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力的思考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中备受重视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拥有这些能力的人往往更加成功和有影响力。
然而,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1. 不断学习和积累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
因此,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参与各种课程、采访经验丰富的人等方式来增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另外,也可以在职场中不断地尝试和实践,积攒经验和磨炼技能。
2. 接受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因此,接受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与多种人群交流、参加不同的社交活动、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等方式来接受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些经验可以扩大自己的思维领域,为创造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想法。
3. 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有强烈的内在动力作为支撑。
因此,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从自身的热爱、对目标的追求、对新事物的好奇等方面来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
可以通过梳理自己的兴趣爱好、设定自己的目标、尝试不同的艺术活动等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
4. 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因此,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从思考问题的方式、思考目标、思考过程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可以通过思考各种问题、进行创意思维训练、记录每日的想法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5. 创意协作和交流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具备开放和合作的精神。
因此,创意协作和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创意活动、与创意人士交流、加入创意团队等方式来进行创意协作和交流。
这些经验可以丰富自己的创意资源,增加创造和创新的可能性。
总之,想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接受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创意协作和交流等方面的努力。
创造性思维的实用技巧

创造性思维的实用技巧创造力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身处这个时代,创造力更是无处不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拥有创造力的人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积累技能和训练来提升。
下面我将会介绍几种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实用技巧。
1.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指不忽视或排斥任何想法或观点,而是审慎地探求这些想法和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开放思维得益于生活经验积累,也可以通过阅读和交流来促进。
例如,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询问他人的想法和建议,积极地去接受新的观点,从而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突破思维定势。
2. 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思考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同一个事物,这种方式常常能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角度深入思考,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解决办法。
多角度思考的方法包括带着问题出发、比较相似的事情、将问题放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来思考等。
例如,在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可以从不同的数学思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进行数学模拟,从而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3. 悲观思考悲观思考是指在出现问题时,意识到自己的可能性非常小,从而寻找更多和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思考方式。
悲观思考首先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消极态度。
悲观思考可以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发现更多的解决办法。
例如,当遇见悲观的人时,可以从对方的心态、思维方式、所看到的问题入手,寻找解决办法。
4. 遇事不忙着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可能的第一反应是去解决问题。
然而,解决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过于急躁可能会使得问题复杂化。
因此,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先了解问题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解决方案。
例如,在做一个项目时可以在项目修改之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先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再确定解决方案。
5. 数字思维数字思维是指用数学和逻辑推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字思维不像一般常见的思维方式一样,它可以导致独特的解决办法和创造性想法。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在当今社会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职场中还是创业创新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都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指独立的、非常规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能够引导个体独辟蹊径、有独创性的产生新的观点、概念和创意。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1. 促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个体寻找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迎接各种挑战。
2. 鼓励创新与创业:创造性思维推动了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产品,并将其实现为创新。
3. 提高适应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够培养个体面对多变的环境时灵活应对的能力,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和抗压力。
4. 激发个人潜能: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创造力,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激发个人潜能,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二、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方法为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提供多样性的学习体验:学习不应仅限于课本知识,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如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以培养学生开阔视野、跳脱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
2. 激发想象力和好奇心:通过开展创意绘画、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3. 鼓励自由思考和表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表达,让学生从自身的观察和经验中提取创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4. 引导问题解决和反思: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并鼓励他们通过反思来不断完善和改进。
5. 创造性思维培训:一些创意工作坊和训练营提供具体的培训课程,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参与这些培训能够帮助个体通过实践和互动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创造力及其培养的几点思考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学方法创造力及其培养的几点思考◆许振光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
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造就出创造性人才。
本文通过对创造力的初步探讨,揭示创造力和个性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创造力环境策略人格策略准备性原则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
杰出创造性人才的出现是我们的希望,但是我们又不能把整个民族的希望寄托在某几个这样的人才身上,更现实的是对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所有个体创造性能力的充分释放。
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造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造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一、创造力的界定关于创造的标准,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创造是指提供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
广义的创造则指对于人来说提供前所未有的产物的活动。
创造分真创造和类创造。
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创造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和有价值的成品的活动。
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
可见创造是具有创造性的人通过创造性活动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新颖的、对人有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人、作品和过程就构成创造的三个因素。
创造是人类活动,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形式。
人类是创造的主体力量,人类从事创造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它是人所具有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包含三个因素:产生新的想法,做出新的产品以及创造性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心理学家霍雷达夫指出:“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他们的人事先所不知道的。
”至此,我们不难得出:创造力是人的创造才能,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产生新的想法、创造出具有创造性意义、新颖性的事物的能力。
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反思

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反思创造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今教育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
此外,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材料,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学习和体验。
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记忆和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潜力。
相比之下,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课题或项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和发展创造力。
三、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得到尊重和鼓励。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辩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创意是被重视和认可的。
四、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多样化、创新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实践和创新。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先进的科学设备,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科学实验;或者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和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勇于尝试和实践。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研究或者仿真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环境营造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着手。
创造力的哲学对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

创造力的哲学对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创造力是人类的独特特质,能够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创造力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创造力的哲学观点,并对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造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创造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解决问题、创造新颖理念或产生新事物时所展现出的能力。
它不仅包含了艺术创作与科学发现,还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造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人类带来新的想法、新的产品和新的经验。
二、创造力的哲学观点1. 古希腊哲学观点:柏拉图认为创造力源于理念的世界,只有通过反思和从理念的世界获取灵感,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2. 康德的观点:康德认为创造力是想象力的结晶,只有通过激发想象力,才能产生新颖的思维活动和创作。
3. 尼采的观点:尼采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人类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发现。
三、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1.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创造力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通过开放性思维、多元化的学习和培养好奇心,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2. 创造力的瓶颈与突破:创造力的发展存在瓶颈,如创作思路的停滞、创新能力的枯竭,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和冒险,寻找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3. 创造力的社会影响:创造力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它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创造力的实践案例1. 艺术创作: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创造力的表现,通过个人的独特想法和表现形式,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2. 科学发现:科学家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实验的探索,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提升。
3. 创业创新:企业家们通过自己的独特眼光和创新思维,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创造力的未来展望创造力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创造力的潜力,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鼓励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有效培养个体创造力的思考

训练 的个人 的散 焦注意会得 到改善 和加强 ; 其次 , 降低 皮 质的激活水平 ,保 持放松状 态是低 水平 的皮 质激活 的保
证 。低 水 平 的皮 质 激 活 一 般 是 在 人 神 经 放 松 的状 态 下 出 现
【】 6罗晓路 , 林崇德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创造性 人格 与创 造力关 系的模 型建构【1 J. 心理科学 ,06,0 :0 1 13 . 20 (5)13 — 0 4 [】赵春梅.大学生创造力特 点及其 与家庭环境 关系的研究 7
【. 会 心理 科 学 ,0 0 (4) J社 】 2 1 ,o .
的。所 以, 我们应该让个体保 持充 分的放松 , 可以通过充分
的休息和娱乐 达到这一状 态 ; 后 , 最 充分发挥 大脑右 半球 的作用 , 有意识 的展开右脑训 练活动 , 在生 活中充分利 用
左 手 , 右脑 受 到 足 够 的 刺 激 。 使
平 产 生 , 是 创 造 灵 感 所必 须 的 。 而这 2脑 功 能 的 研 究 .
毋庸置 疑 , 环境是影响创造力 的重要 因素 。环境 主要
指家庭环境 , 校教育及社 会环境 , 学 在个体成 长过程 中所
受到的教育 和影 响, 足以左右该个体的创造力 。 1 . 家庭环境 “ 的创造 力是可 以后 天培养 的” “ 人 , 环境 因素在 创造 力的培养 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 。家庭是孕育一个人创
一
本上提高学生整体 的创造力水平 。△
【 考 文 献】 参 []lrk 1 oe H.er a d r g raie bly 【. u i F H at t ui cet ait JS da r e n v i 】t P
检讨自己的创新能力追求创造力

检讨自己的创新能力追求创造力检讨自己的创新能力:追求创造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与创造力被视为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和成长的个体,我认识到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我决定仔细检讨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努力追求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一、了解创新与创造力的概念首先,为了更好地检讨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我深入了解了创新与创造力的概念。
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思维、新观念或新方法,实现原有问题的解决或者创造新价值的能力。
而创造力则是指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独立创造的能力。
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明确理解,我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
二、识别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在检讨创新能力时,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团队活动中,我往往倾向于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忽视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这使得我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显得相对被动和保守。
其次,我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停留在常规思维模式下,缺乏跳出框架的能力。
这导致我对于潜在的创新点和创造性解决方案缺乏敏感性。
最后,我在实践中对于可能的失败和风险持有过于谨慎的态度,这限制了我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勇气。
三、制定提升创新能力的策略为了提升我的创新能力,我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将积极分析问题,不再迎合他人的观点,努力发展自己的独立见解。
其次是拓宽知识和经验的广度与深度。
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我将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为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也会主动参与创新项目,亲身体验创新过程中的挑战和乐趣,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将努力克服对失败和风险的顾虑,敢于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并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
四、追求创造力的实践除了提升创新能力,我还将追求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首先,我会积极寻找创造力的灵感来源,如通过旅行、观察、沉思等方式来拓宽视野和提升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创造力的思考
总结
1.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由于侧重点不同,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和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
一般认为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新颖的产物。
有人认为,根据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根据西方学者研究表明,智商超过一定水平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
创造力高的人对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强,能抓住常人所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
创造力构成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⑴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⑵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
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
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⑶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
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知识、智能和优良个性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
3.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
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4.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②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③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④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
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
提出的问题
关于中国人是否缺乏创造力问题
问题由来:
近几百年来,人类伟大的思想哲学创造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是由欧洲人完成的(美国人的主体是欧洲人后裔或者至少美国的整个文化价值体系渊源于欧洲)。
欧洲文化体系之外的民族和国家始终没能解决创造力的问题。
所以你会发现,欧洲文化体系之外的国家不仅仅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思想哲学和科技上也处于从属地位,思想哲学和科技总是从欧美高地流向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低地。
即使是日本,虽然是欧美民族文化体系之外西化现代化最为成功的国家,技术也很先进,也有不少小发明,但在重大科技和思想哲学原创上仍然乏力,尤其在思想哲学上原创力的缺乏,导致其在文化影响力上远远不如英美法德这四个国家,可以说,整个现代地球人的头脑都被这四个国家的思想家的思想所统治。
而就中国而言,现代化进程一百六十年来,竟然没有贡献一个世界大师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这种状况简直成了中国人的心病。
有人说中国人善于模仿,并以此自豪,在我看来这不啻于是讽刺,因为这无异是“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另一种说法。
因为创造乏力,山寨人家的产品设计,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几乎是中国人最爱干的事情,这几乎已经是世界性丑闻。
可是当中国人把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山寨出来的时候,别人又已经往前跑了,中国人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猛追,累得筋疲力尽。
自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以来,中国往欧美派遣留学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曾短暂地派往苏联)已经一百多年了,当年胡适大声疾呼,声称留学是中国大学之耻辱,一百年过去了,留学规模越来越大,中国仍然必须靠出国留学生带回新的科技和哲学思想,中国人必须靠读翻译过来的欧美书籍来更新思想。
思考
造成原因:
1.大一统保守文化传统对个体反叛的压抑
如果说欧美人是生怕与别人相同因而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追求创新已经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话,中国人则生怕与别人不同,消除自己的个性泯然众人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这种压抑个性,压抑多元,崇尚习惯和传统,求同灭异的文化下,不可能有大量的思想哲学创新和科技创造发明。
2.专制制度导致自由开放环境的缺乏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以及之后的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发展对中国人创造力的打击是致命的。
欧洲的面积跟当今中国大致相当。
但大多数时候欧洲都没有成为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而是由许多封建小邦小国组成,始终有多元文化和自由空间。
而中国被巨大的专制强力大一统政治和思想之后,自由空间没了,多元没了,人们反叛创造的的勇气没了(因为有生命危险),除了唐等少数朝代外,开放没了,在铁板一块的僵化压抑的秩序下,人们不敢想,大家的思想都一样,封闭的文明缺乏与异质文明的交流碰撞,少数有追求的人也接触不到新的思想资源,无法获得来自他者的启发,因此,在铁屋子要变革创造就加倍的艰难。
3.中国社会政治游戏规则和儒学的人际化特征导致中国人心力空耗
4.哲学上个体分化维度的缺失以及动态创造型精神建构的欠缺
5.不公正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人们创造热情的压抑
6.高考制度对教育的异化
7.教育教学理念问题
Reference
/wiki/%E5%88%9B%E9%80%A0%E5%8A%9B
/link?url=x4VmRhFD6qD3U1l90aM1Qly9ScyrmLPRNlA5xPtSJVu65KKJDk5 X0UyZjn-18LBqJYnfXIfPaDP53sNLawm9TCX-jobChI1muF7SuSjPfO3
/s?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wd=%E5%85%B3%E4%BA%8E%E5%8 8%9B%E9%80%A0%E5%8A%9B%E7%9A%84%E6%80%9D%E8%80%83&ie=utf-8&sch=1
/QK/80055X/2003012/8767348.html
/subview/115802/5077896.htm?fr=aladdin
/wiki/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