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测试报告
外场测试报告

外场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报告人:XXXX
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测试背景:
我们公司的新产品正在研发中,这个产品需要在室外环境下进
行长时间的使用。
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能以及耐用性,我们需
要对该产品进行外场测试,检测其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表
现和适应性。
测试目的:
1. 测试产品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表现;
2. 测试产品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以及强光辐射等条件下的表现;
3. 测试产品在模拟不同工作场景中的表现。
测试过程:
本次测试共持续XX天,将产品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多次测试。
测试覆盖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应用
场景。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对产品的外观、功能表现、电池寿命
以及其他参数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测试结果:
经过多次测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产品在各种不同天气条件下表现稳定,符合我们公司的质量
标准;
2. 在高温、低温、潮湿和强光辐射等环境条件下,产品的功能
表现稳定,没有出现异常;
3.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产品表现出了出色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认为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都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此次测试也发现了产品一些小问题,并进行了调整。
我们将继续进行更多的测试,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测试人签字:日期:
报告审核人签字:日期:。
外场测试总结报告(初稿)

• 非连续组网 • 连续组网 • 与其他运营商共存
802.11n关键技术
PHY层提升
关键技术 更多子载频 更高编码速率 短GI
改进之处
802.11a/g使用一个OFDM符号中的48个数据 子载频,而802.11n则使用了52个
802.11a/g使用码率为3/4的FEC编码,而 802.11n采用码率为5/6的FEC编码
差
g:n=7:3 2.1 1.29 10.3 6.09 4.47 2.46 2.55 1.3 0.57 0.28 g:n=3:7 8.44 1.82 6.69 2.27 4.37 2.38 5.33 0.94 0.57 0.35
距 • 四种模式下,近、中点n用户速率为g用户2~3倍,远点 小 n用户速率为g用户1~2倍。
2倍
个增加到108个,略多于倍数值。
吞吐量提升
从54Mbps提升到 58.5Mbps
从58.5Mbps提高到 65Mbps
从65Mbps提高到 72.2Mbps
双流传输时使系统峰值 吞吐量提高至 144.4Mbps
单流40M带宽可提供 150Mbps的吞吐量,如 结合双流MIMO,可实 现300Mbps的吞吐量
g、n渗透率不同时全下行各用户吞吐量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兴、 弘浩明传
纯g模式 纯n模式 g:n=7:3 g:n=3:7
吞吐量(Mbps)
吞吐量(mbps)
傲天、三元达、
中兴、弘浩
g、n渗透率不同时全上行各用户吞吐量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纯g模式 2.81 3.68 2.75 2.31 2.13 1.52 1.8 0.13 0.23 0.07 纯n模式 2.81 4.79 4.98 6.26 0.36 1.13 1.59 1.34 0.34 1.08 g:n=7:3 2.03 4.18 4.58 2.9 4.71 1.71 1.69 0.38 2.1 0.13 g:n=3:7 5.69 2.72 3.64 1.69 3.29 1.23 2.17 0.44 0.66 0.32
外场测试规范

外场测试方案拟制日期年月日1B2.场测准备及要求 (5)7B2.1仪器及样机准备 (5)8B2.2资料准备 (5)2B3.测试方案 (5)9B3.1测试类型 (5)3.2测试内容 (6)15B3.2.1 找网时间测试 (6)16B3.2.2 互通率测试 (6)17B3.2.3 通话质量测试 (6)3.2.3.1报数测试 (7)35B3.2.3.2通话质量主观评价 (7)18B3.2.4 短信息测试 (8)36B3.2.4.1短信息基本测试 (8)37B3.2.4.2通话状态短消息发送测试 (8)38B3.2.4.3通话状态短消息接收和查阅测试 (9)39B3.2.4.4 缓冲区满时短消息测试 (9)19B3.2.5 多媒体信息收发测试 (9)20B3.2.6 人体感应测试 (10)21B3.2.7 SIM卡兼容性测试 (10)22B3.2.8 紧急呼叫测试 (10)23B3.2.9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测试 (11)24B3.2.10 三方通话测试 (11)25B3.2.11 呼叫等待测试 (11)26B3.2.12 呼叫转移测试 (12)27B3.2.13 其他功能测试 (12)28B3.2.14 漫游测试 (13)40B3.2.14.1 漫游开机找网测试 (13)41B3.2.14.2 漫游关机注册测试 (13)42B3.2.14.3 漫游基本功能验证测试 (13)29B3.2.15 协议部分测试 (13)43B3.2.15.1 小区切换 (13)44B3.2.15.2 找网和通话中的压力测试 (14)45B3.2.15.3 网络质量变化较大时的掉话测试 (14)46B3.2.15.4 恢复找网能力 (14)30B3.2.16 GPRS附着测试 (15)31B3.2.17 WAP模块测试 (15)47B3.2.17.1 WAP拨号成功率 (15)3.2.17.2 WAP登录主页时间 (16)48B3.2.17.3 WAP模块测试 (16)49B3.2.17.4 WAP模块其他功能测试 (16)33B3.2.18 STK测试 (17)34B3.2.19 SP和增值业务测试 (17)4B5测试重点 (17)5B6测试线路 (17)6B7测试报告 (18)1.概述为保证公司手机外场测试有明确的规范可以遵循,特制定本方案。
ISG-M外测评估报告

ISG-M外测评估报告1、概述1.1编写目的本文档主要是对isg-m外测做一个评估,以便交付给相关人员参考。
1.2定义1.2.1ISG-M架构1.2.2ISG-M各个模块的定义1、前端:前端就是场所端,在ISG-M中,前端的功能比较简单,主要功能有:收集数据发送到业务后台,同时负责部分数据的解析,例如,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内容还原;前端也负责对系统进行配置的功能、对用户信息进行录入和读取的功能。
2、业务处理后台:业务处理后台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通信模块(也称dacomm 模块),另一部分就是数据分析模块(也称danal模块)。
数据通信模块(即dacomm模块)主要作用就是接收前端上传的数据,并等待数据分析模块来取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模块(即danal模块)主要作用就是从dacomm模块中读取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析,并且把解析后的数据上传到管理中心。
3、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业务处理后台解析并且上传上来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并且大结果以web页面的方式展现给用户。
1.3参与外测人员1.4外测观察点1.5、外测部署方式1.6外测计划部署和完成情况2、外测遇到的问题2.1、功能问题1)外测过程中发现webmail还原中,163、126、搜狐和新浪还不能还原开发分析:协议分析问题和中心显示缺陷,已修改。
2)qq聊天内容获取的,如果pc电脑上的qq和手机上的qq聊天,会导致乱码开发分析:手机办QQ聊天内容协议需要重新分析。
3)开房时会发生失败(该现象在珠海外测过程中出现的几率较高)。
开发分析:主要是富都出现次数较多,其他地方没有反应该问题。
需要后续跟进分析网络情况才能定位。
4)用户上网认证失败(该现象在珠海外测过程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开发分析:主要是富都出现次数较多,其他地方没有反应该问题。
需要后续跟进分析网络情况才能定位。
5)珠海在外测期间,外测的宾馆出现断网的情况(外测酒家出现断网情况需要定位问题,目前暂不清楚是由isg-m引起的还是酒家本身的网络引起的.)开发分析:该问题不可能是ISG-M的问题,估计是我们的带去的8口镜像交换机问题,内部重现过。
网优外场测试个人工作总结

网优外场测试个人工作总结在网优外场测试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对现网网络进行测试、优化和故障排除。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个人工作经验和感悟:一、工作技能提升在实际操作中,我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如LTE、5G网络原理、业务流程等,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还通过参与各种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团队合作在与团队成员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如何有效沟通和协调工作。
团队合作的能力对于完成测试任务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我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三、测试技能提升在测试工作中,我积累了大量的测试经验,掌握了各种测试工具和方法。
我还深入了解了各种网络问题的排查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不断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测试经验,帮助团队成员提高测试技能。
四、责任心和执行力在工作过程中,我始终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和流程进行测试和优化工作。
我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确保测试任务按时完成。
五、持续学习在网络优化领域,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我会持续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在网优外场测试工作中,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测试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会继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网优工程师。
在网优外场测试的工作中,我秉持着责任心和求实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完善测试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以期望为公司和团队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不仅要熟练掌握LTE网络知识,还要不断深耕研究5G网络技术,包括SA和NSA架构、Massive MIMO、BEAMFORMING等5G特有技术。
同时,我要学习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提高测试和优化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我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外场测试报告

样机详细信息: 机型
测试网络
软件版本 电池满格数
天线情况
数量
测 试:
审 核:
批 准:
路测记录表
测试 机型对比机源自编号主叫/ 被叫掉话次数
主叫
掉话时间/地点
被叫
主叫
被叫
主叫 被叫
本次测试结果小结:
车速 (km/h)
通话故障现象记录
测 试:
审 核:
批 准:
外场测试报告
基本信息:
机型
测试时间
报告类型
□ 静态网络测试
测试目的(要求):
数 量(支) 测试地点 □缺陷验证测试 ■动态网络测试
描写测试目的:
1. 验证手机天线性能.
手机修改地方:
测试方法(条件):
初始条件: 1、手机已开机并注册上网络,处于 Idle 模式下。 2、确保测试手机与对比手机使用同一运营商的 SIM 卡。 测试步骤: 1、从公司出发时,测试手机主叫拨打预先分配的固定分机 2、返程时,由固定电话接听方主叫拨打预先分配的测试手机号码 3、测试手机保持全程通话 4、固定电话接听人员全程记录通话情况 5、外场测试时,通话出现异常,测试人员或固定电话接听人员需及时拨打 6、重复以上步骤,期间测试手机使用免提模式、耳机等 测试环境: 固定地点/在公路上/强弱信息区等以各种时速移动 (1). 高速移动状态: 远郊高速单频覆盖区,行车速度 80km/h (2). 低速移动状态: 近郊低速双频覆盖区,行车速度 40km/h
外场VoLTE测试报告之鼎利VoLTE MOS产品使用总结

外场VoLTE测试报告—鼎利VoLTE-MOS产品使用总结2015年8月外场优化专项组目录写在前面本次测试主要是针对鼎利V oLTE-MOS产品的测试使用总结,由于之前项目一直分的是CDS软件,存在一定习惯性。
本次测试上手,虽然有鼎利工程师现场支持,不过基本都是自己操作测试,鼎利工程师只有在操作错误情况下指出问题。
整体而言,操作简单,入手快,测试比较稳定。
先写几点直观感受:1、软件上手比较容易,语音选择汉语后,基本功能分布一目了然。
直接选择V oLTE场景,对应需要查看的界面就配置好了。
2、设备配置就更简单方便了,直接点击了自动配置,GPS、测试手机就配置好了,都不用去记忆端口端口,想着如何设置。
【个人觉得这个比CDS方便,必须给个赞!】3、MOS测试设备连接简单,一端USB连接电脑,另外两个耳机线插入测试手机耳机口就行了。
个人觉得这里比CDS要方便的在于,耳机线和MOS盒是一体,减少了MOS测试异常问题的排查点,【相比较而言,CDS 也不会出现中途耳机线和MOS盒连接松动导致MOS算分异常或者过低的问题。
的耳机线和MOS盒是独立的,测试过程容易出现松动,测试人员需要加以注意】4、V oLTE场景功能。
直接根据测试任务选择对应场景,方便用户直接观察对应的测试信息,方便快捷,【这个必须给个赞了!】5、对于写报告而言,基本Pioneer软件现在将相关要素都提供了,比如:渲染图、分段统计、PDF图、CDF图、指标统计、异常事件、MOS打分异常告警等等。
基本上报告90%工作都直接用软件完成,确实挺强大。
1.测试说明1.1测试区域说明本次测试由于网络侧原因,测试去程时从上桥到省公司这段路由于呼叫都是CSFB,这段路没有发起呼叫,回程网络侧处理好后,从省公司一直沿原路返回市公司测试均正常。
测试路线如下:从哈尔滨分公司门口为起点✍进乡街✍三大动力路✍和兴路✍康安路✍前进路✍松北大道✍新湾路✍天元街✍世贸大道✍世贸大道与三环路交叉口掉头✍世贸大道✍…原路返回…✍哈尔滨分公司。
TM3模式内单双流自适应切换性能对比-v3

中国移动TD-LTE外场测试专题分析报告中兴TM3模式内单双流自适应切换性能对比广州外场测试组2011-7-31目录1专题背景................................................................................................................................. - 4 -1.1 测试环境........................................................................................................................ - 4 -1.2 测试数据分析............................................................................................................... - 6 -1.3 测试结论疑问............................................................................................................... - 7 -2原理分析................................................................................................................................. - 7 -3测试结论................................................................................................................................. - 8 -3.1 测试目的........................................................................................................................ - 8 -3.2 测试环境........................................................................................................................ - 8 -3.3测试步骤....................................................................................................................... - 10 -3.4 结果分析...................................................................................................................... - 11 -3.4.1 测试数据汇总 ................................................................................................. - 11 -3.4.2 小区遍历的数据分析..................................................................................... - 11 -3.4.2 定点测试数据分析......................................................................................... - 15 -4对比分析............................................................................................................................... - 19 -5总结....................................................................................................................................... - 19 -5.1 TM3模式内频繁切换的调整建议................................................................... - 19 -5.2 TM3模式内双流切单流的调整建议............................................................... - 19 -5.3 TM3模式内双流切单流的调整建议............................................................... - 20 -5.4 不同场景下TM3自适应切换策略................................................................. - 20 -5.5 其他问题............................................................................................................. - 20 -1专题背景广州中兴多天线测试小组在前期进行了用例MIMO与beamforming 自适应切换性能比较的预测试,在小区遍历测试中发现:与TM2模式相比,单UE下行吞吐量在TM3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下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仅提升了3.2Mbps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
机型
测试时间
报告类型
□ 静态网络测试
测试目的(要求):
数 量(支) 测试地点 □缺陷验证测试 ■动态网络测试
描写测试目的:
1. 验证手机天线性能.
手机修改地方:
测试方法(条件):
初始条件: 1、手机已开机并注册上网络,处于 Idle 模式下。 2、确保测试手机与对比手机使用同一运营商的 SIM 卡。 测试步骤: 1、从公司出发时,测试手机主叫拨打预先分配的固定分机 2、返程时,由固定电话接听方主叫拨打预先分配的测试手机号码 3、测试手机保持全程通话 4、固定电话接听人员全程记录通话情况 5、外场测试时,通话出现异常,测试人员或固定电话接听人员需及时拨打 6、重复以上步骤,期间测试手机使用免提模式、耳机等 测试环境: 固定地点/在公路上/强弱信息区等以各种时速移动 (1). 高速移动状态: 远郊高速单频覆盖区,行车速度 80km/h (2). 低速移动状态: 近郊低速双频覆盖区,行车速度 40km/h
样机详细信息: 机型
测试网络
软件版本 电池满格数
天线情况
数量
测 试:
审 核:
批 准:
路测记录表
测试 机型
对比机
编号
主叫/ 被叫
掉话次数
主叫
掉话时间/地点
被叫
主叫
被叫(km/h)
通话故障现象记录
测 试:
审 核:
批 准: