖北省钟祥市妇幼保健 院儿科
张 益梅 : 女, 大专 , 主管 护 师 , 护 士 长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8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2 0 0 8 年8 月一 2 0 1 1 年1 0 月儿 科 护 理 质 量 管 理 档 案
中母 婴 同 室 病 房护 理 安 全 隐 患 登 记 册 中记 录 的2 8 例 护 理 安 全 隐 护 士 在 为 患者 进 行 静 脉 输 液 时 , 除 了做 药 物 、 操 作 等 相 关 知 识 的 宣教 外 , 还要 告知 患者 及家属 输液 的滴 速是 根据 患者 的病 隋 、 年龄 、
一
1 8 0一
T ODAY NURS E, De c e mb e r , 2 0 1 3 , No . 1 2
儿科母婴 同室病房 常见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与 防范对策
张 益梅
摘要 总结 了儿科母婴 同室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安全隐患主要 包括 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 作流程 ; 服务态
和 护 理操 作 技 术 。 同时, 护 士 在 工作 中必须 做 到 言 行规 范 , 对患 者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WHO提倡的纯母乳喂养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母婴同室也随之广泛建立,新生儿护理已从过去的母婴分离、封闭式集中护理转变为现在的在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个体护理[1]。
尽管我院已全面开展了产前孕妇学习,加强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传,但在母婴同室期间对新生儿的护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
现将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护理中的问题1.1空气污染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不敢开窗通风,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
尤其在夜间,新生儿的出生使家属、朋友等探视陪伴者众多,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带入病房,而新生儿免疫防御机能尚未成熟,易致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1.2 事故隐患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在1~2d内,由于有少量羊水残留胃肠道内或喂奶不当,常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2];新生儿的手脚圈、胸卡被家属随意放置易致混淆;为方便产妇喂奶,婴儿床依附于产妇床边,当产妇床上下摇起活动时,可能发生新生儿坠床、手外伤的危险。
1.3营养失调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分泌的知识,认为“空吸”只能使新生儿体力下降;有的给予奶瓶喂养致新生儿对乳头的错觉,影响母乳喂养;有的则认为新生儿长时间睡眠,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新生儿饥饿,营养缺乏。
1.4缺乏日常新生儿的生理知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房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等再现缺乏了解,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1.5对新生儿护理缺乏科学知识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在新生儿皱褶处涂抹民间的矾灰致使新生儿皮肤受损;②使用大黄水为新生儿“清胎热”导致新生儿呕吐;③对新生儿脐带暴露不理解;④对新生儿筛查、新生儿游泳、抚解缺乏了解。
2护理对策2.1医护人员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健康卫生知识宣教严格探视陪伴制度,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及其它传染病的探视家属入室接近新生儿,最好实行陪客一陪到底。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探讨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隐患,预见母婴同室新生儿风险因素,强化护士、产妇、家属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业务能力,确保新生儿安全。
标签: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母婴同室的管理模式是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它有助于母婴感情的结合和母乳喂养的成功,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母婴同室病区是医院高风险病区,关系到母子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是爱婴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产科质量的重要保证。
1母婴同室新生儿不安全因素1.1被盗对探视外来人员管理不严格,让偷盗者有机可乘;偷盗者假扮家属、发小广告人员、月嫂、甚至伪装成孕妇等身份行盗;医务人人员对环境过于乐观,放松警惕;家属及产妇防范意识弱,上卫生间、洗漱、产妇外出做检查,让婴儿独处。
1.2抱错同室分娩时腕带系错;婴儿回室未认真核对;婴儿沐浴、检查、治疗、外出游泳等环节造成婴儿位置、腕带、挂牌、床头牌错误;腕带、挂牌、床头牌缺失未及时补上。
1.3意外伤护士工作服上的工作牌、口袋里的笔、指甲钳等硬物对婴儿的伤害;沐浴室地面湿滑,护士抱婴儿一同摔倒;游泳、沐浴时失手;游泳、沐浴水温过热造成的烫伤;取暖器使用不当造成的烫伤;护士和家属抱婴儿的手法不对;婴儿处置台没有护栏;喂奶不设床栏意外坠床;婴儿去门诊检查及转科过程中的意外;产妇和家属过于疲老的疏忽;婴儿指甲的自伤。
1.4窒息和新生儿入性肺炎呛奶或呕吐物进入呼吸道;产妇喂奶方法不正确,乳房堵住呼吸道;捂被综合症;新生儿患有其他疾病,如腭裂、狼咽等。
1.5感染新生儿用品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病房消毒不严格;不控制人流量,房间空气污浊;沐浴、游泳、抚触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沐浴池、游泳池共用,没有消毒隔离措施;手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是感染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新生儿皮肤黏膜抵抗力差,易发生红臀、脓疱疮、脐炎、鹅口疮等。
1.6低血糖母亲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巨大儿;婴儿过冷过热,消耗大,不能及时补充能量;产妇产程长,宫内消耗大;开奶迟或下奶迟;母亲乳头凹陷,婴儿吃不到母乳;母乳少,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乳头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方合 法 权 益 的意 义 。护 理 人 员 忽 视 护 理 文 书 的 书 写 ,护 理 记 录 不 准 确 、 不 及 时 ,医 护 记 录 不 一 致 ,未 体 现 护 理 过程
的连续性和完善性 , 至有涂改现象 。 甚 占新 生 儿 护 理 安 全 隐 患 7 6 %。 .9
薄
缺乏 法 律 、法 规 的 知 识 ,不 懂 得 护
关 危 险 因 素未 引起 重视 ,没 有 及 时
理 文 件 书 写 的举 证 作 用 ,及 维 护护 患双
1 0月 ,我 们 对 本 院 母 婴 同室 病 房 1 3例
新 生 儿 护理 安 全 隐患 进 行 了分 析 ,并 及 时 采取 相 应 措 施 , 少 了 护 理 纠 纷 和 差 减
理 安 全 隐 患 1 .8 5 3 %。 查 对 制 度执行 不 严 , 护 理 人 员 工
真 执 行 “ 查 七对 ” 三 。如 新 生 儿 沐 浴后 ,
抱 回 母 亲 身 边 时 必 须再 次 核对 床 号 、母
防范对策
提 高 专业 素 质 及 护 理 安 全 意 识
亲 姓 名 、新 生 儿 性 别 ,护 生 未 认 真 核 对 险 些 抱 错 , 在 带 教 老 师 的查 对 下 避 免 后 了差 错 的 发 生 。占新 生 儿 护 理 安 全 隐患
大 、繁 杂 、琐 碎 ,加 之对 护士 的要 求越 来 越 高 ,使 护士 身心 疲 惫 ,工 作质 量 下 降 ,发 生差 错 的概 率 增 加 。 占新 生 儿护
理 安 全 隐 患 7 6 %。 .9
护理 文件 书 写不 规 范 ,法 律 意 识 淡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新生儿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 通技巧,能够与新生儿家长进行有 效沟通,及时解答家长的问题并消 除疑虑。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01
制定完善的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各级人
员的职责和权限。
强化制度执行力度
02
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培训和考核,确保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 的安全隐患与防范 措施
目 录
•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措施 •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急处理措施Biblioteka 01CATALOGUE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人员因素
专业技能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新生儿护理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在操作过 程中出现错误,如抱姿不正确、 喂养不当等,可能给新生儿带来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新生儿感染和交叉感 染的发生。
03
CATALOGUE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
01
制定详细的新生儿护理应急预案 ,包括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 和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迅速、准确地采取措施。
02
加强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医 护人员的反应速度和操作熟练度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沉着应 对。
设备不完善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需要使用各种 设备,如暖箱、监护仪等,如果 设备故障或不完善,可能给新生 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02
CATALOGUE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专业技能培训
定期为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专业 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水平。
职业素养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
策
(作者: 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我院共有10253例新生
儿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最长21天,最短18h,平均6.5 士3.1无均为母乳喂养;入母婴同室条件:胎龄37周,体重2500g,出生后新生儿无窒息,Apgar评分7分,家属自愿要求照顾新生儿者。
1.2新生儿安全问题10253例新生儿中共80例(7.8 %。
)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新生儿院内感染26例(3
2.5%),新生儿呛奶窒息18例
(22.5%),新生儿低血糖12例(15.0%),新生儿暑热综合征8例(10.0%),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6.3%),新生儿烫伤4例(5.0%),新生儿压伤2例(2.5%),新生儿摔伤1例(1.2%),其他损害4例(5%)。
1.3处理与预后80例新生儿经过积极处理,及时好转者28例(35.0%);52例(65.0%)转入重症新生儿室进行治疗,经专科治疗后治愈50例(6
2.5%),死亡2例(2.5%),分别为新生儿呛奶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
2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探视人员过多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易发生新生儿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2.2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专科知识掌握不够;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部分表现责任心不强,操作手法不规范;缺乏对产妇进行育儿的指导能力。
2.3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缺陷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排班公式化,出现了人力不足的薄弱时间段,护理工作偏重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
2.4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喂养方法产妇及家属不重视清洁卫生缺少
喂养新生儿的经验;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少数祖父母辈会采取传统而不科学的喂养方法,如给新生儿喂开口汤,出生后最初几天不喂初乳等;缺乏对新生儿观察知识的了解,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如呕吐、发热、青紫等无法判断而延误治疗时间。
2.5社会因素外来打工者因工作或生活原因造成无人照顾或家属长时间外出不归;因重男轻女思想引发性别歧视给女婴带来的危险由于利益驱使有违法犯罪人员在母婴同室区内进行偷盗事件;但这些现象可能成为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不安全的潜在危险。
3防范对策
3.1加强制度完善、落实和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同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从法律和业务上严格规范产科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使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也是职业保护,需时时牢记医疗安全,定期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护理措施。
定期举办专科护理培训、专科护理查房、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考核等。
科室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按制度落实每日与每周的考核工作。
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护士工作,每周召开患者座谈会,倾听产妇和家属对护理诊疗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3.2加强母婴同室区的感染管理加强手卫生管理工作,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手是医院内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1]。
针对这种现象,严格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
法,并成为其自觉行为,接触新生儿时做到”每触必洗手”;严格落实室内环境卫生,母婴同室区室内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15〜20min,每日湿扫地2次,床旁柜每日用1%肖洗灵擦洗1次,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的整齐,新生儿床单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母婴出院后对室内空气、物表全面彻底消毒,每月对母婴同室区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院感监测。
3.3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2]严格掌握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定期检查母婴同室的设施;母婴同室区护理人员坚持规范着装,保持服装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戒指,一律穿平跟防滑工作鞋,不穿高跟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重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3.4加强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育儿观念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1)对产妇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2)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以免发生意外;(3)教会产妇及家属防范新生儿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情况的护理方法;(4)告知新生儿鉴别标记的意义;(5)严格执行新生儿核对制度,新生儿沐浴或治疗需要暂时离开返回时,应请产妇核对新生儿鉴别标记进行确认;(6)开设病区育儿学校:目的是及时提高家长护理新生儿的水平,由于我院收治的较多的农村患者,产妇和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和科学育婴知识,加上陈旧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通过防范措施的落实,控制护理缺陷、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笔者
加强了母婴同室区新生儿的护理与管理,尽最大努力杜绝母婴同室区内的安全隐患,母婴同室区内的新生儿意外事件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矛盾大大减少,医院
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牟玉英,王新.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2韦春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护理管理杂
志,2006,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