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精讲
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

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摘要:1.概述2.公差的定义和分类3.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 的具体内容4.hb5800-1999 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5.hb5800-1999 对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正文:1.概述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公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公差是指零件尺寸允许偏离理论值的范围,它是为了保证零件的功能和装配要求而设定的。
为了规范公差的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差标准,其中,hb5800-1999 是一般公差标准。
2.公差的定义和分类公差是指零件尺寸允许偏离理论值的范围。
按照偏离方向,公差可以分为正公差和负公差;按照公差值的大小,公差可以分为一级公差、二级公差、三级公差等。
不同的公差类型,其应用场景和使用要求也不同。
3.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 的具体内容hb5800-1999 是我国一般公差标准,它规定了一般公差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检验方法等内容。
hb5800-1999 标准中,一般公差分为12 个等级,从IT01 到IT12,公差等级越高,公差值越大,加工难度越小,但零件的尺寸精度就越低。
4.hb5800-1999 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在我国,hb5800-1999 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企业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加工能力,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装配要求。
同时,hb5800-1999 标准也为机械产品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5.hb5800-1999 对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hb5800-1999 标准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公差设计,可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不合理的公差设计,可能会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过大,影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

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它在工程制图和质量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工业制造中,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一般公差标准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在工程零件的制造和加工中所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以确保零件可以在不同机械装配中相互替换使用。
深度: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的深度内容涵盖了对零件制造和加工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尺寸偏差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规定和说明。
这包括了零件的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公差的表示方法、公差的范围和允许偏差等方面的内容。
在工程制图中,根据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的要求,设计师可以明确地标注零件的公差尺寸,以确保零件可以在预期的范围内实现精确的加工和装配。
这些规定的深度涵盖了机械制造工艺的方方面面,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至关重要。
广度: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的广度内容则涉及了对不同类型零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公差要求。
这包括了零件的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运动配合公差、工艺公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不同类型公差的规定,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为不同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指导方针。
无论是在精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都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
总结回顾: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了从尺寸公差到形位公差等各个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对于保证工程零件的精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在不同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掌握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的规定对于从事机械制造和设计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深知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我们才能够保证产品可以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性能和质量。
产品法律法规及执行标准清单

办公室
电子版
11
《GJB9001B-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2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3
HB5800-1999
切削加工件一般公差要求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4
GB度尺寸的公差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5
GJB 190
特性分类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6
GJB 368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7
GJB 450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8
GJB 451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19
GJB 571
不合格品管理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20
GJB 841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27
GJB 1405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6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7
《法律法规》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8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1份
办公室
电子版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极限与配合
概内述基容极本公限术公差与语差带配及与与合定配配的义合合国的的家选代标择号准及标注
(二)基准制的选择
1.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孔难加工,定径刀具
2.特殊情况下选用基轴制
(1)直接使用有一定公差等级( IT8 ~IT11 ) 而不再进行机械加工的冷拔钢材(这种钢材是 按基准轴的公差带制造)制作轴。 (2)加工尺寸小于 1mm 的精密轴比同级孔要 困难,因此在仪器制造、钟表生产、无线电工 程中,常使用经过光轧成形的钢丝直接做轴, 这时采用基轴制较经济。
ei = es – IT5 = 0 - 0.006 = - 0.006
(4)公差带图
·
2.极限与配合
概内述基容极本公限术公差与语差带配及与与合定配配的义合合国的的家选代标择号准及标注
45H 7 / k6 配合种类
基公
基
准差
本
制等
偏
级
差
2.极限与配合
概内述基容极本公限术公差与语差带配及与与合定配配的义合合国的的家选代标择号准及标注
等 级
精度最高 -----------------------------------------------------
精度最低
IT01 IT0 IT1 IT2 IT3 IT4 IT5 IT6 IT7 IT8 IT9...IT18
高精度 级
精度级
中、低 级
共20级
2.极限与配合
概述内容基本极术限语与及配定合义的国家标准
2.极限与配合
概内述容基极本公限术差与语带配及与合定配的义合国的家代标号准及标注
(一)公差带标注
?轴公差带 基本尺寸≤500mm,国家标准规定了一般、常用和优
一般公差标准HB580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一般公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切削加工件、冷冲压件、管子弯曲件、焊接件及塑压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一般公差。
适用于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尺寸和要素。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a)参考尺寸;b)装配后不再进行加工的组合尺寸;c)构成基准体系的线或面间的未注明的90°角;d)挤压成型、吹塑成型、烧结和泡沫塑料制品;e)已有专门标准规定并在图样或文件中注明者。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一部分:词汇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孔、轴的定义按GB/T1800.1.4、总则4.1 标注当本标准能够满足产品零件的要求时,在有关尺寸或要素上不单独标注公差,而应在图样或有关的技术文件中注明:“一般公差按HB5800-1999”.对于切削加工件,当采用:“II”级时则应注明:“一般公差按HB5800-1999-II”。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产品零件的要求或允许采用比本标准规定更大的公差时,均应单独标注尺寸公差或形位公差。
4.2 公差原则当图样中对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特殊注明时,遵守独立原则。
即当实际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MMC)时,仍允许有形位误差,其值控制在本标准规定的一般形位公差之内。
5、切削加工件5.1线性尺寸公差5.1.1 孔D轴d及长度L(图1)的极限偏差按表1规定。
表1 mm基本尺寸公差等级长度L极限偏差I II孔D 轴d 孔D 轴d下偏差上偏差上偏差下偏差下偏差上偏差上偏差下偏差0.1~0.30+0.05-0.05+0.06-0.06 ±0.05>0.3~0.6+0.06 -0.06 +0.08 -0.08 ±0.10 >0.6~<1+0.07 -0.07 +0.11 -0.11 ±0.10 1~3+0.10 -0.10 +0.14 -0.14 ±0.12>3~6+0.12 -0.12 +0.18 -0.18 ±0.15>6~10+0.15 -0.15 +0.22 -0.22 ±0.18>10~18+0.18 -0.18 +0.27 -0.27 ±0.21>18~30+0.21 -0.21 +0.33 -0.33 ±0.26>30~50+0.25 -0.25 +0.39 -0.39 ±0.31>50~80+0.30 -0.30 +0.46 -0.46 ±0.37>80~120+0.35 -0.35 +0.54 -0.54 ±0.43 >120~180+0.40 -0.40 +0.63 -0.63 ±0.50 >180~250+0.46 -0.46 +0.72 -0.72 ±0.57 >250~315+0.52 -0.52 +0.81 -0.81 ±0.65 >315~400+0.57 -0.57 +0.89 -0.89 ±0.70 >400~500+0.63 -0.63 +0.97 -0.97 ±0.77>500~6300 +0.70-0.70+1.10-1.10 ±0.87>630~800+0.80 -0.80 +1.25 -1.25 ±1.00>800~1000+0.90 -0.90 +1.40 -1.40 ±1.15 >1000~1250+1.05 -1.05 +1.65 -1.65 ±1.30 >1250~1600+1.25 -1.25 +1.95 -1.95 ±1.55 >1600~2000+1.50 -1.50 +2.30 -2.30 ±1.85 >2000~2500+1.75 -1.75 +2.80 -2.80±2.20>2500~3150+2.10 -2.10 +3.30 -3.30 ±2.70 注:用钻头钻的孔,允许有等于孔公差之半的负偏差。
机加工检验规范

机加工检验规范1.引言2.适用范围3.术语和定义4.检验要求5.检验方法6.检验记录7.异常处理8.附录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机加工件检验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和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___生产的所有机加工件的检验。
术语和定义:1.机加工件:指在机械设备上通过切削、铣削、钻孔等方式加工成形的零部件。
2.检验:指对机加工件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的活动。
3.合格品:指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4.不合格品:指经过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检验要求:1.外观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氧化等缺陷。
2.尺寸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材质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4.功能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应使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检查。
2.尺寸检验:应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如卡尺、游标卡尺等。
3.材质检验:应使用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查。
4.功能检验:应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查,如试验台、模拟器等。
检验记录:1.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异常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2.对于多次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附录:1.机加工件检验报告模板。
2.机加工件检验记录表。
1.目的本文旨在介绍___。
Ltd的产品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___。
Ltd所有产品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铁路设备、机械零部件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检验标准引用以下文件:GB/T 1804-2000 一般尺寸公差GB/T 1184-1996 钢铁表面缺陷分类和规定GB/T 1167-1983 螺纹检验方法GB/T 3478-1995 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评定GB/T 1800-1996 基本公差制度4.检验条件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以下检验条件:外观检查表面粗糙度检查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检查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查螺纹检查沉孔检查5.包装防护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包装和防护,以确保产品完好无损。
(完整版)6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课件

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差
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 一公差,国家标准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公差
标
标
准
准
公
公
差
差
等
数
级
值
精
2
精
3
2.极限与配合
概述内容基本极术限语与及配定合义的国家标准
(一)标准公差系列
标 准
GB/T1800.1-2009在基本尺寸至500mm内规定了IT
公
01至IT18共20个标准公差等级。
(3)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N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Y
(5)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公差等级的高低,与基本偏差 无关。Y
(6)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Y
精
9
(7)提取尺寸越接近公称尺寸,则其精度也就越高。N
(8)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
精
11
2.极限与配合
概述内容基本极术限语与及配定合义的国家标准
(二)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 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
一般为靠近零线的偏差
孔公差带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轴公差带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国标规定孔、轴的基本偏差各为28个,用拉
丁字母(一个或两个)及其顺序表示。
0
不用字母:I 、i、L、l、Q、q、O、o、W、w, _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公式
40 i 64 i 100 i 160 i 250 i 400 i 640 i 1000 i 1600 i 2500 i
飞机结构铆接装配中机械加工件的公差确定

飞机结构铆接装配中机械加工件的公差确定摘要:由于飞机是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飞行,飞机外形直接影響到整个飞机的性能。
上个世纪由于机械加工行业整体水平较低,飞机所有零件只能通过车钳铣等普通工序完成加工,由于飞机结构的特殊性许多结构复杂尤其是带有曲面外形的零件通过普通的工序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外形参数,钣金零件是组成飞机机体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二代机以前的飞机多采用钣金零件,整个飞机中钣金零件数量占到整机零件的70%左右。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加工设备的变革,出现了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等先进的加工设备,通过先进的加工设备可以实现在线加工进而解决了复杂薄壁类零件的加工问题,且由于技术的成熟,通过铣削加工的薄壁类零件已应用到工程实。
在一些重要的关键承力结构中采用机械加工零件代替了传统的钣金零件,这样大大提高了关键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了飞机的结构强度,而且重量上机械加工零件并不比钣金零件重,且较好的制造精度减少了装配铆接的难度,有效保证了飞机的外形曲面尺寸。
关键词:飞机结构铆接装配;机械加工件;公差确定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飞机制造技术也不断的进行革新新、改革创新传统技术,此外,飞机制造中新结构、新材料的使用也促使飞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
目前,飞机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集成整体结构组成。
当前,数控技术在飞机零件加工制造中的应用水平较高,无论是主轴还是数控设备其利用率均非常高,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加工效率,而且还能有效缩短加工周期。
当前,数控技术在飞机零件加工中的工艺主要体现为DNC技术、CAD/CMA系统、高速切削技术以及柔性切割四种,这四种生产工艺对于飞机零件加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机械加工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对下陷区域没有公差规定,所以装配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间隙和阶差超差现象。
由于该零件较为复杂,且为薄壁零件,设计规定壁厚和宽度公差按照HB5800-1999执行,通过查阅标准可知2mm的公差为±0.12mm,90mm和96mm的公差为±0.43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表 4
转接半 径r或 倒 角 L3mm r 或 L3 极限偏 差 mm 45°角 的极限 偏差
>0.1 0.1 ~<0.3
0.3 ~0.5
>0.5 >1 ~1 ~3
>3 ~6
>6 ~30
>30 ~120
±0.07
±0.1
±0.2 ±0.3 ±0.5 ±1.0 ±2.0 ±3.0 ±5°
注:转接半径系指图样中未标注定位尺寸并作为表面间连接过渡用的半径。
0
+1.05 +1.25 +1.50 +1.75 +2.10
0
-1.05 -1.25 -1.50 -1.75 -2.10
0
+1.65 +1.95 +2.30 +2.80 +3.30
0
-1.65 -1.95 -2.30 -2.80 -3.30
>1250~1600
>1600~2000
>2000~2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一 般 公 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切削加工件、冷冲压件、管子弯曲件、焊接件及塑 压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一般公差。适用于功能上无特殊要求的尺 寸和要素。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a) 参考尺寸; b) 装配后不再进行加工的组合尺寸; c) 构成基准体系的线或面间的未注明的 90°角; d) 挤压成型、吹塑成型、烧结和泡沫塑料制品; e) 已有专门标准规定并在图样或文件中注明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 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 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孔、轴的定义按 GB/T1800.1. 4、总则 4.1 标注 基础 第一部分:词汇
+0.06 +0.08 +0.11 +0.14 +0.18 +0.22
-0.06 -0.08 -0.11 -0.14 -0.18 -0.22
±0.05 ±0.10 ±0.10 ±0.12 ±0.15 ±0.18 ±0.21 ±0.26 ±0.31 ±0.37 ±0.43 ±0.50 ±0.57 ±0.65 ±0.70 ±0.77
0.10 > 400~ 630
0.12 > 630~ 1000
0.15 > 1000 ~ 1600
0.20 > 1600 ~ 2500
0.25 > 2500~ 3150
基本尺寸 L 被 要 表 粗 度 测 素 面 糙 Ra ≤ 1.6 Ra > 1.6
0.15
0.20
0.25
0.30
0.40
0.5
0.6
>500~630 >630~800 >800~1000
>1000~1250
+0.70 +0.80 +0.90
-0.70 -0.80 -0.90
+1.10 +1.25 +1.40
-1.10 -1.25 -1.40
±0.87 ±1.00 ±1.15 ±1.30 ±1.55 ±1.85 ±2.20 ±2.70
mm
> 50~ 80 0.19 > 630~ 800 0.50
>80~ 120 0.22 >800~ 1000
0.060 > 120~ 180 0.25 > 1000 ~ 1250 0.66
0.29 > 1250~ 1600
0.56
0.78
对加工后易变形而在装配时能重新恢复正确几何形状的圆柱面, 其圆度公差不作规定。在自由状态下,实际尺寸允许超出极限尺 寸, 但同一剖面内的最大和最小实际尺寸的算术平均值应在该圆
0.30
0.40
0.50
0.60
0.80
1.0
1.2
注:表中基本尺寸 L,对直线度公差系指被测要素的长度尺寸,对平面度公差系指被 测平面轮廓的较大尺寸(图 7) 。
5.3.2 圆度公差等于该圆的尺寸公差值(图 8),但当该圆的尺寸 公差大于 IT11 时,其圆度公差按 IT11(表 9)规定。
表9
≤10 基本尺寸 L 被 要 表 粗 度 测 素 面 糙 Ra ≤ 1.6 Ra > 1.6
> 10~ 16 0.04
> 16~ 25 0.05
> 25~ 40 0.06
> 40~ 63 0.08
> 63~ 100 0.10
>100~ 160 0.12
0.03
0.06 > 160~ 250
0.08 > 250~ 400
> 10~18 0.25 > 800~ 1250 1.2
> 18~30 0.3 > 1250~ 2000 1.5
> 30~50 0.4 > 2000~ 3150 2.0
>50~120
0.12 > 120~ 250 0.6
0.5
被 测直 径 (或宽度) 公 差
径向圆跳动应以轴颈、有足够长度的高精度表面、较长的圆柱面 之顺序确定基准;若两者长度相同时,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其 中一个合格即为合格) 。 当中心孔足以代表轴颈或其他高精度表面所构成的公共轴线时, 可优先作为基准。 5.3.8 对称度公差按表 10 规定。 对称度应以对称要素中较长的要素作基准,若两者长度相同时, 可任选一个作基准。 (其中一个合格即为合格) 。 6 冷冲压件
5.1.6 零件的内部和外部的棱角, 当图样上未注明要求时 (图 5) , 按表 6 制成 45°倒角或倒圆。
表 6 直径 d、厚度δ、台阶高度 b 倒角或倒圆范围 ≤3 0.1~0.3 >1
mm
0.1~0.5
注:倒角或倒圆范围应按有关的较小尺寸确定。 5.2 角度尺寸公差 角度α(图 6,包括未标注的 90°和等边多边形的角度)的 极限偏差按表 7 规定。当构成角度的短边为未给出尺寸的虚边 (图 6d)时,则按实际存在的边长确定。
5.1.5 非转接半径 R(图 3)的极限偏差按表 5 规定。
图 3 表 5
非 转 接 半 径 R
mm
>6~ ≤6 18
>18 ~ 50
>50 ~ 120
>120 ~ 250
>250 ~ 500
>500
>800
~ 800
极 凹 限 R +0.3 0 偏 差 凸 R 0 -0.3
+0.4 0
+0.6 0
5.3.5 垂直度、倾斜度公差不作单独规定,由平面度(直线段) 公差及角度尺寸公差分别控制。 5.3.6 同轴度公差不作单独规定,由径向圆跳动控制。 5.3.7 径向圆跳动公差按表 10 规定。 表 10 mm
被 测直 径 (或宽度) 公 差
≤3
> 3~6 0.15 > 250~ 500 0.8
> 6~10 0.20 > 500~ 800 1.0
±0.15 ±0.15 ±0.20 ±0.24 ±0.29 ±0.35 ±0.42 ±0.50 ±0.60 ±0.70 ±0.80 ±0.92 ±1.05 ±1.15 ±1.25 ±1.4 ±1.6 ±1.8 ±2.1
6.1.1 圆孔 D、 轴度 d 及长度 L (图 10) 的极限偏差按表 11 规定。
δ
表 11
基本尺寸 下偏差 >0.3~0.6 >0.6~<1 1~3 >3~6 >6~10 >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500~630 >630~800 > 800~1000 > 1000~1250 孔 D 上偏差 上偏差 轴 d 下偏差
mm
长 度 L 极限偏差
+0.14 +0.16 +0.25 +0.30 +0.36 +0.43 +0.52 +0.62 0 +0.74 +0.87 +1.00 +1.15 +1.30 +1.40 +1.55 +1.75 +2.00 +2.30 +2.60 0
-0.14 -0.16 -0.25 -0.30 -0.36 -0.43 -0.52 -0.62 -0.74 -0.87 -1.00 -1.15 -1.30 -1.40 -1.55 -1.75 -2.00 -2.30 -2.60
>2500~3150
注:用钻头钻的孔,允许有等于孔公差之半的负偏差。
5.1.2 钻孔深度 L1(图 1)的极限偏差按表 2 规定。 表2 钻孔深度 L1 0.1~0.3 +0.10 深度极限偏差 -0.05 >0.3~<1 +0.20 -0.10 1~10 +0.50 -0.25 mm >10~315 +1.0 -0.5
0
-0.18 -0.21 -0.25 -0.30 -0.35 -0.40 -0.46 -0.52 -0.57 -0.63
0
+0.27 +0.33 +0.39 +0.46 +0.54 +0.63 +0.72 +0.81 +0.89 +0.97
0
-0.27 -0.33 -0.39 -0.46 -0.54 -0.63 -0.72 -0.81 -0.89 -0.97
表1 公差等级 I 基本尺寸 孔D
下 偏 差 上偏差
mm
II 轴d
上偏 差 下 偏 差
长度 L 轴d 极限偏
下偏差
孔D
下 偏 差 上 偏 差
上 偏 差
差
0.1~0.3
+0.05 +0.06 +0.07 +0.10 +0.12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